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開賽 四川清音、揚琴、川北大木偶“非遺”驚豔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見習記者陳荷 攝影報導

“有過山重水複, 有過峰迴路轉, 任憑風雨多變幻, 走他個象奮蹄馬揚鞭車向前。 ”舞臺上,

演員將頭髮高高盤起, 身上的紅色旗袍妥帖而優雅, 四川揚琴《千古棋盤》用細膩柔美的唱腔, 拉開了四川省第三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的序幕。

作為四川省曲藝、雜技、木偶、皮影藝術領域的專業賽事, 來自全省各地的52個參賽作品, 將在10月14-16日三天時間內決出最終的勝利者。 優秀獲獎節目更是將前往基層、社區, 為老百姓帶來精彩的惠民演出。 這也是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舉辦的“復興路上頌黨恩——四川省十月演展季”的重要活動。

10月14日舉行曲藝類及木偶皮影類比賽中, 四川傳統清音《扯袈裟》, 四川盤子《美麗的嘉陵江》, 四川揚琴《茶馬古道》, 四川車燈《野春芽》、木偶劇《天仙配》, 川北大木偶《桃花詠·書藝》, 皮影《陳母教子》等節目精彩紛呈, 深受好評。

來自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參賽作品四川揚琴《茶馬古道》中, 主唱吳瑕系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 超群的實力讓她在眾多參賽選手中相當亮眼。 來自自貢市歌舞曲藝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帶來的金錢板《錢串串》, 膾炙人口,

風趣幽默, 耐人尋味。 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帶來的《桃花詠·書藝》、《蝶夢緣》等川北大木偶節目, 更是讓觀眾大飽眼福。 尤其是《桃花詠·書藝》節目中, 大木偶也能握著毛筆, 書寫人間春色, 呈現無與倫比的藝術美感, 令人歎為觀止。 而《蝶夢緣》用人偶同台, 突出展現大木偶穿衣解帶的絕技和細膩的人物情感表現, 在美如畫的場景裡呈現川北大木偶的藝術特點。

除了四川竹琴、四川清音、川北大木偶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驚豔亮相, 此次還有多部原創作品突出了地域特色——《三人行》講述資陽“三賢文化”, 《野春芽》展現了廣安茶山。 不僅如此, 參賽作品的時代氣息相當濃厚, 出現很多將四川傳統藝術與當代題材相融合的作品。

四川省曲藝研究院院長沈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 “在四川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 今年的比賽與上一屆相比, 大家的參與意識得到了提升, 參賽作品數量更多。 而且不光有專業性的劇團參加, 還有很多市州、縣級的文化館積極參與,

甚至還能看到很多非職業性劇團的身影, 突出了地域特色。 演員們也都非常重視這次比賽, 一遍又一遍地進行排練, 參賽作品的水準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很多原創作品都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另外, 我們還在舞臺效果和燈光設計的呈現上花了大量心血, 讓表演看上去更加賞心悅目。 ”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比賽中,有數十位“95後”“00後”參加,囊括曲藝、雜技等各個門類,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血液。來自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曲藝團的付兵,今年已是73歲高齡,此次,他帶著四個學生表演四川揚琴《鳳凰吟》,表達了自己對四川揚琴藝術的一片熱忱。“我們編排的節目《鳳凰吟》,對歷史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進行再創作,用揚琴的表現形式,讓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四川揚琴作品的創作要緊跟時代,這些傳統藝術的發展這樣才能得以更好地傳承。”

當天,巴蜀笑星“胖姐”鐘燕平也來到現場,作為本屆比賽評委,她感慨萬千,“第二屆比賽我也是評委,看了這屆比賽,明顯覺得參賽節目水準提升很高,無論是選材,還是選手的唱腔、表演,都非常專業,而且原創的作品很多,這對曲藝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比賽中,有數十位“95後”“00後”參加,囊括曲藝、雜技等各個門類,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血液。來自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曲藝團的付兵,今年已是73歲高齡,此次,他帶著四個學生表演四川揚琴《鳳凰吟》,表達了自己對四川揚琴藝術的一片熱忱。“我們編排的節目《鳳凰吟》,對歷史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進行再創作,用揚琴的表現形式,讓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四川揚琴作品的創作要緊跟時代,這些傳統藝術的發展這樣才能得以更好地傳承。”

當天,巴蜀笑星“胖姐”鐘燕平也來到現場,作為本屆比賽評委,她感慨萬千,“第二屆比賽我也是評委,看了這屆比賽,明顯覺得參賽節目水準提升很高,無論是選材,還是選手的唱腔、表演,都非常專業,而且原創的作品很多,這對曲藝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