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四川造電影《十八洞村》成都首映 老戲骨王學圻演活農民

王學圻、陳瑾領銜主演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攝影 陳羽嘯

10月11日, 由峨影集團編劇、導演苗月執導, 王學圻、陳瑾領銜主演的電影《十八洞村》,

在成都舉行首映禮。 這部“四川造”的影片取材於全國精准脫貧典型——湘西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 楊英俊和楊家兄弟在脫貧的過程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詩意的電影語言講述貧困地區人民的內心世界, 記錄了時代的變遷。

首映禮上, 老戲骨王學圻談及自己扮演的角色時說:“楊英俊是被識別為貧困戶的退伍老兵, 他憑藉著不服輸、不認命的精神, 促使他不畏艱難, 帶領村民打贏扶貧攻堅戰。 扶貧先要扶的就是精氣神”。

據悉, 這是峨影集團繼《天上的菊美》《紅旗漫捲西風》《鄧小平遺物故事》等影片後, 又一部聚焦現實題材的力作。 作為迎接黨的十九大重點影片, 該片將於10月13日在全國公映。

王學圻在電影中首演農民

被苗導劇本打動

無論是《梅蘭芳》裡的十三燕, 《十月圍城》裡的李玉堂, 還是《趙氏孤兒》裡的屠岸賈, 年過七旬的王學圻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 其中以軍人居多。 而這一次, 他在《十八洞村》中首次挑戰農民的角色, 作為村民帶頭人, 不畏艱難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導演苗月爆料, 王學圻剛剛接到邀約的時候十分詫異, “我像農民嗎?為什麼讓我演農民?”。 然而看到劇本之後, 他就被劇本和角色所打動, 直言“導演真的寫得非常感人, 樸實地展示生活中的故事, 劇本中人物的所作所為深深打動了我”。

苗月介紹, 主人公楊英俊1980年代曾在部隊修飛機, 是個退伍軍人, 原本可以去大慶油田當工人, 但是因為家裡分了分了三畝七分田地, 出於對土地的熱愛就回到家鄉, 30年沒有出去打工, 種地、守著老屋過了幾十年, 因為孫女的疾病, 日子過得越來越清貧。 正是劇本中退伍軍人的人設, 讓有軍旅情結的王學圻接受這個挑戰。

《十八洞村》人物海報

演完農民成農民

從讀劇本到後期拍攝, 王學圻在楊英俊這個角色身上找到了相似之處, “我倆的性格都是不服輸, 非常好強”。 正因為出生的年代和從軍經歷香色, 他也越來越能揣摩到角色的心思, “楊英俊當了幾年兵, 回到家鄉以後認認真真地種地, 然而當給他評定為貧困戶時, 他覺得丟人,

百思不得其解。 怎麼我一輩子踏踏實實的幹活, 國家還要幫扶我?戰友知道後臉往哪放?這個心態就很像我們這代人, 名譽看得比命重”。

雖說是第一次頭戴斗笠下田插秧, 王學圻也學得有模有樣, 演技讓導演嘆服。 苗月回憶, 拍攝過程中, 她看到一個老鄉挑著擔子還能健步如飛, 走到田埂旁, 瀟灑地把秧苗甩進田地裡, 立馬讓王學圻試試。 誰知王學圻換上服裝之後一條拍過這個鏡頭, 連圍觀的農民朋友都說演得像。

《十八洞村》主創團隊亮相,左二為王學圻

“第一次演農民,當時看當地老百姓多一點,學老百姓什麼感覺,導演也在監視器看著,比如說腿不能翹上去。這個角色的特質,有時候是軍人,有的是農民,不完全是地道的農民。”王學圻透露,故事發生地花垣縣屬於湖南、四川、雲南的交界地,當地人說話而更像四川話和貴州話,而他此前當兵的時候接觸的戰友來自五湖四海,學習方言的能力非常強,為了讓觀眾更能入戲,他努力學習方言,用一口濃厚的湘西口音笑稱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名農民了”。

主創團隊為《十八洞村》揭幕

《十八洞村》主創團隊亮相,左二為王學圻

“第一次演農民,當時看當地老百姓多一點,學老百姓什麼感覺,導演也在監視器看著,比如說腿不能翹上去。這個角色的特質,有時候是軍人,有的是農民,不完全是地道的農民。”王學圻透露,故事發生地花垣縣屬於湖南、四川、雲南的交界地,當地人說話而更像四川話和貴州話,而他此前當兵的時候接觸的戰友來自五湖四海,學習方言的能力非常強,為了讓觀眾更能入戲,他努力學習方言,用一口濃厚的湘西口音笑稱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名農民了”。

主創團隊為《十八洞村》揭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