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如何成為心靈的王者?

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歿身不殆。

——節選《道德經》

如何成為心靈的王者?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雪漠著

什麼叫“不知常”?不知道萬物運作的規律, 不知道萬物總會變化, 就叫不知常。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 就是因為他們“不知常”。 一般老百姓就不知常, 才會追逐許多很快就會消失的東西。 世界在不斷地變化, 我們一開始以為怎麼樣, 後來會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 說不清。 一切都終究會變化, 錢會消失, 房子會消失, 家人會消失, 自己的肉體也會消失, 什麼都會消失。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那麼好的天分, 人們說他是天才, 那麼他能不能不消失?不能, 他的肉體已經消失一百多年了。 但他的作品沒有消失, 一百多年後, 仍然有很多人在讀他的書, 仍然有很多人被他感動。 這是他的一種不朽。 但這種不朽也不是絕對的, 它需要條件。 比如, 必須有人看他的書, 必須有人印刷他的書, 必須有人為他的書做宣傳……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就是人類必須存在。 如果整個人類都消失了, 那麼他的書也就消失了。 這就是無常的絕對性。 當你明白這個真理, 不去執著任何東西時, 就叫“知常”。 如果你還能因為這種明白, 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價值, 創造一種精神性的東西, 你就是智者, 就是有智慧的人。
相反, 不知常的人就會胡作非為, 該做的也做, 不該做的也做, 這就叫“妄作凶”。 “妄”有迷亂的意思, 癡心妄想就是亂想。 “妄作”就是沒有規矩地瞎作、亂作。 凶, 就是不吉祥。

“知常容”, 當你明白這個真理時, 你就會包容。 因為, 你發現無論你包容還是不包容, 世界都是那樣, 終究會變化, 於是你也就放下了, 不去執著一些現象性的東西, 所以能包容。 你知道, 現象始終是現象, 終究會消失的。 所以, 包容不是因為肚子大, 而是因為智慧高, 看破了, 覺得:“大家就這樣一輩子, 沒什麼好爭的。 ”你就會有包容心。

老是有人跟我談到一些事情, 好的, 不好的, 我都會告訴他:“誰都得吃飯, 不過是一個念頭嘛, 不要管它, 好也罷, 壞也罷, 都過去了, 不要在乎。

”一切都在飛快地消失, 我們追也追不及, 留也留不住。 有了這種生命體驗時, 就不會再去計較了。 不計較, 就是包容。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看破了, 不再追逐欲望, 不再執著不值得執著之物, 包容心就生起了, 自己也就慢慢地博大起來了。 這就是“知常容”。

“容乃公”, 包容心大到一定程度, 能包容很多很多事物時, 就會出現“公心”。 所謂的“公心”, 我們前面也說過, 就是天下為公之心, 和私心相對。 因為不再有私心, 所以才能包容;有了包容心, 說明他沒有私心。 孫中山的“天下為公”很多人都知道, 民國就是這一思想的結果。

孫中山專門解釋過“民國”二字的含義:“民國者, 民之國也。 為民而設, 由民而治者也。 ”中國過去的歷朝歷代,

都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皇帝的、皇家的, 老百姓只是奴僕。 那時候, 不管誰當皇帝, 國家都是私有的。 這導致中國不斷地出現很多問題。 孫中山參考西方的經驗, 提出了“三民主義”思想, 覺得只有推翻清政府、徹底結束封建制度, 才能解決中國問題。 最初, 孫中山的思想沒有被社會理解, 只有一百多人跟隨他, 大部分人還是對清政府寄予希望的, 希望能通過改革解決中國問題, 不要革命。 只有在維新變法失敗之後, 人們才意識到革命的必然性。 孫中山的偉大, 在於他一輩子堅持“天下為公”, 一輩子強調“天下為公”, 一直有一顆公心, 不追求私利。 辛亥革命非常了不起, 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之後, 最初建立的北洋政府,
實現的正是目前西方的那種民主選舉制度, 各省派代表選出大總統, 從此, 中國才有了民主監督的觀念, 解決了國家私有化產生的許多問題, 比如皇帝集權、臣子篡位所引起的諸多政治鬥爭, 甚至戰爭等等。 孫中山自己在當上大總統的時候, 也始終以身作則, 廉潔奉公, 以百姓公僕為己任, 不把總統視為地位和特權, 總是掛心總統該有的責任, 努力讓國家獨立富強, 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就是公心。

權力為什麼沒有讓孫中山變質?因為他有包容心, 包容心大到一定程度, 就會出現公心, 變得公正, 不再為私。 他明白, 私的東西無論多好、多吸引人、能給他帶來多少利益, 他也留不住。 無論你如何想要留住它, 也不過是你自己心裡的雞零狗碎。 世界始終在變化,所有存在都會被無常吞噬,何況那一點點利益?讓過去很多當權者變質的東西,其實只是陽光下的露珠,很快就會蒸發的。很多菩薩之所以最後能做到無我,就是因為他明白了這個道理。

很多人或許也覺得,就算自己死了,積攢下來的財富也可以留給孩子。但你看一看中國歷史,秦始皇的阿房宮,留下了嗎?那些留錢的呢?越王怕文種謀他的江山,就把文種賜死了,那麼越國留下來了嗎?清朝時期那些百年家族,民國一下就給收拾掉了;民國的百年家族,解放後也被打土豪分田地分掉了。有些貪官弄了很多錢,覺得這些錢都是自己的,結果活著的時候就被反腐給反掉了。貪上幾個億、幾十個億,又有什麼用?他兒子都用不上。人們總是站在當下給未來做計畫,但人算總是不如天算。日新月異,社會也在不斷地變遷,無數個新的情況、新的意外都在發生,生活、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以,老子有謀略,但他不去算計,尤其不去算計著讓自己得到什麼東西。他懶得有私心。他知道,一切的私,到最後都是一場空。

中國有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明白這個道理,或者說,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才成了偉大人物,才在幾百、上千年後仍然被人們熟知,他們的精神和思想也仍然在影響世界。比如林則徐,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他說的。他也做到了這一點,活著時,他從不給兒子弄錢。他說,兒孫若像我,留錢做什麼?兒孫不像我,留錢做什麼?意思是,如果兒子像我林則徐,那麼我就算不給他留錢,他自己也會有錢花;如果兒子不像我,我就更不能給他留錢了,留下也是讓他揮霍,要是再闖點禍,造點罪惡,反而是害了他。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才會把巨額財富留給孩子,結果孩子不用努力就什麼都有了,從小在富貴的環境裡長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就容易被環境和財富所腐蝕。所以,西方一些有見識的富翁,把自己的錢大多捐了,不給孩子留下財產,不給孩子創造便利,讓孩子一切都靠自己。這種觀念很有意思。

前段時間,我到湖南去,看了曾國藩的故居。曾國藩故居很樸實,不像一般侯府那麼奢華。據說,他活著的時候,就是個非常清廉的官。曾國藩要是想要錢,他的機會就太多了。中國古代有五種爵位,公侯伯子男,自從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清政府就封其為一等侯。除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之外,清朝時期漢人封侯封王還沒有太多的先例,曾國藩可以算是文人封侯的第一人了。但即使是這樣,他的侯府也很普通,門就像一個農戶家的莊門那麼點大。剛開始,我以為那不是正門,問過之後,才知道那就是正門。他的整個侯府都土模土樣的,也矮矮的,看不出任何富貴。聽說,建整座侯府,才花了七千貫銅錢。為什麼這麼便宜?因為,他用的都是土坯、青磚,就跟曾國藩本人一樣低調。沒搞什麼裝修,睡覺的房子也是青磚鋪地的。除了書之外,看不出任何了不起的東西,清清朴樸的,比現在的達官貴人家裡簡單多了。其實,就連這個所謂的新房子,他也沒“享受”上,房子剛修好,他就死在兩江總督的任上了。

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一步?因為他的修養到了,不想再給兒孫們謀私利了,他確實想做事。所以,曾國藩被稱為聖人,也有它的道理,畢竟他的個人修養確實很了不起。他的這個境界,就叫“公”。

當你有了公心時,就會“公乃王”。王是王者、王道的意思,可以指心靈的主人;也可能說的是王侯貴族的王,因為大家都會推舉有公心的人做王;還可以說是一種威嚴的王者之勢,因為,有公心的人自然有不一樣的氣度。也有人說是“公乃全”,全是圓滿的意思。我更傾向於“公乃王”,而且,我認為,“王”指的是心靈的王者,就像我在一本書中說的:讓心屬於自己。當你有了公心,破除了私利之後,你的心也就屬於自己了。你就是你的王,就是你心靈的主人。我覺得這種理解可能更好。

“王乃天”,“天”是大自然、天道。當一個人成為自己心靈的王者時,他就是“天”,他的行為就符合天道,他就能天人合一,他就是大自然。因為心大於天,能自主心靈的人,比能主宰天道的人更有智慧、境界更高。所以,在一些佛教傳說中,帝釋天都請過釋迦牟尼講法,這說明佛陀的智慧比天主要高。

“天乃道”,當你成為大自然的時候,也就合道——符合大道了。

符合大道之後,就會“道乃久”,你就能長久。

這個“久”也有很多種解釋,煉丹的人認為是長壽、長生,當然不一定僅僅是這個意思,更多的是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延續。

“歿身不殆”,肉體消失之後,他就沒有任何危險了。“殆”是危險的意思。

世界始終在變化,所有存在都會被無常吞噬,何況那一點點利益?讓過去很多當權者變質的東西,其實只是陽光下的露珠,很快就會蒸發的。很多菩薩之所以最後能做到無我,就是因為他明白了這個道理。

很多人或許也覺得,就算自己死了,積攢下來的財富也可以留給孩子。但你看一看中國歷史,秦始皇的阿房宮,留下了嗎?那些留錢的呢?越王怕文種謀他的江山,就把文種賜死了,那麼越國留下來了嗎?清朝時期那些百年家族,民國一下就給收拾掉了;民國的百年家族,解放後也被打土豪分田地分掉了。有些貪官弄了很多錢,覺得這些錢都是自己的,結果活著的時候就被反腐給反掉了。貪上幾個億、幾十個億,又有什麼用?他兒子都用不上。人們總是站在當下給未來做計畫,但人算總是不如天算。日新月異,社會也在不斷地變遷,無數個新的情況、新的意外都在發生,生活、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以,老子有謀略,但他不去算計,尤其不去算計著讓自己得到什麼東西。他懶得有私心。他知道,一切的私,到最後都是一場空。

中國有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明白這個道理,或者說,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才成了偉大人物,才在幾百、上千年後仍然被人們熟知,他們的精神和思想也仍然在影響世界。比如林則徐,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他說的。他也做到了這一點,活著時,他從不給兒子弄錢。他說,兒孫若像我,留錢做什麼?兒孫不像我,留錢做什麼?意思是,如果兒子像我林則徐,那麼我就算不給他留錢,他自己也會有錢花;如果兒子不像我,我就更不能給他留錢了,留下也是讓他揮霍,要是再闖點禍,造點罪惡,反而是害了他。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才會把巨額財富留給孩子,結果孩子不用努力就什麼都有了,從小在富貴的環境裡長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就容易被環境和財富所腐蝕。所以,西方一些有見識的富翁,把自己的錢大多捐了,不給孩子留下財產,不給孩子創造便利,讓孩子一切都靠自己。這種觀念很有意思。

前段時間,我到湖南去,看了曾國藩的故居。曾國藩故居很樸實,不像一般侯府那麼奢華。據說,他活著的時候,就是個非常清廉的官。曾國藩要是想要錢,他的機會就太多了。中國古代有五種爵位,公侯伯子男,自從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清政府就封其為一等侯。除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之外,清朝時期漢人封侯封王還沒有太多的先例,曾國藩可以算是文人封侯的第一人了。但即使是這樣,他的侯府也很普通,門就像一個農戶家的莊門那麼點大。剛開始,我以為那不是正門,問過之後,才知道那就是正門。他的整個侯府都土模土樣的,也矮矮的,看不出任何富貴。聽說,建整座侯府,才花了七千貫銅錢。為什麼這麼便宜?因為,他用的都是土坯、青磚,就跟曾國藩本人一樣低調。沒搞什麼裝修,睡覺的房子也是青磚鋪地的。除了書之外,看不出任何了不起的東西,清清朴樸的,比現在的達官貴人家裡簡單多了。其實,就連這個所謂的新房子,他也沒“享受”上,房子剛修好,他就死在兩江總督的任上了。

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一步?因為他的修養到了,不想再給兒孫們謀私利了,他確實想做事。所以,曾國藩被稱為聖人,也有它的道理,畢竟他的個人修養確實很了不起。他的這個境界,就叫“公”。

當你有了公心時,就會“公乃王”。王是王者、王道的意思,可以指心靈的主人;也可能說的是王侯貴族的王,因為大家都會推舉有公心的人做王;還可以說是一種威嚴的王者之勢,因為,有公心的人自然有不一樣的氣度。也有人說是“公乃全”,全是圓滿的意思。我更傾向於“公乃王”,而且,我認為,“王”指的是心靈的王者,就像我在一本書中說的:讓心屬於自己。當你有了公心,破除了私利之後,你的心也就屬於自己了。你就是你的王,就是你心靈的主人。我覺得這種理解可能更好。

“王乃天”,“天”是大自然、天道。當一個人成為自己心靈的王者時,他就是“天”,他的行為就符合天道,他就能天人合一,他就是大自然。因為心大於天,能自主心靈的人,比能主宰天道的人更有智慧、境界更高。所以,在一些佛教傳說中,帝釋天都請過釋迦牟尼講法,這說明佛陀的智慧比天主要高。

“天乃道”,當你成為大自然的時候,也就合道——符合大道了。

符合大道之後,就會“道乃久”,你就能長久。

這個“久”也有很多種解釋,煉丹的人認為是長壽、長生,當然不一定僅僅是這個意思,更多的是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延續。

“歿身不殆”,肉體消失之後,他就沒有任何危險了。“殆”是危險的意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