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慌了!紛紛佈局移動支付,推出智慧手環等可穿戴設備

智慧手環產品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現狀

2016年以來, 移動支付市場蓬勃發展, 產品創新層出不窮, Apple Pay、三星Pay等新興支付方式, 因其便利性與安全性, 受到越來越多個人客戶的認可。 不過Apple Pay、三星Pay等產品受限於手機品牌, 不能直接面向廣大客戶, 為了使更多客戶有機會體驗移動支付產品, 多家銀行與可穿戴設備廠商深度合作, 推出定製版智慧支付手環。 手環價格親民, 僅為高端手機的1/20, 不過在移動支付功能上與Apple Pay、三星Pay等產品基本一致。 客戶只需將已有的借記卡或信用卡綁定在手環上, 就可以在指定的商場等支援銀聯閃付的商戶直接用手環刷POS機結帳了,

不但免去翻包找卡的煩惱, 還可以享受所有基於“雲閃付”的商戶優惠, 使客戶享受閃付服務的門檻大大降低。

同時, 在功能配置方面, 定制的智慧手環還增加了交通一卡通等功能。 客戶持手環, 可以實現公交地鐵閘機刷卡出行, 而且可以在一卡通協議網店進行小額免密消費。 此外, 多數手環還支持運動計步, 卡路里消耗統計, 7天續航, 來電提醒, 抬腕亮屏等功能。 並通過1.1英寸的螢幕顯示時間日期、餘額、步數、來電人姓名/電話等資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多數的手環能夠通過配套App在手環中生成虛擬卡片, 使用手環替代實體卡完成支付交易, 真正實現了“空中髮卡”的手環。

未來,

越來越多的將繼續拓展基於可穿戴移動支付設備的應用場景, 探索在可穿戴設備中整合門禁卡、園區卡、會員卡等行業應用的方式方法, 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務。

移動支付

銀行應用手環現狀

銀行

手環名稱

產品功能

興業銀行

興動力手環

將信用卡業務與手環結合起來, 手環為信用卡副卡, 除運動監測外, 也可直接消費支付, 首創運動卡路里兌換信用卡積分權益, 通過運動就可賺取信用卡積分。

民生銀行

智慧手錶

民生信用卡以拉卡拉跨界手環為載體, 通過中國銀聯TSM平臺, 實現雲端銀行卡的下載。 將手環與已有的民生信用卡帳戶進行即時關聯, 用戶通過拉卡拉 APP用藍牙連接即時下載信用卡配套設備卡號, 即可開啟0.3S快捷支付時代。 支持銀聯卡閃付的地方、全國1050萬+台閃付pos機上均可揮腕支付, 還可設置小額免密。 在安全方面, 拉卡拉用金融級安全防護技術打消了消費者的安全顧慮, 手環內置通過國際CC組織認證的安全晶片, 金融IC卡嚴格遵循國家標準PBOC規範。

廣發銀行

G-Force智慧手環

首創“空中髮卡”和“空中充值”, 揮一揮手就能實現支付、公共交通出行、運動記步以及健康監測。

中國銀行

智慧支付手環

雲閃付、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運動計步, 卡路里消耗統計, 7天續航, 來電提醒, 抬腕亮屏等功能;顯示時間日期、餘額、步數、來電人姓名/電話等資訊;通過配套App在手環中生成虛擬卡片, 使用手環替代實體卡完成支付交易, 是國內首款真正實現了“空中髮卡”的手環。

建設銀行

“龍行四海”智能手環

“龍行四海”手環信用卡的推出大大推動了金融IC卡與交通一卡通應用的結合, 公共交通、小額消費、便捷充值、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應用使客戶體驗更加完善。 用戶無需攜帶錢包、卡包,

佩戴在手上便可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嘀”支付。

商業銀行探索推進基於智慧可穿戴設備金融應用的戰略意義

商業銀行依託于智慧可穿戴設備開展金融領域應用研究, 可在多個方面助推商業銀行轉型升級, 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助推商業銀行數位化經營管理戰略

當前, 移動式金融服務機具主要集中在“手機+Pad”。 隨著客戶對安全性和便捷性要求的不斷提升“智慧手錶 + 智慧手機”將成為新的趨勢。 將智慧可穿戴設備作為新型金融機具, 有利於商業銀行搶佔基於 NFC 移動支付的中低端市場, 與 Apple Pay 代表的高端移動支付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同時, 通過與更多生態化應用場景相連接, 可將智慧可穿戴設備打造成為低成本的獲客管道, 進而收集可感知、可連接、多維度的資料,並運用大資料分析技術,實現精准行銷。因此,借助這種安全便捷的智慧機具,將有利於商業銀行探索未來互聯網金融模式,助推“小前臺、大後臺”、智慧化的數位化經營管理戰略。

(二)為集團化一站式金融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當前,一站式金融服務將成為商業銀行集團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其理念就是通過有效整合集團各類業態的卡及帳戶,從而為客戶提供一賬通服務。其中最麻煩的是密碼管理問題,這既涉及到安全,也涉及到客戶體驗。商業銀行可借助智慧可穿戴設備在技術方面的安全性

(例如,活體指紋識別技術等)與便捷性優勢,在現有伺服器架構上,實現多帳戶密碼統一管理,實現人機打通,解決電子簽名問題,為一站式金融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實現視覺化的智慧供應鏈金融服務

當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已成為制約供應鏈金融服務發展的瓶頸問題。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不同環節,通過智慧手機端進行核查、確認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人機不匹配帶來的欺詐問題,其安全及可信度也備受懷疑。基於此,結合活體指紋技術形成的具有身份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將能夠有效解決貸後檢查中可能存在的人機分離問題。同時,通過對智慧可穿戴設備載入攝像頭功能,在提供前端接入媒介,並以中後臺系統為支撐,可以有效地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的視覺化問題,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智慧化水準。

(四)與互聯網金融平臺融合發展,構建智慧銀行生態體系

智慧可穿戴設備在健康監測領域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可集成包括心率、血壓、心電、血糖等在內的健康監測。此外,它還包含支持計步器分析、久坐提醒、睡眠監測等基本功能。因此,智慧可穿戴設備可憑藉其在大健康監測領域的優勢與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融合發展,持續導入流量,精准地服務於集團範圍內的客戶,服務客戶的客戶,構建商業銀行智慧銀行生態體系。

(五)借助 EMV 標準有利於助推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

互聯網的國際化就是網路標準的國際化,而智慧可穿戴設備在移動支付方面採用的是國際化 EMV 標準。因此,商業銀行可借助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優勢推出相關金融服務,在身份驗證與人機安全基礎上實現國際銷售服務。這將有利於商業銀行打開國外移動支付市場,助推國際化戰略。

各種手環即將變成現實

商業銀行應用智慧可穿戴設備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智慧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具有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憑藉其智慧化和便捷性的優勢廣受消費者喜愛,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正從手機逐步拓展至智慧可穿戴設備。其中,智慧手錶作為智慧可穿戴設備中最突出、最成熟的產品,集健康管理、日程管理和移動支付等功能於一身,備受市場關注。在此背景下,國內同業基於智慧手錶紛紛試水“手錶銀行”業務,開展金融領域應用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然而卻面臨如下主要問題:

一是 NFC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金融支付標準還需進一步統一。由於其標準統一時間較短,中國銀聯支援 NFC支付的具有“閃付”(Quick Pass)標誌的 POS 機的普及率還不夠高,需進一步完善。此外,Apple Pay 是當前完全採用全球統一的 EMV 標準,而 Huawei Pay 是基於國內 PBOC標準,同時相容 EMV 標準。未來,金融支付標準還需進一步統一,以對接移動支付業務的國際化發展。

二是使用者消費習慣及市場規模還未達到核爆點。2016 年 2 月 18 日,蘋果公司率先陸續向中國大陸使用者開放 Apple Pay 服務,此後 Samsung Pay、Huawei Pay 等相繼進入中國市場,然而由於推出時間不長,當前市場規模並不理想。以蘋果 ApplePay 為例,其在中國銀聯強力推廣、蘋果自身品牌效應及強大客戶群體的基礎上,截至 3 月,僅有 579.2 萬客戶綁定了 Apple Pay。這表明當前用戶NFC 支付的消費習慣還未形成,市場規模還沒有達到核爆點。

三是智慧可穿戴設備應用的策略不夠清晰。當前,以華夏銀行和交通銀行為代表的同業在“手錶銀行”方面推廣效果不佳,與其策略不夠清晰有很大關係。第一,華夏行僅僅是在蘋果手錶上載入了一個華夏銀行 APP 應用軟體,其客戶體驗的核心依然是蘋果手錶,是基於蘋果手錶生態中提供一種金融服務,無法有效地把客戶與銀行服務捆綁在一起,提升客戶粘性;第二,交行推出的斯沃琪貝拉米支付腕表的模式是把交行銀行卡集成在手錶中,由於手錶裡僅含 NFC 支付模組,輸密碼支付過程與傳統的刷卡支付完全一樣,對客戶體驗中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優勢提升很有限。此外,由於沒有載入 GSM/3GPP 及藍牙通信模組,致使應用場景單一,相關業務可擴展性不足。

手環產品

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與智慧可穿戴設備公司共同開展金融應用研究,為後續推廣提供決策支撐

目前,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已覆蓋 PC、手機移動端。隨著智慧設備迅猛發展,智慧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積極探索和嘗試將是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與此同時,以 NFC 支付技術為代表的 ApplePay、Samsung Pay、Huawei Pay 正處於不斷擴展市場份額及客戶消費習慣養成階段,一旦其市場份額達到核爆點,將為移動支付領域帶來巨大的藍海。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積極選擇合適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公司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共同開展金融應用研究,以為後續商業銀行數位化建設提供決策支撐。比如,商業銀行可以智慧可穿戴設備為新型載體,集成指紋 U 盾功能,有效地解決當前移動端大額支付的安全和便捷性問題,提升高淨值客戶消費體驗等。

(二)實施優勢互補的合作策略,探索建立共贏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基於當下 NFC 市場規模、消費習慣等不確定性,綜合考慮成本、收益等因素,建議商業銀行與戰略合作夥伴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比如,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及移動支付系統,即商業銀行以智慧手錶為一種新型機具,提供相應的主卡帳戶及相關的金融服務;合作夥伴提供智慧手錶硬體終端設備及其相關的集成系統,並負責智慧手錶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在此基礎上,雙方進行優勢互補,探索建立共贏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三)依託智慧手錶的安全和便捷性優勢,積極構造商業銀行新生態

與傳統的金融機具(智慧手機、Pad 等)相比較,智慧手錶具有兩大優勢:第一,可驗證身份的智慧手錶能夠利用活體指紋識別技術,有效地解決智慧手機當前存在的人機分離問題;第二,智慧手錶具有“解放雙手”的便捷性特點。由此,商業銀行可以智慧手錶為新型金融機具,不斷拓展豐富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場景,積極構建商業銀行“手錶銀行”新生態。主要包括:

1.移動支付領域。打造“不怕丟失的電子錢包”;

2.密碼管理領域。借助具有可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打造“一指通”密碼管理系統;

3.便利公交領域。打造“方便、不怕丟失的公交卡”;

4.社保身份管理領域。通過具有可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進行身份驗證,有效地解決老年人異地領取社保的難題;

5.萬能鑰匙領域。打造集手機、錢包、鑰匙於一身的“安全萬能鑰匙”;

6.健康監測領域。集成包括心率、血壓、心電、血糖等健康監測基本指標,同時還保留手環的基本功能,如計步器分析、睡眠監測等。

銀行轉型

進而收集可感知、可連接、多維度的資料,並運用大資料分析技術,實現精准行銷。因此,借助這種安全便捷的智慧機具,將有利於商業銀行探索未來互聯網金融模式,助推“小前臺、大後臺”、智慧化的數位化經營管理戰略。

(二)為集團化一站式金融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當前,一站式金融服務將成為商業銀行集團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其理念就是通過有效整合集團各類業態的卡及帳戶,從而為客戶提供一賬通服務。其中最麻煩的是密碼管理問題,這既涉及到安全,也涉及到客戶體驗。商業銀行可借助智慧可穿戴設備在技術方面的安全性

(例如,活體指紋識別技術等)與便捷性優勢,在現有伺服器架構上,實現多帳戶密碼統一管理,實現人機打通,解決電子簽名問題,為一站式金融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實現視覺化的智慧供應鏈金融服務

當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已成為制約供應鏈金融服務發展的瓶頸問題。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不同環節,通過智慧手機端進行核查、確認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人機不匹配帶來的欺詐問題,其安全及可信度也備受懷疑。基於此,結合活體指紋技術形成的具有身份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將能夠有效解決貸後檢查中可能存在的人機分離問題。同時,通過對智慧可穿戴設備載入攝像頭功能,在提供前端接入媒介,並以中後臺系統為支撐,可以有效地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的視覺化問題,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智慧化水準。

(四)與互聯網金融平臺融合發展,構建智慧銀行生態體系

智慧可穿戴設備在健康監測領域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可集成包括心率、血壓、心電、血糖等在內的健康監測。此外,它還包含支持計步器分析、久坐提醒、睡眠監測等基本功能。因此,智慧可穿戴設備可憑藉其在大健康監測領域的優勢與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融合發展,持續導入流量,精准地服務於集團範圍內的客戶,服務客戶的客戶,構建商業銀行智慧銀行生態體系。

(五)借助 EMV 標準有利於助推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

互聯網的國際化就是網路標準的國際化,而智慧可穿戴設備在移動支付方面採用的是國際化 EMV 標準。因此,商業銀行可借助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優勢推出相關金融服務,在身份驗證與人機安全基礎上實現國際銷售服務。這將有利於商業銀行打開國外移動支付市場,助推國際化戰略。

各種手環即將變成現實

商業銀行應用智慧可穿戴設備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智慧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具有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憑藉其智慧化和便捷性的優勢廣受消費者喜愛,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正從手機逐步拓展至智慧可穿戴設備。其中,智慧手錶作為智慧可穿戴設備中最突出、最成熟的產品,集健康管理、日程管理和移動支付等功能於一身,備受市場關注。在此背景下,國內同業基於智慧手錶紛紛試水“手錶銀行”業務,開展金融領域應用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然而卻面臨如下主要問題:

一是 NFC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金融支付標準還需進一步統一。由於其標準統一時間較短,中國銀聯支援 NFC支付的具有“閃付”(Quick Pass)標誌的 POS 機的普及率還不夠高,需進一步完善。此外,Apple Pay 是當前完全採用全球統一的 EMV 標準,而 Huawei Pay 是基於國內 PBOC標準,同時相容 EMV 標準。未來,金融支付標準還需進一步統一,以對接移動支付業務的國際化發展。

二是使用者消費習慣及市場規模還未達到核爆點。2016 年 2 月 18 日,蘋果公司率先陸續向中國大陸使用者開放 Apple Pay 服務,此後 Samsung Pay、Huawei Pay 等相繼進入中國市場,然而由於推出時間不長,當前市場規模並不理想。以蘋果 ApplePay 為例,其在中國銀聯強力推廣、蘋果自身品牌效應及強大客戶群體的基礎上,截至 3 月,僅有 579.2 萬客戶綁定了 Apple Pay。這表明當前用戶NFC 支付的消費習慣還未形成,市場規模還沒有達到核爆點。

三是智慧可穿戴設備應用的策略不夠清晰。當前,以華夏銀行和交通銀行為代表的同業在“手錶銀行”方面推廣效果不佳,與其策略不夠清晰有很大關係。第一,華夏行僅僅是在蘋果手錶上載入了一個華夏銀行 APP 應用軟體,其客戶體驗的核心依然是蘋果手錶,是基於蘋果手錶生態中提供一種金融服務,無法有效地把客戶與銀行服務捆綁在一起,提升客戶粘性;第二,交行推出的斯沃琪貝拉米支付腕表的模式是把交行銀行卡集成在手錶中,由於手錶裡僅含 NFC 支付模組,輸密碼支付過程與傳統的刷卡支付完全一樣,對客戶體驗中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優勢提升很有限。此外,由於沒有載入 GSM/3GPP 及藍牙通信模組,致使應用場景單一,相關業務可擴展性不足。

手環產品

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與智慧可穿戴設備公司共同開展金融應用研究,為後續推廣提供決策支撐

目前,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已覆蓋 PC、手機移動端。隨著智慧設備迅猛發展,智慧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積極探索和嘗試將是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與此同時,以 NFC 支付技術為代表的 ApplePay、Samsung Pay、Huawei Pay 正處於不斷擴展市場份額及客戶消費習慣養成階段,一旦其市場份額達到核爆點,將為移動支付領域帶來巨大的藍海。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積極選擇合適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公司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共同開展金融應用研究,以為後續商業銀行數位化建設提供決策支撐。比如,商業銀行可以智慧可穿戴設備為新型載體,集成指紋 U 盾功能,有效地解決當前移動端大額支付的安全和便捷性問題,提升高淨值客戶消費體驗等。

(二)實施優勢互補的合作策略,探索建立共贏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基於當下 NFC 市場規模、消費習慣等不確定性,綜合考慮成本、收益等因素,建議商業銀行與戰略合作夥伴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比如,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及移動支付系統,即商業銀行以智慧手錶為一種新型機具,提供相應的主卡帳戶及相關的金融服務;合作夥伴提供智慧手錶硬體終端設備及其相關的集成系統,並負責智慧手錶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在此基礎上,雙方進行優勢互補,探索建立共贏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三)依託智慧手錶的安全和便捷性優勢,積極構造商業銀行新生態

與傳統的金融機具(智慧手機、Pad 等)相比較,智慧手錶具有兩大優勢:第一,可驗證身份的智慧手錶能夠利用活體指紋識別技術,有效地解決智慧手機當前存在的人機分離問題;第二,智慧手錶具有“解放雙手”的便捷性特點。由此,商業銀行可以智慧手錶為新型金融機具,不斷拓展豐富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場景,積極構建商業銀行“手錶銀行”新生態。主要包括:

1.移動支付領域。打造“不怕丟失的電子錢包”;

2.密碼管理領域。借助具有可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打造“一指通”密碼管理系統;

3.便利公交領域。打造“方便、不怕丟失的公交卡”;

4.社保身份管理領域。通過具有可驗證的智慧可穿戴設備進行身份驗證,有效地解決老年人異地領取社保的難題;

5.萬能鑰匙領域。打造集手機、錢包、鑰匙於一身的“安全萬能鑰匙”;

6.健康監測領域。集成包括心率、血壓、心電、血糖等健康監測基本指標,同時還保留手環的基本功能,如計步器分析、睡眠監測等。

銀行轉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