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耒寫得最好的一首詞《風流子》,蘇門四學士果然名不虛傳

在蘇門四學士中, 張耒的年齡和名氣最小, 家境也最差。 相比他的幾位師兄, 張耒的仕途也更為坎坷, 進士及第後十幾年都在擔任縣尉、縣丞之類的小官。

直到老師蘇軾在宋哲宗初年得到重用時, 張耒在他的引薦下, 成為禮部貢舉讀卷官, 任職於國家圖書館。 這段時間, 是張耒人生中最為閒適的一段歲月。

然而, 宋哲宗親政後, 隨著蘇軾的被貶, 蘇門四學士也全都被一貶再貶。 宋徽宗初年, 蘇軾遇赦北還, 病逝于常州, 張耒在潁州舉哀服祭奠, 未料竟觸怒了上方, 被貶到黃州。

這已經是短短六七年內, 張耒第三次被貶到黃州, 他也先後在黃州住了七八年。 作為逐臣, 張耒不得住官舍和佛寺, 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

後來, 蘇轍、黃庭堅、秦觀、晁補之等人相繼離世, 張耒已隱然成為文壇中流砥柱, 《宋史·文藝傳》稱其:“耒獨存, 士人就學者眾。 ”

張耒的文學成就以詩文為主,

提倡文理並重, 多關注下層百姓的生活, 反應民生疾苦。 對於詞的創作, 張耒只是偶一為之, 存詞只六首。

《風流子》

木葉亭皋下, 重陽近, 又是擣衣秋。 奈愁入庾腸, 老侵潘鬢, 謾簪黃菊, 花也應羞。 楚天晚, 白煙盡處, 紅蓼水邊頭。 芳草有情, 夕陽無語, 雁橫南浦,

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 兩處悠悠。 空恨碧雲離合, 青鳥沉浮。 向風前懊惱, 芳心一點, 寸眉兩葉, 禁甚閒愁。 情到不堪言處, 分付東流。

這首詞是張耒寫給妻子的思念之作。 當時, 他正被貶於外地, 仕途不順, 家人分離, 滿腹憂愁無處寄託, 唯有寄諸於筆端。

首三句點明時令, 正是深秋的九月, 落木蕭蕭, 天地肅殺。 庾腸指的是庾信, 潘鬢指的是潘嶽, 都是古代離家萬里的遊子典型, 常用典故。

簪菊是重陽節的習慣, “花也應羞”是化用蘇軾“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應羞上老人頭”的詩句。 意思是說, 自己一把年紀了, 怎麼好意思戴花呢?

“楚天晚”三句是描寫眼前所見之景, 順勢引出後面四句, “芳草有情, 夕陽無語, 雁橫南浦, 人倚西樓”, 借景言情, 十六個字, 美極矣。

下片首三句是對妻子的問候:你獨自在家, 一切安好嗎?接下來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 “芳心一點, 寸眉兩葉”是對妻子“玉容”的想像, 情到深處, 雖千里亦如咫尺。

結尾兩句, 意謂此情無際賦予言說, 只有無限思念, 寄託於東流。 與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情緒暗合,

深情者自知, 無情者雖解釋亦徒勞。

其實, 真正的好詞並不需要太多解釋, 對於這首詞來說, 只有上半片應用了幾個典故, 到了下半片, 全是胸臆中語, 無需一一道破, 自然懂得其中深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