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姓歷史人物

“作人之道, 聖賢千言萬語, 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曾國藩(1811——1872)晚清軍政重臣, 湘軍創始人和統帥。 初名子城, 字居武, 號滌生。 湖南湘鄉(今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人。

1826年(道光6年)16歲應長沙府試(童子試), 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就讀于衡陽唐氏宗祠, 師從汪覺庵。 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 賜同進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 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起士。 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 累遷內閣學士, 禮部侍郎, 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與大學士倭仁、徽甯道何桂珍等為密友, 以“實學”相砥礪。 平時有感於政治廢弛, 主張以理學經世。

咸豐二年(1852), 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 清廷震恐。 適曾國藩丁母憂在籍, 奉旨前往長沙, 幫同湖南巡撫辦理團練。 遂招募農民為營勇, 任用儒生為將佐, 朝夕訓練, 號“湘勇”(通稱湘軍)。 1854年初, 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餘人, 會集湘潭, 誓師出戰。 湘軍初戰,

連敗于嶽州(今湖南岳陽)、靖港, 曾國藩為此憤不欲生, 投水自殺, 被其左右救起。 後重整軍實, 複占嶽州, 攻陷湖北省城武昌, 奉詔署湖北巡撫。 此後用兵更為謹慎。 旋因朝廷恐其於地方勢大, 又被解署任, 以後長期只以侍郎虛銜領兵。 1855年初, 進攻江西九江、湖口, 被太平軍重創, 退守南昌。 1858年6月, 曾國藩奉詔出辦浙江軍務。 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後, 加兵部尚書銜, 授兩江總督, 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從此, 不但擁有兵權, 而且掌握地方大權。 次年9月, 督其弟曾國荃攻陷安慶。 11月, 加太子少保銜, 奉命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 旋向朝廷舉薦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 1862年, 以安慶為大本營, 命曾國荃部沿江東下,
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進攻浙江;命李鴻章部自上海進攻蘇南, 對太平天國實行戰略包圍。 10月, 湘軍與李秀成等部數十萬太平軍在天京城外激戰, 持續圍困天京。 至1864年7月, 終於攻破天京城池, 完成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壓。 朝廷褒功, 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 加太子太傅, 賞雙眼花翎。

1865年5月, 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鎮壓撚軍。 他駐營徐州, 先後採取重點設防、憑河築牆、查辦民圩的方略, 欲在黃河、淮河之間, 運河以西, 沙河、賈魯河以東的區域殲滅撚軍, 因師久無功, 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鴻章接替, 命其回兩江總督本任。 1867年, 調任直隸總督。 1870年6月, 天津發生教案, 奉命前往查辦, 屈從法國勢力, 處決、遣戍官民數十人,

受到社會輿論譴責。 9月, 還任兩江總督。  

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 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 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 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 於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 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 1872年3月1日在南京時發腳麻之症, 舌蹇不能語。 3月12日, 午後散步署西花圃, 突發腳麻, 曾紀澤扶回書房, 端坐三刻逝世。 是月, 清廷聞訃, 輟朝三日。 追贈太傅, 諡文正。 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

毛澤東年青時, 對曾國藩傾服備至, 他曾說:曾國藩建立的功業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為後世取法。 認為曾編纂的《經史百家雜鈔》“孕群籍而抱方有 ”, 是國學的入門書。 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 毛一生很注意這點。

曾“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 毛建立紅軍之初便參照湘軍條例制定了《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

蔣介石也多次告誡他的僚屬:“應多看曾文正, 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 “曾文正家書及書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 ”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 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 在黃埔軍校, 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 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曾國藩遺囑

餘通籍三十餘年, 官至極品, 而學業一無所成, 德行一無可許, 老人徒傷, 不勝悚惶慚赧。 今將永別, 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 自修之道, 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 又在慎獨。 能慎獨, 則內省不疚, 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無一內愧之事, 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