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長白山滿族先民祭壇遺址考察實錄

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 都源於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 只有瞭解自己的過去, 才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產生深層的民族自尊。

——梁思成

……大定十二年(西元1172年)

金世宗完顏雍冊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

……唐末女真謂“通用三十姓”

——《三朝北盟彙編女真史》

女真由肅慎轉化而來, 發展到遼代稱為三十部女真, 出現長白山“三十姓”部落聯盟。

2017年秋, 因公眾號文章, 網上結識撫松縣長白山文化研究會闞士鈞先生。

幾番對話交流, 雖未謀面, 素昧平生, 但因對歷史文化民俗存有共同愛好而感志同道合。

承蒙闞先生信任, 將自己編輯整理多年, 即將出版的《大荒石迷》一書原稿提供給本協會。

作為滿族後裔, 八旗子孫, 同為歷史文化的愛好者, 品讀本書, 別有滋味。

在文字裡感受著解開歷史面紗的撲朔迷離。 被這些細節勾勒出的情節深深吸引, 被詳盡的資料和專業的論文再次洗禮,

充實知識。

兩天兩夜, 不忍釋卷。

一氣品讀完畢, 深有觸動。

本書詳細記載了撫松縣萬良鎮大方村“大荒頂子”長白山先民祭壇遺址的數次考察過程。

書中搶救保護性的收錄了大量第一時間第一手的原始記錄與素材。

並整理搜集歸類了一批有關學術論著。

作者以親歷者、見證者的身份敘述, 詳細記錄了全程參與本遺址幾次現場勘查, 及學術討論會議。

難得的是, 全書以客觀中立的記錄方式, 將各方不同的看法, 爭議, 觀點, 證據與論證一一如實的列舉展示。

如將這本書仔細讀完,

宛如跟隨各位專家同行奔波于考察之旅, 親歷了這一系列值得紀念的事件。

讀者將對於民俗整理中想像力的追思, 與考古中嚴謹實證的科研態度, 情感與理性, 推斷與證據, 產生全新的認識。

更能給長白山周邊類似的遺跡開發, 舊址複建專案以參考、提示與啟迪。

遙望長白的一座名為“大荒”的山頂。

坍塌散亂的石台, 灌木叢生的封土……

究竟是滿族先民規模宏大的長白山祭祀神台?

還是文物部門輕易認定的高句麗大墓?

抑或是民間傳說裡, 薛禮征東的點將台?

那些散落民間的器物和建築原貌能否重現真容?

聞聲而來, 悄悄採挖的鄰國遊客是否能證明是他們的“故土”

……

掩卷難眠,神馳意往。

為專家的真情流露感動,為遺址的破壞扼腕歎息,對一眾不辭辛勞的人們充滿敬意,對這片祖先靈魂飄蕩的土地血脈共鳴。

這些正在發生的,同樣充滿精彩。

讓人不得感歎:

——發掘發現歷史的同時,本身也是在書寫新的歷史。

填詞臨江仙二闕,七律一首。

以贈闞士鈞先生,和所有參與考察的歷史見證人。

臨江仙(二首)

紅樓

印象

大荒

石頭

讓人第一直覺便聯想

那紅樓巨著中的

木之本,石之原。

塊壘大荒青埂處,無極崖畔尋蹤。

參鄉靈草絳珠名。

補天遺妙物,前世木石盟。

岩上三生獨寂寞,紅塵白首青燈。

美玉蒙塵誤神瑛。

破空歸隱去,暮鼓伴晨鐘。

二 考察探源篇

石隱大荒誰舊址,殘垣片語聞聽。

結緣師友幾度逢。

故國千百載,人去此山空。

曾望長白燃祭火,群歌擊鼓搖鈴。

封壇曠野拜群星。

天機不道破,謎底幾家爭。

七律

石迷大荒

石磊大荒向聖山,

林森小徑指神壇。

如迷斷壁崖臺上,

似幻殘垣頂峰前。

暗井流泉滋潤地,

明空祭火熾燎天。

追昔故祖三十部,

興國靈應九百年。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

——黑格爾《美學》

歷史是坎坷,歷史是幽暗,

歷史是旋轉的恐怖,歷史是秘藏的奢侈,

歷史是大雨中的泥濘,歷史是懸崖上的廢棄

——余秋雨《行者無疆》

後記:

幾年來因工作關係,和長白山周邊地區產生不解之緣。

家人親友找我,回答不是在長白山,就是在來去長白山的路上。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10日於長白山環山線

此次長白山殘葉未盡,初雪已至,一路池南池北奔波,路途中有《大荒石迷》書稿為伴。

讀到尋味之處,沉思之時,但見窗外,一路亙古長白天地之景。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於長白山周邊行車途中拍攝

本文初稿既出,與闞士鈞先生溝通,在微信上提出一些衛片航測方面的意見。

此時車輛正行駛在鶴大高速上,途經萬良鎮。

陰霾中,雲層開眼,道道金光撒在萬良群山之上。

——仿佛神靈與祖先冥冥中的指引……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13日下午,途經鶴大高速萬良路段拍攝

文中原創詩詞作者為長白山撫松縣滿族聯誼會理事長秦達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陳景河、闞士鈞主編《大荒石迷》

如需使用本文內容請征得文字及圖片原作者同意。

《大荒石迷》一書即將于年底和讀者見面。

作者長白山滿聯

掩卷難眠,神馳意往。

為專家的真情流露感動,為遺址的破壞扼腕歎息,對一眾不辭辛勞的人們充滿敬意,對這片祖先靈魂飄蕩的土地血脈共鳴。

這些正在發生的,同樣充滿精彩。

讓人不得感歎:

——發掘發現歷史的同時,本身也是在書寫新的歷史。

填詞臨江仙二闕,七律一首。

以贈闞士鈞先生,和所有參與考察的歷史見證人。

臨江仙(二首)

紅樓

印象

大荒

石頭

讓人第一直覺便聯想

那紅樓巨著中的

木之本,石之原。

塊壘大荒青埂處,無極崖畔尋蹤。

參鄉靈草絳珠名。

補天遺妙物,前世木石盟。

岩上三生獨寂寞,紅塵白首青燈。

美玉蒙塵誤神瑛。

破空歸隱去,暮鼓伴晨鐘。

二 考察探源篇

石隱大荒誰舊址,殘垣片語聞聽。

結緣師友幾度逢。

故國千百載,人去此山空。

曾望長白燃祭火,群歌擊鼓搖鈴。

封壇曠野拜群星。

天機不道破,謎底幾家爭。

七律

石迷大荒

石磊大荒向聖山,

林森小徑指神壇。

如迷斷壁崖臺上,

似幻殘垣頂峰前。

暗井流泉滋潤地,

明空祭火熾燎天。

追昔故祖三十部,

興國靈應九百年。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

——黑格爾《美學》

歷史是坎坷,歷史是幽暗,

歷史是旋轉的恐怖,歷史是秘藏的奢侈,

歷史是大雨中的泥濘,歷史是懸崖上的廢棄

——余秋雨《行者無疆》

後記:

幾年來因工作關係,和長白山周邊地區產生不解之緣。

家人親友找我,回答不是在長白山,就是在來去長白山的路上。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10日於長白山環山線

此次長白山殘葉未盡,初雪已至,一路池南池北奔波,路途中有《大荒石迷》書稿為伴。

讀到尋味之處,沉思之時,但見窗外,一路亙古長白天地之景。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於長白山周邊行車途中拍攝

本文初稿既出,與闞士鈞先生溝通,在微信上提出一些衛片航測方面的意見。

此時車輛正行駛在鶴大高速上,途經萬良鎮。

陰霾中,雲層開眼,道道金光撒在萬良群山之上。

——仿佛神靈與祖先冥冥中的指引……

本人攝影,2017年10月13日下午,途經鶴大高速萬良路段拍攝

文中原創詩詞作者為長白山撫松縣滿族聯誼會理事長秦達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陳景河、闞士鈞主編《大荒石迷》

如需使用本文內容請征得文字及圖片原作者同意。

《大荒石迷》一書即將于年底和讀者見面。

作者長白山滿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