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斯巴魯XV首試:別嫌貴,開過才來下定論

撰文、攝影:馮晞帆@新車評

斯巴魯新一代XV的觀賞門檻不低, 源於外觀沒多大變化, 很多人會覺得只是台改款。 不過新車評讀者並非等閒之輩,

對汽車哪怕沒到精通地步, 至少在朋友圈中也是個汽車意見領袖。 跟朋友聊起新一代XV的時候, 氣場絕對不能弱, 就像看歐洲名畫那樣, 你們不懂, 只有我懂, 我現在就教你們怎麼看。 在給人上鑒賞課之前, 可以看一下我這篇首試, 好讓自己在朋友面前有更多談資, 而不會露出破綻。

新一代XV是斯巴魯SGP平臺的“首展”, 斯巴魯SGP類似於大眾的MQB, 能廣泛適配不同尺寸級別的車型。 日後除了BR-Z之外, 其餘新車型都會在這個平臺上誕生。 對於新一代XV而言, 車架經過重新設計, 例如上圖白色箭頭所示的底梁, 上代車型一條直線, 而現在則工程師被“掰彎”。 目的就是讓撞擊時, 整個車架能更好分散從前縱梁而來的衝擊力。 這副新車架兩個最大提升點, 一是如上面所說, 撞擊時的保護更好;另一個就是新的受力結構下, 車架的剛性變得更高。

我之前曾寫了篇觀點《這些年,

豐田對斯巴魯作了哪些“惡”》, 裡面提到斯巴魯的車, 不再像以往那麼熱血, 駕駛功底被藏得很深。 尤其是現款力獅, 平常開側傾很大, 舒適得很沒脾氣, 容易讓你低估它。 只有當你把它逼到極限, 才能領會它操控上的妙處。 這次跟斯巴魯廠方接觸, 我心中的疑惑解開了。 斯巴魯其實在往另一條路線轉型, 這個理念叫“安心”, 強大的機械功底, 不再單純為駕駛樂趣服務, 而是用來增強緊急避讓等情況下的可控性。 加上eyesight等一系列駕駛輔助系統, 日本在有了“東瀛寶馬”之後, 不知道往後會不會再多一個“東瀛富豪”。

假如你是車迷, 看到斯巴魯的新理念, 可能準備想把這篇首試關掉, 不忍看到XV駕駛變得中庸。 我開始也會以為新一代XV在駕駛上會“從良”, 可是開起來的趣味, 相比上代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一代XV在駕駛上的關鍵字是小, 車身猶如被拍扁了一樣, 轉彎全無長度上的累贅。 別說像轎車, XV駕駛感簡直就是台兩廂車。 哪怕把XV跟真正的兩廂車來比, 它的靈活感還能排到前列。 這種靈活感類似於標緻308S,可你要知道308S為了靈活,全然犧牲了空間實用性。

XV的轉向比例比上代還要快,但由於水準對置、對稱四驅,這些為低重心服務的機械佈局,你會覺得轉向和底盤的節奏很一致,開起來很行雲流水。反觀同樣以轉向比例快著稱的福克斯,你會明顯覺得轉向比底盤快,就像看美女一樣,某部分太大而導致整體觀感失調。這種快轉向上到高速,並沒有給你神經質的感覺。相反,XV跑高速時的方向很淡定,無需做太多修正就能跑直線,就像四個車輪咬著軌道走一樣,用汽車術語來說,就是直進性好。這個也是符合上文所說,斯巴魯在“安心”這點所作的調校考慮。

其實XV真正厲害之處,就是操控變強之餘,行駛品質竟然還有了質的飛躍。上代XV底盤顛簸感比較強,路噪也比較多,不是一台有高級質感的車。在日本,XV的對手是豐田C-HR、本田繽智這類尺寸偏小的SUV,在中國由於進口身份而賣到20多萬。可對於新一代XV,吊詭之處,在於哪怕你用CR-V、奇駿那套標準來看它,濾震和靜音真是一點都不差。XV的濾震特性跟傲虎有相似之處,走在市區的好路上,底盤質感雖厚實,但最後總是留了點沒化解乾淨的衝擊傳上來。由於車架很硬,無法通過車身輕微變形來消解。這種濾震感覺很“斯巴魯”,猶如有人用手指在硬鋼板底部彈了一下。

可是當你更粗暴去對待這副底盤時,卻越走越舒服。尤其是試駕途中,走過一片砂石路,慢走會有較多搖曳,可是當我斗膽踩著80km/h沖過去,懸掛竟然把路給直接熨平。一直覺得斯巴魯和三菱的底盤調性很相似,都是越惡劣才越顯價值。不過兩者側重又有所不同,斯巴魯是跑得越快越神奇,而三菱則是坑越大越神奇。這種適合快速去沖短波路面的底盤,不知道跟斯巴魯長期玩拉力賽是否有關係。

斯巴魯XV跟上代一樣,都是“2.0L+CVT”的動力組合。不過2.0L水準對置發動機加了混合噴射,類似豐田那副2.0T,能在直噴和歧管噴射之間切換。不同于最近很多斯巴魯的CVT車型,把油門頭段調得很激進,一點便往前竄,XV整個輸出變得循序漸進。很多人說CVT不適合偏運動的車,我就覺得事物有兩重性。CVT讓發動機唱平調的現象,在XV上表現得很明顯,加速時保持一個腔調喊下去,沒有抑揚頓挫。可是CVT更容易做出“跟腳”的油門回應,在車流裡連續超車,可以通過油門深淺變化,很準確去控制跟前後車的相對距離。

行文至此,這台XV被我贊了那麼多,難免有人會認為我在寫軟文。這台車當然並非完美,2.0L發動機推這台車,加速真是很平淡。或者說,2.0L推動這台尺寸不大的車,沒有預想中的輕快。一來是斯巴魯複雜的機械設計,使得車身偏重,車重超過了1.4噸;二來是全時四驅,傳動系統難免有損耗,等於吃掉一部分動力。人總是那麼貪婪,心想假如這台XV能放斯巴魯那台2.5L自吸進去,那就真是完美。

上代XV的車廂塑膠感很強,不太對得起車價。去到這代XV,廠方顯然想扭轉大家的看法,內飾部分開始用上軟塑膠、真皮,以及縫線這些上檔次的材料。現在的XV,內飾已經擺脫了廉價感。不過斯巴魯那種工科味還在,內飾依舊實實在在,設計談不上出彩,也更別說有豪華感。在內後視鏡上方,會看到兩個炮筒狀的攝像頭,這個就是斯巴魯最近力推的eyesight系統。Eyesight就是用雙攝像頭來完成預碰撞、ACC等系統的功能,之前已經用在傲虎等車型上,這裡不贅述太多,留到往後會在觀點文章裡細談。

XV用了雙屏設計,上方的小螢幕值得點贊。這塊螢幕專門顯示跟駕駛相關的內容,例如可以讓你縱觀各駕駛輔助系統的開閉情況。這個很值得賓士、奧迪等豪華品牌學習,在輔助系統多了之後,有時真不知道它們的開閉狀況。去一個個看按鍵上的提示燈,或者翻中控螢幕功能表去查就相當麻煩。在打開X-mode後,這塊小螢幕能切換出越野資訊介面,能看到車輛的傾側程度,以及陡坡緩降的介入情況。X-mode功能之前在森林人的高配上才裝備,現在下放到XV上。這個系統針對低速越野場景,能自動調整油門、四驅分配、陡坡緩降等,可以把它看成一個越野模式。

看到XV這個尺寸偏小的SUV,很多人會帶有偏見,認為後排空間會非常小。其實不然,以我175cm身高在前排調好座椅,在後排仍有上圖如此寬敞的腿部空間。只不過後排沒有空調出風口,以20多萬的車而言,有點說不過去。另外,就是後排中間隆起幅度較大,中間乘客會比較難受。現在部分四驅SUV,也能讓後排地台全平,或接近全平。當然啦,背後取捨有所不同,斯巴魯或許要考慮在SGP平臺上適配不同車型,因而中間留了比較大的“管道”來放置傳動軸。

在這個談金不談心的年代,汽車結構不斷被做減法,例如天籟的V6成為歷史,後驅的銳志步入停產,雅閣取消雙叉臂前懸掛,寶馬也生產前驅……斯巴魯卻依然堅持複雜的水準對置發動機,以及左右對稱四驅設計,這種成本方面不那麼友好的做法,很難讓斯巴魯大紅大紫,但能讓一部分人對這個品牌喜歡得不要不要。由於進口加關稅,新一代XV過20萬的起步價,難免讓人覺得偏貴。尤其是國產合資SUV在激烈競爭下,變得越發便宜,例如新一代CR-V,入門價就跌到17萬多。對於XV這台車,你必須要開過才能對它下結論。尤其在其它車開起來越來越沒性格的大環境下,XV更加顯得難能可貴。綜上所述,我們最終給予新一代XV“值得推薦”的評價。

【斯巴魯第二代XV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行駛品質高;操控異常靈活;eyesight識別度高;

主要短板:內飾樸實;售價較高;動力不夠運動。

【新車評網推薦等級】

這種靈活感類似於標緻308S,可你要知道308S為了靈活,全然犧牲了空間實用性。

XV的轉向比例比上代還要快,但由於水準對置、對稱四驅,這些為低重心服務的機械佈局,你會覺得轉向和底盤的節奏很一致,開起來很行雲流水。反觀同樣以轉向比例快著稱的福克斯,你會明顯覺得轉向比底盤快,就像看美女一樣,某部分太大而導致整體觀感失調。這種快轉向上到高速,並沒有給你神經質的感覺。相反,XV跑高速時的方向很淡定,無需做太多修正就能跑直線,就像四個車輪咬著軌道走一樣,用汽車術語來說,就是直進性好。這個也是符合上文所說,斯巴魯在“安心”這點所作的調校考慮。

其實XV真正厲害之處,就是操控變強之餘,行駛品質竟然還有了質的飛躍。上代XV底盤顛簸感比較強,路噪也比較多,不是一台有高級質感的車。在日本,XV的對手是豐田C-HR、本田繽智這類尺寸偏小的SUV,在中國由於進口身份而賣到20多萬。可對於新一代XV,吊詭之處,在於哪怕你用CR-V、奇駿那套標準來看它,濾震和靜音真是一點都不差。XV的濾震特性跟傲虎有相似之處,走在市區的好路上,底盤質感雖厚實,但最後總是留了點沒化解乾淨的衝擊傳上來。由於車架很硬,無法通過車身輕微變形來消解。這種濾震感覺很“斯巴魯”,猶如有人用手指在硬鋼板底部彈了一下。

可是當你更粗暴去對待這副底盤時,卻越走越舒服。尤其是試駕途中,走過一片砂石路,慢走會有較多搖曳,可是當我斗膽踩著80km/h沖過去,懸掛竟然把路給直接熨平。一直覺得斯巴魯和三菱的底盤調性很相似,都是越惡劣才越顯價值。不過兩者側重又有所不同,斯巴魯是跑得越快越神奇,而三菱則是坑越大越神奇。這種適合快速去沖短波路面的底盤,不知道跟斯巴魯長期玩拉力賽是否有關係。

斯巴魯XV跟上代一樣,都是“2.0L+CVT”的動力組合。不過2.0L水準對置發動機加了混合噴射,類似豐田那副2.0T,能在直噴和歧管噴射之間切換。不同于最近很多斯巴魯的CVT車型,把油門頭段調得很激進,一點便往前竄,XV整個輸出變得循序漸進。很多人說CVT不適合偏運動的車,我就覺得事物有兩重性。CVT讓發動機唱平調的現象,在XV上表現得很明顯,加速時保持一個腔調喊下去,沒有抑揚頓挫。可是CVT更容易做出“跟腳”的油門回應,在車流裡連續超車,可以通過油門深淺變化,很準確去控制跟前後車的相對距離。

行文至此,這台XV被我贊了那麼多,難免有人會認為我在寫軟文。這台車當然並非完美,2.0L發動機推這台車,加速真是很平淡。或者說,2.0L推動這台尺寸不大的車,沒有預想中的輕快。一來是斯巴魯複雜的機械設計,使得車身偏重,車重超過了1.4噸;二來是全時四驅,傳動系統難免有損耗,等於吃掉一部分動力。人總是那麼貪婪,心想假如這台XV能放斯巴魯那台2.5L自吸進去,那就真是完美。

上代XV的車廂塑膠感很強,不太對得起車價。去到這代XV,廠方顯然想扭轉大家的看法,內飾部分開始用上軟塑膠、真皮,以及縫線這些上檔次的材料。現在的XV,內飾已經擺脫了廉價感。不過斯巴魯那種工科味還在,內飾依舊實實在在,設計談不上出彩,也更別說有豪華感。在內後視鏡上方,會看到兩個炮筒狀的攝像頭,這個就是斯巴魯最近力推的eyesight系統。Eyesight就是用雙攝像頭來完成預碰撞、ACC等系統的功能,之前已經用在傲虎等車型上,這裡不贅述太多,留到往後會在觀點文章裡細談。

XV用了雙屏設計,上方的小螢幕值得點贊。這塊螢幕專門顯示跟駕駛相關的內容,例如可以讓你縱觀各駕駛輔助系統的開閉情況。這個很值得賓士、奧迪等豪華品牌學習,在輔助系統多了之後,有時真不知道它們的開閉狀況。去一個個看按鍵上的提示燈,或者翻中控螢幕功能表去查就相當麻煩。在打開X-mode後,這塊小螢幕能切換出越野資訊介面,能看到車輛的傾側程度,以及陡坡緩降的介入情況。X-mode功能之前在森林人的高配上才裝備,現在下放到XV上。這個系統針對低速越野場景,能自動調整油門、四驅分配、陡坡緩降等,可以把它看成一個越野模式。

看到XV這個尺寸偏小的SUV,很多人會帶有偏見,認為後排空間會非常小。其實不然,以我175cm身高在前排調好座椅,在後排仍有上圖如此寬敞的腿部空間。只不過後排沒有空調出風口,以20多萬的車而言,有點說不過去。另外,就是後排中間隆起幅度較大,中間乘客會比較難受。現在部分四驅SUV,也能讓後排地台全平,或接近全平。當然啦,背後取捨有所不同,斯巴魯或許要考慮在SGP平臺上適配不同車型,因而中間留了比較大的“管道”來放置傳動軸。

在這個談金不談心的年代,汽車結構不斷被做減法,例如天籟的V6成為歷史,後驅的銳志步入停產,雅閣取消雙叉臂前懸掛,寶馬也生產前驅……斯巴魯卻依然堅持複雜的水準對置發動機,以及左右對稱四驅設計,這種成本方面不那麼友好的做法,很難讓斯巴魯大紅大紫,但能讓一部分人對這個品牌喜歡得不要不要。由於進口加關稅,新一代XV過20萬的起步價,難免讓人覺得偏貴。尤其是國產合資SUV在激烈競爭下,變得越發便宜,例如新一代CR-V,入門價就跌到17萬多。對於XV這台車,你必須要開過才能對它下結論。尤其在其它車開起來越來越沒性格的大環境下,XV更加顯得難能可貴。綜上所述,我們最終給予新一代XV“值得推薦”的評價。

【斯巴魯第二代XV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行駛品質高;操控異常靈活;eyesight識別度高;

主要短板:內飾樸實;售價較高;動力不夠運動。

【新車評網推薦等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