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收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2017年10月15日,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隆重召開之際, 由中國紫檀博物館製作的藝術珍品“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收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大廳隆重舉行。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展覽現場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此次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其領銜創作的木雕藝術代表作“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 以表達其對推動中國傳統藝術發展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 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接受捐贈, 並向陳麗華館長頒發收藏證書。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何魯麗、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楊衍銀、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藝術基金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少華、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譚天星、法國國家文化遺產總監、前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主要負責人戴浩石、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主任朱兵、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劉春鋒、北京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榮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建彩畫專家王仲傑、北京政協常委、富華國際集團總裁趙勇、北京紫檀文化基金會理事長遲重瑞等600逾位領導嘉賓出席了捐贈收藏儀式。

中國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向陳麗華館長頒發捐贈收藏證書

這件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 是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于20世紀90年代聘請故宮趙崇茂、朴學林、王仲傑等老專家多次到現場勘察設計, 選用珍貴的緬甸柚木, 由幾十名高級技術工人耗時三年多純手工製作的, 並手工貼了三層24K99金箔, 通體金碧輝煌, 美輪美奐。 模型整體結構完全以原建築物為准, 以1:10的比例採用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精心雕制而成,

直徑9米, 高3.8米, 各部件嚴絲合縫卻又拆裝自如, 工藝考究一絲不苟, 每一細微之處的製作都十分精巧,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這件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 再現了祈年殿的古風原貌。 通過這件作品, 可以使觀眾近距離地欣賞到中國古建築藝術之美和木雕藝術之美。 這一經典藝術力作, 將中國紫檀博物館在木雕藝術上的傳承完美地呈現于世人面前。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上臺致辭

此次陳麗華女士將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于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意義深遠。 此舉得到了全國政協和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陳麗華女士對中國國家博物館接受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的捐贈表示感謝。 她說:“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悠久,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多年來我在世界範圍宣傳中國紫檀文化, 就是希望更多的人瞭解中華文化藝術之美, 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木雕藝術反映的古建築文化模型也是一樣,此次木雕天壇祈年殿能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是希望能夠為後人留下紀念和文化的路標,通過它把前人敬業的工匠精神傳承下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上臺發言

回首1999年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這是陳麗華女士“紫檀夢”實現的開始。自幼受到家庭文化薰陶的陳麗華,在商場中苦心經營多年之後,終於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談起往事,陳麗華女士至今充滿對故宮博物院和王世襄、朱家溍等多位老前輩的感激之情。當年機緣巧合下有幸走進故宮的陳麗華女士,在專家們的幫助和指導下,製作完成了以故宮原件為藍本的紫檀傢俱精品和精妙絕倫的紫檀雕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千秋亭、萬春亭、飛雲樓等大型建築模型,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今天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近十多年來,陳麗華女士將多件價值連城的大型紫檀藝術珍品無償捐贈給中國故宮博物院、法國香博堡博物館、美國史密森尼博物學院、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和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在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紫檀文化的同時,也開啟了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國紫檀文化之旅",架起了一座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樑。

2011年,中國紫檀博物館申報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麗華女士本人也被評選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和眾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人一道,躋身大國工匠的光榮行列。這是一個被陳麗華女士永生銘記的時刻,每每回想起來都充滿激動的感情。也因為這種感動,讓陳麗華願意為木雕藝術事業貢獻一切。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民營博物館普遍維繫困難。中國紫檀博物館每年的門票收入也不足以支撐日常運營。陳麗華女士要通過其它商業收入來維持中國紫檀博物館的運轉。但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陳麗華女士認為再辛苦也是應該的。

陳麗華館長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何魯麗等嘉賓參觀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

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十八年來,接待了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通過近距離接觸和親身感受,很多人迷上了中國紫檀文化。而自2010年起,陳麗華女士組織上百名專家學者、能工巧匠,投入鉅資正式啟動用紫檀和陰沉木重塑老北京城門這一歎為觀止的工程。目前,全部老北京“內九外七”共計十六座紫檀及陰沉木制城門已按照1:10的比例全部製作完成。這一偉大壯舉獲得了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星雲大師和著名學者閻崇年等人的贊許。陳麗華女士的紫檀及陰沉木制老北京城門自在北京和澳門等地展出以來,無不受到參觀者的一致好評和驚歎。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前,參觀遊客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紫檀藝術品的創作,從選材、製作、雕刻、打磨、吹蠟等各個工藝環節都十分的考究。陳麗華認為這就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就是要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陳麗華女士是十分贊成和親身踐行的。她認為,自己正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紫檀雕刻藝術所代表的敬業精神,是可以超越時代和社會的,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將永遠流傳下去。這就是她熱愛紫檀藝術事業並為之傾力付出的根本原因。

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木雕藝術反映的古建築文化模型也是一樣,此次木雕天壇祈年殿能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是希望能夠為後人留下紀念和文化的路標,通過它把前人敬業的工匠精神傳承下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上臺發言

回首1999年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這是陳麗華女士“紫檀夢”實現的開始。自幼受到家庭文化薰陶的陳麗華,在商場中苦心經營多年之後,終於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談起往事,陳麗華女士至今充滿對故宮博物院和王世襄、朱家溍等多位老前輩的感激之情。當年機緣巧合下有幸走進故宮的陳麗華女士,在專家們的幫助和指導下,製作完成了以故宮原件為藍本的紫檀傢俱精品和精妙絕倫的紫檀雕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千秋亭、萬春亭、飛雲樓等大型建築模型,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今天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近十多年來,陳麗華女士將多件價值連城的大型紫檀藝術珍品無償捐贈給中國故宮博物院、法國香博堡博物館、美國史密森尼博物學院、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和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在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紫檀文化的同時,也開啟了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國紫檀文化之旅",架起了一座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樑。

2011年,中國紫檀博物館申報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麗華女士本人也被評選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和眾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人一道,躋身大國工匠的光榮行列。這是一個被陳麗華女士永生銘記的時刻,每每回想起來都充滿激動的感情。也因為這種感動,讓陳麗華願意為木雕藝術事業貢獻一切。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民營博物館普遍維繫困難。中國紫檀博物館每年的門票收入也不足以支撐日常運營。陳麗華女士要通過其它商業收入來維持中國紫檀博物館的運轉。但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陳麗華女士認為再辛苦也是應該的。

陳麗華館長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何魯麗等嘉賓參觀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

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十八年來,接待了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通過近距離接觸和親身感受,很多人迷上了中國紫檀文化。而自2010年起,陳麗華女士組織上百名專家學者、能工巧匠,投入鉅資正式啟動用紫檀和陰沉木重塑老北京城門這一歎為觀止的工程。目前,全部老北京“內九外七”共計十六座紫檀及陰沉木制城門已按照1:10的比例全部製作完成。這一偉大壯舉獲得了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星雲大師和著名學者閻崇年等人的贊許。陳麗華女士的紫檀及陰沉木制老北京城門自在北京和澳門等地展出以來,無不受到參觀者的一致好評和驚歎。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前,參觀遊客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紫檀藝術品的創作,從選材、製作、雕刻、打磨、吹蠟等各個工藝環節都十分的考究。陳麗華認為這就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就是要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陳麗華女士是十分贊成和親身踐行的。她認為,自己正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紫檀雕刻藝術所代表的敬業精神,是可以超越時代和社會的,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將永遠流傳下去。這就是她熱愛紫檀藝術事業並為之傾力付出的根本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