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圖解中國水彩畫百年歷史

前言

水彩藝術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 從1715年傳教士郎世甯來華傳授西畫算起, 水彩畫傳入中國至今正值三百年, 而尤以近百年來“中國水彩”的發生與發展最具意義,

成為現當代中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以中國水彩藝術的發展脈絡為展覽敘事線索, 以各個時期的水彩代表作品為主要展示內容, 通過六個部分:“大家風采”“西學來潮”“本土自覺”“新的氣象”“復興之旅”“多維視界”作為對百年中國水彩藝術歷史的巡禮, 從點到面, 彰顯“中國水彩”的時代精神、文化內涵與多彩風貌。

“大家風采”個案展區, 展出關廣志、李劍晨、潘思同、王肇民、陽太陽、古元、哈定七位畫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 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展示他們獨特的水彩藝術人生, 展現他們對20世紀中國水彩藝術發展產生的影響。

玉泉山

關廣志

水彩

38×56.5cm

40年代

家屬藏

陽太陽

50年代

水彩

41.4×28.3cm

中國美術館藏

喧雜的碼頭

潘思同

水彩

39×53cm

1935

中國美術館藏

山鬼

李劍晨

水彩

62×79cm

1990

江蘇省美術館藏

靜靜的玉淵潭

古元

1978年

水彩

39.5×54.3cm

家屬藏

故宮秋色

李劍晨

水彩畫

34×45cm

30年代

江蘇省美術館藏

黃浦江邊

哈定

水彩

22×34cm

1958

家屬藏

故宮角樓

關廣志

水彩(礦物顏料)

71.5×49.5cm

40年代

家屬藏

放鴨

哈定

水彩

34×62cm

1957

家屬藏

東湖春曉

陽太陽

水彩

28.3×41.4cm

1956

家屬藏

貝爾法斯特海濱

關廣志

水彩

27×36.5cm

30年代

家屬藏

村路

古元

水彩

28×40cm

1977年

家屬藏

西學來潮

清末至1920年代

1

呈現出清末至1920年代水彩傳入中國、萌芽生長的面貌和特點

西廂記

金梅生

月份牌

78.1×52.7cm

民國

趙琛博物館藏

大荷蘭加維西水火保險公司

鄭曼陀

月份牌

76.8×51.3cm

1922

趙琛博物館藏

西湖風景之一(蘇堤)

王悅之

水彩

24×30cm

1928

中國美術館藏

宛平老城即景

李苦禪

水彩

26×37.5cm

1926

家屬藏

秋墓道

王悅之水彩

24×30cm

1928-1929

中國美術館藏

庭呱畫室

水彩

40×52cm

19世紀70年代

私人收藏

參觀陳列館

李苦禪

水彩

26×38.5cm

1925

家屬藏

安東尼奧巴斯塔繪廣州街景

安東尼奧巴普斯塔

水彩

36.5×47cm

1826-1896

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孕育著時代變遷的風雨,也迎來中西美術的碰撞與交匯。水彩畫在歐洲是與油畫、版畫相媲美的重要畫種,發展至18世紀已進入成熟。隨著藝術西學進入中土,水彩畫也傳入中國,使中國水彩藝術開始了“萌芽期”。本部分展品反映了水彩藝術在中國最初的三方面現象:一是傳教士的傳道授業。在以廣州為主的沿海地區,中國畫家以水彩為表現方式,描繪了當地的自然風景與世俗風情,這類被稱為“外銷畫”的作品為西方社會瞭解中國的風物民俗提供了視角,也由於畫在“通草紙”上,形成了特定的樣貌。二是以上海“土山灣畫館”為代表的民間繪畫機構傳授西法,其中張充仁、徐詠青、張聿光、周湘、衡平等在水彩上尤有建樹,他們的作品以風景、靜物等為主要對象。三是中國留學生或遠赴歐洲,或近取東瀛,學習西方油畫和水彩,其中有李毅士、李鐵夫、李叔同、顏文樑、王悅之等一代名家,他們獲覽西方水彩原作,回國後既傳授水彩技法,也將水彩作為創作手段,留下不同風格的作品。作為展覽的引篇,本部分主要以文獻、檔案的形式介紹水彩畫在中國的源起,也展出努力征尋到的存世作品,以再現中國水彩畫萌芽期的面貌。

本土自覺

1930至1948

2

探討在中西文化交匯碰撞以及民族危難困苦之際,水彩畫家們自覺地將藝術創作與本土現實結合起來,在主題上表現出關切現實的文化精神,在風格上透溢出變革創新的鋒芒。

重整家園

許幸之 水彩

18.5×25cm

1946

家屬藏

重慶被日軍轟炸後

宗其香

水彩

24.5×31.5cm

1939

家屬藏

有樹的風景

黃覺寺

水彩

23×17.5cm

40年代

私人收藏

無錫郊外

程及

水彩

48×61cm

1946

無錫博物院藏

無題

秦威

水彩

37.2×53.5cm

1940

中國美術館藏

山居小景

李鐵夫

水彩

54.5×39cm

1932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瀑布

李可染

水彩

24.7×32.3cm

40年代

北京畫院藏

齡官畫薔(取材《紅樓夢》)

李毅士

水彩

24.5×30.6cm

30年代

家屬藏

林間

龐薰琹

水彩

53×67.8cm

1947

中國美術館藏

靜物(琵琶、蘋果)

倪貽德

水彩

30.5×43.4cm

1935

中國美術館藏

街頭

倪貽德

水彩

32.2×24.8cm

1946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嘉陵江風光

宋步雲

水彩

38×53cm

1942

家屬藏

糞碼頭

秦威

水彩

38.4×52.6cm

1945

中國美術館藏

放下你的鞭子(畫稿)

司徒喬

水彩

26×20.5cm

1940

家屬藏

奠基

程及

水彩

60×81cm

1941

無錫博物院藏

辛亥革命掀開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的一頁。在社會變革大潮的激蕩下,特別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鼓舞下,中國美術進入了新的歷史進程。美術的變革既表現為藝術思想與整個社會思潮的關係,又表現為藝術自身的形式演變,水彩藝術的發展亦如此。從事西畫的藝術家大都兼畫水彩,標誌著水彩不僅作為一種技法,同時也作為一種表現語言用以反映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情感,他們還自覺地將水彩創作與本土現實結合起來,從主題到風格透溢出變革創新的鋒芒。至二十世紀30-40年代,水彩畫已蔚成風氣,廣為大眾喜聞樂見,在反映中國現實上,更是展現了鮮明的時代印跡,形成了水彩畫傳入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高潮。本部分展現了這一時期的幾個主要特徵:其一,水彩技法與商業廣告相結合,表現當時生活中的“摩登”事物,反映了以上海為代表的現代都市生活與審美風尚,徐詠青、金梅生、鄭曼陀、謝之光、杭穉英、胡伯翔等都是這類“月份牌”創作的高手。其二,在民族危難與困苦之際,在戰日戰爭的烽火歲月,水彩畫家以畫筆表達現實憂患、反映民生疾苦,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司徒喬、符羅飛、倪貽德、宋步雲、吳耘、王麥稈等畫家筆下的景物,滲透著正義的藝術關切,流露出激越的現實情懷,充滿了強烈的表現力。其三,中國美術的本土自覺還在於形式語言上融會民族藝術的精華,水彩畫在這方面也獨有建樹,吳作人、龐薰琹、韓樂然、常書鴻等一批畫家走向西部,在敦煌的藝術寶庫中吸收營養,在邊塞自然和民族生活中獲得新穎感受,他們的成果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本土化和民族化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水彩畫家隊伍中,還包括了一批著名的建築師,例如楊廷寶、童寯和吳良鏞等名家的作品,就富有理性精神和藝術感性結合的特徵。此外,李苦禪、李可染、戴澤等20世紀美術史上的大家在這一時期的水彩創作也證明了水彩藝術對整個近現代中國美術的深遠影響。當然,這一時期水彩畫的迅速發展也與興起的水彩畫教育和活躍的水彩社團密切相關。所有這些構成了水彩在中國的第一次質的轉變和發展。

新的氣象

1949至1978

3

展示了新中國水彩創作的時代特徵。

臺上風采

程及

104×149cm

1958

無錫博物藏

上海化工廠

張眉蓀

39×56.5cm

1966

上海剛泰美術館藏

普選

邵宇

1956 48.9×33.1cm

中國美術館藏

農村俱樂部的小讀者

杭鳴

28×35cm

1964

自藏

美術館街頭

宋步雲

27.5×37cm

拉薩菜市

吳冠中

24.3×26.5cm

1960

中國美術館藏

豐收的喜悅

張厚進

40×60cm

1961

家屬藏

丁香花

蕭淑芳

57.5×45.8cm

中國美術館藏

春天

潘鶴

10.5×14.5cm

1976

自藏

北京廠甸之二

侯一民

18.5×32cm

1953

自藏

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歷史新的篇章,人民當家做主成為國家的主人,整個社會洋溢著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美術也走進了新的時代。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中國水彩畫家熱情謳歌新的時代,反映火熱的社會生活,用畫筆紀錄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尤其在深入實際、感懷現實、融入勞動人民生活的過程中,捕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個瞬間,描繪了家國新貌的動人之景,也表現了人民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抒發了內心的充沛詩意和激揚情懷。如果說,在20世紀前半葉的發展中,水彩藝術主要是學習和吸收西方水彩畫的經驗,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則轉為注重“洋為中用”,重在以寫生的方式紀錄生活感受,重在以創作帶動形式探索,也包括一批作為大型創作的草圖。這個時期的水彩作品總體上富有明亮的光感和輕鬆的筆調,繪畫性不斷增強,在時代的美學共性上展現出不同的追求,為藝術反映現實的方式注入了新鮮的力量,以活躍而明快的語言創造了現實主義藝術的另一方風景。

復興之旅

1979至1990

4

展現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水彩藝術的復興以及在反映社會現實等方面煥發出的新的氣象。

一個教師的工作臺

劉昌明

1989

89×100.8cm

中國美術館藏

吐魯番的傍晚

王維新

33×54cm

1981

自藏副本

瑞 雪江南岸

殷保康

21×45cm

1984

自藏

賣雞蛋的老大爺

朱輝

63×85cm

1984

自藏副本

綠墩

白統緒

1987年

67×92cm

自藏

金色伴晚秋

黃鐵山

水彩

32×86cm

1984

中國美術館藏

交響音畫——悲愴交響樂

張英洪

水彩

1986

自藏

冬運

梁棟

水彩

38×47cm

船上人家

張克讓

38×52cm

白菊

傅尚媛

39×54cm

1980

自藏

改革開放帶來中國文藝的春天,老、中、青幾代中國美術家煥發出迎向新時代的藝術熱情,水彩畫界也思想活躍,湧動起蓬勃的創造熱潮,在解放思想中的文化背景中表現出探索創新的精神。這一時期,老一輩水彩畫家更加舒暢地展現了個性的風格,中青年畫家在藝術形式語言上積極探求,共同推動了水彩藝術的學術化發展。隨著中外藝術交流視窗的拓展,中國水彩畫界對西方水彩藝術的歷史沿革和名家經典的研究漸次深入,水彩創作的學術意識明顯加強,作品的品質躍上新的高度。在組織保障上,除了第六、七屆全國美展外,中國美術家協會在1986年舉辦了中國水彩、水粉畫大展,各地也連續舉辦了一系列不同規模的水彩畫展。這些展覽和評獎,進一步擴大了水彩畫的影響,確定了水彩畫和中國畫、油畫一樣的獨立地位,也極大地激發了水彩畫家的創造積極性。各地水彩畫家群體的建立,推動了作者之間的廣泛交流。一些高等美術院校還設立了水彩畫專業並開設了水彩畫專業碩士學位點,水彩畫的學術研究蔚成風氣,使水彩畫創作走出了此前相對封閉狹窄和過於習作化的格局。無論是在作品題材的廣泛性、形式風格的多樣性以及對作品內涵的挖掘和作者個性的追求與表達上都有了顯著的進展,出現了一批具有中國風采、有較強創作意識和藝術表現力的優秀作品。在整體上,中國水彩的藝術創作顯現出銳意進取的態勢和鮮明的時代風貌。

多維視界

1991年至今

5

反映了在都市化、全球化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境遇中,水彩藝術創作湧現出的新視野、新觀念和新形式。

昨天,今天

鐘玲

107.5×77.5cm

1995

中國美術館藏

李佳

58×118cm

2014

山東美術館

鷹笛

陳堅

水彩

97×65cm

2008

自藏

鄉情

關維興

水彩

150×200cm

1998

自藏

維多利亞的早晨

沈平(香港)

水彩 55×76cm

2014

自藏副本

桑多傑布與索南多吉

吳長江

水彩

187×112.8cm

2012

自藏

收割之二

鐵揚

水彩

40×50cm

2002

自藏

樂山大佛

田海鵬、王其鈞

水彩

150×292cm

2014

自藏

構成系列 海港新韻

林紹靈

水彩

108×78cm

1995

中國美術館藏

傳承與創新、表現中國精神與彰顯語言特色成為當代中國水彩藝術的理想。從世紀之交到今天,水彩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形式技巧的探索和精神上的追求,運用開放的語言和豐富的表現力,使中國水彩畫以多維的面貌呈現出鮮明的主旋律和豐富的多樣化。1993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使全國的水彩畫工作者有了廣泛交流的學術平臺。除繼續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水彩、水粉畫大展外,1996年還舉辦了一次全國青年水彩畫展,鼓勵更多的青年美術家參與水彩畫的活動。水彩畫創作的表現主題更加寬泛,“大畫”意識普遍增強,努力發揮承載社會文化情感和表達深刻思想的作用。縱觀當代水彩畫壇,畫家的視角涉及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風貌,創作的主題意識更加鮮明,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活潑。從宏闊視野到聚焦特寫,從刻畫精緻的寫實到傳達意象的寫意,從具象的塑造到相容抽象形式的探索,從深化技法到拓展媒介,當代中國水彩已在水性材料的表現上淋漓盡致,百花齊放,在世界水彩畫壇上擁有卓越的水準。尤為突出的是,水彩畫家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優長納入筆端,以反映時代審美追求為目標,創造了具有時代特徵的精神文化作品,表現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情感和中國的文化氣象。2013年,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成立,以滿腔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的學術態度,立即開展了“第二屆全國青年水彩畫展”、“中國首屆水粉畫大展”、“2014中國青島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和本次“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等一系列活動,使水彩畫和國畫、油畫一樣受到藝術界和社會應有的重視。在一代代水彩畫家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水彩畫從最初引進的外來藝術,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優秀畫種,成為當代中國美術中充滿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宮秋色

李劍晨

水彩畫

34×45cm

30年代

江蘇省美術館藏

黃浦江邊

哈定

水彩

22×34cm

1958

家屬藏

故宮角樓

關廣志

水彩(礦物顏料)

71.5×49.5cm

40年代

家屬藏

放鴨

哈定

水彩

34×62cm

1957

家屬藏

東湖春曉

陽太陽

水彩

28.3×41.4cm

1956

家屬藏

貝爾法斯特海濱

關廣志

水彩

27×36.5cm

30年代

家屬藏

村路

古元

水彩

28×40cm

1977年

家屬藏

西學來潮

清末至1920年代

1

呈現出清末至1920年代水彩傳入中國、萌芽生長的面貌和特點

西廂記

金梅生

月份牌

78.1×52.7cm

民國

趙琛博物館藏

大荷蘭加維西水火保險公司

鄭曼陀

月份牌

76.8×51.3cm

1922

趙琛博物館藏

西湖風景之一(蘇堤)

王悅之

水彩

24×30cm

1928

中國美術館藏

宛平老城即景

李苦禪

水彩

26×37.5cm

1926

家屬藏

秋墓道

王悅之水彩

24×30cm

1928-1929

中國美術館藏

庭呱畫室

水彩

40×52cm

19世紀70年代

私人收藏

參觀陳列館

李苦禪

水彩

26×38.5cm

1925

家屬藏

安東尼奧巴斯塔繪廣州街景

安東尼奧巴普斯塔

水彩

36.5×47cm

1826-1896

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孕育著時代變遷的風雨,也迎來中西美術的碰撞與交匯。水彩畫在歐洲是與油畫、版畫相媲美的重要畫種,發展至18世紀已進入成熟。隨著藝術西學進入中土,水彩畫也傳入中國,使中國水彩藝術開始了“萌芽期”。本部分展品反映了水彩藝術在中國最初的三方面現象:一是傳教士的傳道授業。在以廣州為主的沿海地區,中國畫家以水彩為表現方式,描繪了當地的自然風景與世俗風情,這類被稱為“外銷畫”的作品為西方社會瞭解中國的風物民俗提供了視角,也由於畫在“通草紙”上,形成了特定的樣貌。二是以上海“土山灣畫館”為代表的民間繪畫機構傳授西法,其中張充仁、徐詠青、張聿光、周湘、衡平等在水彩上尤有建樹,他們的作品以風景、靜物等為主要對象。三是中國留學生或遠赴歐洲,或近取東瀛,學習西方油畫和水彩,其中有李毅士、李鐵夫、李叔同、顏文樑、王悅之等一代名家,他們獲覽西方水彩原作,回國後既傳授水彩技法,也將水彩作為創作手段,留下不同風格的作品。作為展覽的引篇,本部分主要以文獻、檔案的形式介紹水彩畫在中國的源起,也展出努力征尋到的存世作品,以再現中國水彩畫萌芽期的面貌。

本土自覺

1930至1948

2

探討在中西文化交匯碰撞以及民族危難困苦之際,水彩畫家們自覺地將藝術創作與本土現實結合起來,在主題上表現出關切現實的文化精神,在風格上透溢出變革創新的鋒芒。

重整家園

許幸之 水彩

18.5×25cm

1946

家屬藏

重慶被日軍轟炸後

宗其香

水彩

24.5×31.5cm

1939

家屬藏

有樹的風景

黃覺寺

水彩

23×17.5cm

40年代

私人收藏

無錫郊外

程及

水彩

48×61cm

1946

無錫博物院藏

無題

秦威

水彩

37.2×53.5cm

1940

中國美術館藏

山居小景

李鐵夫

水彩

54.5×39cm

1932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瀑布

李可染

水彩

24.7×32.3cm

40年代

北京畫院藏

齡官畫薔(取材《紅樓夢》)

李毅士

水彩

24.5×30.6cm

30年代

家屬藏

林間

龐薰琹

水彩

53×67.8cm

1947

中國美術館藏

靜物(琵琶、蘋果)

倪貽德

水彩

30.5×43.4cm

1935

中國美術館藏

街頭

倪貽德

水彩

32.2×24.8cm

1946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嘉陵江風光

宋步雲

水彩

38×53cm

1942

家屬藏

糞碼頭

秦威

水彩

38.4×52.6cm

1945

中國美術館藏

放下你的鞭子(畫稿)

司徒喬

水彩

26×20.5cm

1940

家屬藏

奠基

程及

水彩

60×81cm

1941

無錫博物院藏

辛亥革命掀開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的一頁。在社會變革大潮的激蕩下,特別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鼓舞下,中國美術進入了新的歷史進程。美術的變革既表現為藝術思想與整個社會思潮的關係,又表現為藝術自身的形式演變,水彩藝術的發展亦如此。從事西畫的藝術家大都兼畫水彩,標誌著水彩不僅作為一種技法,同時也作為一種表現語言用以反映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情感,他們還自覺地將水彩創作與本土現實結合起來,從主題到風格透溢出變革創新的鋒芒。至二十世紀30-40年代,水彩畫已蔚成風氣,廣為大眾喜聞樂見,在反映中國現實上,更是展現了鮮明的時代印跡,形成了水彩畫傳入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高潮。本部分展現了這一時期的幾個主要特徵:其一,水彩技法與商業廣告相結合,表現當時生活中的“摩登”事物,反映了以上海為代表的現代都市生活與審美風尚,徐詠青、金梅生、鄭曼陀、謝之光、杭穉英、胡伯翔等都是這類“月份牌”創作的高手。其二,在民族危難與困苦之際,在戰日戰爭的烽火歲月,水彩畫家以畫筆表達現實憂患、反映民生疾苦,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司徒喬、符羅飛、倪貽德、宋步雲、吳耘、王麥稈等畫家筆下的景物,滲透著正義的藝術關切,流露出激越的現實情懷,充滿了強烈的表現力。其三,中國美術的本土自覺還在於形式語言上融會民族藝術的精華,水彩畫在這方面也獨有建樹,吳作人、龐薰琹、韓樂然、常書鴻等一批畫家走向西部,在敦煌的藝術寶庫中吸收營養,在邊塞自然和民族生活中獲得新穎感受,他們的成果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本土化和民族化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水彩畫家隊伍中,還包括了一批著名的建築師,例如楊廷寶、童寯和吳良鏞等名家的作品,就富有理性精神和藝術感性結合的特徵。此外,李苦禪、李可染、戴澤等20世紀美術史上的大家在這一時期的水彩創作也證明了水彩藝術對整個近現代中國美術的深遠影響。當然,這一時期水彩畫的迅速發展也與興起的水彩畫教育和活躍的水彩社團密切相關。所有這些構成了水彩在中國的第一次質的轉變和發展。

新的氣象

1949至1978

3

展示了新中國水彩創作的時代特徵。

臺上風采

程及

104×149cm

1958

無錫博物藏

上海化工廠

張眉蓀

39×56.5cm

1966

上海剛泰美術館藏

普選

邵宇

1956 48.9×33.1cm

中國美術館藏

農村俱樂部的小讀者

杭鳴

28×35cm

1964

自藏

美術館街頭

宋步雲

27.5×37cm

拉薩菜市

吳冠中

24.3×26.5cm

1960

中國美術館藏

豐收的喜悅

張厚進

40×60cm

1961

家屬藏

丁香花

蕭淑芳

57.5×45.8cm

中國美術館藏

春天

潘鶴

10.5×14.5cm

1976

自藏

北京廠甸之二

侯一民

18.5×32cm

1953

自藏

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歷史新的篇章,人民當家做主成為國家的主人,整個社會洋溢著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美術也走進了新的時代。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中國水彩畫家熱情謳歌新的時代,反映火熱的社會生活,用畫筆紀錄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尤其在深入實際、感懷現實、融入勞動人民生活的過程中,捕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個瞬間,描繪了家國新貌的動人之景,也表現了人民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抒發了內心的充沛詩意和激揚情懷。如果說,在20世紀前半葉的發展中,水彩藝術主要是學習和吸收西方水彩畫的經驗,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則轉為注重“洋為中用”,重在以寫生的方式紀錄生活感受,重在以創作帶動形式探索,也包括一批作為大型創作的草圖。這個時期的水彩作品總體上富有明亮的光感和輕鬆的筆調,繪畫性不斷增強,在時代的美學共性上展現出不同的追求,為藝術反映現實的方式注入了新鮮的力量,以活躍而明快的語言創造了現實主義藝術的另一方風景。

復興之旅

1979至1990

4

展現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水彩藝術的復興以及在反映社會現實等方面煥發出的新的氣象。

一個教師的工作臺

劉昌明

1989

89×100.8cm

中國美術館藏

吐魯番的傍晚

王維新

33×54cm

1981

自藏副本

瑞 雪江南岸

殷保康

21×45cm

1984

自藏

賣雞蛋的老大爺

朱輝

63×85cm

1984

自藏副本

綠墩

白統緒

1987年

67×92cm

自藏

金色伴晚秋

黃鐵山

水彩

32×86cm

1984

中國美術館藏

交響音畫——悲愴交響樂

張英洪

水彩

1986

自藏

冬運

梁棟

水彩

38×47cm

船上人家

張克讓

38×52cm

白菊

傅尚媛

39×54cm

1980

自藏

改革開放帶來中國文藝的春天,老、中、青幾代中國美術家煥發出迎向新時代的藝術熱情,水彩畫界也思想活躍,湧動起蓬勃的創造熱潮,在解放思想中的文化背景中表現出探索創新的精神。這一時期,老一輩水彩畫家更加舒暢地展現了個性的風格,中青年畫家在藝術形式語言上積極探求,共同推動了水彩藝術的學術化發展。隨著中外藝術交流視窗的拓展,中國水彩畫界對西方水彩藝術的歷史沿革和名家經典的研究漸次深入,水彩創作的學術意識明顯加強,作品的品質躍上新的高度。在組織保障上,除了第六、七屆全國美展外,中國美術家協會在1986年舉辦了中國水彩、水粉畫大展,各地也連續舉辦了一系列不同規模的水彩畫展。這些展覽和評獎,進一步擴大了水彩畫的影響,確定了水彩畫和中國畫、油畫一樣的獨立地位,也極大地激發了水彩畫家的創造積極性。各地水彩畫家群體的建立,推動了作者之間的廣泛交流。一些高等美術院校還設立了水彩畫專業並開設了水彩畫專業碩士學位點,水彩畫的學術研究蔚成風氣,使水彩畫創作走出了此前相對封閉狹窄和過於習作化的格局。無論是在作品題材的廣泛性、形式風格的多樣性以及對作品內涵的挖掘和作者個性的追求與表達上都有了顯著的進展,出現了一批具有中國風采、有較強創作意識和藝術表現力的優秀作品。在整體上,中國水彩的藝術創作顯現出銳意進取的態勢和鮮明的時代風貌。

多維視界

1991年至今

5

反映了在都市化、全球化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境遇中,水彩藝術創作湧現出的新視野、新觀念和新形式。

昨天,今天

鐘玲

107.5×77.5cm

1995

中國美術館藏

李佳

58×118cm

2014

山東美術館

鷹笛

陳堅

水彩

97×65cm

2008

自藏

鄉情

關維興

水彩

150×200cm

1998

自藏

維多利亞的早晨

沈平(香港)

水彩 55×76cm

2014

自藏副本

桑多傑布與索南多吉

吳長江

水彩

187×112.8cm

2012

自藏

收割之二

鐵揚

水彩

40×50cm

2002

自藏

樂山大佛

田海鵬、王其鈞

水彩

150×292cm

2014

自藏

構成系列 海港新韻

林紹靈

水彩

108×78cm

1995

中國美術館藏

傳承與創新、表現中國精神與彰顯語言特色成為當代中國水彩藝術的理想。從世紀之交到今天,水彩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形式技巧的探索和精神上的追求,運用開放的語言和豐富的表現力,使中國水彩畫以多維的面貌呈現出鮮明的主旋律和豐富的多樣化。1993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使全國的水彩畫工作者有了廣泛交流的學術平臺。除繼續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水彩、水粉畫大展外,1996年還舉辦了一次全國青年水彩畫展,鼓勵更多的青年美術家參與水彩畫的活動。水彩畫創作的表現主題更加寬泛,“大畫”意識普遍增強,努力發揮承載社會文化情感和表達深刻思想的作用。縱觀當代水彩畫壇,畫家的視角涉及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風貌,創作的主題意識更加鮮明,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活潑。從宏闊視野到聚焦特寫,從刻畫精緻的寫實到傳達意象的寫意,從具象的塑造到相容抽象形式的探索,從深化技法到拓展媒介,當代中國水彩已在水性材料的表現上淋漓盡致,百花齊放,在世界水彩畫壇上擁有卓越的水準。尤為突出的是,水彩畫家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優長納入筆端,以反映時代審美追求為目標,創造了具有時代特徵的精神文化作品,表現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情感和中國的文化氣象。2013年,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成立,以滿腔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的學術態度,立即開展了“第二屆全國青年水彩畫展”、“中國首屆水粉畫大展”、“2014中國青島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和本次“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等一系列活動,使水彩畫和國畫、油畫一樣受到藝術界和社會應有的重視。在一代代水彩畫家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水彩畫從最初引進的外來藝術,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優秀畫種,成為當代中國美術中充滿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