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說它趕超神劇《黑鏡》,看完我同意

大熱科幻神劇《黑鏡》剛在艾美獎上拿到最佳電視電影獎不久, 就有這樣一部據說在各方面都有趕超《黑鏡》之勢的科幻類新劇出現了。

看看, 連海報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迷幻, 那麼的眼暈。

一張由jpg圖片構成的動態海報

小萬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部有底氣和《黑鏡》比肩的依然由英國電視臺Channel4出品的新劇——《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

在介紹這部英劇之前, 小萬想先和大家聊一聊劇名中提到的“菲力浦·狄克”這個人。

也許單看這個名字還略顯陌生, 但如果提到那些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相信你一定就非常熟悉了。

像是由馬特·達蒙和艾米莉·布朗特主演的《命運規劃局》就是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講述一名政壇明日之星突然被“命運規劃局”的人告知只有聽從命運, 與女友分手他才能當上總統走上人生巔峰, 不然兩人的生活軌跡都會發生巨大改編的故事。

而由湯姆·克魯斯、科林·法瑞爾主演的電影《少數派報告》同樣改編自菲力浦·狄克的同名小說。

講述人類發明了能偵察人的腦電波的機器人“先知”, 它們能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 使罪犯犯罪之前就被員警逮捕, 然而身為該部門主管的男主某天突然被“先知”判定為罪犯的故事。

此外, 包括《全面回憶》、《預見未來》在內的多部好萊塢科幻大片也都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

而在科幻片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地位的電影《銀翼殺手》, 也是以他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為劇本。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不僅僅是一部科幻作品, 它更探討了社會變遷帶給人類精神層面的衝擊、科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以及人類最根本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等問題。

其中蘊含的深刻性與先鋒性是很多科幻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而電影《銀翼殺手》, 雖然是以科幻為外衣, 但卻能做到讓觀眾忘記觀看傳統科幻電影時對於其中高科技的好奇和嚮往, 而是去思考關於生命、生存的終極問題。

對於後世科幻電影的影響之巨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時隔35年,由“高司令”:瑞恩·高斯林,上一版《銀翼殺手》男主哈里森·福特,以及“少爺”傑瑞德·萊托主演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也將在今年11月10日登陸院線。

將重點講述前作幾十年之後的事。

目前口碑也是一片好評,值得期待一下。

可以說,這位曾多次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大師為此後的科幻作品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的故事大多都發生在平行世界,未來世界或是虛擬空間中,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線往往十分模糊。

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看似荒謬的幻想,主人公們看似平常普通的生活其實都是假像,美好的背後往往是一個由機械與制度左右的世界。

而他對於機器人(仿生人)與人類邊界的探討,也被後來的很多影視劇作品所借鑒。

這部《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共有10集,每集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而這10個故事的劇本,正是改編自菲力浦·狄克的10篇小說。

有著如此強大的劇本做支撐,這部《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的科幻內核,肯定是100%全程線上的。

而如此強大的劇本,自然也會吸引到許多優秀的演員。

《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的卡司陣容強大到,連隨隨便便一個配角都是個大咖。

《絕命毒師》中的“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

出演過《低俗小說》、《落水狗》的“牙叔”史蒂夫·布西密;

《冰與火之歌》中的“少狼主”理查·麥登;

《奇異博士》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本尼迪克特·王......

有這麼多演技炸裂的演員參與,《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在演技方面也不用擔心了。

而在劇情上,這部劇更是做到了“連片頭都大有文章”。

短短幾個鏡頭展現了一個充滿科技感又充滿末日感的世界。

飛行的未知生物,充滿霓虹燈的破敗街道,手把手的嬰兒,頭戴機械的人們......

最後,菲利浦·狄克本人出現了。

擁有著機械電子大腦的他,緩緩轉過頭,看向你。

帶你進入他一個又一個異想天開,光怪陸離的電子夢。

這個超帶感的片頭,小萬相信無論是科幻迷還是菲利浦·狄克的粉絲都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給打滿分。

超炫的片頭過後,第一個電子夢開始了。

第一夢的名字叫《The Hood Maker》,面罩製造者。

故事發生在一個未知的年代。

一批被稱為Teep的超能力讀心者,成為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的焦點。

他們的能力類似于X戰警中的X教授,可以讀取人心,也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感受。

唯一不同在於他們的臉上都有一道條紋標誌。

他們的出現引起了人類的恐懼和憤怒。

誰也不想像沒穿衣服一樣把自己的思想暴露在別人眼前。

特別是一些羞羞的事情。

可政府卻偏偏還雪上加霜的通過了《反讀心免疫法案》,意在讓讀心人參與執法,靠讀心找出犯罪分子。

這更加深了人類和讀心者的矛盾。

在一次暴亂中,身為警探的男主和他的讀心者隊友女主在暴亂中抓捕了一名襲擊者。

通過讀他心的,得知了有人在暗裡裡發明了一種可以遮罩讀心者的面罩。

與此同時,因為長期被壓迫,女主的同類們也在暗中籌畫一起暴動;

男主的真實身份,更是讓人難以琢磨。

二人開始根據面具的線索進行追查,卻發現事情遠沒有他們想得那麼簡單。

正像男主說的那樣:

你可以讀我的思想,但你沒法讀我的心。

同為科幻題材的《電子夢》,難免被拿來和神劇《黑鏡》作比較。

但其實這兩個劇在風格、敘事手法、以及內容核心上都有很多不同。

《黑鏡》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

而《電子夢》則更傾向於刻畫世界的本質、個體身份構建、幻想與存在等問題。

就像愛情片能有不同的拍法,科幻片其實也有很多的類型。

除了簡單的劃分為“硬科幻”作品,“軟科幻”作品。

還可以根據其風格分為:

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構築出一個超現實的科技世界,用於著重表現工業革命的早期科技的蒸汽朋克風格;

以電腦或資訊技術為主題,表現人類對於科學發展方向與成果未知性的恐懼的賽博朋克風格;

以生物技術或基因工程為主題,通常涉及到社會秩序遭受破壞的情節的生化朋克風格等等。

而不同風格不同背景下的科幻作品,也有著它們獨一無二的動人之處。

然而當下的科幻題材影視作品卻仿佛被局限在一個固有的圈子裡,跳脫不出來,亦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幻類型。

而像《黑鏡》和《電子夢》這類的新型科幻片,它們的大膽突破創新,或將給人類對於未來的幻想提供另一種可能。

目前這部《電子夢》剛剛更新一半,趁著這部“神作預定”還沒有太火,趕緊追起來吧。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時隔35年,由“高司令”:瑞恩·高斯林,上一版《銀翼殺手》男主哈里森·福特,以及“少爺”傑瑞德·萊托主演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也將在今年11月10日登陸院線。

將重點講述前作幾十年之後的事。

目前口碑也是一片好評,值得期待一下。

可以說,這位曾多次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大師為此後的科幻作品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的故事大多都發生在平行世界,未來世界或是虛擬空間中,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線往往十分模糊。

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看似荒謬的幻想,主人公們看似平常普通的生活其實都是假像,美好的背後往往是一個由機械與制度左右的世界。

而他對於機器人(仿生人)與人類邊界的探討,也被後來的很多影視劇作品所借鑒。

這部《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共有10集,每集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而這10個故事的劇本,正是改編自菲力浦·狄克的10篇小說。

有著如此強大的劇本做支撐,這部《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的科幻內核,肯定是100%全程線上的。

而如此強大的劇本,自然也會吸引到許多優秀的演員。

《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的卡司陣容強大到,連隨隨便便一個配角都是個大咖。

《絕命毒師》中的“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

出演過《低俗小說》、《落水狗》的“牙叔”史蒂夫·布西密;

《冰與火之歌》中的“少狼主”理查·麥登;

《奇異博士》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本尼迪克特·王......

有這麼多演技炸裂的演員參與,《電子夢:菲力浦·狄克的世界》在演技方面也不用擔心了。

而在劇情上,這部劇更是做到了“連片頭都大有文章”。

短短幾個鏡頭展現了一個充滿科技感又充滿末日感的世界。

飛行的未知生物,充滿霓虹燈的破敗街道,手把手的嬰兒,頭戴機械的人們......

最後,菲利浦·狄克本人出現了。

擁有著機械電子大腦的他,緩緩轉過頭,看向你。

帶你進入他一個又一個異想天開,光怪陸離的電子夢。

這個超帶感的片頭,小萬相信無論是科幻迷還是菲利浦·狄克的粉絲都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給打滿分。

超炫的片頭過後,第一個電子夢開始了。

第一夢的名字叫《The Hood Maker》,面罩製造者。

故事發生在一個未知的年代。

一批被稱為Teep的超能力讀心者,成為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的焦點。

他們的能力類似于X戰警中的X教授,可以讀取人心,也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感受。

唯一不同在於他們的臉上都有一道條紋標誌。

他們的出現引起了人類的恐懼和憤怒。

誰也不想像沒穿衣服一樣把自己的思想暴露在別人眼前。

特別是一些羞羞的事情。

可政府卻偏偏還雪上加霜的通過了《反讀心免疫法案》,意在讓讀心人參與執法,靠讀心找出犯罪分子。

這更加深了人類和讀心者的矛盾。

在一次暴亂中,身為警探的男主和他的讀心者隊友女主在暴亂中抓捕了一名襲擊者。

通過讀他心的,得知了有人在暗裡裡發明了一種可以遮罩讀心者的面罩。

與此同時,因為長期被壓迫,女主的同類們也在暗中籌畫一起暴動;

男主的真實身份,更是讓人難以琢磨。

二人開始根據面具的線索進行追查,卻發現事情遠沒有他們想得那麼簡單。

正像男主說的那樣:

你可以讀我的思想,但你沒法讀我的心。

同為科幻題材的《電子夢》,難免被拿來和神劇《黑鏡》作比較。

但其實這兩個劇在風格、敘事手法、以及內容核心上都有很多不同。

《黑鏡》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

而《電子夢》則更傾向於刻畫世界的本質、個體身份構建、幻想與存在等問題。

就像愛情片能有不同的拍法,科幻片其實也有很多的類型。

除了簡單的劃分為“硬科幻”作品,“軟科幻”作品。

還可以根據其風格分為:

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構築出一個超現實的科技世界,用於著重表現工業革命的早期科技的蒸汽朋克風格;

以電腦或資訊技術為主題,表現人類對於科學發展方向與成果未知性的恐懼的賽博朋克風格;

以生物技術或基因工程為主題,通常涉及到社會秩序遭受破壞的情節的生化朋克風格等等。

而不同風格不同背景下的科幻作品,也有著它們獨一無二的動人之處。

然而當下的科幻題材影視作品卻仿佛被局限在一個固有的圈子裡,跳脫不出來,亦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幻類型。

而像《黑鏡》和《電子夢》這類的新型科幻片,它們的大膽突破創新,或將給人類對於未來的幻想提供另一種可能。

目前這部《電子夢》剛剛更新一半,趁著這部“神作預定”還沒有太火,趕緊追起來吧。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