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M2觸底反彈但後勁不足,新增信貸和社融回升難改“穩定”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10月14日資料顯示, 9月末, 廣義貨幣(M2)餘額165.57萬億元, 同比增長9.2%, 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 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

業內專家表示,

M2增速止降回升, 但仍遠低於12%的年度目標, 一方面, 說明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 同業業務收縮繼續拖累M2增速;另一方面, 外匯占款邊際改善、信貸和財政存款投放季節性增加, 助推M2觸底反彈。

不過, 從供應看, 拉動9月M2回升的三大因素中, 非標存款和財政存款下放對M2的支撐難以持續, 而外匯占款在經常項目難以大幅上升的背景下, 對基礎貨幣增量貢獻有限。 此外, 從需求看, 如果四季度信貸受額度約束回落, 那麼基數效應會使得M2增速繼續放緩, 且銀行表內同業資產繼續壓縮, 也會導致未來M2仍有下行壓力。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17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表示, 從貨幣供應和信貸資料看, 今年初以來, 中國已進入去杠杆進程,

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持續放緩, 當前已低於9%。 整體杠杆率開始出現下降。 雖然幅度不大, 但趨勢已經形成。

央行資料還顯示,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 同比多增9980億元。 其中, 9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 同比多增566億元。 此前8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09萬億元。

9月份信貸增量規模高於8月份, 體現了季節性貸款投放特徵。 作為銀行表內信貸的季末衝量月份, 每年9月份的貸款投放規模往往高於8月份。 原因是:

首先, 季末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 商業銀行收縮理財產品而加大信貸投放;

其次, 季末商業銀行業務衝量動機強烈, 衝量在滿足信貸投放要求的同時, 信貸創造的存款還可以用來滿足存款要求;

其三, 9月份地方債發債成本較高,

地方債發行規模環比減少, 地方債置換對信貸的抵消額也低於上月。

從結構上看, 企業中長期貸款從上月的3639億元增至5029億元, 可見脫虛向實成效正逐漸顯現。 居民短期、中長期貸款較上月都分別進一步提高至2537億元和4786億元, 一定程度反映出本輪國內樓市調控難度依然較高。 10月以來, 房地產銷售繼續降溫, 且監管機構嚴查居民短貸流向房地產, 再加上銀行房貸額度受限, 預計未來居民貸款增速將趨於回落。

社會融資方面, 9月新增總量1.82萬億, 同比多增1084億。 在經歷了7、8月的高增後, 9月社會融資依然不低。 其中對實體貸款新增1.2萬億, 同比小幅少增, 但仍是社會融資增長主要支撐。 除了信貸之外, 表外非標融資普遍回暖,

信託貸款增長2400億, 新增委託貸款由負轉正, 票據融資小幅回升;信用債淨融資1700億, 也有改善。

分析指出, 儘管新增信貸和社融回升, 但其增速均略有回落, 整體來看中規中矩。 隨著11月和12月財政存款季節性投放增加, 並考慮到明年元旦和春節因素, 央行將繼續通過"逆回購+MLF"不同期限組合的投放保持市場利率平穩。 預計四季度流動性將總體表現平穩, 流動性狀況有所改善, 年內利率仍將高位震盪。

周小川在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還表示, 今年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未來將重點關注四方面問題。

一是影子銀行。 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 許多影子銀行業務已回歸銀行部門, 被納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二是資產管理行業。 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家分業監管的監管機構針對同一資產管理行為可能有不同的監管規定, 應理順和精簡對資管行業的監管。

三是互聯網金融。 目前許多科技公司開始提供金融產品, 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 但有些沒有任何牌照卻仍然提供信貸和支付服務、出售保險產品, 這可能會帶來競爭問題和金融穩定風險。

四是金融控股公司。 一些大型私人企業通過並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牌照, 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其間可能存在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 而對這些跨部門交易尚沒有相應的監管政策。

周小川稱, 未來將進一步深化改革, 逐步推動經濟去杠杆。 同時, 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

央行前三季度詳細資料如下:

■ 2017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資料包告

一、廣義貨幣增長9.2%,狹義貨幣增長14%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6.9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1445億元。

二、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305億美元

9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2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7.76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同比多增9980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7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5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72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963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多增566億元。

9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前三季度外幣貸款增加305億美元,同比多增564億美元。9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64億美元,同比多減112億美元。

三、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615億美元

9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67.42萬億元,同比增長9.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62.28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同比少增1.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4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0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89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4萬億元。9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4332億元,同比多增4338億元。

9月末,外幣存款餘額7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前三季度外幣存款增加615億美元,同比多增237億美元。9月份,外幣存款減少131億美元,同比多減307億美元。

四、9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2%,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7%

前三季度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580.12萬億元,日均成交3.07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8.5%。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2.9%,現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1.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2%。

9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92%,比上月低0.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67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3.07%,比上月低0.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79個百分點。

五、國家外匯儲備餘額3.11萬億美元

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1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369元人民幣。

六、前三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3.23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9623億元

2017年前三季度,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專案、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41萬億元、8230億元、2469億元、7154億元。

注1:當期資料為初步數。

注2:2011年10月起,貨幣供應量已包括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注3:自2014年8月份開始,轉口貿易被調整到貨物貿易進行統計,貨物貿易金額擴大,服務貿易金額相應減少。

注4:自2015年起,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存款含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款項,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貸款含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

■ 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資料包告

初步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1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6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05億元,同比少減4301億元;委託貸款增加6845億元,同比少增8279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79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4659億元,同比多增2.52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583億元,同比少2.4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410億元,同比少3192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84億元。

從結構看,2017年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3.2%,同比低1.1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0.2%,同比高3.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占比4.4%,同比低6.8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占比11.4%,同比高7.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3%,同比高18.2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1%,同比低18.3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4.1%,同比低3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下同)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其中,增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獲得的資金額,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獲得的資金餘額。

注2: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資料來源於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含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和境外貸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託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託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託貸款和一般委託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託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物件、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託貸款。

注5:當期資料為初步統計數,當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資料為可比口徑資料。

■ 2017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資料包告

初步統計,2017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1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餘額為2.48萬億元,同比下降5.7%;委託貸款餘額為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信託貸款餘額為8.06萬億元,同比增長35.9%;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為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企業債券餘額為18.21萬億元,同比增長5.2%;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為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1%。

從結構看,9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8.1%,同比高0.3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餘額占比1.5%,同比低0.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占比8.1%,同比低0.2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占比4.7%,同比高0.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占比2.6%,同比高0.1個百分點;企業債券餘額占比10.6%,同比低0.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占比3.8%,同比高0.2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餘額。

注2:資料來源於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和境外貸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託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託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託貸款和一般委託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託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物件、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託貸款。

注5:當期資料為初步統計數,同比增速為可比口徑數據。

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

央行前三季度詳細資料如下:

■ 2017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資料包告

一、廣義貨幣增長9.2%,狹義貨幣增長14%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6.9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1445億元。

二、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305億美元

9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2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7.76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同比多增9980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7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5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72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963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多增566億元。

9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前三季度外幣貸款增加305億美元,同比多增564億美元。9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64億美元,同比多減112億美元。

三、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615億美元

9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67.42萬億元,同比增長9.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62.28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同比少增1.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4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0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89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4萬億元。9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4332億元,同比多增4338億元。

9月末,外幣存款餘額7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前三季度外幣存款增加615億美元,同比多增237億美元。9月份,外幣存款減少131億美元,同比多減307億美元。

四、9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2%,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7%

前三季度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580.12萬億元,日均成交3.07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8.5%。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2.9%,現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1.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2%。

9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92%,比上月低0.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67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3.07%,比上月低0.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79個百分點。

五、國家外匯儲備餘額3.11萬億美元

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1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369元人民幣。

六、前三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3.23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9623億元

2017年前三季度,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專案、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41萬億元、8230億元、2469億元、7154億元。

注1:當期資料為初步數。

注2:2011年10月起,貨幣供應量已包括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注3:自2014年8月份開始,轉口貿易被調整到貨物貿易進行統計,貨物貿易金額擴大,服務貿易金額相應減少。

注4:自2015年起,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存款含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款項,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貸款含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

■ 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資料包告

初步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1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6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05億元,同比少減4301億元;委託貸款增加6845億元,同比少增8279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79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4659億元,同比多增2.52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583億元,同比少2.4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410億元,同比少3192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84億元。

從結構看,2017年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3.2%,同比低1.1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0.2%,同比高3.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占比4.4%,同比低6.8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占比11.4%,同比高7.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3%,同比高18.2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1%,同比低18.3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4.1%,同比低3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下同)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其中,增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獲得的資金額,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獲得的資金餘額。

注2: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資料來源於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含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和境外貸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託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託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託貸款和一般委託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託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物件、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託貸款。

注5:當期資料為初步統計數,當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資料為可比口徑資料。

■ 2017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資料包告

初步統計,2017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1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餘額為2.48萬億元,同比下降5.7%;委託貸款餘額為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信託貸款餘額為8.06萬億元,同比增長35.9%;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為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企業債券餘額為18.21萬億元,同比增長5.2%;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為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1%。

從結構看,9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8.1%,同比高0.3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餘額占比1.5%,同比低0.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占比8.1%,同比低0.2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占比4.7%,同比高0.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占比2.6%,同比高0.1個百分點;企業債券餘額占比10.6%,同比低0.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占比3.8%,同比高0.2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餘額。

注2:資料來源於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和境外貸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託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託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託貸款和一般委託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託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物件、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託貸款。

注5:當期資料為初步統計數,同比增速為可比口徑數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