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曲藝木偶雜技皮影成都“炫技”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見習記者陳荷 攝影報導

10月14日, 四川揚琴《千古棋盤》用細膩柔美的唱腔, 拉開了四川省第三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的序幕。

作為“復興路上頌黨恩——四川省十月演展季”系列活動之一, 本屆參賽節目藝術形式豐富多彩, 其中包括四川揚琴、四川清音、四川盤子、四川竹琴、四川車燈等我省特色曲種, 以及川北大木偶、傳統木偶折子戲、木偶劇、木偶舞蹈等木偶節目, 充分展現了四川在曲藝、木偶、皮影領域深厚的藝術傳統和藝術工作者不懈的創新精神。 10月15日, 雜技類、曲藝類比賽, 繼續為蓉城觀眾送上濃郁的川味藝術大餐。

15日下午兩點, 由自貢市雜技團選送的《豐碑》, 拉開了本屆比賽的雜技類專場。 舞臺上, 兩名男演員運用雜技中的倒立、平衡等技巧, 展現不屈不撓、堅強英勇、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由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選送的《小親妹嘢》中, 幾位年輕姑娘上演抖空竹絕技——在抖空竹的過程中增加了大量前空翻、後空翻、托舉等動作, 在翻跟頭時進行空竹的空中拋接。

同樣“炫技”的還有融合雜技《印象太極》, 悠揚的古樂聲中, 演員張果成騰空躍起, 身輕如燕, 如行雲流水般在高空表演太極雜技, 將雜技的“驚、險、奇、難”和太極的“柔”完美結合, 驚險刺激的表演令人歎為觀止。 一位年輕觀眾邊鼓掌邊讚歎:“沒想到還可以將古老的中國雜技雜與經典的太極招式相融合, 從創意到神韻, 有著一種神秘的意境, 太棒了。 ”

接下來的頂碗《水晶之戀》, 更是將現場觀眾的情緒推向一個小高潮。 頂碗, 中國傳統雜技節目。 演員頭部頂一摞瓷碗, 表演劈叉、金雞獨立、倒立等技巧動作難度極大。 由宜賓酒都藝術研究院選送的《蜀南竹魂·頂技》, 則採用川南民樂, 突出了宜賓地方音樂色彩, 演員們精彩的演出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歡呼。

同樣精彩的, 還有雜技《鬥轉星移》、《遠嫁》、《軟鋼絲》、《歸》、球技《炫》、《戲曲花壇》、《柔術·幻影》、雙人雜技《父親》、雙人吊環《鳳求凰兮》等。 演員們通過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 贏得了現場觀眾的好評, 連連為演員點贊:“非常震撼。 ”現場一位元喜歡雜技藝術的觀眾告訴記者:“整場演出剛柔並濟、動靜相宜, 驚、奇、險的雜技表演一個不落下, 儘管有的節目會出現一些小失誤, 但完全不妨礙節目對觀眾造成的視覺衝擊, 太精彩了, 讓人印象深刻。 ”

10月15日晚7點,曲藝類的第二場角逐也將拉開帷幕。屆時,成都觀眾將在現場欣賞到琵琶、四川清音、四川盤子、四川揚琴、四川竹琴、四川車燈、金錢板、快板書、諧劇等充滿巴蜀味道的節目。演出之前,記者採訪到了原創歌曲《我的十八歲》的作詞作曲、來自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聲樂老師付琪。“這部作品主要反映的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旋律主要以四川本土曲藝藝術‘四川清音’結合‘四川盤子’來表現。在保留傳統曲藝精髓的前提下,對這一藝術進行形式上的創新,使之更有時代感,更能為年輕人所喜愛和接受,從而更好地傳播和傳承四川本土文化。”

無獨有偶,資陽市文化館也獨闢蹊徑,其選送的節目《為幸福資陽乾杯》,以四川傳統曲藝樣式車燈為音樂和表演基礎,結合時代元素穿插rap來表現。資陽市文化館領隊楊旭波介紹,“資陽近些年來變化特別大,我們想用表演的形式歌唱家鄉的新面貌。在表演時,由16個年輕女子手持傳統道具、身穿時尚亮麗的服裝暢遊街區,一路走來一路笑,雅俗共賞,突出了資陽及四川特色。”

10月15日晚7點,曲藝類的第二場角逐也將拉開帷幕。屆時,成都觀眾將在現場欣賞到琵琶、四川清音、四川盤子、四川揚琴、四川竹琴、四川車燈、金錢板、快板書、諧劇等充滿巴蜀味道的節目。演出之前,記者採訪到了原創歌曲《我的十八歲》的作詞作曲、來自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聲樂老師付琪。“這部作品主要反映的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旋律主要以四川本土曲藝藝術‘四川清音’結合‘四川盤子’來表現。在保留傳統曲藝精髓的前提下,對這一藝術進行形式上的創新,使之更有時代感,更能為年輕人所喜愛和接受,從而更好地傳播和傳承四川本土文化。”

無獨有偶,資陽市文化館也獨闢蹊徑,其選送的節目《為幸福資陽乾杯》,以四川傳統曲藝樣式車燈為音樂和表演基礎,結合時代元素穿插rap來表現。資陽市文化館領隊楊旭波介紹,“資陽近些年來變化特別大,我們想用表演的形式歌唱家鄉的新面貌。在表演時,由16個年輕女子手持傳統道具、身穿時尚亮麗的服裝暢遊街區,一路走來一路笑,雅俗共賞,突出了資陽及四川特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