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與李革委的相識、相知和相別

王 琢

​(作者, 王琢)

昨日翻看手機微信, 頁面蹦出了“空間不足”的提示語。 我這才恍然大悟, 自己是有些時日沒有清理手機記憶體了。

不是我這個人懶, 也不是儲存進手機的資訊就任由它躺在裡面;而是手機內有許多的資訊,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地有分別地刪除和保留。 漸漸地, 我的手機如同一個大大的倉庫, 今日送進來一些資訊, 明日放進一些資料, 終究到了“空間不足”的飽和狀態。

待我要過濾這些資訊的時候, “班長李革委”閃現在了我的眼前:“要刪嗎?”刪了, 我就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 就再也讀不到他的文字了, 就再也看不到他清晰的模樣了。 我猶豫了, 慢慢地回味著我們昔日相識、相知和相別的一幕幕來……

​(李革委)

相 識

我是九七年十一月進入《華商報》長安發行站的, 李革委晚我五年, 即零二年三月進來的。 因為他吃苦肯幹, 又有管理能力, 很快就被站長劉昌運提升為班長。 他手下有七個兵。 我在鄉村距離城區有點遠, 不在他的手下, 所以, 我認識他時大概是在兩年後。

那天, 我去站上彙報工作, 很不湊巧, 站長和財務員都不在, 唯有他在值班。 見我到來, 他既是讓座又是遞水, 十分地熱情。 得知我的來意後他更加喜悅:“那咱們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嘍。

“對!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我微笑著附和道。

大概是他看出我沒有遇見領導, 心有急躁的原故吧, 他有意地和我拉起別的話題來, 如雙方的年齡、名字。 原來, 我們同是六零後, 他叫李革委, 這是一個很有時代特色的, 又寄託著父母殷殷希望的名字。 由於是同齡人, 又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我們的談話漸漸地寬鬆了。 從我所在的那個鄉鎮投送《華商報》談起, 居然攀出了我和他有點兒親戚關係, 真是“出門甭攀根兒, 攀根兒一家親”。 於是, 我倆從“戰友”升級為“親戚”, 一下子顯得親熱了起來。

我倆坐在值班室說話答話, 時間也就過得很快, 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 這時領導風塵僕僕地回來了,

我急忙向領導彙報我的工作。 之後, 我向領導和他作了道別離開了發行站。

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不由自主地說了這麼一句:革委真是個待人誠實、十分豪放、可以往來的朋友。

相 知

我是《華商報》長安發行站初建時錄用的人員, 站裡認識我的人自然也多。 每每到站裡彙報工作或者辦理其它事務都是快去快回, 自然到革委那兒一坐的機會就少, 更談不上麻煩人家。 但是, 我不失時機地與其他人員談到他, 大家一致公認“李革委確實是個人才。 ”在後來的日子裡, 我也看到了他突出的工作成績, 並為他多次被評為《華商報》年度發行先進個人鼓掌喝彩。

革委為人耿直, 人緣自然要好許多, 加之他責任心特強, 在站上, 只要他一聲令下,

沒有辭委和耍奸溜滑的。 清晨下卸報紙、牛奶、快遞, 他只要說聲“動彈動彈”, 大家都會與班長革委一同做起來, 誰也怕讓大家看扁了自己, 以後在這兒不好混。

對於員工的錯誤和失誤, 遲到、早退或投遞段道上出現的客戶投訴, 革委都是一視同仁, 大膽行使自己班長的權利, 言正辭嚴地指出。 若有員工狡辯, 他的聲音會提高八度, 讓人聽起來像在打架似的。 但是, 站上並沒有人怨恨他, 更沒有人與他結下私仇。 大家知道, 他是為了工作, 為了每一位員工的切身利益。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是他時常掛在嘴邊激勵員工也在鞭策著自己的一句話。

我清楚地記得, 站上領導如果工作中有失誤, 特別是出現了不尊重員工的時候, 他一定高喉嚨大嗓子地與領導大鬧一場。發行站的領導一次次地指著他的鼻子“李革委,你……”

一次,有人私下勸他:“你一個小班長一天同領導過不去,給員工爭利益就不怕領導給你穿小鞋?全長安站七個班長,人家都不開口說話就你單單敢站起來,你就不怕人家炒了你的魷魚?”

“怕?咱是幹啥!”

“送《華商報》的”。

“對呀!知道是送《華商報》的還怕?”

“這與《華商報》有啥關係?”

“這你就外行了不是?人稱《華商報》‘包青天’,為黨宣傳政策維護形象,為民申張正義聲討怨屈,為社會驅邪扶正樹立新風,咱是華商人就要有華商style,敢說敢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張口時候就張口,該出手時就出手!咱怕啥?領導他也是人,也有想不到的地方,大家都是為工作。我相信領導是有覺悟的,是有素質的,不會給我這樣的刺兒頭穿小鞋,戴高帽子的,他需要我這樣敢說敢為的人,給他‘治病’的人!《華商報》都能為廣大民眾解決問題,他領導還能為難自己的員工?笑話!”

一二年冬月,我照例去《華商報》長安發行站彙報工作。由於天冷,一跨進發行站大門,就想找火爐取暖。可辦公室的門就是推不開,“有人嗎?”我敲門問話的當兒,裡面隱隱約約有“叮叮噹當”聲。

“誰在屋裡——”

“誰啊——?”

“我,王琢,鄉鎮來的。”

門開了,革委拿著扳手招呼道:“老哥,你來了。”

“噢,來了。你拿著工具還關著門幹啥呢?”

“修車,修車。”革委嘴角帶著微笑說:“我嫌咱這夥人出出進進的,很容易帶走螺絲影響修車就關了門。哥,沒想到你今天會來。坐,趕緊坐,你看——這,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怎麼樣?”他攤著油蹟斑斑的雙手對我說。

“自家人,我不渴。”我很自然地回應著。

走進辦公室門,只見地上躺著一輛黃色自行車——《華商報》發送員專用自行車。車輪和車體已經分家,修車工具和自行車零件擺了一地。我莫名其妙地問道:“夥,這是你自己的?”

“不,是剛進站一位新人的。”

“大家說你會修自行車,我還不相信,今天一見還真是多面手呀!能文又能武……”

“簡單,簡單!只要用心揣摩,還有個不會的道理。你說,是不?”

“站長說你心地善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今天一見,佩服,佩服!”說著我豎起大拇指,在他面前晃了晃。

“哈哈哈哈……”我倆都笑了。

在站上李革委會修車可是出了名的。員工誰的車輛有問題,給打個電話,他立馬到場。站上員工說:“李革委就像咱報社記者,電話一響,就在現場”。

員工平時家裡有事 ,讓他代班,他從來沒有推辭過。不止如此,他還囑咐員工安心辦好自己的事。多年來,在《華商報》長安發行站,李革委可是替班最多的人了。

“怎麼,辦公室就你一人?”我問。

“財務韓師馬上就來。”李革委知道我從鄉下來站上向領導彙報工作,就直接了當地說:“又來彙報工作,等會兒,站長剛出去。”

一聽領導出去了還需等待,我便借李革委修車之機和他閒聊起來:“老弟,現在是商品社會,人人狠抓個人經濟,自掃門前雪,有幾個人像你還在管他人瓦上霜呢?”

革委淡淡一笑:“咱不能阻止人家追求個人生存和發展,但大家生存在同一個天底下,別人丟了東西,咱就不能也跟著丟東西呀。咱們還應該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恆的人生價值!我自小父母就敎我與人為善就是為己行方便。我幫助他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人嘛,都有自己的追求,咱不能要求別人怎麼樣,咱就管好自己。沒錯吧?再說,咱一時閑著,幹點活也沒啥。”他平淡地說著,但卻一直敲擊著我的內心——不亞于他修車時發出的叮叮噹當聲響那麼有力。

相 別

誰料,上面的這次談話竟然是我與他最後一次的長談了。一五年十一月四日,不幸的消息傳來了:“李革委走了。”

“走了?”

“他能到哪兒去?”

“我們再也見不到他……”看著同事刷刷流下的眼淚,我明白了,我終於地明白了:“我的好兄弟呀——”

在送別革委的那一天,他生前的親朋好友來了,他所在村的鄉親們來了,《華商報》長安發行站的員工來了,郭杜西高新產業園和航太城工作的員工來了……我——自命心硬的七尺男兒,落淚了,眼眶擦了又擦,總是濕濕的,視網膜模模糊糊的……

我恐懼失去,我害怕離開,可偏會有悄無聲息的告別,偏會又有默然無痕的離開!我為自己失去戰友流淚,我為一直堅守人生價值的草根兒流淚。將近兩年了,我不曾忘卻的“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李革委。

在閱讀陳忠實《白鹿原》的時候,我的耳畔曾經有過“白鹿原最好的一個先生謝世了……”的悲切呼喚。今天,我的喉嚨裡又重溫起了兩年前我的那句“《華商報》長安發行站一位最好的員工,我最好的一位兄弟走了……”的赤誠呐喊?

萬物皆有逝,惟精神永存。痛定思痛,我清醒了,微信的空間要清除了,但“李革委”還應當在,他要為我的後半生照亮,他是我人生的燈塔!

在李革委去世二周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寫下這些文字聊表寸心,並予以寄託哀思。

2017年10月

他一定高喉嚨大嗓子地與領導大鬧一場。發行站的領導一次次地指著他的鼻子“李革委,你……”

一次,有人私下勸他:“你一個小班長一天同領導過不去,給員工爭利益就不怕領導給你穿小鞋?全長安站七個班長,人家都不開口說話就你單單敢站起來,你就不怕人家炒了你的魷魚?”

“怕?咱是幹啥!”

“送《華商報》的”。

“對呀!知道是送《華商報》的還怕?”

“這與《華商報》有啥關係?”

“這你就外行了不是?人稱《華商報》‘包青天’,為黨宣傳政策維護形象,為民申張正義聲討怨屈,為社會驅邪扶正樹立新風,咱是華商人就要有華商style,敢說敢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張口時候就張口,該出手時就出手!咱怕啥?領導他也是人,也有想不到的地方,大家都是為工作。我相信領導是有覺悟的,是有素質的,不會給我這樣的刺兒頭穿小鞋,戴高帽子的,他需要我這樣敢說敢為的人,給他‘治病’的人!《華商報》都能為廣大民眾解決問題,他領導還能為難自己的員工?笑話!”

一二年冬月,我照例去《華商報》長安發行站彙報工作。由於天冷,一跨進發行站大門,就想找火爐取暖。可辦公室的門就是推不開,“有人嗎?”我敲門問話的當兒,裡面隱隱約約有“叮叮噹當”聲。

“誰在屋裡——”

“誰啊——?”

“我,王琢,鄉鎮來的。”

門開了,革委拿著扳手招呼道:“老哥,你來了。”

“噢,來了。你拿著工具還關著門幹啥呢?”

“修車,修車。”革委嘴角帶著微笑說:“我嫌咱這夥人出出進進的,很容易帶走螺絲影響修車就關了門。哥,沒想到你今天會來。坐,趕緊坐,你看——這,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怎麼樣?”他攤著油蹟斑斑的雙手對我說。

“自家人,我不渴。”我很自然地回應著。

走進辦公室門,只見地上躺著一輛黃色自行車——《華商報》發送員專用自行車。車輪和車體已經分家,修車工具和自行車零件擺了一地。我莫名其妙地問道:“夥,這是你自己的?”

“不,是剛進站一位新人的。”

“大家說你會修自行車,我還不相信,今天一見還真是多面手呀!能文又能武……”

“簡單,簡單!只要用心揣摩,還有個不會的道理。你說,是不?”

“站長說你心地善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今天一見,佩服,佩服!”說著我豎起大拇指,在他面前晃了晃。

“哈哈哈哈……”我倆都笑了。

在站上李革委會修車可是出了名的。員工誰的車輛有問題,給打個電話,他立馬到場。站上員工說:“李革委就像咱報社記者,電話一響,就在現場”。

員工平時家裡有事 ,讓他代班,他從來沒有推辭過。不止如此,他還囑咐員工安心辦好自己的事。多年來,在《華商報》長安發行站,李革委可是替班最多的人了。

“怎麼,辦公室就你一人?”我問。

“財務韓師馬上就來。”李革委知道我從鄉下來站上向領導彙報工作,就直接了當地說:“又來彙報工作,等會兒,站長剛出去。”

一聽領導出去了還需等待,我便借李革委修車之機和他閒聊起來:“老弟,現在是商品社會,人人狠抓個人經濟,自掃門前雪,有幾個人像你還在管他人瓦上霜呢?”

革委淡淡一笑:“咱不能阻止人家追求個人生存和發展,但大家生存在同一個天底下,別人丟了東西,咱就不能也跟著丟東西呀。咱們還應該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恆的人生價值!我自小父母就敎我與人為善就是為己行方便。我幫助他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人嘛,都有自己的追求,咱不能要求別人怎麼樣,咱就管好自己。沒錯吧?再說,咱一時閑著,幹點活也沒啥。”他平淡地說著,但卻一直敲擊著我的內心——不亞于他修車時發出的叮叮噹當聲響那麼有力。

相 別

誰料,上面的這次談話竟然是我與他最後一次的長談了。一五年十一月四日,不幸的消息傳來了:“李革委走了。”

“走了?”

“他能到哪兒去?”

“我們再也見不到他……”看著同事刷刷流下的眼淚,我明白了,我終於地明白了:“我的好兄弟呀——”

在送別革委的那一天,他生前的親朋好友來了,他所在村的鄉親們來了,《華商報》長安發行站的員工來了,郭杜西高新產業園和航太城工作的員工來了……我——自命心硬的七尺男兒,落淚了,眼眶擦了又擦,總是濕濕的,視網膜模模糊糊的……

我恐懼失去,我害怕離開,可偏會有悄無聲息的告別,偏會又有默然無痕的離開!我為自己失去戰友流淚,我為一直堅守人生價值的草根兒流淚。將近兩年了,我不曾忘卻的“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李革委。

在閱讀陳忠實《白鹿原》的時候,我的耳畔曾經有過“白鹿原最好的一個先生謝世了……”的悲切呼喚。今天,我的喉嚨裡又重溫起了兩年前我的那句“《華商報》長安發行站一位最好的員工,我最好的一位兄弟走了……”的赤誠呐喊?

萬物皆有逝,惟精神永存。痛定思痛,我清醒了,微信的空間要清除了,但“李革委”還應當在,他要為我的後半生照亮,他是我人生的燈塔!

在李革委去世二周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寫下這些文字聊表寸心,並予以寄託哀思。

2017年10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