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蘇名家|朱敏:硯磨淡意 漪漫逸心

江蘇名家 ▏朱敏: 硯磨淡意 漪漫逸心

朱敏近影

朱敏是一個頗有思想深度的書法家, 這在南京的書法圈子中, 基本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思想是一個人學養、胸襟、觀念的綜合體現, 我一直認為, 思想對一個藝術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學而不思則罔”, 這是一個人認知自我和超拔脫俗的前提與基礎, 其實,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 最後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往往決定於他思想的深度, 思想決定一切。 這在當代書壇太多相類的書風中, 我們應該可以讀出一些遺憾與思索來, 單從這一點上看, 朱敏就顯示出了他的卓而不群來, 因而他能在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展賽中獲得書界的廣泛認同, 從他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作為一個實力派書家所具有的典型意義。 陳克年/撰文

▲書簽四品 28cmx12cmx4 2017年

▲對聯:《蘿月.松風》137cmx35cmx2

▲對聯:《逢人.留客》137cmx35cmx2

▲明 文征明詩兩首 137cmx35cm 2011年

▲元曲 一首 137cmx35cm 2008年

▲《山居圖》67cmx35cm 2017年

▲《山水有清音》 67cmx35cm 2017年

▲林散之《論畫詩》一首 68cmx35cm 2017年

▲對聯:《竹色.荷花》137cmx35cmx2

▲篆書對聯:《執簡.安車》137cmx35cmx2

▲唐 李白詩《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137cmx35cm

▲宋 邵康節詩《山村詠懷》137cmx48cm

▲唐 李頎《望秦川》詩句137cmx68cm

▲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137cmx68cm

▲明 龔鼎孽詩一首 137cmx68cm

▲《空庭一樹花》136cmx35cm

朱敏之所要

吳國平

我對朱敏的關注可能有十幾年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在一些重要展事中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因為他不同時俗的追求和從中透露的為文為藝的態度。比如他在書壇一片“二王”的風檣陣馬中,大膽地斜裡殺出,以並非主流的張瑞圖之面貌出現,就著實讓人眼睛一亮;比如他在一片纖巧精緻、中規中矩、面目相近的小楷中獨自逃離,以對某些筆法的個人化的強調中表現出一種不可多得的抒情特質;還比如他對自己有著整體的要求,寫新詩、畫國畫、搞篆刻,其作品格調高雅,流溢出一種清新、明朗和乾淨、練達的心緒。毫無疑問,這些東西,都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宏旨。也就是說,他不僅僅是在以一個工匠的心態,在技術地、一般意義上地寫字畫畫,而是進入了一個藝術的狀態,在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對藝術的虔誠和不斷深入、不斷嘗試、不斷開掘的精神幾乎貫穿在朱敏藝術實踐的全過程。否定、變化、吸納、綜合、確立等等,他毫不安分,仿佛在不斷地尋找什麼。去年的早些時候,他在更斯美術館搞了一個小型的個展,同時出版了一本書法作品集。這個展覽的多數作品是寫趙之謙的,而這之前,他是以寫張瑞圖而得名的。從張瑞圖到趙之謙,給我一頭霧水,驀然裡難以平復與消化。於是,我就想,為什麼?他究竟要什麼?他寫張瑞圖好好的,累累以此獲獎,那又為什麼要改弦易轍、從頭再來呢?

這個答案我在半年後終於找到了。確切地說,是在我對張瑞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找到的。張瑞圖之所以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幷稱為“晚明四大家”, 在中國書法史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獨特,以奇姿奇逸奇肆奇崛等,絕塵而奔,獨標氣骨。正如清代秦祖永《桐陰論畫》所言:“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奇在何處?奇在筆法硬峭放縱、結體拙野狂怪、佈局犬牙交錯、氣勢縱橫淩厲。也就是說奇在拋棄和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和、安穩的形式美固有模式。可問題也在這裡,張瑞圖的極端,也影響了他作為卓越書家的藝術高度。梁巘在《評書帖》中就說:“張瑞圖得執筆法,用力勁健,然一意橫撐,少含蓄靜穆之意,其品不貴。”其實,朱敏在學習張瑞圖的時候,是有所警惕的,並非生吞活剝、全盤承襲,而是經過內化,變成了自己的東西。張瑞圖的奇崛、偏鋒、尖銳、激越、跌宕起伏這些大的形態,他是把握住了,但他放大了格局,比張瑞圖寫得更加寬博和疏朗,有些地方更加的誇張和飛揚,更覺逸興、更有視覺效果和時代感。這樣的強調無疑是有意義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在琢磨朱敏的字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寫張瑞圖面貌的作品,大多是對聯和幾條屏,或少量的橫、條幅與冊頁。能大不能小,飛揚起來落不了地。也就是說寫每一幅字,都必須在激情狀態下完成,難以進入一種常態的書寫。如此,這對作者的表達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就好比一個人總是在吊著嗓子在唱歌。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個人的美學定位問題,也就是說,朱敏內心想要的,並不完全是這些。我的這個發現其實朱敏已經意識到了,他之所以要改變套路,或者說要變法,就是要做這方面的彌補。他告訴我,在寫趙之謙之前,他還寫過一段蘇東坡。這就讓我更加明白了,他真的是要找回落地的感覺。張瑞圖早年也學過蘇東坡 ,但他很快就進入了自己個性化的創作,並沒有過多地留戀在那裡。朱敏是回過頭來找蘇東坡的,他想為自己的變化找到新的依託。毫無疑問,蘇東坡給了他很多,扎實、穩健、飽滿、含蓄、雄強等等。按理說,這也是一條路子。然而,仿佛這樣,卻又並非如是。鞋穿在自己腳上,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明白。的確,朱敏在感到了一部分滿足的同時,又感到了某種不舒服,曾經的飛揚和此時的落地似乎恍如隔世,兩個不同的版本也難以恰當地相容。此刻,朱敏在再三的禪悟中,忽然靈光一閃,原來如此,他需要一種既飛得起來又能夠落得下來的東西。所以,當趙之謙走進他的眼簾的時候,他是何等的興奮,日夜揣摩、悉心研習。趙之謙初學顏真卿,有良好的帖學基礎,後取法北碑,碑帖結合,以魏碑雄強體勢作結構佈勢之本,又將帖的靈便筆法貫注其中,獨創了一種北魏風的行草書。他的作品筆墨腴潤、風致瀟灑。具體形態既扎實又靈動,講究輕重緩急節奏分明,且能隨機應變、交替互出、充滿文采和靈性。這種心手雙暢,于嚴謹的學術要求裡追求情感放縱的做法,讓朱敏心慕神癡。況且,撝叔在一些方面與張瑞圖的異曲同工,或者說,趙之謙對張瑞圖某些方面的彌補,讓朱敏找到和接通了先前在張瑞圖那裡得到的精神氣息。這就是朱敏之所要。

一切都在變化與完善當中。今天我們看到,朱敏的作品走的是將張瑞圖與趙之謙相結合的路子。雖然有時候是張瑞圖,有時候是趙之謙,有時候二者又冶於一爐,多有稚糙之處,但我們基本可以鑒看到他的內心追索和外在走向。朱敏是一個心懷浪漫,貫喜抒情又善於抒情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腳踏實地、奮進不止的人。所有,他也是一個給我們不斷帶來驚喜和值得期待的人。

2016年2月18日夜寫于南京東郊

(吳國平,作家、詩人、書法家,現為東部戰區專業文藝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觀棋不語》136cmx34cm

藝術家簡介

朱敏(敏之) 1960年生於江蘇如皋。畢業于武漢交通科技大學。 1992年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深造。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金融書法家協會主席、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顏真卿書畫院執行院長、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國開大書法研修班專家導師。

其作品30多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各種權威性展覽並多次獲獎。曾在全國第一屆大字書法展和全國“小欖杯”書法篆刻大展賽中獲獎;榮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林散之三年展》“學術成就獎”;曾兩度被南京市政府授予“第五、六屆文學藝術獎”; 2004年入展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並榮獲“全國獎”。2006年榮獲中國書法專業最高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因其書法成就入編《中國人物年鑒》。香港《文匯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商報》等曾發表專題刊介和評述文章。作品被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蘭亭書法藝術館、江蘇美術館等多家權威機構和私人藏家收藏。

出版有《遊目騁懷》書法系列——朱敏卷(南京出版社)、《朱敏中國畫集》(南京大學出版社)、經典碑帖導學教程——《蘇軾寒食帖》(蘇州大學出版社)、《敏于行——朱敏書畫藝術精品集》等。

原載中國數字美術館

▲《山水有清音》 67cmx35cm 2017年

▲林散之《論畫詩》一首 68cmx35cm 2017年

▲對聯:《竹色.荷花》137cmx35cmx2

▲篆書對聯:《執簡.安車》137cmx35cmx2

▲唐 李白詩《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137cmx35cm

▲宋 邵康節詩《山村詠懷》137cmx48cm

▲唐 李頎《望秦川》詩句137cmx68cm

▲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137cmx68cm

▲明 龔鼎孽詩一首 137cmx68cm

▲《空庭一樹花》136cmx35cm

朱敏之所要

吳國平

我對朱敏的關注可能有十幾年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在一些重要展事中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因為他不同時俗的追求和從中透露的為文為藝的態度。比如他在書壇一片“二王”的風檣陣馬中,大膽地斜裡殺出,以並非主流的張瑞圖之面貌出現,就著實讓人眼睛一亮;比如他在一片纖巧精緻、中規中矩、面目相近的小楷中獨自逃離,以對某些筆法的個人化的強調中表現出一種不可多得的抒情特質;還比如他對自己有著整體的要求,寫新詩、畫國畫、搞篆刻,其作品格調高雅,流溢出一種清新、明朗和乾淨、練達的心緒。毫無疑問,這些東西,都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宏旨。也就是說,他不僅僅是在以一個工匠的心態,在技術地、一般意義上地寫字畫畫,而是進入了一個藝術的狀態,在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對藝術的虔誠和不斷深入、不斷嘗試、不斷開掘的精神幾乎貫穿在朱敏藝術實踐的全過程。否定、變化、吸納、綜合、確立等等,他毫不安分,仿佛在不斷地尋找什麼。去年的早些時候,他在更斯美術館搞了一個小型的個展,同時出版了一本書法作品集。這個展覽的多數作品是寫趙之謙的,而這之前,他是以寫張瑞圖而得名的。從張瑞圖到趙之謙,給我一頭霧水,驀然裡難以平復與消化。於是,我就想,為什麼?他究竟要什麼?他寫張瑞圖好好的,累累以此獲獎,那又為什麼要改弦易轍、從頭再來呢?

這個答案我在半年後終於找到了。確切地說,是在我對張瑞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找到的。張瑞圖之所以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幷稱為“晚明四大家”, 在中國書法史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獨特,以奇姿奇逸奇肆奇崛等,絕塵而奔,獨標氣骨。正如清代秦祖永《桐陰論畫》所言:“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奇在何處?奇在筆法硬峭放縱、結體拙野狂怪、佈局犬牙交錯、氣勢縱橫淩厲。也就是說奇在拋棄和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和、安穩的形式美固有模式。可問題也在這裡,張瑞圖的極端,也影響了他作為卓越書家的藝術高度。梁巘在《評書帖》中就說:“張瑞圖得執筆法,用力勁健,然一意橫撐,少含蓄靜穆之意,其品不貴。”其實,朱敏在學習張瑞圖的時候,是有所警惕的,並非生吞活剝、全盤承襲,而是經過內化,變成了自己的東西。張瑞圖的奇崛、偏鋒、尖銳、激越、跌宕起伏這些大的形態,他是把握住了,但他放大了格局,比張瑞圖寫得更加寬博和疏朗,有些地方更加的誇張和飛揚,更覺逸興、更有視覺效果和時代感。這樣的強調無疑是有意義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在琢磨朱敏的字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寫張瑞圖面貌的作品,大多是對聯和幾條屏,或少量的橫、條幅與冊頁。能大不能小,飛揚起來落不了地。也就是說寫每一幅字,都必須在激情狀態下完成,難以進入一種常態的書寫。如此,這對作者的表達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就好比一個人總是在吊著嗓子在唱歌。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個人的美學定位問題,也就是說,朱敏內心想要的,並不完全是這些。我的這個發現其實朱敏已經意識到了,他之所以要改變套路,或者說要變法,就是要做這方面的彌補。他告訴我,在寫趙之謙之前,他還寫過一段蘇東坡。這就讓我更加明白了,他真的是要找回落地的感覺。張瑞圖早年也學過蘇東坡 ,但他很快就進入了自己個性化的創作,並沒有過多地留戀在那裡。朱敏是回過頭來找蘇東坡的,他想為自己的變化找到新的依託。毫無疑問,蘇東坡給了他很多,扎實、穩健、飽滿、含蓄、雄強等等。按理說,這也是一條路子。然而,仿佛這樣,卻又並非如是。鞋穿在自己腳上,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明白。的確,朱敏在感到了一部分滿足的同時,又感到了某種不舒服,曾經的飛揚和此時的落地似乎恍如隔世,兩個不同的版本也難以恰當地相容。此刻,朱敏在再三的禪悟中,忽然靈光一閃,原來如此,他需要一種既飛得起來又能夠落得下來的東西。所以,當趙之謙走進他的眼簾的時候,他是何等的興奮,日夜揣摩、悉心研習。趙之謙初學顏真卿,有良好的帖學基礎,後取法北碑,碑帖結合,以魏碑雄強體勢作結構佈勢之本,又將帖的靈便筆法貫注其中,獨創了一種北魏風的行草書。他的作品筆墨腴潤、風致瀟灑。具體形態既扎實又靈動,講究輕重緩急節奏分明,且能隨機應變、交替互出、充滿文采和靈性。這種心手雙暢,于嚴謹的學術要求裡追求情感放縱的做法,讓朱敏心慕神癡。況且,撝叔在一些方面與張瑞圖的異曲同工,或者說,趙之謙對張瑞圖某些方面的彌補,讓朱敏找到和接通了先前在張瑞圖那裡得到的精神氣息。這就是朱敏之所要。

一切都在變化與完善當中。今天我們看到,朱敏的作品走的是將張瑞圖與趙之謙相結合的路子。雖然有時候是張瑞圖,有時候是趙之謙,有時候二者又冶於一爐,多有稚糙之處,但我們基本可以鑒看到他的內心追索和外在走向。朱敏是一個心懷浪漫,貫喜抒情又善於抒情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腳踏實地、奮進不止的人。所有,他也是一個給我們不斷帶來驚喜和值得期待的人。

2016年2月18日夜寫于南京東郊

(吳國平,作家、詩人、書法家,現為東部戰區專業文藝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觀棋不語》136cmx34cm

藝術家簡介

朱敏(敏之) 1960年生於江蘇如皋。畢業于武漢交通科技大學。 1992年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深造。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金融書法家協會主席、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顏真卿書畫院執行院長、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國開大書法研修班專家導師。

其作品30多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各種權威性展覽並多次獲獎。曾在全國第一屆大字書法展和全國“小欖杯”書法篆刻大展賽中獲獎;榮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林散之三年展》“學術成就獎”;曾兩度被南京市政府授予“第五、六屆文學藝術獎”; 2004年入展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並榮獲“全國獎”。2006年榮獲中國書法專業最高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因其書法成就入編《中國人物年鑒》。香港《文匯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商報》等曾發表專題刊介和評述文章。作品被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蘭亭書法藝術館、江蘇美術館等多家權威機構和私人藏家收藏。

出版有《遊目騁懷》書法系列——朱敏卷(南京出版社)、《朱敏中國畫集》(南京大學出版社)、經典碑帖導學教程——《蘇軾寒食帖》(蘇州大學出版社)、《敏于行——朱敏書畫藝術精品集》等。

原載中國數字美術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