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別不服!「小時代」三觀不正,但拍得好

“《小時代》拍得挺好, 中國電影史上將來有一筆”

乍一聽, 聳人聽聞。

別急, 還有更聳人聽聞的:

“大導演(馮小剛、張藝謀), 肯定沒出路了”

“(理念)沒那事, 所有人都為錢”

“夢想就應該做你最愛做的事。 那我就愛睡覺怎麼辦?”

看到這兒是不是想罵, 哪個損貨淨說邋(da)遢(shi)話?

它就是那個損貨——

《圓桌派》

《圓桌派》是「看理想」系列文化節目之一。

它的最初版, 是香港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沒看過的朋友, 可以去膜拜一下這個做了快20年的談話節目), 同樣是竇文濤主持, 同樣是幾個人嘚吧嘚。

人數上《圓桌派》終於湊夠了“一桌麻將”, 內容上從《鏘鏘》緊盯的時事熱點,

轉變成更私人, 更接地氣的社會話題。

佈景也比《鏘鏘》“小眾”, 字畫、圓桌、書櫃, 外加昏黃的燈籠, 場地不大, 甚至會讓人覺得擠得慌。

節目規則很簡單, 一期一個話題, 四個人, 一炷香, 就瞎幾把聊天, 豆瓣評分8.8。

然而, 這8.8分我覺得它拿的一點兒也不愧。

文化類節目, 蟲哥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很多, 一種是傳播文化, 打開物質對文化的桎梏, 如《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

還有一種是傳播思想, 提供精神層面的震盪, 以鬆動社會對人們思想的桎梏, 這類節目值得一提的, 一個是《奇葩說》, 另一個就是《圓桌派》。

要我來說, 兩個節目其實殊途同歸。

《奇葩說》是披著奇葩的外衣, 以辯論的形式, 拿非主流觀點去撞擊“約定俗成”的主流觀念,

而《圓桌派》是披著文化人的外衣, 以聊天的形式, 拿個人觀點去衝擊“普遍存在”的大眾觀念。

說白了, 都是在顛覆「社會固有」和「理所應當」。

就拿《小時代》來說, 固有的觀念就是一文不值!

誰要是說好, 顯得逼格不高, 審美低下, 可

“我(馬未都)說這片子拍挺好的,

中國電影史上將來有一筆,

你拍這個時代最為不貼譜的奢華,

就得拿這片子說事。 ”

顛覆不等於瞎說, 馬未都這話有理有據。

《小時代》拍得糟不糟心?糟心。

可它也有它的價值, 雖然郭敬明不一定有這樣的心, 但《小時代》本身(由內而外)就像個浮誇諷刺的“行為藝術”, 詮釋著這個時代的繁榮奢華有多不貼譜。

講真, 我們要感謝郭敬明, 50年後, 當我們討論起這個混亂迷惘, 爛片雲集的電影時代, 《小時代》可能就是史料。

除此之外, 前段時間小火了一把的《圓桌女生派》(《圓桌派》的特別篇)中, 徐靜蕾還大談“凍卵”“代孕”, 質疑婚姻存在的合理性。

為了找個伴, 找個靠山, 不讓七大姑八大姨嘮叨而結婚簡直可笑。 唯一講得通的理由:給孩子上戶口, 也可能因為社會制度的變化而消失。

所以婚姻在她看來很沒必要。

無獨有偶,在《奇葩說》的延伸節目《奇葩大會》中,李銀河也聲稱:“婚姻終將消亡!”

她說據發達國家統計,婚姻中的出軌率高達40%,

是否說明婚姻本身就是與人性相背離的呢?

有意思的是,《圓桌派》曾單拎出一期討論婚姻殺手“出軌”,請了曾有出軌負面緋聞(不知真假)的馬未都,主持人竇文濤還當面調侃:

“文道(梁文道)對出軌是比較有理論了對吧

馬爺(馬未都)比較有實踐”

節目中,四個大老爺們,不止一次提到性自由,和婦女的性解放,而對出軌的看法都很鬆弛,出軌在他們看來,最令人反感的不是性背叛,而是陰謀和欺騙。

然而無論“不婚”還是“性解放”,都太過超前,也無法論證對錯,不可能被廣泛接受,可我們需要這樣的聲音。

因為人類的進步就是靠打破常規,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模一樣,那世界多可怕!

《圓桌派》除了說的話“與眾不同”,它另一大特點就是敢說。

我從沒見過一個節目,提及“文革”二字的次數比它還多。不是刻意談論,而是將它當成一段歷史時間,提及時就像說“唐朝前”“民國後”一樣不過分避諱。

這是一種坦然的「歷史觀」,節目敢這麼坦然,有膽量。

此外,他們請來的嘉賓也很敢說,特別是馬未都,談論到電影市場時,他直說:第五代導演沒戲了。

“拍成那種爛片子,但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

就導致了這些大導演就沒有出路了,

今天市場變了。”

市場變了,這是如今電影產業迷惘的最大原因之一,

很多電影都拍得“噁心”,還是有人為票房買單。由其是一些新型導演的出現,讓導演這個職業變得越發廉價,

“那種人都能當導演,

那誰都能當導演,對不對。”

所以馬未都說張藝謀、馮小剛他們沒出路了。

其實馬老這話,蟲哥只贊成一半,我覺得大導演們認真找還是能找到出路的,可我尊敬馬老犀利的觀點,也欣賞馬老說話的態度——

敢說,也接受別人看法不同(在場有其他嘉賓不贊同他的話)。

《圓桌派》中時常出現這樣的局面,四個人聊到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誰也得不出100%正確的結論。

徐靜蕾不婚很灑脫,蔣方舟相親找對象也很可愛;

追求夢想,做愛做的事很精彩,

為五斗米折腰,整天柴米油鹽也可以很幸福;

所以重要的不是成為“正確”的人,說“正確”的話,

而是成為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也要對自己的言談負責)。

《圓桌派》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前兩期的鏡頭晃得人頭暈,現場收音一會響,一會靜。

有時嘉賓的觀點,讓人大跌眼鏡,不敢苟同。

可是它允許有不同的聲音,

在閒聊之餘,能引起新的思考,新的態度,為迷惘的年輕人打開一扇可以透氣的窗,為人們鬆動哪怕一點點的精神桎梏,

它就值得我們為它鼓掌!

無獨有偶,在《奇葩說》的延伸節目《奇葩大會》中,李銀河也聲稱:“婚姻終將消亡!”

她說據發達國家統計,婚姻中的出軌率高達40%,

是否說明婚姻本身就是與人性相背離的呢?

有意思的是,《圓桌派》曾單拎出一期討論婚姻殺手“出軌”,請了曾有出軌負面緋聞(不知真假)的馬未都,主持人竇文濤還當面調侃:

“文道(梁文道)對出軌是比較有理論了對吧

馬爺(馬未都)比較有實踐”

節目中,四個大老爺們,不止一次提到性自由,和婦女的性解放,而對出軌的看法都很鬆弛,出軌在他們看來,最令人反感的不是性背叛,而是陰謀和欺騙。

然而無論“不婚”還是“性解放”,都太過超前,也無法論證對錯,不可能被廣泛接受,可我們需要這樣的聲音。

因為人類的進步就是靠打破常規,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模一樣,那世界多可怕!

《圓桌派》除了說的話“與眾不同”,它另一大特點就是敢說。

我從沒見過一個節目,提及“文革”二字的次數比它還多。不是刻意談論,而是將它當成一段歷史時間,提及時就像說“唐朝前”“民國後”一樣不過分避諱。

這是一種坦然的「歷史觀」,節目敢這麼坦然,有膽量。

此外,他們請來的嘉賓也很敢說,特別是馬未都,談論到電影市場時,他直說:第五代導演沒戲了。

“拍成那種爛片子,但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

就導致了這些大導演就沒有出路了,

今天市場變了。”

市場變了,這是如今電影產業迷惘的最大原因之一,

很多電影都拍得“噁心”,還是有人為票房買單。由其是一些新型導演的出現,讓導演這個職業變得越發廉價,

“那種人都能當導演,

那誰都能當導演,對不對。”

所以馬未都說張藝謀、馮小剛他們沒出路了。

其實馬老這話,蟲哥只贊成一半,我覺得大導演們認真找還是能找到出路的,可我尊敬馬老犀利的觀點,也欣賞馬老說話的態度——

敢說,也接受別人看法不同(在場有其他嘉賓不贊同他的話)。

《圓桌派》中時常出現這樣的局面,四個人聊到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誰也得不出100%正確的結論。

徐靜蕾不婚很灑脫,蔣方舟相親找對象也很可愛;

追求夢想,做愛做的事很精彩,

為五斗米折腰,整天柴米油鹽也可以很幸福;

所以重要的不是成為“正確”的人,說“正確”的話,

而是成為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也要對自己的言談負責)。

《圓桌派》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前兩期的鏡頭晃得人頭暈,現場收音一會響,一會靜。

有時嘉賓的觀點,讓人大跌眼鏡,不敢苟同。

可是它允許有不同的聲音,

在閒聊之餘,能引起新的思考,新的態度,為迷惘的年輕人打開一扇可以透氣的窗,為人們鬆動哪怕一點點的精神桎梏,

它就值得我們為它鼓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