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工作、結婚、買房?

*文末有贈書活動, 請不要錯過

文/思想食堂

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活在“嚴肅的世界”裡。

他們遵照社會的既有價值和固定準則生活,

把社會定義的成功當作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 他們上大學、找工作、結婚、買房、買車, 追求一種所謂的“幸福”生活。

你是否厭倦了這種生活?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五本書, 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人性的欲望, 讓人脫離“嚴肅性”, 去審查自己的觀念和生活, 不再讓由社會或是他人定義的價值束縛自己的生活和個人發展, 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No.1

《國學與人生》

作者:傅佩榮(思想食堂講師)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本書所談, 是作者個人基於文化理念的關懷, 認為國人所應該具有的國學知識其主軸在於儒家與道家。

通過跨越儒釋道及各派學說, 總結出仍可作為現在修身齊家的幫助及準則:簡以及道、明以悟性、弱以無為、仁以處世、義以行事、誠以發心、儉以至樂、知行合一。

作者撰寫本書的心意, 就是希望通過跨越兩千多年的帝王專制政體, 改變大家對傳統理念的扭曲與壓制。 不唱高調、不裝大師, 親近原典、安頓心靈、解惑人生。

No.2

《空谷幽蘭》

作者:[美] 比爾·波特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該書描寫的是一位外國作家在中國的“尋隱之旅”。 作者通過親身探訪隱居在終南山等地的中國現代隱士, 引出了中國隱逸文化及其傳統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

古語雲:小隱於野, 大隱於市。 自古以來, 隱士就是一個既神秘又令人嚮往的群落, 隱士是中國文化幕後的主角,

隱士性格便是左右中國文化的潛流。

作者懷著虔誠的心去探尋中國人都不相信還存在的這麼一群智者, 去探尋這些“最幸福、最和善的人”。 面對物欲的誘惑, 這群智者能夠堅守自己心中的“道”, 雖然物質很貧乏, 但他們的精神卻很強大。

No.3

《我執》

作者:梁文道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該書為梁文道先生所撰寫的散文隨筆集, 包括愛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經歷、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學藝術、歷史記憶等個人生活體驗和人生感受諸多方面。

知識不能仁守, 知識會增加人對情感的敏感度;情感如藤蔓, 對敏感的人而言, 它會潛滋暗長, 永無盡頭。 但相較這瘋狂的情感, 知識有時候卻顯得既無奈, 又無用。

在時評之外, 一顆感傷的心, 對於愛情的深刻探討、對於生活的點滴回憶, 給大眾展現了一個別樣的梁文道。 文章清新自然, 體貼入微, 在淡雅簡約的敘述中給人意外的啟迪。

No.4

《何為良好生活》

作者:陳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書從對倫理和倫理學的辨名開始,剖析內涵外延,後面對各種觀點逐一展開評述。與薩特、尼采、康得之類不同的是,作者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道出了引人深思的道理,既有文化優勢,又更容易代入。

全書每章幾乎都是以疑問結尾,展現出行為背後的價值觀、目的等等。

作者通過剖析自己的本性,將問題都擺出來。怎麼生活?或者什麼是你認為的良好生活?其實只不過是各取所需,行之于途而應於心。

No.5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作者:[美] 羅伯特·M·波西格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該書講述的是父子兩人在旅行中,與一位青年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解脫,探尋生命意義的故事。

書中,父親以哲學的形式,將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歷、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理性哲學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

作者為理性困境開具良方,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

作者:陳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書從對倫理和倫理學的辨名開始,剖析內涵外延,後面對各種觀點逐一展開評述。與薩特、尼采、康得之類不同的是,作者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道出了引人深思的道理,既有文化優勢,又更容易代入。

全書每章幾乎都是以疑問結尾,展現出行為背後的價值觀、目的等等。

作者通過剖析自己的本性,將問題都擺出來。怎麼生活?或者什麼是你認為的良好生活?其實只不過是各取所需,行之于途而應於心。

No.5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作者:[美] 羅伯特·M·波西格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該書講述的是父子兩人在旅行中,與一位青年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解脫,探尋生命意義的故事。

書中,父親以哲學的形式,將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歷、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理性哲學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

作者為理性困境開具良方,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