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寶萬之爭安徽版”?徽商銀行奪權大戰遭小摩“差評”

9個月收12張罰單。

徽商銀行似乎遭遇了大麻煩。

近日,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 下調徽商銀行2017-19年盈利預期分別5%、9%及14%, 目標價由3.8元下調至3.7元。 相等於市賬率的0.58倍及市盈率的4.3倍, 維持“減持”評級。

而在去年同期, 摩根大通對徽商銀行的盈利預測為2016-2018年分別上調1%、不變及上調6%, 目標價由3.5元上調至3.85元, 評級“中性”。

徽商銀行是全國首家由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設立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成立於2005年。 其2015年淨利潤末61.6億元, 同比增長8.6%。 2016年, 淨利潤為68.7億元, 同比增長11.51%。 截至2017年6月末, 徽商銀行資產總額為8126.78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7.67%;淨利潤37.8億元, 同比增速10.92%。

單從業績來看, 徽商銀行的表現可圈可點。 但短短一年時間, 知名國際投行對徽商銀行評價“判若兩人”?到底發生了什麼?

逼近停牌線

今年8月31日, 徽商銀行發佈公告, 該行目前的H股公眾持股量為19.68%。 需要注意的是, 港交所《上市規則》第8.08條規定,

發行人已發行股本總額必須至少有25%由公眾人士持有。

換句話說, 徽商銀行公眾持股比例低於港交所監管紅線。

事實上, 早在3個月前, 徽商銀行第一次發公告時就表示, 其H股公眾持股比例低於港交所規定的25%紅線。 隨後, 其公眾持股比例則一再降低。

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8.08(1)(d)亦表示交易所可酌情接納介乎15%至25%之間的一個較低的百分比。 但如果公眾持股量降至15%以下, 港交所會要求發行人的證券停牌。

也就是說, 目前徽商銀行的公眾持股比例正在不斷逼近停牌線。

對於公眾股比例不斷下降, 徽商銀行方面給出的解釋, 是因為本行主要股東持續增持本行H所致。 根據徽商銀行6月27日的公告顯示,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及其關聯公司, 通過其間接控制的中靜新華香港增持徽商銀行H股權益。 截至目前的資料來看, 宋慶齡基金會間接持有徽商銀行已發行普通股增加至14.20%。

PK“中靜系”?

根據公司資料顯示, 目前徽商銀行大股東為上海宋慶齡基金會, 該基金會間接控制中靜新華資管、中靜實業、Wealth Honest和中靜新華資管(香港)這4家公司,

這4間公司即為“中靜系”。

據悉, 上海中靜實業集團(即“中靜系”)實際控制人高央於2011年將該集團97.5%的股權捐贈給上海宋慶齡基金會, 經營權則繼續保留, 這是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間接控制“中靜系”的由來。 截至目前,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間接控制的上述四家“中靜系”公司均持有徽商銀行股權。

2016年5月下旬,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通過下屬公司連續增持該行H股, 不僅使其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更迫使該行H股公眾持股量減少至20.5%, 低於香港聯交所規定的25%紅線。

2017年5月31日徽商銀行發佈公告, 該行公眾持股量仍為19.94%, 依舊在紅線以下。 而徽商銀行最近的公告, 該行目前的H股公眾持股量為19.68%, 依然低於紅線, 甚至不斷接近停牌線。

徽商銀行一直要求恢復H股公眾持股比例至25%以上, 但中靜系並沒有打算通過減持來使徽商銀行公眾持股比例回升。

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3月, 徽商銀行為了留存利潤補充資本以及滿足最低資本充足率的監管預警底線的需要, 維護該行及股東的整體利益。徽商銀行對外宣佈的2016年度分紅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息10股0.61元(含稅),與該行2015年每10股1.59元(含稅)分紅相比出現了較大下降。

大股東“中靜系”認為,為補充資本而減少股東分紅的方案並不合理。對此,“中靜系”提交了一份與原分紅方案相差巨大的議案。根據“中靜系”的分紅方案,徽商銀行要每股派發紅利0.193元(含稅)。因為徽商銀行表示不會撤回已提交股東大會的相關分紅議案,並要求股東合理酌情投票。最後,兩份截然不同的分紅方案被拿到股東大會上公開PK。

PK的結果徽商銀行董事會的方案獲得了股東認可。

“中靜系”與徽商銀行董事會的矛盾已時來已久。早在3年前,“中靜系”與徽商銀行就一度對簿公堂。2014年7月,“中靜系”將徽商銀行列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撤銷徽商銀行2014年股東周年大會通過的《關於修訂本行﹤公司章程﹥部分條款的議案》的股東大會決議。在被一審法院駁回後,中靜四海公司不服提起上訴。2016年2月,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徽商銀行和“中靜系”這一系列的不愉快直接影響了徽商銀行在A股上市的節奏。2015年6月,徽商銀行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書,但到今年7月,該上市計畫已然終止。

據外界傳言,造成徽商銀行IPO終止的原因,正是由於“中靜系”下公司中靜實業作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以及其實控人作為該行非執行董事未在徽商銀行上市申報材料更新稿件上簽字所致。

另據《證券時報》文章顯示,“中靜系”從徽商銀行在香港上市至今,對其增持的耗費不低於33億港元。但中靜系”本身的資金鏈已相當緊張。

目前,國泰君安香港為“中靜系”提供融資的利率在6%以上,中靜新華發行公司債的票面利率為6.5%。“中靜系”以徽商銀行內資股為質押物所取得的16.3億元融資中,除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提供的4.2億元融資已歸還、國民信託提供的融資合同於去年底簽訂且期限較長外,民生銀行、招商銀行 為中靜系提供的合計7.2億元融資將於今年5月至9月到期。

資本充足率承壓

近年來,隨著徽商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消耗也隨之加大。從2013年開始,徽商銀行連續3年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目前面臨補充資本的迫切壓力。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在2018年底前達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對於非系統重要性銀行,銀監會要求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50%。

徽商銀行半年報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1.4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6%,比上年末降低0.01個百分點。截至6月30日,徽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4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2%。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13年以來幾乎是連續下滑。

對於股份行及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及資本補充能力一直是經營的制約因素之一。許多銀行都面臨如何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徽商銀行也是如此。

今年3月,徽商銀行曾公佈2016年度分紅預案,每10股0.61元(含稅)的股息,比2015年每10股1.59元(含稅)大幅下降。徽商銀行給出解釋,此舉是為了留存利潤補充資本以及為滿足8%的監管預警底線的需要,由此可見徽商銀行資金充足率承壓相當嚴重。

9個月12張罰單

徽商銀行2017年以來12次收到罰單,足以折射出其內部管理的混亂。

據統計,今年以來,徽商銀行因貼現資金回流至出票人、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單用於票據業務質押、貸款資金被改變用途、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等原因,先後收到安徽銀監局開出的12張罰單,處罰金額總計達230萬元,成銀監處罰大戶。

連續點名在銀行系統本就不常見,而銀監會網站行政處罰一欄顯示,徽商銀行在今年5月初至6月初一個月的時間內收到5張銀監會罰單,著實令人震驚。

其中徽商銀行的12張罰單涉及九家分支銀行,分別為銅陵分行、池州分行、淮北分行、宿州埇橋支行、滁州分行、亳州分行、黃山分行、宣城分行、合肥分行。最大的一張罰為安徽銀監局對徽商銀行合肥分行罰款50萬元,因該行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

在衝擊A股IPO的關鍵時刻,徽商銀行不足九個月收到12張罰單,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證監會的質疑。再加上與大股東的矛盾,不知道徽商銀行還拿出什麼來換取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信任。

·END·

明天財訊

所見即價值

維護該行及股東的整體利益。徽商銀行對外宣佈的2016年度分紅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息10股0.61元(含稅),與該行2015年每10股1.59元(含稅)分紅相比出現了較大下降。

大股東“中靜系”認為,為補充資本而減少股東分紅的方案並不合理。對此,“中靜系”提交了一份與原分紅方案相差巨大的議案。根據“中靜系”的分紅方案,徽商銀行要每股派發紅利0.193元(含稅)。因為徽商銀行表示不會撤回已提交股東大會的相關分紅議案,並要求股東合理酌情投票。最後,兩份截然不同的分紅方案被拿到股東大會上公開PK。

PK的結果徽商銀行董事會的方案獲得了股東認可。

“中靜系”與徽商銀行董事會的矛盾已時來已久。早在3年前,“中靜系”與徽商銀行就一度對簿公堂。2014年7月,“中靜系”將徽商銀行列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撤銷徽商銀行2014年股東周年大會通過的《關於修訂本行﹤公司章程﹥部分條款的議案》的股東大會決議。在被一審法院駁回後,中靜四海公司不服提起上訴。2016年2月,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徽商銀行和“中靜系”這一系列的不愉快直接影響了徽商銀行在A股上市的節奏。2015年6月,徽商銀行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書,但到今年7月,該上市計畫已然終止。

據外界傳言,造成徽商銀行IPO終止的原因,正是由於“中靜系”下公司中靜實業作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以及其實控人作為該行非執行董事未在徽商銀行上市申報材料更新稿件上簽字所致。

另據《證券時報》文章顯示,“中靜系”從徽商銀行在香港上市至今,對其增持的耗費不低於33億港元。但中靜系”本身的資金鏈已相當緊張。

目前,國泰君安香港為“中靜系”提供融資的利率在6%以上,中靜新華發行公司債的票面利率為6.5%。“中靜系”以徽商銀行內資股為質押物所取得的16.3億元融資中,除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提供的4.2億元融資已歸還、國民信託提供的融資合同於去年底簽訂且期限較長外,民生銀行、招商銀行 為中靜系提供的合計7.2億元融資將於今年5月至9月到期。

資本充足率承壓

近年來,隨著徽商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消耗也隨之加大。從2013年開始,徽商銀行連續3年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目前面臨補充資本的迫切壓力。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在2018年底前達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對於非系統重要性銀行,銀監會要求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50%。

徽商銀行半年報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1.4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6%,比上年末降低0.01個百分點。截至6月30日,徽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4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2%。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13年以來幾乎是連續下滑。

對於股份行及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及資本補充能力一直是經營的制約因素之一。許多銀行都面臨如何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徽商銀行也是如此。

今年3月,徽商銀行曾公佈2016年度分紅預案,每10股0.61元(含稅)的股息,比2015年每10股1.59元(含稅)大幅下降。徽商銀行給出解釋,此舉是為了留存利潤補充資本以及為滿足8%的監管預警底線的需要,由此可見徽商銀行資金充足率承壓相當嚴重。

9個月12張罰單

徽商銀行2017年以來12次收到罰單,足以折射出其內部管理的混亂。

據統計,今年以來,徽商銀行因貼現資金回流至出票人、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單用於票據業務質押、貸款資金被改變用途、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等原因,先後收到安徽銀監局開出的12張罰單,處罰金額總計達230萬元,成銀監處罰大戶。

連續點名在銀行系統本就不常見,而銀監會網站行政處罰一欄顯示,徽商銀行在今年5月初至6月初一個月的時間內收到5張銀監會罰單,著實令人震驚。

其中徽商銀行的12張罰單涉及九家分支銀行,分別為銅陵分行、池州分行、淮北分行、宿州埇橋支行、滁州分行、亳州分行、黃山分行、宣城分行、合肥分行。最大的一張罰為安徽銀監局對徽商銀行合肥分行罰款50萬元,因該行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

在衝擊A股IPO的關鍵時刻,徽商銀行不足九個月收到12張罰單,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證監會的質疑。再加上與大股東的矛盾,不知道徽商銀行還拿出什麼來換取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信任。

·END·

明天財訊

所見即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