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工具書與傳統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9月11日至13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 9月12日,作為首屆語博會活動一部分的首屆國際語言文化論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論壇以“語言科技與人類福祉”為主題。

當天下午,由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的“工具書與傳統文化”分論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論壇由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英國雙語詞典專家吳莎娜(Sarah Waldram)女士兩位中外辭書專家在主論壇上的發言拉開序幕。 陸儉明教授的報告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編寫修訂為例,宣導辭書編寫者、出版者應堅持以科研引航,以根本確保辭書的高品質。 吳莎娜(Sarah Waldram)女士的發言從《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語版的翻譯切入,探討中國品牌辭書如何更適切精准在海外傳播,以實現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傳播、交匯融通。 下午的分論壇上,第一個板塊為漢語辭書專題。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江藍生研究員以“傳播中華文化,引導語文規範的雙璧”為題,通過介紹《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編寫和修訂歷程,表達對這兩本品牌辭書以及主持編寫這兩本書的專家的崇高敬意。 北京師範大學王甯教授在發言中提出,《辭源》作為大型綜合性工具書,是通向中華傳統文化的橋樑,貯存了許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辭書史上有開創意義。 第二個板塊為外語辭書專題。 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泰元副教授以幾個中國詞彙為例,論述了《牛津英語詞典》中反映出來的中國文化元素。 法國漢學家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認為,《利氏漢法辭典》是一部很有知識文化含量的工具書,是雙語工具書中的一棵大樹。

在互動訪談環節,專家們就《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牛津英語詞典》等品牌辭書的文化傳承功能、知識儲存功能等進行了探討,提出辭書編輯編纂和修訂等工作應該貼近時代,符合時代特點,滿足這個時代的讀者閱讀習慣和使用要求。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曹廣順,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章宜華,以及蘇寶榮、蘇新春、趙世舉、李爾鋼、亢世勇、秦志華、徐建中等語言學、辭書學領域的專家20余人出席論壇,中國辭書學會秘書長、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主持分論壇。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商務印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魯東大學等單位的辭書編輯、語言學者30多人參加論壇。

本文源自上市公司官網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