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蠟梅非梅——校園物候志之一

近讀沈哲先生《校園春意》, 文中有“太陽湖北岸那株孤獨的蠟梅已悄悄開了六七天”句, 遂向其求證, 原來某年暑期盛夏, 一家長給學校送來臘梅數棵,

分載於太陽湖西側、南側、北側, 因移栽時在酷暑, 令人不無成活之憂, 然湖畔林叢過密, 水汽氤氳, 極適於林木生長, 幾年工夫, 那幾株蠟梅竟獨自在寒冬裡開起花來。

這不禁引起我的興趣。

最先想到的是向古人請教。

蠟梅一定逃不出明代名醫李時珍的眼睛, 查閱《本草綱目》果然有李時珍的詳述, “蠟梅小樹, 叢枝尖葉, 種凡三種, 以子種出不經接者, 臘月開小花而淡香, 名狗英梅。 經接而花疏, 開時含口者, 名磬口梅。 花密而香濃, 色深黃如檀香者, 名檀香梅, 最佳。 ”

清康熙年間有位叫陳淏之的, 自謂“餘生無所好, 惟嗜書與花。 年來虛度二萬八千日, 大半沉酣於斷簡殘編, 半馳情于園林花鳥;故貧無長物, 只贏乘書囊。

枕有秘函, 所載花經、藥譜。 ”因為嗜書與花, 被世人取笑為“花癖兼號書癡”, 不為嘲諷所動, “餘棲息一塵, 快讀之暇, 即以課花為事。 ”(見[清]陳淏之《花鏡》自序)陳淏之的《花鏡》, “先花、木, 而次及飛、走, 一切藝植、馴飼之法, 具載是編, 其亦昔人禽經、花譜之遺意歟!(見[清]陳淏之《花鏡》丁澎序)意思是說書中所寫花草樹木的栽培種植、飛禽走獸的馴化養殖, 都是前人同類書籍中所遺憾和未能企及的。

有癡人方能辦出癡事, 窮盡對某種花事的認知, 非當做典型的癡事來辦所不能及, 因此, “花癡”陳淏之的記述理當可信。 他說, “蠟梅俗作臘梅, 一名黃梅, 本非梅類, 因其與梅同放, 其香又相近, 色似蜜臘, 且臘月開, 故有是名。 樹不甚大而枝叢。 葉如桃, 闊而厚, 有磬口、荷花、狗英三種。

惟圓瓣深黃, 形似白梅, 雖盛開如半含者名磬口, 最為世珍。 若瓶供一枝, 香可盈室。 狗英亦香, 而形色不及。 近似圓瓣者, 皆如荷花而微有尖;僅象狗英者, 皆由用狗英接換故也。 若以子出不經接過者, 花小而香淡, 其品最下。 實如垂鈴。 ”(見[清]陳淏之《花鏡》卷三花木類考)

從以上敘述中我們已經知道蠟梅和梅的簡單區別。

蠟梅是落葉灌木, 梅花則是薔薇科落葉喬木。 兩者的花都有香氣, 但花期、花色均截然不同, 蠟梅開在寒冬, 梅花在開春開放;梅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 蠟梅則呈蜜蠟狀的黃色。 宋人謝翱詩雲:“冷豔清香受雪知, 雨中誰把蠟為衣。 ”蠟梅每在臘月盛開, 故又俗稱臘梅, 不想這一字之謬, 便將一灌木一喬木混為一談。

以致我們在誦讀古詩時也不時被蠟梅和梅弄得一陣明白一陣糊塗起來。

聞君寺後野梅發,

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

欲知春色到池塘。

宋代文豪黃庭堅是一位書畫巨擘, 他的詩歌也帶著色彩的質感, “香蜜染成宮樣黃”說的正是蠟梅。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唐人王維的寒梅自然也是蠟梅無疑。

牆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不用問, 北宋王安石寫的也是蠟梅, 開在牆角, 又是冬季, 那是灌木。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則雲:

頓絕水沉粗,

幽香襲一湖。

瘦枝梅韻格,

鮮蕊桂肌膚。

月下高真夢,

煙中靜女圖。

主人無俗累,

花性也清孤。

如此“清孤”的角色, 除了蠟梅還能是誰?據說還有夏天、秋天開花的蠟梅,

分別叫夏臘梅和亮葉臘梅, 鮮有亮相。

折梅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南朝陸凱說的是春天的梅花。

小閣明窗半掩門,

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

特地吹香破夢魂。

惹惱宋人楊萬里的更是梅花, 只有春天才“小閣明窗半掩門”, “春乏秋困夏打盹”, 也只有春天人才乏困, 寫的決然不是蠟梅。

南宋詩人陸遊說:“與梅同譜又同時, 我為評香似更奇。 ”(《荀秀才送蠟梅十枝奇甚為賦此詩》)一語道破蠟梅與梅根本就是毫不相干的兩回事。 今天我們見到的所謂詠梅詩其實大多是歌詠梅花的, 少數說的是蠟梅, 我以為今人在鑒賞和閱讀梅花詩時極易混淆。 從植物屬性上說, 蠟梅冬天開放, 梅樹春天開放, 由於中國地域之大,南北氣候差異極大,嶺南甚至江南的梅花哪還會耐著性子挨到春天去開?至於該不該這樣那是植物學家們的事,說開就開了,看著辦吧。

行文至此倏然有悟,如同梅花從人的一般性賞析漸次上升至精神層面的相互映照一樣,蠟梅的進化也是人工選擇的結果,原生蠟梅叫狗牙蠟梅,有香味但不濃郁,花型也挺寒磣,花朵酷似狗牙,尖尖的,瘦瘦的。狗牙有失風雅,誰就易名其為狗英。經過不斷嫁接,才陸續產生了後來的檀香蠟梅、磬口蠟梅、荷花蠟梅,花朵日漸豐滿起來。不管哪種蠟梅,如果用它的果實播種,長出來的新株還是一棵狗英蠟梅,這是蠟梅的基因密碼在跟人類的主觀意志較勁。主張順應梅(不論蠟梅與梅樹)的天性、去除其束縛桎梏、令其恣意生長的智者還有一個,就是清末文學家龔自珍,他以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願望寫就著名的小品散文《病梅館記》,值得玩味。

(文:執行董事 劉培國)

由於中國地域之大,南北氣候差異極大,嶺南甚至江南的梅花哪還會耐著性子挨到春天去開?至於該不該這樣那是植物學家們的事,說開就開了,看著辦吧。

行文至此倏然有悟,如同梅花從人的一般性賞析漸次上升至精神層面的相互映照一樣,蠟梅的進化也是人工選擇的結果,原生蠟梅叫狗牙蠟梅,有香味但不濃郁,花型也挺寒磣,花朵酷似狗牙,尖尖的,瘦瘦的。狗牙有失風雅,誰就易名其為狗英。經過不斷嫁接,才陸續產生了後來的檀香蠟梅、磬口蠟梅、荷花蠟梅,花朵日漸豐滿起來。不管哪種蠟梅,如果用它的果實播種,長出來的新株還是一棵狗英蠟梅,這是蠟梅的基因密碼在跟人類的主觀意志較勁。主張順應梅(不論蠟梅與梅樹)的天性、去除其束縛桎梏、令其恣意生長的智者還有一個,就是清末文學家龔自珍,他以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願望寫就著名的小品散文《病梅館記》,值得玩味。

(文:執行董事 劉培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