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萬華化學(SH600309)三季報後跌成狗,後市可期

三季報後跌成狗, 亮點滿滿, 後市可期

10月13日萬華三季報公佈, 29.5億, 創上市以來單季度盈利新高, 但是週末閱遍雪球、股吧, 發現大部分萬華持有者對這個效果表示略低於預期, 因為3季度的9月聚合MDI價格創了十年新高啊。 這個數字也大大低於我的保守預期的35億。 看三季報後一直在反思, 哪裡出問題了?這幾天市場情緒極其不穩定, 結合各種資料以及董秘電話交流資訊, 嘗試寫下自己的分析, 韭菜日記, 非薦股, 據此操作, 概不負責。

不要跳大神做具體預測, 分分鐘教你重新做人。

我的預估錯在哪裡:預估萬華MDI銷售均價還將上升1000-2000元以上,

結果反而比二季度下降;預估3季度可以最大限度銷售14.75萬噸庫存平抑價格, 結果顯示庫存僅僅額外銷售出去1.3萬噸;預估3季度MDI產量比2季度還多3萬噸左右, 結果3季度(60萬噸生產線檢修12天)比二季度(2季度寧波80萬噸裝置檢修了16天, 並且三季度92天比二季度多一天)還少生產了2.4萬噸;另外預估三季度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同比貢獻利潤大幅上升, 結果原料成本同比大幅增加抵消了石化產品的漲幅。 這些未知因素的疊加, 導致了3季報預測錯的離譜。 銷售總量未知、聚醚聚氨酯比例未知、國內海外市場比例未知、掛牌價實際結算價未知、分銷直銷比例未知;另外廣大股東普遍意猶未盡覺得三季報隱藏了利潤,
這些不確定因素疊加導致利潤預計的不靠譜, 今後不再做這類不靠譜的預測了。

目前萬華主要收益和利潤來源於MDI, 目前及今後兩年萬華仍將主要依託MDI這個現金奶牛盈利擴充產品線, 下面將主要從MDI入手分析相關情況

三季度基本產銷資料, 產能利用率終於上去了. 資料來自於2016年、2017年各季度報表疊加及股東交流問答、董秘回答投資者電話交流。

一季度為傳統淡季, 公司裝置處於低負荷生產狀態, 但是淡季不淡, 公司mdi銷量33.08萬噸創歷史同期新高, 二季度, 三季度再接再厲MDI銷量36.76、41.36萬噸, 一季度產能利用率62%左右, 二季度94.3%, 三季度88.9%。 萬華化學為維護合理價格是按照市場需求生產, 按照訂單生產, “劃重點”這個產能利用率特別重要, 2016年產能利用率只有69%左右, 相當於55萬噸產能閒置, 產能利用率上不來說明市場極度不景氣, 售價上不去, 產能越低噸設備折舊、人員開支等比例越高, 一定程度上, 產能利用率越高, 售價、人員成本、折舊、財務費用越低, 只有產能利用率上來了,

說明市場景氣度需求上升, 價格也會平穩向好, 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 預計四季度MDI產出在35-40萬噸左右, 全年MDI產出接近150萬噸(2016年123.57萬噸)產能利用率達到83.33(單獨計算2017年2.3季度產能利用率達到91.6%, 2016年只有68.65%)。 不要說2016年煙臺裝置事故影響了產出, 2016年那事故對產出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當年年終結餘庫存都14.29萬噸, 煙臺耽誤的一個月, 寧波裝置加大產能利用率, 煙臺後期加大產能利用率都給補回來了。

美國颶風加速萬華打入美國等海外市場

4.MDI國外價格相對穩定原因?萬華是否能決定國內價格?

答:國外進入下游供應商是非常難, 不同於國內認為產品無差異, 誰便宜買誰。 美國換一種供應商需要反復試驗, 成本非常大。 美國的客戶關係會更好些。

萬華MDI掛牌價低於市場價, 雖然萬華市占率較高, 但也無法決定市場價格。 (三季度董秘投資者電話交流)

這段交流問答信息量很大, 網上有個 2017年8月聚合MDI出口明細匯總(按產銷國)顯示國內8月份出口美國聚合MDI 2.3萬噸, 均價1687.06美元, 折合11100元人民幣, 萬華是占國內出口聚合MDI 80%以上, 這部分很大程度是萬華出口的。 今年公司對美國出口一直在加大, 9月份美國颶風導致60多萬噸MDI產能停產、低負荷運轉, 空餘的市場份額萬華可以迅速填補, 9月份萬華應該還有很多貨預計出口美國, 最大限度搶佔市場份額, 董秘問答也說了, 不是價格低就能進去, 那麼, 美國嚴重缺貨, 加上低價傾銷, 不就可以加速進入美國及相關其他市場了麼?等到2020年, 在美國紮下根,年銷售穩定在20萬噸以上,等美國40萬噸專案投產,可以迅速當地語系化產能消化掉。國內市場毛利潤很高,但是銷量是固定的,國內產能嚴重過剩,國際市場才是更廣闊的未來,中國以外的市場以美國為最大的使用地,打入這個堡壘,可以最大限度化解產能利用率。(國內市場再大也達到飽和度,低價賣到全球提高市場佔有率,產能利用率才是王道。)

國外客戶1.7萬,國內長期客戶2.7萬,國內散戶3.7萬,混亂的MDI價格體系!

聚氨酯可以做成彈性很好的保險套,萬華化學的聚合mdi售價彈性一點不亞於彈性最好的保險套,這次三季報,大家最詬病的是9月份聚合MDI市場價格最高過4w創十年新高,公司比二季度多賣了4.5萬噸MDI,然後三季度聚氨酯系列銷售均價居然低於二季度環比下降,然後淨利潤居然才增加了三個多億,銷售均價只有16544元,讓大家大跌眼鏡。

我嘗試分析下:

第3季度聚氨酯系列合計銷售51.36萬噸,銷售金額84.45億元,我們按照聚醚銷售10萬噸,MDI銷售41.36萬噸計算,聚醚按照不含17%增值稅8000每噸計算(聚醚價格算低點更能真實反應聚氨酯均價):41.36萬噸MDI銷售額74.46億,噸均價1.8萬,加17%增值稅,折合市場價格21060元。3季度國內市場價格遠遠高於這些,只有一個可能,3季度出口量大增,出口價格很低大幅拉低了均價(8月均價不足2000美元)。公司三分之一出口海外,2季度預估出口12萬噸,3季度預估出口16萬噸(3季度海外缺貨嚴重),出口均價按照2100美元計算13828元(8月國內出口均價接近2000美元,9月看漲,毛估下),=22.12億元,國內銷售(74.46-22.12)/(41.36-16) =均價20638元 。加稅20638*1.17=24146元。萬華化學對長期客戶有承兌匯票,打折,額外返點等優惠,但是這樣算下來,還是差距巨大啊(各種變數很多,我這是其中一個假設)。如果公司想平滑利潤到四季度很容易啊,加大對美國出口,這部分價格做到人民幣1w出頭,美國那邊是自己的銷售公司,有岸罐儲存裝置,國內裝船到最終銷售到海外客戶手上週期長達一個月以上,最終銷售價格高於公司賣出價格,當然這部分利潤最終會在分公司利潤上貢獻出來,出口占比很大的那部分退稅等收益會滯後體現。

9月27日有下游年用量幾百噸小客戶訂貨40噸拜耳聚合MDI 3.7萬元,萬華(分銷掛牌3.5萬)市場價格比3.7萬略高或持平(這類小客戶是今年萬華單品最高毛利潤的來源部分,但是所占比例極小,市場影響很惡劣,高價傷害產業鏈;

對於長期直銷老客戶掛牌價35000實際結算27500元(見聚氨酯行業從業高級經理訪談)

聚合MDI在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地區的進口現貨價伴隨市場緊缺已在連續四周的上漲中達到歷史最高點。9月21日前的一個周內, CFR GCC價格達到3250美元/噸(人民幣21623元),比8月24日上漲18%(2755美元,18330元人民幣),8月全國出口聚合MDI 5.54萬噸 均價1939美元(萬華占絕大部分)

非精准測算9月份公司不含聚醚MDI銷售均價1.8萬,國內部分銷售均價2.06萬,+17%增值稅折合2.4萬,這個價格遠遠低於市場掛牌價,低於分銷市場客戶最終採購價格,高昂的市場價格擠壓了下游產業鏈的利潤和發展,不利於MDI長期發展,

6.公司認為MDI合理價格是在什麼位置?

明明知道不好,為何還這樣做?混亂的價格體系,嚴重傷害了下游小商家,嚴重傷害了產業鏈在更大範圍內的使用。

公司可以平抑MDI物價大規模拋售庫存啊? 3季度在檢修時間比2季度短,工作日多一天的情況下,產出居然比2季度少了2w多噸,不是還有14.75萬噸可出售庫存嗎?這部分在3季度居然才投放了1萬多噸。你的社會責任哪去了?是不是可以估計這14.75萬噸預留極端最低合理庫存之外 大部分其實名花有主已經銷售出去了(這個可能性依然存在),或者市場多投放一些就能將價格打穿?

國內市場大戶、小戶都到我碗裡來,都給我搞忠誠度、長期協議價。 市場價3.7萬,老客戶2.7萬,還可以給承兌匯票優惠,還額外返點,還保證供應。小客戶量不夠,可以幾家聯合自己成立貿易公司嗎,小戶變大戶提高議價能力,還可以在看漲的時候入萬華股票搞對沖。再小的季節性客戶接到外牆保溫 管道保溫等專案也可以搞對沖,簽訂合同鎖定價格,MDI沒有期貨市場可以買萬華化學股票對沖啊,MDI漲價 股票漲,MDI原料損失的錢,股市撈回來(哈哈哈,這段是我胡調侃滴)。MDI保險套一樣的彈性價格註定了mdi回頭報價理性回檔對業績的影響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大。

MDI供需平衡,各大巨頭心照不宣共同維護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MDI市場也是一種這樣的狀態,9月暴漲市場並沒有缺貨多少(可能當月國內市場去掉萬華額外投放的缺口都不到1萬噸),但是卻漲到十年新高,2015.2016年新產能名義上增加一百多萬噸,實際增量不足百萬噸,但是將市場打的千瘡百孔,最低聚合MDI打到了9050元(重慶巴斯夫名義40萬噸至今只有20萬噸產出,萬華化學180萬噸 2015.2016年相當於閒置55萬噸產能,產能利用率上不去)。國內產能嚴重過剩,超過市場需求,國內價格體系混亂,MDI價格全球最高(可能稅收最高的印度還要高點),這樣不合理,我希望國內MDI長期維持在2W以上,萬華化學產能利用率利用起來,同時新增產能,擴大更廣的運用領域,這樣利國利民。

萬華化學常年維持14-15萬噸左右庫存,在價格最高的9月份庫存都只額外用了一萬多噸(我仍然存疑,認為不止銷售這麼多出去),剩餘部分,根據訂單彈性生產,這也是為了合理維持價格。15萬噸庫存,相當於2016年42天產出,相當於滿產情況下所有裝置30天產出,化工產品各種未知風險、海外銷售各國分公司都需要有合理庫存。閒置的光氣裝置今後可以給PC使用,彈性生產(見PC裝置環評公告),最大限度維持市場價格和最大限度實現公司利益。

全球經濟確實趨於景氣,中國出口連續增長,國內市場也很有起色,預計十玖大後很多前期關閉小廠等下游產業鏈會大部分復工,這些都將繼續推動MDI的產銷兩旺。最近幾年國際市場上新增產能確實有限,萬華化學坐擁全球最大市場,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行業最低的成本(中東裝置據說成本還低,但是只有40萬噸)。這些都構成了長期萬華化學盈利的基礎。我仍然堅信MDI長期維持在2W左右完全能做到。

綜上我認為萬華化學MDI業務利潤貢獻仍將繼續,並隨著市場擴大,產能擴大在很大程度上繼續貢獻超額利潤,我預期的其他產品貢獻利潤比我們預計的要慢一些,產能釋放也要循序漸進,這些新產品投放隨著後續每年80-100億固定資產投入將源源不斷提供更多新的增長點,仍然繼續看好成長的萬華化學。

十萬股東百團大戰,當期股價高估嗎?

三季報萬華化學股東超過十萬了,2016年才3萬多,2017年半年報7.7萬;

融資盤40多億了,每次大跌融資盤都新高,民間配資幾倍杠杆盤也不少;

有些短炒客期待三季報靚麗閃現,高位短期獲利出逃;

疊加MDI十年新高,淡水泉、挪威、加拿大這些大戶都被我們洗出去了(調侃);

新入的幾個機構我覺得是以前就有的老同志,這次高個的跑了,矮個的露出來了。

公司3季報不是公司不優秀,是我們要求太高了。

十萬股東在解放戰爭年代就是一百個團,可以打百團大戰了,但在當前混沌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各種不同訴求糾結一起,就是一致性互相傷害了。(一些高手認為有人偷看底牌知道三季報不及預期,提前跑了,,,,)

眾多因素疊加,短期萬華化學股價承壓,繼續回檔都正常。長期看,我仍然堅信萬華化學的美好未來,繼續與萬華共同成長,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作為百團大戰的一員打翻一切牛鬼蛇神與萬華共成長。(作者:享個豆腐)

在美國紮下根,年銷售穩定在20萬噸以上,等美國40萬噸專案投產,可以迅速當地語系化產能消化掉。國內市場毛利潤很高,但是銷量是固定的,國內產能嚴重過剩,國際市場才是更廣闊的未來,中國以外的市場以美國為最大的使用地,打入這個堡壘,可以最大限度化解產能利用率。(國內市場再大也達到飽和度,低價賣到全球提高市場佔有率,產能利用率才是王道。)

國外客戶1.7萬,國內長期客戶2.7萬,國內散戶3.7萬,混亂的MDI價格體系!

聚氨酯可以做成彈性很好的保險套,萬華化學的聚合mdi售價彈性一點不亞於彈性最好的保險套,這次三季報,大家最詬病的是9月份聚合MDI市場價格最高過4w創十年新高,公司比二季度多賣了4.5萬噸MDI,然後三季度聚氨酯系列銷售均價居然低於二季度環比下降,然後淨利潤居然才增加了三個多億,銷售均價只有16544元,讓大家大跌眼鏡。

我嘗試分析下:

第3季度聚氨酯系列合計銷售51.36萬噸,銷售金額84.45億元,我們按照聚醚銷售10萬噸,MDI銷售41.36萬噸計算,聚醚按照不含17%增值稅8000每噸計算(聚醚價格算低點更能真實反應聚氨酯均價):41.36萬噸MDI銷售額74.46億,噸均價1.8萬,加17%增值稅,折合市場價格21060元。3季度國內市場價格遠遠高於這些,只有一個可能,3季度出口量大增,出口價格很低大幅拉低了均價(8月均價不足2000美元)。公司三分之一出口海外,2季度預估出口12萬噸,3季度預估出口16萬噸(3季度海外缺貨嚴重),出口均價按照2100美元計算13828元(8月國內出口均價接近2000美元,9月看漲,毛估下),=22.12億元,國內銷售(74.46-22.12)/(41.36-16) =均價20638元 。加稅20638*1.17=24146元。萬華化學對長期客戶有承兌匯票,打折,額外返點等優惠,但是這樣算下來,還是差距巨大啊(各種變數很多,我這是其中一個假設)。如果公司想平滑利潤到四季度很容易啊,加大對美國出口,這部分價格做到人民幣1w出頭,美國那邊是自己的銷售公司,有岸罐儲存裝置,國內裝船到最終銷售到海外客戶手上週期長達一個月以上,最終銷售價格高於公司賣出價格,當然這部分利潤最終會在分公司利潤上貢獻出來,出口占比很大的那部分退稅等收益會滯後體現。

9月27日有下游年用量幾百噸小客戶訂貨40噸拜耳聚合MDI 3.7萬元,萬華(分銷掛牌3.5萬)市場價格比3.7萬略高或持平(這類小客戶是今年萬華單品最高毛利潤的來源部分,但是所占比例極小,市場影響很惡劣,高價傷害產業鏈;

對於長期直銷老客戶掛牌價35000實際結算27500元(見聚氨酯行業從業高級經理訪談)

聚合MDI在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地區的進口現貨價伴隨市場緊缺已在連續四周的上漲中達到歷史最高點。9月21日前的一個周內, CFR GCC價格達到3250美元/噸(人民幣21623元),比8月24日上漲18%(2755美元,18330元人民幣),8月全國出口聚合MDI 5.54萬噸 均價1939美元(萬華占絕大部分)

非精准測算9月份公司不含聚醚MDI銷售均價1.8萬,國內部分銷售均價2.06萬,+17%增值稅折合2.4萬,這個價格遠遠低於市場掛牌價,低於分銷市場客戶最終採購價格,高昂的市場價格擠壓了下游產業鏈的利潤和發展,不利於MDI長期發展,

6.公司認為MDI合理價格是在什麼位置?

明明知道不好,為何還這樣做?混亂的價格體系,嚴重傷害了下游小商家,嚴重傷害了產業鏈在更大範圍內的使用。

公司可以平抑MDI物價大規模拋售庫存啊? 3季度在檢修時間比2季度短,工作日多一天的情況下,產出居然比2季度少了2w多噸,不是還有14.75萬噸可出售庫存嗎?這部分在3季度居然才投放了1萬多噸。你的社會責任哪去了?是不是可以估計這14.75萬噸預留極端最低合理庫存之外 大部分其實名花有主已經銷售出去了(這個可能性依然存在),或者市場多投放一些就能將價格打穿?

國內市場大戶、小戶都到我碗裡來,都給我搞忠誠度、長期協議價。 市場價3.7萬,老客戶2.7萬,還可以給承兌匯票優惠,還額外返點,還保證供應。小客戶量不夠,可以幾家聯合自己成立貿易公司嗎,小戶變大戶提高議價能力,還可以在看漲的時候入萬華股票搞對沖。再小的季節性客戶接到外牆保溫 管道保溫等專案也可以搞對沖,簽訂合同鎖定價格,MDI沒有期貨市場可以買萬華化學股票對沖啊,MDI漲價 股票漲,MDI原料損失的錢,股市撈回來(哈哈哈,這段是我胡調侃滴)。MDI保險套一樣的彈性價格註定了mdi回頭報價理性回檔對業績的影響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大。

MDI供需平衡,各大巨頭心照不宣共同維護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MDI市場也是一種這樣的狀態,9月暴漲市場並沒有缺貨多少(可能當月國內市場去掉萬華額外投放的缺口都不到1萬噸),但是卻漲到十年新高,2015.2016年新產能名義上增加一百多萬噸,實際增量不足百萬噸,但是將市場打的千瘡百孔,最低聚合MDI打到了9050元(重慶巴斯夫名義40萬噸至今只有20萬噸產出,萬華化學180萬噸 2015.2016年相當於閒置55萬噸產能,產能利用率上不去)。國內產能嚴重過剩,超過市場需求,國內價格體系混亂,MDI價格全球最高(可能稅收最高的印度還要高點),這樣不合理,我希望國內MDI長期維持在2W以上,萬華化學產能利用率利用起來,同時新增產能,擴大更廣的運用領域,這樣利國利民。

萬華化學常年維持14-15萬噸左右庫存,在價格最高的9月份庫存都只額外用了一萬多噸(我仍然存疑,認為不止銷售這麼多出去),剩餘部分,根據訂單彈性生產,這也是為了合理維持價格。15萬噸庫存,相當於2016年42天產出,相當於滿產情況下所有裝置30天產出,化工產品各種未知風險、海外銷售各國分公司都需要有合理庫存。閒置的光氣裝置今後可以給PC使用,彈性生產(見PC裝置環評公告),最大限度維持市場價格和最大限度實現公司利益。

全球經濟確實趨於景氣,中國出口連續增長,國內市場也很有起色,預計十玖大後很多前期關閉小廠等下游產業鏈會大部分復工,這些都將繼續推動MDI的產銷兩旺。最近幾年國際市場上新增產能確實有限,萬華化學坐擁全球最大市場,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行業最低的成本(中東裝置據說成本還低,但是只有40萬噸)。這些都構成了長期萬華化學盈利的基礎。我仍然堅信MDI長期維持在2W左右完全能做到。

綜上我認為萬華化學MDI業務利潤貢獻仍將繼續,並隨著市場擴大,產能擴大在很大程度上繼續貢獻超額利潤,我預期的其他產品貢獻利潤比我們預計的要慢一些,產能釋放也要循序漸進,這些新產品投放隨著後續每年80-100億固定資產投入將源源不斷提供更多新的增長點,仍然繼續看好成長的萬華化學。

十萬股東百團大戰,當期股價高估嗎?

三季報萬華化學股東超過十萬了,2016年才3萬多,2017年半年報7.7萬;

融資盤40多億了,每次大跌融資盤都新高,民間配資幾倍杠杆盤也不少;

有些短炒客期待三季報靚麗閃現,高位短期獲利出逃;

疊加MDI十年新高,淡水泉、挪威、加拿大這些大戶都被我們洗出去了(調侃);

新入的幾個機構我覺得是以前就有的老同志,這次高個的跑了,矮個的露出來了。

公司3季報不是公司不優秀,是我們要求太高了。

十萬股東在解放戰爭年代就是一百個團,可以打百團大戰了,但在當前混沌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各種不同訴求糾結一起,就是一致性互相傷害了。(一些高手認為有人偷看底牌知道三季報不及預期,提前跑了,,,,)

眾多因素疊加,短期萬華化學股價承壓,繼續回檔都正常。長期看,我仍然堅信萬華化學的美好未來,繼續與萬華共同成長,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作為百團大戰的一員打翻一切牛鬼蛇神與萬華共成長。(作者:享個豆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