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派四傑”之一,曾不拘一格教妓☆禁☆女畫畫

在海派畫家中, 嘉興人蒲華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詩人、書法家、畫家, 其藝術堪稱“詩書畫三絕”。 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傑”。

身世:祖上屬墮民, 父輩賣“餃子”

蒲華原名成, 字作英, 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 1832年生於嘉興城內學子弄(今育子弄)。 他的祖上屬於墮民(在明代稱丐戶, 相傳是元滅南宋後, 將俘虜和罪人集中于紹興等地, 數百年來被視作賤民、卑賤族, 不准與平民通婚,

也不許應科舉)。 蒲華家族中的父輩們那時在嘉興城隍廟前設鋪, 其父善觀氣色, 會看相測字, 兼顧經營冥品, 以賣祭供給城隍的“包福餃”為生, 因此他自幼家境貧寒。

學歷:秀才終身, 絕意仕途

蒲華天資聰穎, 深得外祖父姚磐石喜愛, 出資供其到私塾讀書。

對於繪畫, 年少的蒲華表現出特別的興趣, 時常對著課堂裡供奉的孔子畫像臨摹。 有一次, 先生在課本的背面發現畫有孔老夫子的肖像, 就向蒲華提及此畫的來龍去脈, 當獲悉是蒲華畫就時, 大為驚喜。 此畫像, 雖只有巴掌大小的篇幅, 但是神形兼備, 很有點兒味道。

先生在課堂裡拿出蒲華畫的孔夫子肖像, 大為讚賞了一番, 這給少年的蒲華帶來了極大的鼓勵。 之後, 他對學畫更來勁了, 時不時的向父親索要畫圖的紙張。 1853年, 二十一歲的蒲華考中秀才, 全家上下喜笑顏開, 為之慶賀。 可是這時的蒲華卻無意於功名, 而是一頭鑽進書齋, 除了閱讀各種畫論之外, 還是時不時的揮筆習畫。 只要能借到的臨摹的畫, 他都視如經典, 細細揣摩臨習。

情愛:妻子死後, 浪跡江湖

蒲華22歲結婚, 妻子繆曉花出身書香門第, 也擅長書畫, 兩個人感情極好, 可謂是夫唱婦隨。 繆曉花寫詩:“本來我是畫家兒, 煆粉調脂擅一時。 ”蒲華答:“畫欲超群亦甚難, 生綃香豔醉中觀。 青衫紅雨春入夢, 深感年年旅食寒。 ”詩歌唱答, 琴瑟和諧, 伉儷情篤, 貧困相守。

當時嘉興城外的胥山風景幽雅,每逢端午、重陽時節,便會有舞文弄墨的朋友,到胥山雅敘。年輕的蒲華興致所至,也會夾上幾張精心臨摹的畫作,請高手點評,以求畫事長進。同樣能書會畫的妻子繆曉花,時不時的給奮進中的蒲華鼓勁打氣,希望他在畫事上有長進,並出人頭地。

1863年春末夏初,胥山雅集,人來如潮,各色人等次第而來,只為評出嘉興畫界當年的名次。蒲華也來了。當年的比賽規則是參賽者在一個時辰內畫一幅花卉扇面,畫好後上面以藍印花布蓋之,到時一起揭開亮相,由考官點評,以神形兼俱者勝。

少頃,各家畫作一一端將上來,當考官將其中一位畫家的藍花印布提起時,扇面上鮮豔的花卉栩栩如生,引得一隻彩蝶駐足,底下一片驚呼:此畫妙哉,竟騙過了蝴蝶的眼睛,頭籌非此畫莫屬。面對眾人驚訝的呼聲,蒲華氣定神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平靜地看著芸芸眾生。不一會兒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考官幾次欲揭開藍花印布,可就是不知從何下手。倒是邊上看熱鬧的人道出了玄機所在;“考官大人上當了,這是用筆劃出來的藍花印布啊!你怎麼揭得開呢?”

胥山鬥畫人稱奇。蒲華從此在嘉興城裡名聲鵲起,他以藍花印布矇騙考官的故事,成了嘉興城鄉民眾廣為傳誦的故事。對於給自己帶來了好運的胥山,蒲華心存感激之心,之後,為紀念這一雅事,之後,他自號“胥山野史”,還刻了一方印章,每每有得意和畫作問世,都會鈐下此印。

1863年秋,蒲華32歲時,妻子不幸病亡。蒲華悲慟不已,在悼念的詩中有“十年結知己,貧賤良可哀”、“良緣何其短”的句子,說出了內心深切的悲痛。第二年,他就離家出走,從此寄情書畫,浪跡江湖,四海為家。

謀生:結交知己,名噪日本

1864年冬,蒲華先到寧波,後來又去台州,一度還在太平、海門等縣做幕僚。因為不善於官場應酬,更不耐煩經常寫官樣文案,幾次都做不下去,最後只好寄居寺廟,賣畫為生。

蒲華不拘小節,經常不修邊幅,還常常醉酒,搞得油腥染身,所以被人稱作“蒲邋遢”。 見蒲華一到,甚至會故意藏起紙張,因蒲華不講究紙的好壞,逢紙即畫,有時還畫在糊窗紙上,時人戲稱他為“蒲邋遢”。然而當時的有識之士,特別是書畫界的同輩,已真正認識到他的非凡筆墨功力,說他下筆有奇氣。

1871年,蒲華在蘇州結識吳昌碩,兩個人很投緣,引為知音,交往達四十年之久。蒲華比吳昌碩大十二歲,他的藝術個性和藝術見解,對吳昌碩影響頗大。吳昌碩也尤為看重蒲華的藝術。據吳昌碩的長孫吳長鄴先生回憶,其祖父經常向他們提到蒲作英,他說:“祖父生前曾對我們講:蒲作英墨蹟千萬要看重,我們家裡一定要珍藏好蒲作英的書畫。”

蒲華生活雖然拮据,卻很大方。只要有人向他求書畫,他從不去算酬金多少,都是一口答應。而且喜歡當眾畫畫,用粗筆蘸大墨,宏幅巨制,一下子就可以畫好。這從他去日本後大受歡迎可以反映出來。1881年,春暖花開之際,蒲華東渡日本,名噪日本畫壇。

1894的冬天,蒲華終於結束了浪跡江湖的生涯,定居上海。

身後:成就卓著,享譽畫壇

蒲華像

蒲華雖清貧,卻視金錢如糞土。每逢日本人用重金向他求畫,拿到錢後,他就去和朋友喝酒,或者去為妓女贖身,反正把錢花光為止。又因為住在妓院旁邊,他又把寓所叫做“不染廬”。有許多妓女跟他學習畫畫。朋友把他從妓院里拉出來,他還一步三回頭地叮囑這些女弟子:“臨帖、摹畫,不要忘記啊。”

蒲華晚年,筆老墨精,超邁絕倫。尤喜畫大幅巨幛,莽莽蒼蒼,蔚為大觀。蒲吳兩家粗豪奔放的畫風,使纖巧因襲之作大為遜色,儼然一新畫派崛起於滬上畫壇。聲名遠揚,鄉間舊友聊翩前來探望。蒲華盛情款待,視同至親。而于阿堵之物,素所輕視。清末多災荒,他同高邕之等發起組織“豫園書畫善會”,義賣書畫以助賑。

1911年的夏天,蒲華因為喝酒,醉臥家中,不料假牙脫落,跌入咽喉,梗塞而死,享年80歲。他是一個吃光用光的瀟灑人,全靠好朋友吳昌碩、何熙伯、徐星洲等為他料理喪事,把靈柩運回嘉興,安葬在西麗橋堍。吳昌碩寫的《 蒲君墓誌銘》,至今還嵌在南湖煙雨樓的鑒亭牆壁上。

綜觀蒲華一生,雖然經歷坎坷,懷才不遇,但他最終成就卓著,享譽畫壇,為我國傳統繪畫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人格精神和書畫作品,是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財富。

更多蒲華書畫作品欣賞

書法:

繪畫:

當時嘉興城外的胥山風景幽雅,每逢端午、重陽時節,便會有舞文弄墨的朋友,到胥山雅敘。年輕的蒲華興致所至,也會夾上幾張精心臨摹的畫作,請高手點評,以求畫事長進。同樣能書會畫的妻子繆曉花,時不時的給奮進中的蒲華鼓勁打氣,希望他在畫事上有長進,並出人頭地。

1863年春末夏初,胥山雅集,人來如潮,各色人等次第而來,只為評出嘉興畫界當年的名次。蒲華也來了。當年的比賽規則是參賽者在一個時辰內畫一幅花卉扇面,畫好後上面以藍印花布蓋之,到時一起揭開亮相,由考官點評,以神形兼俱者勝。

少頃,各家畫作一一端將上來,當考官將其中一位畫家的藍花印布提起時,扇面上鮮豔的花卉栩栩如生,引得一隻彩蝶駐足,底下一片驚呼:此畫妙哉,竟騙過了蝴蝶的眼睛,頭籌非此畫莫屬。面對眾人驚訝的呼聲,蒲華氣定神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平靜地看著芸芸眾生。不一會兒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考官幾次欲揭開藍花印布,可就是不知從何下手。倒是邊上看熱鬧的人道出了玄機所在;“考官大人上當了,這是用筆劃出來的藍花印布啊!你怎麼揭得開呢?”

胥山鬥畫人稱奇。蒲華從此在嘉興城裡名聲鵲起,他以藍花印布矇騙考官的故事,成了嘉興城鄉民眾廣為傳誦的故事。對於給自己帶來了好運的胥山,蒲華心存感激之心,之後,為紀念這一雅事,之後,他自號“胥山野史”,還刻了一方印章,每每有得意和畫作問世,都會鈐下此印。

1863年秋,蒲華32歲時,妻子不幸病亡。蒲華悲慟不已,在悼念的詩中有“十年結知己,貧賤良可哀”、“良緣何其短”的句子,說出了內心深切的悲痛。第二年,他就離家出走,從此寄情書畫,浪跡江湖,四海為家。

謀生:結交知己,名噪日本

1864年冬,蒲華先到寧波,後來又去台州,一度還在太平、海門等縣做幕僚。因為不善於官場應酬,更不耐煩經常寫官樣文案,幾次都做不下去,最後只好寄居寺廟,賣畫為生。

蒲華不拘小節,經常不修邊幅,還常常醉酒,搞得油腥染身,所以被人稱作“蒲邋遢”。 見蒲華一到,甚至會故意藏起紙張,因蒲華不講究紙的好壞,逢紙即畫,有時還畫在糊窗紙上,時人戲稱他為“蒲邋遢”。然而當時的有識之士,特別是書畫界的同輩,已真正認識到他的非凡筆墨功力,說他下筆有奇氣。

1871年,蒲華在蘇州結識吳昌碩,兩個人很投緣,引為知音,交往達四十年之久。蒲華比吳昌碩大十二歲,他的藝術個性和藝術見解,對吳昌碩影響頗大。吳昌碩也尤為看重蒲華的藝術。據吳昌碩的長孫吳長鄴先生回憶,其祖父經常向他們提到蒲作英,他說:“祖父生前曾對我們講:蒲作英墨蹟千萬要看重,我們家裡一定要珍藏好蒲作英的書畫。”

蒲華生活雖然拮据,卻很大方。只要有人向他求書畫,他從不去算酬金多少,都是一口答應。而且喜歡當眾畫畫,用粗筆蘸大墨,宏幅巨制,一下子就可以畫好。這從他去日本後大受歡迎可以反映出來。1881年,春暖花開之際,蒲華東渡日本,名噪日本畫壇。

1894的冬天,蒲華終於結束了浪跡江湖的生涯,定居上海。

身後:成就卓著,享譽畫壇

蒲華像

蒲華雖清貧,卻視金錢如糞土。每逢日本人用重金向他求畫,拿到錢後,他就去和朋友喝酒,或者去為妓女贖身,反正把錢花光為止。又因為住在妓院旁邊,他又把寓所叫做“不染廬”。有許多妓女跟他學習畫畫。朋友把他從妓院里拉出來,他還一步三回頭地叮囑這些女弟子:“臨帖、摹畫,不要忘記啊。”

蒲華晚年,筆老墨精,超邁絕倫。尤喜畫大幅巨幛,莽莽蒼蒼,蔚為大觀。蒲吳兩家粗豪奔放的畫風,使纖巧因襲之作大為遜色,儼然一新畫派崛起於滬上畫壇。聲名遠揚,鄉間舊友聊翩前來探望。蒲華盛情款待,視同至親。而于阿堵之物,素所輕視。清末多災荒,他同高邕之等發起組織“豫園書畫善會”,義賣書畫以助賑。

1911年的夏天,蒲華因為喝酒,醉臥家中,不料假牙脫落,跌入咽喉,梗塞而死,享年80歲。他是一個吃光用光的瀟灑人,全靠好朋友吳昌碩、何熙伯、徐星洲等為他料理喪事,把靈柩運回嘉興,安葬在西麗橋堍。吳昌碩寫的《 蒲君墓誌銘》,至今還嵌在南湖煙雨樓的鑒亭牆壁上。

綜觀蒲華一生,雖然經歷坎坷,懷才不遇,但他最終成就卓著,享譽畫壇,為我國傳統繪畫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人格精神和書畫作品,是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財富。

更多蒲華書畫作品欣賞

書法:

繪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