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昨天,中國股市的一個“大窟窿”被補上了

據媒體報導, 3月31日下午證監會發行部與22家保薦機構關於再融資新規政策進行座談。 會議紀要顯示, 監管層對於在會審核再融資專案的建議有兩點, 一是在會時間已達2、3 年的專案, 實質已不符合發行條件的, 建議溝通後儘快撤回;二是對發行方案、品種類型上不符合新規要求的在審專案, 建議撤回, 鼓勵調整品種類型後再申報。 此外, 創業板鎖定期將與主機板一致, 普通投資者至少鎖定12個月, 控股股東、實控人或其控制關聯方至少鎖定36個月。

一條消息其實也說明不了什麼, 但和之前的諸多線索連起來看, 事實的脈絡才更加清晰。

2月17日, 證監會出臺再融資新規(內容包括:要求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等)。

2月18日, 證監會緊急補漏, 將並購重組中的配套融資規定加以明確闡釋。

3月7日,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正在研究, 進一步規範大股東減持。

3月9日, 傳創業板定增將添加鎖定期。

3月31日, 證監會發行部與22家保薦機構關於再融資新規政策進行座談, 證實了創業板定增鎖定期的市場預期, 當前規則與主機板一致。

證監會這是想幹什麼?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 醞釀中的再融資新政將較大程度縮減再融資規模, 並大幅壓縮定增參與者的套利空間, 降低各路資本的參與熱情, 限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

研究規範大股東減持, 鼓勵公司大股東做好做強上市公司, 長久持有公司股票。

再融資和減持, 早就被新華社定義為A股兩大失血點。 劉士余主席想做的事情, 就是把出血口縮小, 讓失血的速度放緩, 別影響到發新股。 他的意思也很明確, 來A股融資和套利不是不可以,

但是你們要聽話, 吃相文雅些, 先陪著散戶在市場裡面待幾年。

因此, 2017年, 我們所面臨的A股生態環境是這樣的——

再融資規模大幅減少(7000億元), 為IPO擴容騰出空間;

IPO擴容常態化, 完成監管層的融資目標, 順帶著維持新股賺錢效應;

增加股份鎖定期, 鼓勵大股東堅守上市公司基本面;

規範“野蠻”減持, A股的“出血口”被“縫合”, 降低失血速度與規模。

從長遠來看, 以上政策組合拳, 有望使得A股市場的失血量出現下降, 市場記憶體量資金規模保持增長。 這一政策組合無疑對A股安全邊際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上述政策在今年全部落地, 預計A股市場出現結構性行情的頻率在存量資金的作用下, 也會多一些。

近幾年, 一些A股上市公司“編”專案,

跨界進入新行業, 融資規模遠超過實際需求, 圈錢意味較濃, 甚至形成了再融資的攀比心理, 你圈50億元, 我就圈100億元, 而這些資金不少卻沒有進入上市公司主業, 卻對二級市場的抽血效應明顯。

今年以來監管層陸續出臺新規對再融資加以規範, 從再融資的額度上進行限制, 抽血效應明顯降低。 這從中長期提高了市場對融資的承受力, 是2017年中國股市長期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石之一。 但必須注意到, 再融資只是A股兩大“失血點”之一, 如果監管層不堵住另外一個失血點——“野蠻減持”, 那麼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 每年兩三百隻新股上市, 將給未來幾年帶來規模遠超“定增”的限售股解禁狂潮。 幸運的是, 我們在在最新的再融資政策中看到了有關鎖定期的描述。

傳監管層想將2017年再融資的規模壓縮到2016年的一半

資料顯示, 2016 年以定向增發為代表的再融資依然火爆。

2016年全年, 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 A股市場共計進行了248宗IPO, 募資總金額僅為1633.56億元。 再融資方面, 按照發行日期計算, 2016年A股市場共實施增發737起, 均為定向增發, 實際募集資金15245.30億元。 2016年增發實際募集資金數已經是IPO實際募集資金數的10倍多。

監管層之所以規範再融資是因為許多上市公司融資之後沒有幹實事兒,跑去買理財、炒股票。這種行為完全不符合監管層希望股市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初衷。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共有890家上市購買了理財產品,幾乎佔據了A股上市公司的近1/3,涉及資金1.07萬億。

A股市場就這麼淪落風塵,成了一些上市公司的提款機和搖錢樹,環肥燕瘦,任人揩油。會圈錢的成王稱霸,踏實做主業的累成傻鳥。

圈到錢以後,各路神仙各顯神通,有的買資產,有的上馬新項目,還有的玩玩跨界並購炒炒概念,最閑得蛋疼的要數那些大量購買理財產品的。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共計超過700家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逾7000億元,約占同年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的50%。

一方面是新股發行常態化,一方面是再融資收緊,這就是2017年A股市場融資的施政方向。

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證監會對“再融資”審核趨嚴。

資料顯示,今年1月市場再融資規模出現較大幅縮水,1月份兩市共完成26家上市公司的增發需求,增發實際募集資金累計915.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9.49%;配股募集資金為零,而去年同期為67.52億元。

2月份監管層出臺的再融資新政,無疑給定增市場上了緊箍咒,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取消或調整定增預案,定增規模下降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據一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今年監管層可能會將再融資的規模控制在2016年規模的一半左右。

按2016年第四季度的IPO核准節奏,2017年IPO企業數量與募資金額有可能超過2016年。預計2017年A股全年IPO融資額或接近2500億元。據此,我們可以估算出,2017年A股市場整體融資規模有望比2016年減少7000億元。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外,還一個問題需要關注,最近幾年,市場參與定增的資金規模每年都超過萬億,新規實施後,定增這種套利遊戲不好玩了,這些資金將流向何處?這些資金的新去處,可能也是A股市場的新風口。

從目前十餘家相繼發佈可轉債預案的公司情況來看,可轉債發揮對定增的替代效應苗頭初顯。

3月23日,光大轉債公佈最終網上中簽率為0.5%左右,接近歷史下限,機構建議短期可關注新券發行帶來的打新機會,但可轉債市場規模的進一步壯大仍需政策傾斜。

多家公司選擇轉發可轉債

一個多月來,不少上市公司對定增方案進行了修訂,甚至終止了定增,而啟動定增的公司數量也有所下降,足見新規對上市公司定增起到了約束作用。另一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同期有包括長江證券、東方財富、大洋電機等十餘家公司相繼發佈了可轉債預案,規模達210億元以上。

對於整個資本市場來說融資手段趨向於多元化,即使定增再融資受限,企業也可通過可轉債進行現金補充。從歷史上看可轉債未能轉股的比例幾乎沒有,因此可轉債可作為定增的替代品。受此影響再融資規模不會出現太大下滑,可轉債會是未來結構上明顯的增長點。因此,預測可轉債品種將得到較快發展,可轉債作為一種將定增推遲的融資方式,期限更長,穩定性更高預計將得到大量機構追捧。這可能就是資本市場下一個風口。

監管層之所以規範再融資是因為許多上市公司融資之後沒有幹實事兒,跑去買理財、炒股票。這種行為完全不符合監管層希望股市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初衷。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共有890家上市購買了理財產品,幾乎佔據了A股上市公司的近1/3,涉及資金1.07萬億。

A股市場就這麼淪落風塵,成了一些上市公司的提款機和搖錢樹,環肥燕瘦,任人揩油。會圈錢的成王稱霸,踏實做主業的累成傻鳥。

圈到錢以後,各路神仙各顯神通,有的買資產,有的上馬新項目,還有的玩玩跨界並購炒炒概念,最閑得蛋疼的要數那些大量購買理財產品的。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共計超過700家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逾7000億元,約占同年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的50%。

一方面是新股發行常態化,一方面是再融資收緊,這就是2017年A股市場融資的施政方向。

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證監會對“再融資”審核趨嚴。

資料顯示,今年1月市場再融資規模出現較大幅縮水,1月份兩市共完成26家上市公司的增發需求,增發實際募集資金累計915.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9.49%;配股募集資金為零,而去年同期為67.52億元。

2月份監管層出臺的再融資新政,無疑給定增市場上了緊箍咒,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取消或調整定增預案,定增規模下降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據一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今年監管層可能會將再融資的規模控制在2016年規模的一半左右。

按2016年第四季度的IPO核准節奏,2017年IPO企業數量與募資金額有可能超過2016年。預計2017年A股全年IPO融資額或接近2500億元。據此,我們可以估算出,2017年A股市場整體融資規模有望比2016年減少7000億元。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外,還一個問題需要關注,最近幾年,市場參與定增的資金規模每年都超過萬億,新規實施後,定增這種套利遊戲不好玩了,這些資金將流向何處?這些資金的新去處,可能也是A股市場的新風口。

從目前十餘家相繼發佈可轉債預案的公司情況來看,可轉債發揮對定增的替代效應苗頭初顯。

3月23日,光大轉債公佈最終網上中簽率為0.5%左右,接近歷史下限,機構建議短期可關注新券發行帶來的打新機會,但可轉債市場規模的進一步壯大仍需政策傾斜。

多家公司選擇轉發可轉債

一個多月來,不少上市公司對定增方案進行了修訂,甚至終止了定增,而啟動定增的公司數量也有所下降,足見新規對上市公司定增起到了約束作用。另一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同期有包括長江證券、東方財富、大洋電機等十餘家公司相繼發佈了可轉債預案,規模達210億元以上。

對於整個資本市場來說融資手段趨向於多元化,即使定增再融資受限,企業也可通過可轉債進行現金補充。從歷史上看可轉債未能轉股的比例幾乎沒有,因此可轉債可作為定增的替代品。受此影響再融資規模不會出現太大下滑,可轉債會是未來結構上明顯的增長點。因此,預測可轉債品種將得到較快發展,可轉債作為一種將定增推遲的融資方式,期限更長,穩定性更高預計將得到大量機構追捧。這可能就是資本市場下一個風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