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繡春刀2將在8月上映,為何沈煉手中的刀不是繡春刀?

2014年由青年導演路陽執導劉詩詩和張震主演的繡春刀電影一上映就備受好評, 並斬獲第十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等眾多獎項。

時經3年, 該系列第二部《繡春刀.修羅戰場》將在2017年8月11日全國公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明天啟七年, 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陰謀, 為了證明清白, 與少女北齋, 同僚裴綸協力查明真相的故事。

《繡春刀》系列第一部作品上映,

影片引人入勝, 韻味無窮, 而裡面人物使用的兵器也高度還原明朝的真實兵器。 影片中還不厭其煩的給兵器進行局部和全景特寫, 而主角沈煉身穿飛魚服, 手拿雁翎刀更是吸粉無數。

沈煉, 他所用的武器是一把雁翎刀, 這種樣式在明代比較普遍,

很多人覺得沈煉的兵器應該是繡春刀, 與影片名相對應。 其實繡春刀這種兵器並無出土實物, 也許繡春刀就是普通的明朝官制腰刀。 影片中, 沈煉手中的刀與明末清初的雁翎刀樣式並沒有什麼差別。

雁翎刀是宋代:乾道元年(西元1165年), 南宋軍器監開始新造一種刀類兵器,

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 故命名為"雁翎刀"。

明清時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 刀身較為平直, 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 這種刀型結合了直刀和彎刀的優點, 一般為單手持握, 操作靈活、實戰性能較強, 刀背較厚、刀身後部平直、便於用力劈砍,

刀身前端開始產生弧度, 刺、割、挑的功能變強, 也比較適合騎兵馬戰, 刀背近刀尖處開反刃, 可以刺穿明中期以後流行的鎖子甲和其他金屬盔甲。

雁翎刀的實物圖, 第一張為明末至清初的雁翎刀樣式

明亡後,清朝建立,由於雁翎刀適合騎兵作戰,所以清軍的制式武器逐漸更換成了雁翎刀這一刀型,備受清代宮廷和官場的青睞,上至皇帝、王公貴族,下至侍衛職官兵丁佩刀等腰刀刀型,大部分也是雁翎刀的形狀。

仿清雁翎刀

明亡後,清朝建立,由於雁翎刀適合騎兵作戰,所以清軍的制式武器逐漸更換成了雁翎刀這一刀型,備受清代宮廷和官場的青睞,上至皇帝、王公貴族,下至侍衛職官兵丁佩刀等腰刀刀型,大部分也是雁翎刀的形狀。

仿清雁翎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