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徽因去世62年 一生剪清爽短髮,保持優雅到最後

資料圖:梁思成林徽因紀念特展在昆明市博物館開展。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中新網北京4月1電(上官雲)“一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是對才女林徽因的評價。 1955年4月1日, 51歲的林徽因去世了。 在不算很長的生命中, 她取得很多建築學、文學方面的成就, 一生剪著乾淨清爽的短髮, 雖在病榻依然端莊, 將優雅保持到了生命最後一刻。

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 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 則百斯男”, 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 故改名“徽因”。 父親林長民擅詩文, 工書法, 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在家庭的影響下, 1920年, 16歲的林徽因隨父遊歷歐洲, 大大拓展了眼界, 並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 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 期間, 她還結識了父親的弟子、詩人徐志摩, 對新詩產生濃厚興趣。

資料圖, 梁思成林徽因紀念特展通過大量的照片、手稿、文獻實物, 向觀眾展示生活中真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不過, 林徽因專攻建築學的想法並不是一帆風順。 當她與梁思成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後, 發現那兒的建築系不收女生, 林徽因想了個辦法:註冊在美術系,

但選修建築系的主要課程, 實現了願望。

1928年, 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 之後, 從1930年到1945年, 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 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 像河北趙州大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很多古建築, 是通過他們的考察為世人所瞭解, 從此加以保護。

其實,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 林徽因家所在的東城區北總布胡同也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 這個兩進的小四合院有著散發幽香的丁香樹和濃郁的文化氣息, 聚集了大批知名的文人、學者, 成為現代文學史的經典記憶。

資料圖: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部分房屋恢復重建。 一名工人正在碼齊牆磚。 中新社發 崔楠 攝

由於日寇入侵, 林徽因一家輾轉西南。 在生活動盪, 貧病交加中, 她仍然在病榻上通讀了二十四史和各類建築材料, 幫助梁思成反復修改並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機撰寫和繪製了《圖像中國建築史》。 抗戰勝利後, 林徽因回到北京, 1952年, 還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

與助手關肇鄴一起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林徽因與中國景泰藍亦有著不解之緣。 當初她是在跟梁思成逛古玩城的時候發現了景泰藍花瓶。 當林徽因得知這麼美的景泰藍已近絕跡後, 經過多次走訪、探查, 最終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搶救景泰藍的美術小組。

當時, 林徽因覺得, 舊式景泰藍只有荷花、牡丹等幾種圖案略顯單調, 就與美術小組一起設計了一批新的圖案, 其中祥雲火珠、敦煌飛天的圖案簡潔明快, 又有文化意蘊, 很是出彩。

2015年出版的《林徽因集》,展現了林徽因在文學、建築、美術領域的成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同屬民國時期的才女,林徽因的才華似乎更全面一些,既精於建築學,又是頗富靈氣的詩人。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還寫《你是人間四月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等幾十首詩篇,在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都有所成。

只是,而今不少人提起林徽因,多將注意力放在一些無法證實來源的感情八卦上,對其在建築設計、文學方面的貢獻與成就卻知之甚少。縱觀其一生,她堅強、大方,對事業熱愛,執著,林徽因的真實人生,遠比緋聞更精彩。(完)

2015年出版的《林徽因集》,展現了林徽因在文學、建築、美術領域的成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同屬民國時期的才女,林徽因的才華似乎更全面一些,既精於建築學,又是頗富靈氣的詩人。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還寫《你是人間四月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等幾十首詩篇,在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都有所成。

只是,而今不少人提起林徽因,多將注意力放在一些無法證實來源的感情八卦上,對其在建築設計、文學方面的貢獻與成就卻知之甚少。縱觀其一生,她堅強、大方,對事業熱愛,執著,林徽因的真實人生,遠比緋聞更精彩。(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