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50元的紅酒和名莊酒差異究竟在哪裡?是真材實料還是炒作?

市場上有幾十塊的葡萄酒, 也是幾十, 上百萬的葡萄酒, 那麼這些酒是什麼因素導致價錢會差這麼多?是真材實料還是炒作, 我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先來瞭解一瓶酒的生產釀造工藝方面的成本:

人工成本

比如同樣採摘, 平坦土地上只要採用收割機就可以, 而山地上的葡萄園則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打理酒莊。

而土壤顧問、種植顧問、釀酒顧問乃至酒莊管理人員, 知名的業內精英收費就更別提了。

葡萄的產量

高產量可以降低每瓶酒所分攤的成本, 但能做到“質”和“量”兼顧的酒莊只有鳳毛麟角, 大部分酒莊都只能選擇其中一項。

為了彌補低產量所帶來的缺失, 那些小而精的酒莊成本都不便宜。

設備成本

光譜篩檢儀、反向滲透機器……各種釀酒設備也能產生巨大的開支。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橡木桶, 一個225升的法國新橡木桶需要1000多美元, 這意味著那些用好桶的高品質紅葡萄酒平均每瓶又要增加至少2.5美元的成本。

包裝成本

橡木塞、瓶封、酒標等等, 也是一項支出, 再加上分銷運輸以及國家對葡萄酒所徵收的稅款,

零零總總, 或多或少都會決定一款酒的成本。

但這些成本加起來有多少呢?

法國葡萄酒雜誌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曾經做過一項調查, 研究了三款分別來自香檳區、波爾多和勃艮第的高檔酒:

市場價格1000多元的唐培裡儂香檳和價格過萬的波爾多右岸之王帕圖斯,

以及勃艮第的頂級名家喬治·魯米耶旗下的一款特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 這三款頂級酒每瓶的稅前生產成本依次為:22.28歐, 30歐和30歐。 作為參考, 一家普通波爾多小酒莊每瓶酒的稅前成本則是1.38歐。

雖然頂級名莊酒和普通小酒莊在每瓶酒上的生產成本差異將近30倍……但是在市場上的實際售價,波爾多小酒莊的酒價格可能也就5-6歐元/瓶,而上面一款Roumier家的勃艮第特級園,可以賣到3000-4000歐。

頂級酒和平價酒之間的差異,顯然不僅僅是由於釀造工藝成本的區別來決定的。

風土的價值

頂級酒固化價值最成功的方式是依賴風土的概念。什麼是風土?

簡單來講,風土就是能給一款葡萄酒帶來與其他地方的酒完全不同特色的土壤、氣候以及其他自然條件和人文因素的結合。

一款酒之所以好,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因為其風土條件的優異,而風土是極難被複製的。

比如最講究風土的法國勃艮第,風土出色的葡萄園不僅地價高,出產的酒通常整體也更出色,價格當然一般也更昂貴。

榜單中排名第一的羅曼尼康帝酒莊是說明風土價值最好的例子,酒莊在夜丘共有6塊不同風土的葡萄園,基本都彼此相鄰,釀造這6款紅酒所用的品種都是黑皮諾,釀造工藝也基本相同,但這6款酒卻各具特色,一個比一個出色,也一個比一個昂貴…

決定這些區別的原因就是風土的差異。在不同的年份,相同風土的葡萄園裡出產的酒,卻能在風格上保持一致。

如果康帝太貴喝不起,換其他價格更平易近人的酒莊,品鑒其不同風土的葡萄酒,也可以得出一樣的結論。

風土的差異性、難以複製性和穩定性,而且在像勃艮第這樣的產區,已經有了成熟的官方評定的系統來劃分其品質的高低,幫助了葡萄酒市場以比較穩定的方式確立價格體系。風土因此成為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反映葡萄酒品質和風格的穩定概念。

類似的,像波爾多1855官方分級的列級莊,最有名的5家一級名莊(拉菲、拉圖、瑪歌、侯伯王和木桐),也是因為1-2百年來一直出眾穩定的品質,贏得了市場對其品牌的信賴。

雖然1855年的分級並沒有測定風土是否優異,分級之後的160年來這些酒莊的葡萄園也有過不少增減變遷。

但現在這些波爾多頂級名莊都選擇在品牌故事中強調其風土的優異性和獨一無二——足以說明風土確實是目前最適合於這個時代的價值定標概念。

稀缺性帶來的高價

市場的價格總是由供需關係來決定。和人為限量的工藝製品相比,葡萄酒是由風土決定產量上限的農產品。

當一款葡萄酒特別有名,市場需求很大,但其產量格外稀少時,供不應求自然會引起價格不斷走高。

拉菲的名氣雖然很響,但是拉菲古堡的年產量在18-22萬瓶,即使在全球化的市場裡,在目前的價格水準,還不足以帶來供不應求的極端市場局面。

上面知味君還提到了喬治·魯米耶莊園則是另一種情況。酒莊在極為著名的蜜思妮特級園 中佔有1000平方米不到的地塊,每年從這塊葡萄園裡僅出產400瓶左右的葡萄酒,名聲極盛卻一瓶難求,賣到2萬元左右已是常態。

這種供不應求的極端市場環境下,誕生的產物便是一些頂級名莊的配額制,也就是有錢你也未必買得到,酒莊有一張客戶名單,規定了誰可以買,可以買多少。

配額式的管理方式在全球很多頂級酒莊都有採用,但酒莊產量越小,這種制度就越有存在的價值,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那些勃艮第的頂級名莊。

可歎的是,這些酒莊的價格最近一些年來,已經基本全面奢侈品化了。很多勃艮第愛好者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他們喜歡的勃艮第名家佳釀價格上漲的速度。

這種局面不一定是來自酒莊的本意,但是面對被強大的市場所扭曲的價格,他們往往也無可奈何。

雖然頂級名莊酒和普通小酒莊在每瓶酒上的生產成本差異將近30倍……但是在市場上的實際售價,波爾多小酒莊的酒價格可能也就5-6歐元/瓶,而上面一款Roumier家的勃艮第特級園,可以賣到3000-4000歐。

頂級酒和平價酒之間的差異,顯然不僅僅是由於釀造工藝成本的區別來決定的。

風土的價值

頂級酒固化價值最成功的方式是依賴風土的概念。什麼是風土?

簡單來講,風土就是能給一款葡萄酒帶來與其他地方的酒完全不同特色的土壤、氣候以及其他自然條件和人文因素的結合。

一款酒之所以好,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因為其風土條件的優異,而風土是極難被複製的。

比如最講究風土的法國勃艮第,風土出色的葡萄園不僅地價高,出產的酒通常整體也更出色,價格當然一般也更昂貴。

榜單中排名第一的羅曼尼康帝酒莊是說明風土價值最好的例子,酒莊在夜丘共有6塊不同風土的葡萄園,基本都彼此相鄰,釀造這6款紅酒所用的品種都是黑皮諾,釀造工藝也基本相同,但這6款酒卻各具特色,一個比一個出色,也一個比一個昂貴…

決定這些區別的原因就是風土的差異。在不同的年份,相同風土的葡萄園裡出產的酒,卻能在風格上保持一致。

如果康帝太貴喝不起,換其他價格更平易近人的酒莊,品鑒其不同風土的葡萄酒,也可以得出一樣的結論。

風土的差異性、難以複製性和穩定性,而且在像勃艮第這樣的產區,已經有了成熟的官方評定的系統來劃分其品質的高低,幫助了葡萄酒市場以比較穩定的方式確立價格體系。風土因此成為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反映葡萄酒品質和風格的穩定概念。

類似的,像波爾多1855官方分級的列級莊,最有名的5家一級名莊(拉菲、拉圖、瑪歌、侯伯王和木桐),也是因為1-2百年來一直出眾穩定的品質,贏得了市場對其品牌的信賴。

雖然1855年的分級並沒有測定風土是否優異,分級之後的160年來這些酒莊的葡萄園也有過不少增減變遷。

但現在這些波爾多頂級名莊都選擇在品牌故事中強調其風土的優異性和獨一無二——足以說明風土確實是目前最適合於這個時代的價值定標概念。

稀缺性帶來的高價

市場的價格總是由供需關係來決定。和人為限量的工藝製品相比,葡萄酒是由風土決定產量上限的農產品。

當一款葡萄酒特別有名,市場需求很大,但其產量格外稀少時,供不應求自然會引起價格不斷走高。

拉菲的名氣雖然很響,但是拉菲古堡的年產量在18-22萬瓶,即使在全球化的市場裡,在目前的價格水準,還不足以帶來供不應求的極端市場局面。

上面知味君還提到了喬治·魯米耶莊園則是另一種情況。酒莊在極為著名的蜜思妮特級園 中佔有1000平方米不到的地塊,每年從這塊葡萄園裡僅出產400瓶左右的葡萄酒,名聲極盛卻一瓶難求,賣到2萬元左右已是常態。

這種供不應求的極端市場環境下,誕生的產物便是一些頂級名莊的配額制,也就是有錢你也未必買得到,酒莊有一張客戶名單,規定了誰可以買,可以買多少。

配額式的管理方式在全球很多頂級酒莊都有採用,但酒莊產量越小,這種制度就越有存在的價值,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那些勃艮第的頂級名莊。

可歎的是,這些酒莊的價格最近一些年來,已經基本全面奢侈品化了。很多勃艮第愛好者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他們喜歡的勃艮第名家佳釀價格上漲的速度。

這種局面不一定是來自酒莊的本意,但是面對被強大的市場所扭曲的價格,他們往往也無可奈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