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臉書首席運營官:當家庭遇挫,我這樣傳授孩子“滿血復活”的能力

導語

2015年5月, 曾擔任Google運營副總裁、現任Facebook首席運營官的謝麗爾·桑德伯格, 突然遭遇丈夫戴夫猝然離世的噩耗, 精神世界隨之崩塌。 之後, 在好友著名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的幫助下, 她一步步站起來, 重建復原力, 直至重新找到快樂與幸福。

當生活拋棄你、背離你、讓你傷心絕望時, 你可以主動尋找活下去的理由, 你可以培養內在的復原力, 選擇另一條積極的人生軌道, 再次擁有快樂和幸福。

戴夫去世後, 我最大的擔心是孩子們會失去快樂。

從墨西哥飛回美國後, 我記得母親和妹妹在機場接我, 眼淚從她們的臉上滑落, 她們攙扶著我上車。 我不知道怎樣告訴年僅7歲和10歲的孩子們, 他們再也見不到爸爸了。 回來的路上, 瑪恩提醒我, 我們的一個好朋友卡羅爾·蓋納是一位社會工作者, 很會安撫悲痛的孩子。 於是, 我給卡羅爾打了電話。

她建議我先告訴孩子們我有一個非常令人難過的消息,

然後簡單、直接地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 她說, 很重要的一點是, 我要向他們保證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還會和以前一樣:他們還有其他家人, 還會和朋友一起去學校。 她讓我按她的建議來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他們可能會問“如果媽媽也死了怎麼辦”。

謝麗爾與丈夫戴夫

我走進家, 女兒像平常一樣問候我。 “嗨, 媽媽。 ”她說完就上樓回自己的房間了。 我僵在那裡。 兒子立即意識到有什麼不對。 “你怎麼回來了?”他問, “爸爸呢?”我和我的父母、妹妹一起坐在沙發上。 我的心劇烈地跳著, 我幾乎聽不到自己的聲音。 我父親有力的手臂摟著我的肩膀, 想要保護我, 像他一直做的那樣。

我終於鼓起勇氣說道:“我有一個很糟糕的消息, 你的爸爸死了。 ”

兒子接下來的尖叫和哭泣聲直到今天依然縈繞在我身邊——它和我心裡發出的尖叫和哭泣聲共鳴著。 什麼痛也比不上那一刻的痛, 即使現在回想起來, 我依然會顫抖、喉嚨發緊。 這一切太可怕了, 但我們挺過來了。

我絕不希望任何人獲得這樣的人生洞察, 但它確實是洞察。 雖然孩子們遭受了無法彌補的創傷, 但他們依然很幸運;雖然什麼也不能讓他們的父親回來了, 但我們的環境為這樣孩子的復原提供了幫助。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具復原力, 這樣他們就有能力克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難。 復原力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快樂、更多成功, 也會使我們更健康。

復原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格特質, 它是每個人一生的事業。 培養復原力取決於孩子所擁有的機會和他們與父母、照料者、教師、朋友之間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幫助孩子形成4個核心理念開始:

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

一項研究對幾百個處於風險環境的孩子進行了為期30年的追蹤研究,

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極度貧困、成年人酗酒或心理疾病等情況, 2/3的孩子到青春期和成年期時會出現嚴重的生理及心理問題。 儘管經歷了各種困苦, 但其中1/3的孩子會成為“有能力、有自信、有愛心的年輕人”, 他們沒有違法犯罪記錄, 也沒有心理問題。

這些具有復原力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之處:

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強烈的掌控感;他們認為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他們不會把消極事件視作威脅, 而是視作挑戰, 甚至是機會。

這同樣適用於沒有風險的孩子:最堅韌的孩子知道他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他們的照料者也表達了清晰且一致的期望, 讓他們感到人生有條理、可預測, 這更增強了他們的掌控感。

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當兒童具有成長心態而非固定心態時,他們才能更好地應對逆境。固定心態意味著把能力看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或天生不具備的東西。”

例如有的孩子會認為“我是數學奇才,但沒有喜劇細胞”。但是,如果孩子擁有成長心態,他們會認為能力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他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我可能不是個天生的演員,但只要認真排練,進行刻意練習,我就會在舞臺上表現出眾。”

孩子會養成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一部分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給予他們何種類型的表揚。在實驗中,德韋克的團隊把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在考試後分別給予他們不同類型的積極回饋。

結果,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在後來的考試中表現變差,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才智看作固定不變的特質。當“聰明”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他們不是嘗試完成更難的測試,而是直接放棄了。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努力而受到表揚,那麼在做有挑戰性的測試時,他們會更加努力。

如今,幫助孩子培養成長心態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認可,但大家在實踐中做得並不好,知行存在著明顯差距:很多父母和老師知道這個理念,但沒有成功地運用它。還有我自己,儘管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有時也做得不夠好。當女兒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我仍會脫口而出“幹得好”而不是“我很高興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

作為人類,他們的存在很重要

第三個影響孩子復原力的理念是“他們的存在很重要”:要知道很多人在關注你,關心你,依賴你。

很多父母會很自然地表達這種思想——他們認真聆聽孩子說話,表現出他們很重視孩子的想法,並幫助孩子和其他人建立起牢固、安全的依賴關係。一項對2000多名11歲到18歲的青少年進行的研究顯示,很多孩子都曾遭遇重大不幸,但其中認為自己很重要的孩子出現低自尊、抑鬱和自殺想法的可能性也較低。

成年人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很重要。

一個朋友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焦慮和抑鬱問題。在參加營地活動時,他做了個機器人。第二天早上,他發現一些愛欺負人的壞孩子把它毀掉了。一個壞孩子對他說:“你就是垃圾。”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他的作品不重要,他這個人也不重要。在學校裡,這個孩子不願意打棒球,也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因為他覺得同學們會取笑他。“他穿著連帽衫,坐在後排,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的母親說。

當他的老師開始每週找時間和他交流時,情況便發生了轉變。這位老師幫助他和其他孩子接觸,他開始交朋友了。老師還提供了一些小建議,讓他加入午餐時玩遊戲的小組,給同學發郵件,邀請他們到家裡玩兒或看電影。同時,老師會跟進、強化他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這位老師會給他控制權,也會讓他清楚地知道,她在照看他。這位老師讓他知道,她在關注他,他很重要。當學校來了一個新同學時,這位老師便鼓勵他們交朋友。結果,這兩個男孩通過卡牌遊戲交往起來,成為好朋友。

孩子的母親說:“就像太陽照進了我們家。”她又補充說:“什麼事都不容易,我很高興我們找到了好方法,包括冥想。而且,關心他的老師、和他交往的朋友都起了很大作用。”由此可見,感到自己很重要能夠抵消外部的霸淩和內在的焦慮。

他們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的優勢

從20世紀60年代起,研究者已經證明,當孩子得到適當的支持後,理念便能激發行為,並具有自我實現的性質。如果相信自己能從失敗中學習,那麼你的防禦性就不會那麼強,而是更加開放。相信自己很重要,投入較多時間幫助別人,會使你變得更重要。相信自己有優勢,你會開始看到運用它們的機會。當孩子面對創傷時,那些有助於培養孩子復原力的理念會變得更加重要。

我對此有切身的體會。

失去戴夫讓我的孩子悲痛欲絕,我也悲痛欲絕——他們的悲痛又讓我心碎。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就是我的孩子剛知道他們的生活從此被改變時,依然有一線光明存在。當時,我兒子停止哭泣,感謝我回家陪他,也感謝我的父母和妹妹來到我家,這真是不可思議。

那天晚上,當我安頓女兒上床睡覺時,她說:“我不只為我們難過,媽媽,我也為奶奶保拉和伯父羅伯難過,因為他們同樣失去了他。”這真是不可思議。我還記得明迪的母親去世的那天晚上,她讓我去她家陪她睡覺,後來卻擔心其他朋友會因此感到被冷落。即使在人生中最不幸的時刻,像明迪一樣,我的孩子也能為他人著想,這讓我看到了希望。

幾天後,我和孩子們拿著一大張紙和彩色馬克筆坐下來。這些年來,我們會在他們放背包的小櫃子的上方懸掛標牌和日程表。卡羅爾說這樣做會給孩子穩定感,當他們的世界秩序被打亂時,這一點就更加重要。我認為這種做法有助於建立“家庭規則”,我們把規則貼在牆上,提醒我們一些有益的應對機制。我們坐下來,一起寫這份“家庭規則”。

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應該尊重自己的感情,不要試圖壓抑它們。我們一起寫道:“可以悲傷,可以停止任何活動,哭一場;可以對依然有爸爸的朋友、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感到嫉妒和憤怒;可以對任何人說,我不想現在談這件事。他們應該知道這不是我們應受的懲罰。”我希望孩子在暫時擺脫悲傷的時候,一定不要有內疚感,所以,我們約定可以開心歡笑。

我們的傷口還很新,我知道我們以後還會犯很多錯誤,所以,原諒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戴夫去世近一年後,一天下午,我去參加兒子學校舉辦的音樂會。儘管我努力不去嫉妒別人,但看到其他孩子的爸爸都來觀看他們的表演,這一切仿佛在生硬地提醒我,我和孩子們失去了什麼,以及戴夫失去了什麼。一到家,我就沖上樓哭了起來。不幸的是,當晚我還要去上班,還要為臉書的全球大客戶主持一年一度的晚宴。客戶們陸續到來,我依然無法恢復平靜。

兒子和我在一起,我告訴他我需要停止哭泣,然後下樓。他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你走吧,即使你還在哭也沒關係。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家發生了什麼。”他又說道:“媽媽,他們可能也有讓他們哭泣的事情,所以你應該做你自己。”

他在教給我那些我試圖教給他的東西。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轉載需授權

這更增強了他們的掌控感。

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當兒童具有成長心態而非固定心態時,他們才能更好地應對逆境。固定心態意味著把能力看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或天生不具備的東西。”

例如有的孩子會認為“我是數學奇才,但沒有喜劇細胞”。但是,如果孩子擁有成長心態,他們會認為能力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他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我可能不是個天生的演員,但只要認真排練,進行刻意練習,我就會在舞臺上表現出眾。”

孩子會養成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一部分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給予他們何種類型的表揚。在實驗中,德韋克的團隊把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在考試後分別給予他們不同類型的積極回饋。

結果,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在後來的考試中表現變差,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才智看作固定不變的特質。當“聰明”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他們不是嘗試完成更難的測試,而是直接放棄了。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努力而受到表揚,那麼在做有挑戰性的測試時,他們會更加努力。

如今,幫助孩子培養成長心態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認可,但大家在實踐中做得並不好,知行存在著明顯差距:很多父母和老師知道這個理念,但沒有成功地運用它。還有我自己,儘管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有時也做得不夠好。當女兒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我仍會脫口而出“幹得好”而不是“我很高興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

作為人類,他們的存在很重要

第三個影響孩子復原力的理念是“他們的存在很重要”:要知道很多人在關注你,關心你,依賴你。

很多父母會很自然地表達這種思想——他們認真聆聽孩子說話,表現出他們很重視孩子的想法,並幫助孩子和其他人建立起牢固、安全的依賴關係。一項對2000多名11歲到18歲的青少年進行的研究顯示,很多孩子都曾遭遇重大不幸,但其中認為自己很重要的孩子出現低自尊、抑鬱和自殺想法的可能性也較低。

成年人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很重要。

一個朋友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焦慮和抑鬱問題。在參加營地活動時,他做了個機器人。第二天早上,他發現一些愛欺負人的壞孩子把它毀掉了。一個壞孩子對他說:“你就是垃圾。”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他的作品不重要,他這個人也不重要。在學校裡,這個孩子不願意打棒球,也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因為他覺得同學們會取笑他。“他穿著連帽衫,坐在後排,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的母親說。

當他的老師開始每週找時間和他交流時,情況便發生了轉變。這位老師幫助他和其他孩子接觸,他開始交朋友了。老師還提供了一些小建議,讓他加入午餐時玩遊戲的小組,給同學發郵件,邀請他們到家裡玩兒或看電影。同時,老師會跟進、強化他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這位老師會給他控制權,也會讓他清楚地知道,她在照看他。這位老師讓他知道,她在關注他,他很重要。當學校來了一個新同學時,這位老師便鼓勵他們交朋友。結果,這兩個男孩通過卡牌遊戲交往起來,成為好朋友。

孩子的母親說:“就像太陽照進了我們家。”她又補充說:“什麼事都不容易,我很高興我們找到了好方法,包括冥想。而且,關心他的老師、和他交往的朋友都起了很大作用。”由此可見,感到自己很重要能夠抵消外部的霸淩和內在的焦慮。

他們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的優勢

從20世紀60年代起,研究者已經證明,當孩子得到適當的支持後,理念便能激發行為,並具有自我實現的性質。如果相信自己能從失敗中學習,那麼你的防禦性就不會那麼強,而是更加開放。相信自己很重要,投入較多時間幫助別人,會使你變得更重要。相信自己有優勢,你會開始看到運用它們的機會。當孩子面對創傷時,那些有助於培養孩子復原力的理念會變得更加重要。

我對此有切身的體會。

失去戴夫讓我的孩子悲痛欲絕,我也悲痛欲絕——他們的悲痛又讓我心碎。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就是我的孩子剛知道他們的生活從此被改變時,依然有一線光明存在。當時,我兒子停止哭泣,感謝我回家陪他,也感謝我的父母和妹妹來到我家,這真是不可思議。

那天晚上,當我安頓女兒上床睡覺時,她說:“我不只為我們難過,媽媽,我也為奶奶保拉和伯父羅伯難過,因為他們同樣失去了他。”這真是不可思議。我還記得明迪的母親去世的那天晚上,她讓我去她家陪她睡覺,後來卻擔心其他朋友會因此感到被冷落。即使在人生中最不幸的時刻,像明迪一樣,我的孩子也能為他人著想,這讓我看到了希望。

幾天後,我和孩子們拿著一大張紙和彩色馬克筆坐下來。這些年來,我們會在他們放背包的小櫃子的上方懸掛標牌和日程表。卡羅爾說這樣做會給孩子穩定感,當他們的世界秩序被打亂時,這一點就更加重要。我認為這種做法有助於建立“家庭規則”,我們把規則貼在牆上,提醒我們一些有益的應對機制。我們坐下來,一起寫這份“家庭規則”。

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應該尊重自己的感情,不要試圖壓抑它們。我們一起寫道:“可以悲傷,可以停止任何活動,哭一場;可以對依然有爸爸的朋友、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感到嫉妒和憤怒;可以對任何人說,我不想現在談這件事。他們應該知道這不是我們應受的懲罰。”我希望孩子在暫時擺脫悲傷的時候,一定不要有內疚感,所以,我們約定可以開心歡笑。

我們的傷口還很新,我知道我們以後還會犯很多錯誤,所以,原諒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戴夫去世近一年後,一天下午,我去參加兒子學校舉辦的音樂會。儘管我努力不去嫉妒別人,但看到其他孩子的爸爸都來觀看他們的表演,這一切仿佛在生硬地提醒我,我和孩子們失去了什麼,以及戴夫失去了什麼。一到家,我就沖上樓哭了起來。不幸的是,當晚我還要去上班,還要為臉書的全球大客戶主持一年一度的晚宴。客戶們陸續到來,我依然無法恢復平靜。

兒子和我在一起,我告訴他我需要停止哭泣,然後下樓。他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你走吧,即使你還在哭也沒關係。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家發生了什麼。”他又說道:“媽媽,他們可能也有讓他們哭泣的事情,所以你應該做你自己。”

他在教給我那些我試圖教給他的東西。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轉載需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