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電影我必須挺——《英倫對決》

論票房, 它在國慶檔上映的諸多影片中排名第二, 但比之《羞羞的鐵拳》仍有10億之差。 論品質, 它是一些觀眾心中的國慶檔最佳, 也是公認的近年來成龍最好的電影。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 它就是——《英倫對決》。

首先必須要說, 這部電影的中譯名和中文海報有點忽悠人, 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成龍大哥大戰昔日007”的錯覺。 但實際上他們並非完全是正邪對立的關係, 兩人之間的“對決”也不是戲劇衝突的焦點, 所謂的“雙雄”其實分屬於兩條相對獨立的線索。
片中布魯斯南飾演一個名叫漢尼斯的北愛爾蘭政客, 原型是曾經的愛爾蘭共和軍頭目亞當斯。 現實中的亞當斯與電影中的漢尼斯和亞當斯一樣, 片中的漢尼斯年輕時曾組織過多起武裝反抗活動,
但在英國政府的鎮壓之下, 所有反抗均以失敗告終。 後來反抗組織為了保存實力, 英國政府為了維穩, 共同將漢尼斯推到了北愛副大臣的位置。 而當了大官的他思想也就此發生轉變——開始反對暴力擁護和平鬥爭。 這讓組織中的極端派認為他“慫了”, 於是違背他的意願, 搞了一場極具破壞性的恐怖襲擊。
影片講述的就是襲擊發生後, “兩面派”漢尼斯斡旋於英國政府與反抗組織間的故事。 他一邊為了維護自己在組織內的權威, 以找出兇手為條件要求英國政府特赦政治犯;一邊為了保住官位元通過英國政府向組織施壓, 要求他們交出兇手。 而成龍飾演的華人餐館老闆、退伍特種兵關玉明, 一開始其實跟漢尼斯沒半毛錢關係。
關玉明捲入這場錯綜複雜的英國內部紛爭, 純粹是個意外——他此時唯一的親人小女兒, 在反抗組織策劃的恐怖襲擊中喪生。 再加上他的另兩個女兒和老婆之前也都死於戰亂, 一無所有的他最終走上了復仇之路。 因為無法找到引爆炸彈的兇手, 關玉明只好把曾經的反抗組織領導者漢尼斯作為突破口, 於是國家層面與個體層面的兩條線索就此完成交匯。 坦白說,相較於以往的院線片來說,在評價《英倫對決》時我所考慮的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它必然涉及到兩個方面——作為“電影”的《英倫對決》以及作為“成龍電影”的《英倫對決》。從純電影的角度看,《英倫對決》稱得上是一部非常高級的商業片,類型元素異常豐富,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與可看性。影片的底色是我們國內目前很少見的政治驚悚——複雜灰暗的政治背景之下,漢尼斯游走於不同陣營之間,而成龍的復仇故事在喚起觀眾共鳴的同時,也為影片添加進更豐富的動作元素。並且,導演馬丁·坎貝爾的野心不止於此, 他通過雙男主的設定,製造出更為複雜的故事線。片中的雙男主又不同于以往我們常看到的“雙雄模式”,他們不是純粹的好人與壞人,且兩人的著力點都不在對方身上——關玉明最開始就像個“上訪者”,他找到漢尼斯只是想知道製造恐怖襲擊的人是誰;而對於漢尼斯來說,他的目標是搞定英國政府與反抗組織,關玉明則完全是個“攪局者”。說白了,一個人考慮的問題非常“大”,另一個人考慮的問題則非常“小”。借著這種大與小之間的對比,影片所折射出的資訊不言而喻——恐怖襲擊背後有著複雜詭譎的權力遊戲,它可能帶著各種各樣的“宏大”的政治訴求,但最終為這些訴求買單的,往往都是與之毫不相關“平凡”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不懂也不在乎什麼政治,很多時候親人和家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全部,所以你會發現,片中的兩位主角的動機始終是錯位的。因為漢尼斯不在乎“小”的關玉明,而關玉明也不關心恐怖襲擊背後“大”的政治因素。借此,關的這種執著於尋找引爆炸彈的兇手的行為不免引起大家的思考——他找對復仇物件了麼?操縱炸彈的恐怖分子與操縱恐怖分子的政客相比誰的責任更大?當然,《英倫對決》的主題也並不只有“反恐”。影片原名“The Foreigner”直譯過來就是“外國人”,表面上看它指的是成龍那個角色,但在我看來,它同樣隱喻著那些對自己的身份國籍持懷疑態度的北愛爾蘭人,正如電影的另一位主角漢尼斯。所以本片其實帶著蠻強的政治色彩,而人物身份的複雜性與混淆性也增加了電影的深度。當然,《英倫對決》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比如兩位主角的互動處理並不完美,對政治不甚瞭解的關玉明死磕漢尼斯的理由不夠充分。還有片中關玉明的紅顏知己,劉濤的那個角色有點雞肋,感覺可有可無。以及影片前期鋪墊不充足,對父女情、關玉明一開始尋求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的呈現過於潦草,並且如果你對北愛問題不怎麼瞭解,那理解故事可能也會有那麼一丟丟吃力。總之,本片不是無可挑剔的神作,但對於成龍來說它卻意義非凡。作為華語動作喜劇的代表人物,成龍的個人風格可以說是非常鮮明。所以儘管和他合作過的導演也有很多,但我們經常會把這些作品統一稱為“成龍電影”。而說到成龍與成龍電影的特點相信大家也都並不陌生——比如他所飾演的人物大多表面上油嘴滑舌甚至有點輕佻,但內心永遠正直善良。《城市獵人》中成龍飾演好色的私家偵探孟波比如他在打架時經常“就地取材”,隨手一抓的東西皆可成為武器。電影《A計畫》比如在最終大決鬥時他經常是先被打得鼻青臉腫,最後通過頑強的意志反敗為勝。電影《龍的心》比如他拍戲很拼,經常做出一些玩命的高難度動作。電影《員警故事》正因如此,永不服輸敢打敢拼的成龍曾一度被視為現代香港甚至中國的象徵,不久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近些年來他也積極肩負起宣傳國家形象的責任,不僅參加各大晚會出席各種活動,在他的電影裡也一遍遍的宣揚中華文化以及“愛與和平”。電影《大兵小將》從某種程度上說,成龍已經告別純粹的演員身份很久了。而因為年齡增長,他的運動能力不可避免的下降,打鬥場面、段子笑料也是越玩越舊。所以近年來儘管他依舊拼命,依舊使盡渾身解數想逗大家開心——但交出的作品往往讓人看了既心疼又失望。電影《功夫瑜伽》中的尬舞段落如此說來,成龍在《英倫對決》中最大的突破,或許就在於他回歸了純粹的演員身份。他不是某種價值符號的化身,而只是電影創作中的一環。關玉明這個角色也不是什麼崇高的英雄,他就是一個因痛失親人而執念于復仇的父親。在電影的寫實原則下,成龍第一次飾演了一個老人——肌肉稀鬆,滿臉皺紋,頭髮灰白,眼袋明顯,走路有點佝僂,眼神中滿是絕望和無奈。是的,這應該是成龍職業生涯中最“喪”的一次演出。但同時《英倫對決》也再次證明——打得漂亮的成龍同樣可以處理好文戲和感情戲。其實早在1985年他便在《龍的心》中展現出了他的表演才華。和洪金寶飾演的智障哥哥表明心意的那場哭戲,即便現在看起來依舊十分動人。而隨後的1993年他更是憑藉《重案組》一舉拿下金馬獎影帝。近十年來雖然成龍作品整體品質有所下滑,但也有《新宿事件》中讓人眼前一亮的發揮。當然,跟上述作品相比,《英倫對決》更進一步地激發了成龍身上陰鬱嚴肅的一面。他在片中的表演幾乎都是收著的,情緒很少外化,表情不多但都很準確。比如看到漢尼斯偷情時這種非常克制內斂的憤怒——比如發現女兒死亡時那種萬念俱灰般的悲痛。而除了文戲,《英倫對決》中成龍的動作戲也有突破。在從前的電影中他只是一個“使用工具”的大師,而在本片裡他開始“製造工具”——比如炸彈以及野外搏鬥時的各種陷阱。從前他的動作戲通常融合雜耍以及京劇的程式,招式花哨且充滿喜劇元素。而本片走寫實路線,打鬥乾淨俐落,沒有你來我往的虛招,都是拳拳到肉的兇險。這樣的設計不僅與關玉明這個角色相吻合,而且也與成龍的年齡相稱——畢竟63歲的他再難複製年輕時所創造的那些“動作奇觀”了。大衛·波德維爾曾在他的《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做出這樣的論斷——如果李小龍是極度自戀者,那麼成龍就是極度自虐狂。成龍自己也說,我為痛苦而生,年輕時便已愛上了痛苦。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英倫對決》其實依舊“很成龍”,他仍然在“自虐”。只不過年輕時他是通過虐自己的身體為我們帶來笑容,而這次他通過出演一個情感上更“虐”的角色為我們帶來了更為複雜的體驗。我相信,很多中國觀眾在看這部電影時一定會感覺很辛酸。不僅因為戲裡人物命運悲慘,也因為戲外容顏漸老已經60多歲依舊“自虐”的“成龍大哥”。在談到為什麼接下本片中這樣一個顛覆性的“悲劇”角色時,成龍說——我就想讓大家知道,我是個演員,不止是一個動作演員。這一次,他真的做到了。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坦白說,相較於以往的院線片來說,在評價《英倫對決》時我所考慮的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它必然涉及到兩個方面——作為“電影”的《英倫對決》以及作為“成龍電影”的《英倫對決》。從純電影的角度看,《英倫對決》稱得上是一部非常高級的商業片,類型元素異常豐富,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與可看性。影片的底色是我們國內目前很少見的政治驚悚——複雜灰暗的政治背景之下,漢尼斯游走於不同陣營之間,而成龍的復仇故事在喚起觀眾共鳴的同時,也為影片添加進更豐富的動作元素。並且,導演馬丁·坎貝爾的野心不止於此, 他通過雙男主的設定,製造出更為複雜的故事線。片中的雙男主又不同于以往我們常看到的“雙雄模式”,他們不是純粹的好人與壞人,且兩人的著力點都不在對方身上——關玉明最開始就像個“上訪者”,他找到漢尼斯只是想知道製造恐怖襲擊的人是誰;而對於漢尼斯來說,他的目標是搞定英國政府與反抗組織,關玉明則完全是個“攪局者”。說白了,一個人考慮的問題非常“大”,另一個人考慮的問題則非常“小”。借著這種大與小之間的對比,影片所折射出的資訊不言而喻——恐怖襲擊背後有著複雜詭譎的權力遊戲,它可能帶著各種各樣的“宏大”的政治訴求,但最終為這些訴求買單的,往往都是與之毫不相關“平凡”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不懂也不在乎什麼政治,很多時候親人和家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全部,所以你會發現,片中的兩位主角的動機始終是錯位的。因為漢尼斯不在乎“小”的關玉明,而關玉明也不關心恐怖襲擊背後“大”的政治因素。借此,關的這種執著於尋找引爆炸彈的兇手的行為不免引起大家的思考——他找對復仇物件了麼?操縱炸彈的恐怖分子與操縱恐怖分子的政客相比誰的責任更大?當然,《英倫對決》的主題也並不只有“反恐”。影片原名“The Foreigner”直譯過來就是“外國人”,表面上看它指的是成龍那個角色,但在我看來,它同樣隱喻著那些對自己的身份國籍持懷疑態度的北愛爾蘭人,正如電影的另一位主角漢尼斯。所以本片其實帶著蠻強的政治色彩,而人物身份的複雜性與混淆性也增加了電影的深度。當然,《英倫對決》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比如兩位主角的互動處理並不完美,對政治不甚瞭解的關玉明死磕漢尼斯的理由不夠充分。還有片中關玉明的紅顏知己,劉濤的那個角色有點雞肋,感覺可有可無。以及影片前期鋪墊不充足,對父女情、關玉明一開始尋求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的呈現過於潦草,並且如果你對北愛問題不怎麼瞭解,那理解故事可能也會有那麼一丟丟吃力。總之,本片不是無可挑剔的神作,但對於成龍來說它卻意義非凡。作為華語動作喜劇的代表人物,成龍的個人風格可以說是非常鮮明。所以儘管和他合作過的導演也有很多,但我們經常會把這些作品統一稱為“成龍電影”。而說到成龍與成龍電影的特點相信大家也都並不陌生——比如他所飾演的人物大多表面上油嘴滑舌甚至有點輕佻,但內心永遠正直善良。《城市獵人》中成龍飾演好色的私家偵探孟波比如他在打架時經常“就地取材”,隨手一抓的東西皆可成為武器。電影《A計畫》比如在最終大決鬥時他經常是先被打得鼻青臉腫,最後通過頑強的意志反敗為勝。電影《龍的心》比如他拍戲很拼,經常做出一些玩命的高難度動作。電影《員警故事》正因如此,永不服輸敢打敢拼的成龍曾一度被視為現代香港甚至中國的象徵,不久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近些年來他也積極肩負起宣傳國家形象的責任,不僅參加各大晚會出席各種活動,在他的電影裡也一遍遍的宣揚中華文化以及“愛與和平”。電影《大兵小將》從某種程度上說,成龍已經告別純粹的演員身份很久了。而因為年齡增長,他的運動能力不可避免的下降,打鬥場面、段子笑料也是越玩越舊。所以近年來儘管他依舊拼命,依舊使盡渾身解數想逗大家開心——但交出的作品往往讓人看了既心疼又失望。電影《功夫瑜伽》中的尬舞段落如此說來,成龍在《英倫對決》中最大的突破,或許就在於他回歸了純粹的演員身份。他不是某種價值符號的化身,而只是電影創作中的一環。關玉明這個角色也不是什麼崇高的英雄,他就是一個因痛失親人而執念于復仇的父親。在電影的寫實原則下,成龍第一次飾演了一個老人——肌肉稀鬆,滿臉皺紋,頭髮灰白,眼袋明顯,走路有點佝僂,眼神中滿是絕望和無奈。是的,這應該是成龍職業生涯中最“喪”的一次演出。但同時《英倫對決》也再次證明——打得漂亮的成龍同樣可以處理好文戲和感情戲。其實早在1985年他便在《龍的心》中展現出了他的表演才華。和洪金寶飾演的智障哥哥表明心意的那場哭戲,即便現在看起來依舊十分動人。而隨後的1993年他更是憑藉《重案組》一舉拿下金馬獎影帝。近十年來雖然成龍作品整體品質有所下滑,但也有《新宿事件》中讓人眼前一亮的發揮。當然,跟上述作品相比,《英倫對決》更進一步地激發了成龍身上陰鬱嚴肅的一面。他在片中的表演幾乎都是收著的,情緒很少外化,表情不多但都很準確。比如看到漢尼斯偷情時這種非常克制內斂的憤怒——比如發現女兒死亡時那種萬念俱灰般的悲痛。而除了文戲,《英倫對決》中成龍的動作戲也有突破。在從前的電影中他只是一個“使用工具”的大師,而在本片裡他開始“製造工具”——比如炸彈以及野外搏鬥時的各種陷阱。從前他的動作戲通常融合雜耍以及京劇的程式,招式花哨且充滿喜劇元素。而本片走寫實路線,打鬥乾淨俐落,沒有你來我往的虛招,都是拳拳到肉的兇險。這樣的設計不僅與關玉明這個角色相吻合,而且也與成龍的年齡相稱——畢竟63歲的他再難複製年輕時所創造的那些“動作奇觀”了。大衛·波德維爾曾在他的《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做出這樣的論斷——如果李小龍是極度自戀者,那麼成龍就是極度自虐狂。成龍自己也說,我為痛苦而生,年輕時便已愛上了痛苦。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英倫對決》其實依舊“很成龍”,他仍然在“自虐”。只不過年輕時他是通過虐自己的身體為我們帶來笑容,而這次他通過出演一個情感上更“虐”的角色為我們帶來了更為複雜的體驗。我相信,很多中國觀眾在看這部電影時一定會感覺很辛酸。不僅因為戲裡人物命運悲慘,也因為戲外容顏漸老已經60多歲依舊“自虐”的“成龍大哥”。在談到為什麼接下本片中這樣一個顛覆性的“悲劇”角色時,成龍說——我就想讓大家知道,我是個演員,不止是一個動作演員。這一次,他真的做到了。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