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喻資訊加碼教育資訊化PPP專案,能否借此“鹹魚翻身”

近日, 武漢天喻資訊(SZ:300205)發佈公告稱, “為抓住張家口地區教育資訊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市場機遇, 推動公司智慧教育業務的進展”,

擬與慧雲股份和豐泰投資共同投資設立張家口教育資訊化PPP專案產業基金。 該基金總額為2.02億元, 天喻資訊、慧雲股份分別認繳出資1億元, 豐泰投資認繳出資200萬元。

教育PPP專案發展情況穩中有升, 但出彩者不多

藍鯨教育2016年9月20日曾發佈一篇名為《PPP概念股大漲, 教育公司借政策東風提升業績》的文章, 對PPP以及教育PPP進行過簡單的分析。 所謂PPP, 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通過合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 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專案融資模式。

根據《全國PPP綜合資訊平臺專案庫第7期季報》顯示, 自2017年初至6月末, 這半年來教育PPP項目增加28個;投資額增加方面, 教育與文化的資料趨勢線幾乎重合, 可估測為約增加423億元。

1-6月幸福產業入庫項目數(個)

1-6月幸福產業入庫專案投資額(億元)

根據藍鯨教育與數位教育行業資深工作者溝通所得, 如今教育PPP項目在行業內做得較為出彩的並不多。 其中尤以頌大教育與雲南省騰沖市教育局的合作, 以及偉東雲教育與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聯手在國內部分地區進行的一系列“試水”較為知名。

天喻資訊教育業務不容樂觀, 與其期望落差較大

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天喻資訊, 此次為何也按耐不住, 投身於教育PPP的大潮中呢?我們可以從全國教育資訊化“百家講壇”發起人馬永紀的一番話中, 得窺一二。

馬永紀表示,

其實這樣的專案, 無論是未上市的、還是新三板的, 甚至是A股公司, 都想去做。 因為對於公司而言, 大專案容易出業績, 通過這種大體量專案來撐起公司的營收, 是這種教育PPP項目對公司貢獻最大之處。

我們結合天喻資訊近幾年來的財報數據來分析, 發現其想要做教育資訊化PPP專案, 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天喻資訊目前的主要業務為資料安全業務和K12智慧教育業務。 但在其2016年報上顯示, 其智慧卡和終端產品共佔據其總營收的89.8%。 至於教育業務, 由於體量過小未被計入營業收入構成表中。 一項尚處於萌芽期的業務被定性為“主要業務”, 可見天喻資訊對其教育業務所寄予的厚望。

從天喻資訊2015、2016年年報所示, 該公司發展態勢不容樂觀。

從營收看, 天喻資訊近4年來其營收是在上漲, 但漲幅的增加卻已經趨於停滯。 2013-2014年漲幅為6.61%, 2014-2015年漲幅為9.45%;但到了2016年, 其漲幅卻為9.71%, 相比於2015年同期, 漲幅僅增加了0.26%。

而從淨利潤的增長情況來看, 形勢則更不容樂觀。

我們可以看到2013-2014年,天喻資訊淨利潤減少31.96%。而2014-2015年,甚至達到了暴跌88.07%的水準。雖然2015-2016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83.77%,但從數值上來看,相比於4年來的最高值8616.1萬元,也減少了76.87%。這種淨利潤的大幅減少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忽視的警鐘。

而其子公司、主要經營教育業務的“天喻教育”,發展情況也配不上母公司對其寄予的厚望。

根據天喻資訊一系列財務性報告顯示,天喻教育的前身為“天喻通訊”。天喻通訊被定位為“移動互聯網服務聚合平臺開發和運營服務提供者”,業務包括 “和生活”、“教育雲”、智慧零售等。直至2016年1月,才被更名為“天喻教育”。由單純的教育雲業務,開始向K12智慧教育領域進軍,但這並沒有使得天喻教育業績出現明顯好轉。

2015年還是“天喻通訊”的天喻教育,營收為7791.06萬元,淨利潤為-2500.11萬元;到了2016年,其營收則為6100.21萬元,淨利潤為-6667.00萬元。2016年營收同比減少21.70%,淨虧損同比增加166.67%。

2016年上半年,天喻教育營收為1302.57萬元,淨利潤為-3724.58萬元;2017年上半年,其營收為1779.43萬元,淨利潤為-3606.43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6.61%,但淨虧損同比減少僅為3.17%。

可以說,無論是年度財務資料,還是半年度財務資料,天喻教育的發展狀況皆沒有明顯改善。即使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逾三成,但淨利潤同比增長卻僅為3%左右。可以說天喻教育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且其本身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自2015年開始,其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2016年虧損程度大大加重,不由得不為其2017年的發展“捏上一把汗”。

因此,無論是對天喻資訊還是天喻教育,今年必須要打一場夠漂亮的“翻身仗”。而此次的張家口教育資訊化PPP專案,是否會成為其“鹹魚翻身”的契機?

對教育PPP專案,要持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對於教育資訊化PPP專案,藍鯨教育與多位元教育資訊化從業者進行溝通。大家對此類項目,大多持有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一位資深從業者向藍鯨教育表示,這種專案的風險在於最後拿到的結款,能否與專案運營過程中的開支相匹配。尤其是大型項目,即使經營下來有一定利潤,但與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成正比,得不償失。而且教育資訊化PPP專案,普遍週期較長;再有和政府打交道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政策變化的風險——即項目兌現收回時有一些潛在的不確定性。

另一位做關於創客教育的教育資訊化PPP專案的從業者,則表示此類項目主要是由市縣政府資金直接進入,教育局並不主導專案,更多地是一個業務方面的考察、執行和落實的角色。教育資訊化PPP專案自兩年前火起來,但這種項目大多是以三年為週期,所以現在還不確定哪家公司所做的項目收益比較好,這個還需時間給出最後的答案。

馬永紀則表示,行業已經看到了“風向的變化 ”。PPP項目從最初的熱炒,到現在市場趨於冷靜,於整個行業而言體現了一個“由虛向實”的整體變化。PPP專案的核心,還是要體現產品對使用者的爭取、和對公司業務的支持,以及用戶使用價值的創造。“PPP只是一種方法和途徑,並不是‘靈丹妙藥’”。

他認為,因PPP項目主要是和政府進行合作,的確是一個有價值、值得去探索的方向。但從實際案例上,從業人員還是要保持一個謹慎樂觀的態度。畢竟客觀地說,行業中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借PPP項目獲得豐厚的回報。但這種大型專案,又能在資料上增加營收或使得公司獲得海量資源。

PPP專案的核心問題,還是要看最終成果。畢竟,商務交易的核心是“你的產品,能否給使用者創造很高的價值”,而不是說採用“P3、P2還是P1的形式”。

總結

由此看來,教育資訊化PPP專案也只是一種操作手法,而並非產品成果。無論是哪家公司來做這種項目,歸根結底還需自身技術、產品過硬。但結合天喻教育的發展狀況來看,其想借用此次張家口的教育資訊化PPP專案來一轉頹勢,怕是沒那麼容易。“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PPP專案很難使得天喻資訊的教育業務脫胎換骨。從自身內部經營找原因,才是其走上“快車道”的必要條件。

我們可以看到2013-2014年,天喻資訊淨利潤減少31.96%。而2014-2015年,甚至達到了暴跌88.07%的水準。雖然2015-2016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83.77%,但從數值上來看,相比於4年來的最高值8616.1萬元,也減少了76.87%。這種淨利潤的大幅減少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忽視的警鐘。

而其子公司、主要經營教育業務的“天喻教育”,發展情況也配不上母公司對其寄予的厚望。

根據天喻資訊一系列財務性報告顯示,天喻教育的前身為“天喻通訊”。天喻通訊被定位為“移動互聯網服務聚合平臺開發和運營服務提供者”,業務包括 “和生活”、“教育雲”、智慧零售等。直至2016年1月,才被更名為“天喻教育”。由單純的教育雲業務,開始向K12智慧教育領域進軍,但這並沒有使得天喻教育業績出現明顯好轉。

2015年還是“天喻通訊”的天喻教育,營收為7791.06萬元,淨利潤為-2500.11萬元;到了2016年,其營收則為6100.21萬元,淨利潤為-6667.00萬元。2016年營收同比減少21.70%,淨虧損同比增加166.67%。

2016年上半年,天喻教育營收為1302.57萬元,淨利潤為-3724.58萬元;2017年上半年,其營收為1779.43萬元,淨利潤為-3606.43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6.61%,但淨虧損同比減少僅為3.17%。

可以說,無論是年度財務資料,還是半年度財務資料,天喻教育的發展狀況皆沒有明顯改善。即使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逾三成,但淨利潤同比增長卻僅為3%左右。可以說天喻教育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且其本身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自2015年開始,其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2016年虧損程度大大加重,不由得不為其2017年的發展“捏上一把汗”。

因此,無論是對天喻資訊還是天喻教育,今年必須要打一場夠漂亮的“翻身仗”。而此次的張家口教育資訊化PPP專案,是否會成為其“鹹魚翻身”的契機?

對教育PPP專案,要持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對於教育資訊化PPP專案,藍鯨教育與多位元教育資訊化從業者進行溝通。大家對此類項目,大多持有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一位資深從業者向藍鯨教育表示,這種專案的風險在於最後拿到的結款,能否與專案運營過程中的開支相匹配。尤其是大型項目,即使經營下來有一定利潤,但與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成正比,得不償失。而且教育資訊化PPP專案,普遍週期較長;再有和政府打交道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政策變化的風險——即項目兌現收回時有一些潛在的不確定性。

另一位做關於創客教育的教育資訊化PPP專案的從業者,則表示此類項目主要是由市縣政府資金直接進入,教育局並不主導專案,更多地是一個業務方面的考察、執行和落實的角色。教育資訊化PPP專案自兩年前火起來,但這種項目大多是以三年為週期,所以現在還不確定哪家公司所做的項目收益比較好,這個還需時間給出最後的答案。

馬永紀則表示,行業已經看到了“風向的變化 ”。PPP項目從最初的熱炒,到現在市場趨於冷靜,於整個行業而言體現了一個“由虛向實”的整體變化。PPP專案的核心,還是要體現產品對使用者的爭取、和對公司業務的支持,以及用戶使用價值的創造。“PPP只是一種方法和途徑,並不是‘靈丹妙藥’”。

他認為,因PPP項目主要是和政府進行合作,的確是一個有價值、值得去探索的方向。但從實際案例上,從業人員還是要保持一個謹慎樂觀的態度。畢竟客觀地說,行業中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借PPP項目獲得豐厚的回報。但這種大型專案,又能在資料上增加營收或使得公司獲得海量資源。

PPP專案的核心問題,還是要看最終成果。畢竟,商務交易的核心是“你的產品,能否給使用者創造很高的價值”,而不是說採用“P3、P2還是P1的形式”。

總結

由此看來,教育資訊化PPP專案也只是一種操作手法,而並非產品成果。無論是哪家公司來做這種項目,歸根結底還需自身技術、產品過硬。但結合天喻教育的發展狀況來看,其想借用此次張家口的教育資訊化PPP專案來一轉頹勢,怕是沒那麼容易。“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PPP專案很難使得天喻資訊的教育業務脫胎換骨。從自身內部經營找原因,才是其走上“快車道”的必要條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