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阿Q去世!為何他才是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在這個小鮮肉當道的時代裡, 誰還記得嚴順開呢?但記得的還真不少。

10月16日, 據文匯報報導, 經上海滑稽劇團確認, 著名藝術家嚴順開去世, 享年80歲。

如果用流行的詞彙來形容, 嚴順開在他那個時代裡, 是毋庸置疑的喜劇天王級人物, 1981年初登銀幕, 主演劇情電影《阿Q正傳》, 憑藉該片獲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1983年在第一屆春節聯合晚會上表演小品《阿Q的獨白》。 1988年自編自導自演喜劇電影《阿譚內傳》。 1993年在央視春晚上表演小品《張三其人》。 這些作品, 都是那個時代真正的爆款。

但這個中國唯一獲得“卓別林手杖獎”的演員, 卻被漸漸遺忘在了歲月裡, 雖然後來又出演過《大宋提刑官》、《銀飾》、《獨養女兒》、《我的醜爹》等, 但在2009年中風退出舞臺後, 即使是80大壽, 也只有一個徒弟看望。

直到他逝去, 人們才仿佛想起了這麼一位喜劇大師。 啊, 原來我們還曾有這樣一位喜劇之王。

對於中國喜劇而言, 80、90年代其實是何其重要的年份, 創作忽然集中“爆炸”, 各種概念、技巧和創新, 都在這個時期洶湧而來。 對喜劇懷有鄉愁的人, 如果偶然回望這一時期, 會發現中國喜劇那麼多經典,

原來竟都出現在這個階段。 而在所有人都在尋找喜劇爆款的當下, 其實一年出不了多少爆款。 這是為什麼?

在一個演了幾部喜劇就被推上喜劇王座的時代裡, 那些表演藝術家被逐漸被淡忘, 如今幾乎消失在時代的潮流之外。 而今天流量為王的中國喜劇界, 還有誰配得上表演藝術家的名號, 又有誰願意被稱為表演藝術家呢?

而嚴順開, 不過是終其一生, 成為了一位表演藝術家, 又為表演藝術家的稱謂, 完成最好的正名:喜劇表演, 被他用盡一生, 鑄造成了一門藝術。

喜劇之王

有誰知道, 嚴順開是中國唯一獲得“卓別林手杖獎”的演員?

嚴順開曾他因主演電影《阿Q正傳》一炮而紅, 並憑藉此片獲得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第2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奪下“卓別林手杖獎”的演員。

甚至喜劇本身都是受到輕視的。

嚴順開回憶道:“當時社會上有種觀點, 滑稽戲是庸俗的、低檔的。 一個表演系畢業生去唱滑稽, 心裡真的很矛盾。 這時, 佐臨老師對我說, 千萬別看不起滑稽戲, 這個劇種觀眾很多, 你要把學到的東西充實到喜劇表演中去。 後來, 我應邀去卓別林家訪問, 才真正體會到了佐臨老師這番話的意義。 卓別林一生拍攝了80多部喜劇片, 每一部都有他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關懷。 我們今天排演‘比話劇滑稽、比滑稽正宗’的風情喜劇《烏鴉與麻雀》, 就是要實踐佐臨老師的理念, 帶給觀眾回味與想像。

但是這位喜劇之王, 終於被身體打敗了。

2009年, 嚴順開在拍攝電視劇《我的醜爹》後, 因腦梗突然中風, 經治療後脫離危險, 但一直住院治療。

2016年, 嚴順開的徒弟、上海滑稽劇團團長淩梅芳曾接受媒體採訪, 她當時提到, 每次去醫院探望恩師, 只要談起劇團的事情, 嚴順開都很容易激動, 有的時候還會哭, “他會拉著我的手說我們很辛苦怎麼樣的, 說他現在幫不了我們了。 ”

永遠的阿Q

最偉大的表演, 就是將角色的形象永遠定格。 嚴順開, 早已經是永遠的阿Q了。

在《口述上海——電影往事》中, 嚴順開曾回憶出演《阿Q正傳》的往事, 他提到歷經層層選拔終於確定能演阿Q時, “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聽到這消息, 不知是高興還是難過, 眼淚也下來了”。

“當時有人好心勸我,說你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功夫化在主要鏡頭上就行了。但我不,我是第一次上銀幕,我一個鏡頭都不捨得放棄,遠景近景都不肯放棄。我是用全部的真心真情去演這個人物的”。

那個時代的演員,對表演永遠保持著一份敬畏。後來嚴順開還演過阿混、阿譚等。但最讓他難忘的還是阿Q,“我很自豪能演魯迅先生筆下的這個人物,而且我把他演得觀眾都能接受,所以到現在,人們還叫我阿Q”。

嚴順開的喜劇理想在他塑造的阿Q這一人物中,達到了頂峰。

雖然是個悲劇角色,嚴順開卻用喜劇的手法來演,最終演出的角色悲中帶喜,喜樂交加,這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的演出,但這種對喜劇充滿敬意的演出,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繼續了。

這種演法太笨了,這個時代的喜劇之王,需要的是更快捷、更高效的喜劇演出方式,沒有人有時間沉澱下去,嚴順開的這套表演手法,out了。

春晚小品開山鼻祖

但是更多觀眾對嚴順開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張三。

嚴順開曾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1983年的第一屆春晚,他表演了兩個小品《阿Q的獨白》、《彈鋼琴》,這是春晚舞臺上,第一次出現“小品”這一演出形式。

1990年春節晚會,嚴順開和黃宏主演了《難兄難弟》。1993年,嚴順開再次登上央視春晚,表演小品《張三其人》,以張三這個小人物的糗事來反映當時的一些底層人物生活百態。1999年,他與張凱麗在央視春晚中合作表演了小品《愛父如愛子》。

回望嚴順開在春晚的演出,真是大師級的表演,而演出的每一個細節,都直指底層生活,這樣一種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表演風格,也似乎理所當然地,早已被這個快節奏、段子化的喜劇流量時代忘卻了。

表演藝術家

嚴順開在那個時代的表演,定義了什麼是表演藝術家。

嚴順開認為,滑稽戲要提高品位,就一定要深入生活、挖掘生活,能動地表現生活。

某種意義上說,他的喜劇觀念和今天的國產喜劇可謂背道而馳。

他認為噱頭式題材開掘缺乏生活底蘊,難以表現尖銳的戲劇衝突,表演也出不了多少噱頭。要是一味地編故事寫美人計,寫綁票,戲是好弄了,但同樣是違背生活的真實和本質主流的,並不能在人們心靈中引起震撼。

對不起,今日流行的國產喜劇,還有多少在意什麼生活的真是和本質呢?

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而是滑稽戲。

曹雄說,他不喜歡談個人事情,一般只談藝術。“老師生前一直很關心滑稽藝術,我每次去看他,他都會問,現在劇團怎麼樣,外面都在排一些什麼東西。你可以看感覺到,他的生命不止,對藝術的熱愛也不止。”曹雄說,在最後幾年,他最擔憂的還是年輕一代,擔心滑稽藝術能不能後繼有人。“他一直和我們說,你們要多創作,努力讓滑稽藝術走向全國。”

這樣的喜劇表演裡,藏著一份莊重。

0.001步與流量為王時代

嚴順開說:只有與百姓心心相印,才能創作出讓觀眾笑、流淚和觸動的好作品。“我願意為觀眾繼續創作,希望每部戲都能比前一部戲有所進步,哪怕只是0.001步。”

江平回憶說,嚴順開做事極其認真,除了拍電影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是排舞臺劇,他特別認真,從來不說錯詞、不給人添麻煩。就算對戲爛熟於心,他也從來不搶別人的戲,他說“搶戲是極為不道德的。”

嚴順開先生的這一套,在今天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真的不流行了。每個喜劇咖都在臺上說著為觀眾拼命創作,但已經沒有人真正理解,用心創作和用心搶戲,到底還有什麼區別。

回憶起嚴順開,所有人都記得,他在劇組從來不耍大牌,就算得過國際獎項,現場碰到誰都很禮貌、點頭作揖的。

但是嚴順開最恨的就是不認真演戲的人,不管對方是多大的明星、多大的派頭他都不會理睬。“那個時候他拍《阿Q正傳》已經成名,我還是個小演員,還在跑龍套,他就告訴我‘跑龍套沒問題,我就是跑龍套出身的,只要認真,跑一輩子都沒事,最終要跑得開心。’”

從跑龍套跑到喜劇之王的嚴順開,就這麼帶著那些極具感染力的演出,告別了這個他深愛的世界。喜劇之王,也難免經歷悲喜人生。

可永遠的阿Q和張三走了,誰還記得我們曾有這樣一位喜劇之王?流量為王的時代裡,那個屬於表演藝術家的時代也漸漸落幕了。

【除標明"原創"外,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當時有人好心勸我,說你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功夫化在主要鏡頭上就行了。但我不,我是第一次上銀幕,我一個鏡頭都不捨得放棄,遠景近景都不肯放棄。我是用全部的真心真情去演這個人物的”。

那個時代的演員,對表演永遠保持著一份敬畏。後來嚴順開還演過阿混、阿譚等。但最讓他難忘的還是阿Q,“我很自豪能演魯迅先生筆下的這個人物,而且我把他演得觀眾都能接受,所以到現在,人們還叫我阿Q”。

嚴順開的喜劇理想在他塑造的阿Q這一人物中,達到了頂峰。

雖然是個悲劇角色,嚴順開卻用喜劇的手法來演,最終演出的角色悲中帶喜,喜樂交加,這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的演出,但這種對喜劇充滿敬意的演出,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繼續了。

這種演法太笨了,這個時代的喜劇之王,需要的是更快捷、更高效的喜劇演出方式,沒有人有時間沉澱下去,嚴順開的這套表演手法,out了。

春晚小品開山鼻祖

但是更多觀眾對嚴順開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張三。

嚴順開曾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1983年的第一屆春晚,他表演了兩個小品《阿Q的獨白》、《彈鋼琴》,這是春晚舞臺上,第一次出現“小品”這一演出形式。

1990年春節晚會,嚴順開和黃宏主演了《難兄難弟》。1993年,嚴順開再次登上央視春晚,表演小品《張三其人》,以張三這個小人物的糗事來反映當時的一些底層人物生活百態。1999年,他與張凱麗在央視春晚中合作表演了小品《愛父如愛子》。

回望嚴順開在春晚的演出,真是大師級的表演,而演出的每一個細節,都直指底層生活,這樣一種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表演風格,也似乎理所當然地,早已被這個快節奏、段子化的喜劇流量時代忘卻了。

表演藝術家

嚴順開在那個時代的表演,定義了什麼是表演藝術家。

嚴順開認為,滑稽戲要提高品位,就一定要深入生活、挖掘生活,能動地表現生活。

某種意義上說,他的喜劇觀念和今天的國產喜劇可謂背道而馳。

他認為噱頭式題材開掘缺乏生活底蘊,難以表現尖銳的戲劇衝突,表演也出不了多少噱頭。要是一味地編故事寫美人計,寫綁票,戲是好弄了,但同樣是違背生活的真實和本質主流的,並不能在人們心靈中引起震撼。

對不起,今日流行的國產喜劇,還有多少在意什麼生活的真是和本質呢?

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而是滑稽戲。

曹雄說,他不喜歡談個人事情,一般只談藝術。“老師生前一直很關心滑稽藝術,我每次去看他,他都會問,現在劇團怎麼樣,外面都在排一些什麼東西。你可以看感覺到,他的生命不止,對藝術的熱愛也不止。”曹雄說,在最後幾年,他最擔憂的還是年輕一代,擔心滑稽藝術能不能後繼有人。“他一直和我們說,你們要多創作,努力讓滑稽藝術走向全國。”

這樣的喜劇表演裡,藏著一份莊重。

0.001步與流量為王時代

嚴順開說:只有與百姓心心相印,才能創作出讓觀眾笑、流淚和觸動的好作品。“我願意為觀眾繼續創作,希望每部戲都能比前一部戲有所進步,哪怕只是0.001步。”

江平回憶說,嚴順開做事極其認真,除了拍電影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是排舞臺劇,他特別認真,從來不說錯詞、不給人添麻煩。就算對戲爛熟於心,他也從來不搶別人的戲,他說“搶戲是極為不道德的。”

嚴順開先生的這一套,在今天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真的不流行了。每個喜劇咖都在臺上說著為觀眾拼命創作,但已經沒有人真正理解,用心創作和用心搶戲,到底還有什麼區別。

回憶起嚴順開,所有人都記得,他在劇組從來不耍大牌,就算得過國際獎項,現場碰到誰都很禮貌、點頭作揖的。

但是嚴順開最恨的就是不認真演戲的人,不管對方是多大的明星、多大的派頭他都不會理睬。“那個時候他拍《阿Q正傳》已經成名,我還是個小演員,還在跑龍套,他就告訴我‘跑龍套沒問題,我就是跑龍套出身的,只要認真,跑一輩子都沒事,最終要跑得開心。’”

從跑龍套跑到喜劇之王的嚴順開,就這麼帶著那些極具感染力的演出,告別了這個他深愛的世界。喜劇之王,也難免經歷悲喜人生。

可永遠的阿Q和張三走了,誰還記得我們曾有這樣一位喜劇之王?流量為王的時代裡,那個屬於表演藝術家的時代也漸漸落幕了。

【除標明"原創"外,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