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佛韻·西藏地區佛造像賞析(1)

西藏地區的佛造像顯密並重, 脈絡清晰。 早期學習印度、尼泊爾等地的造像風格;十四世紀以後, 本土化趨勢明顯加強, 鑄造、裝飾等工藝手法豐富多樣;至十五、十六世紀已臻巔峰, 形成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造像風格。

蓮花手觀音

尼泊爾

西元13世紀

高39.5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尼泊爾有一則關於“蓮花手”的傳說:有一頭大象想要去摘池塘中的蓮花, 不幸滑進爛泥中, 這頭大象痛苦地大喊並祈禱那拉衍那。 這時正在叢林中的聖觀音聽到了求救聲, 馬上變成那拉衍那的樣子, 將大象從沼澤中解救出來, 為表達感激之情, 得救的大象將采得的蓮花獻給觀音。 觀音則將蓮花獻給了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要他將蓮花獻給他的本尊無量光佛。 觀音將整個故事告訴了無量光佛, 為了讚揚觀音的慈悲行為, 無量光佛讓他永遠持有蓮花,

繼續做有利於眾生的事。 從此以後, 觀音就以“蓮花手”而著稱。 藏傳佛教對蓮花手觀音尤為信奉, 甚至將其視為人們精神的保護之神。

這尊蓮花手觀音像蘊藉雅致, 面相俊秀, 頭戴五葉冠, 五葉寶冠以其中三葉為主, 相間的兩葉較小, 多見於這一時期。

身披瓔珞, 佩戴各種飾物, 站立的身姿微微彎曲搖曳, 軀體纖細, 肌色細膩平滑。 右手自然下垂施與願印, 左手握蓮, 蓮莖貼臂搖曳向上, 于左肩處綻放一朵蓮花。

下裙貼體並斜裹天衣, 腿部有下垂褶布, 是尼泊爾造像的特徵。

寶冠釋迦牟尼

尼泊爾

西元14世紀

高30.7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佛陀額頭寬廣, 彎眉細目, 雙目慈祥而有神, 給人以青春俊美之感。 身著袒右式袈裟, 盡在衣邊領口飾幾何花紋。

一手觸地結降魔印,一手於腹前結禪定印。

彌勒菩薩

尼泊爾

西元14世紀

高55釐米·紅銅鎏金/錯銀/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彌勒菩薩(即彌勒佛),是人們熟知的大菩薩之一,全譯梅特雷耶(Maitreya),又譯為慈氏。

在這尊佛像中,彌勒佛被描述為兜率天的菩薩,手結法輪印,暗指他在佛教傳統中作為釋迦牟尼繼承者的角色。

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彌勒菩薩正于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說佛法。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為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自今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第十之滅劫,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院下生人間。繼紹釋迦佛。於龍華樹下以三會之說法,化了有緣眾生。

傳承彌勒學說,有無著、世親兄弟。無著造有《顯揚聖教論》,《大乘阿毗達摩集論》《攝大乘論》等。世親造有《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等。世親之後,又有護法,安慧等十大論師,廣造諸論,使彌勒之學,極盛一時,唐玄奘法師從戒賢學,回國後與弟子窺基專弘唯識。彌勒之學,興旺于初唐,流傳於日本、朝鮮等國。

貢嘎桑播A

尼泊爾木斯塘

西元15世紀

高32.4釐米·紅銅鎏金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這尊造像精緻寫實,呈現出一代開宗立派的祖師,捕捉了貢嘎桑播獨具魅力的個性化的表情。

哦千·貢嘎桑播是俄爾寺第一任主持。該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又稱艾旺卻丹寺,位於日喀則市曲美鄉白容村,1429年由貢嘎桑播創建。其後,堪布法座傳到第75代,歷代堪布法座每年為各藏區前來修習的僧人們授沙彌、菩薩、比丘戒,傳授道果法和各續部的三關章。寺內道果殿藏有國家一級文物126件,國家二級文物140件。

貢嘎桑播B

尼泊爾木斯塘

西元15世紀

高34釐米·紅銅鎏金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貢嘎桑播大師身著交領僧衣,花紋繁複精美。肩上有兩莖與文殊相似的蓮花,上有寶劍(已佚)及般若經。

寶座下緣有精美的藏文銘文。

文殊菩薩

西藏•尼泊爾風格

西元14世紀

高46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尼泊爾風格的文殊菩薩具有獨一無二的神韻,靜美的臉龐現出淺淺微笑,宗教的崇高感油然而生,即使無神論者也能感到菩薩的智慧。

文殊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蓮花手觀音

西藏•尼泊爾風格

西元14世紀

高47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本尊菩薩像高達47釐米,尺寸相當可觀,高於現存的大多數菩薩像。

觀音頭梳高大髮髻,頂飾寶珠。突眉深目,雙眼平視。項有肉痕,上身赤裸,有項飾,瓔珞斜披垂於腿部,腰肢纖細挺拔,腹部肌肉線條明晰,動作舒展嬌柔。

右腿盤起,左腿舒展足踏蓮莖,台座飾飽滿蓮瓣紋。

藏傳佛教中“蓮花手”是觀音的一個稱號。其職能有二,一是“除六道三障”,即救度六道眾生脫離輪回之苦,如《大乘莊嚴寶王經》等觀音類經典所宣示的各種身形的觀音。二是救“人道”的觀音,即在未來佛尚未降世之前,於“人”間救度的菩薩,這時的“蓮花手”是一種特指,指示觀音為西方教主無量光佛的助手,代替無量光佛於“人”間行佛事。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相關文章:

佛韻·蒙古地區佛造像賞析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3)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2)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1)

佛韻·明代宮廷佛造像賞析

佛韻·中國元代至明代佛造像賞析

佛韻·中國唐代至元代佛造像賞析

佛韻·古印度佛造像賞析(2)

佛韻·古印度佛造像賞析(1)

一手觸地結降魔印,一手於腹前結禪定印。

彌勒菩薩

尼泊爾

西元14世紀

高55釐米·紅銅鎏金/錯銀/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彌勒菩薩(即彌勒佛),是人們熟知的大菩薩之一,全譯梅特雷耶(Maitreya),又譯為慈氏。

在這尊佛像中,彌勒佛被描述為兜率天的菩薩,手結法輪印,暗指他在佛教傳統中作為釋迦牟尼繼承者的角色。

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彌勒菩薩正于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說佛法。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為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自今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第十之滅劫,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院下生人間。繼紹釋迦佛。於龍華樹下以三會之說法,化了有緣眾生。

傳承彌勒學說,有無著、世親兄弟。無著造有《顯揚聖教論》,《大乘阿毗達摩集論》《攝大乘論》等。世親造有《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等。世親之後,又有護法,安慧等十大論師,廣造諸論,使彌勒之學,極盛一時,唐玄奘法師從戒賢學,回國後與弟子窺基專弘唯識。彌勒之學,興旺于初唐,流傳於日本、朝鮮等國。

貢嘎桑播A

尼泊爾木斯塘

西元15世紀

高32.4釐米·紅銅鎏金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這尊造像精緻寫實,呈現出一代開宗立派的祖師,捕捉了貢嘎桑播獨具魅力的個性化的表情。

哦千·貢嘎桑播是俄爾寺第一任主持。該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又稱艾旺卻丹寺,位於日喀則市曲美鄉白容村,1429年由貢嘎桑播創建。其後,堪布法座傳到第75代,歷代堪布法座每年為各藏區前來修習的僧人們授沙彌、菩薩、比丘戒,傳授道果法和各續部的三關章。寺內道果殿藏有國家一級文物126件,國家二級文物140件。

貢嘎桑播B

尼泊爾木斯塘

西元15世紀

高34釐米·紅銅鎏金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貢嘎桑播大師身著交領僧衣,花紋繁複精美。肩上有兩莖與文殊相似的蓮花,上有寶劍(已佚)及般若經。

寶座下緣有精美的藏文銘文。

文殊菩薩

西藏•尼泊爾風格

西元14世紀

高46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尼泊爾風格的文殊菩薩具有獨一無二的神韻,靜美的臉龐現出淺淺微笑,宗教的崇高感油然而生,即使無神論者也能感到菩薩的智慧。

文殊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蓮花手觀音

西藏•尼泊爾風格

西元14世紀

高47釐米·紅銅鎏金/寶石鑲嵌

私人藏品/首博2013年11月8日—28日展出

本尊菩薩像高達47釐米,尺寸相當可觀,高於現存的大多數菩薩像。

觀音頭梳高大髮髻,頂飾寶珠。突眉深目,雙眼平視。項有肉痕,上身赤裸,有項飾,瓔珞斜披垂於腿部,腰肢纖細挺拔,腹部肌肉線條明晰,動作舒展嬌柔。

右腿盤起,左腿舒展足踏蓮莖,台座飾飽滿蓮瓣紋。

藏傳佛教中“蓮花手”是觀音的一個稱號。其職能有二,一是“除六道三障”,即救度六道眾生脫離輪回之苦,如《大乘莊嚴寶王經》等觀音類經典所宣示的各種身形的觀音。二是救“人道”的觀音,即在未來佛尚未降世之前,於“人”間救度的菩薩,這時的“蓮花手”是一種特指,指示觀音為西方教主無量光佛的助手,代替無量光佛於“人”間行佛事。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相關文章:

佛韻·蒙古地區佛造像賞析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3)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2)

佛韻·清代宮廷佛造像賞析(1)

佛韻·明代宮廷佛造像賞析

佛韻·中國元代至明代佛造像賞析

佛韻·中國唐代至元代佛造像賞析

佛韻·古印度佛造像賞析(2)

佛韻·古印度佛造像賞析(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