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無人駕駛+共用用車:賓士對未來出行的設想,終於補齊最後一塊

賓士, 還有什麼是你幹不了、不想幹的??

熟悉賓士品牌玩法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每當有大型車展或 CES 展的時候, 他們都會推出一台概念車來展示自己對於未來出行的理解,

比如以下幾輛:

Vision Van 物流車+無人機, 改變未來貨物配送模式:

Future Truck 2025, 可以自動駕駛的卡車, 改變未來貨運模式:

Future Bus, 可以自動駕駛的超豪華大巴, 重塑未來公交系統:

邁巴赫 Vision 6 Concept, 王思聰們的未來座駕:

Vision Toyko, 氫燃料動力, minivan 定位, 全家出遊必備良品:

IAA 概念車, 商務范兒轎跑:

F015, 賓士未來概念車系列的原點, 可自動駕駛, 可人工接管:

這些車有相對統一的設計語言, 在外殼下面有更清潔的動力系統作支撐, 同時還有高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加持, 從轎車、轎跑, 到公交、貨車, 賓士在全方位的向我們展示汽車廠商在未來的自我修養。

等等, 是不是忘了什麼?好像這裡面一直沒出現「共用出行」的身影?

別急啊, 這就來了。 賓士發佈一台名為 smart vision EQ fortwo 的概念車, 就展示了他們對於 2030 年的共用出行展望。 這輛車會在這個月開始的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

圍繞這輛車有三個關鍵字, 分別是純電動、自動駕駛、共用。

先來看幾張圖感受一下:

外觀還是和現在的 smart 一樣嬌小(我說的是雙門 smart,不是那個四門版本……),四輪四角,兩個車門呈透明設計,而且是朝上開啟的。

這兩個車門還可以作為資訊顯示幕來使用,比如顯示天氣預報資訊。所以是……行走的看板?

如果有人拿著這車的圖片騙我說這是蘋果電動車的渲染圖,我照樣會相信的。

內部,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方向盤和油門刹車踏板,也意味著,這輛車是完全無人駕駛的,和穀歌當初那個呆萌的無人駕駛小車是完全相同的理念。當然,車裡還是有一個尺寸不小的顯示幕,用來給乘客顯示各種資訊。

電池組容量是 30kWh,預估續航里程約 250 公里。不過畢竟是為了展示 2030 年的概念,暫時不可能有量產計畫,所以這些車輛參數資料現在說的意義不大。

剛才說到了這輛車的三個關鍵字,其實最有的聊的是「共用」這個詞。可以說,通過這輛車,賓士把自己對於未來共用出行的設想展現的淋漓盡致。

怎麼理解呢?

大家可能知道,戴姆勒在共用用車領域起步是比較早的,他們有一個叫做 car2go 的分時租賃平臺,這幾乎是每個分時租賃行業從業者都要拿來研究的案例。car2go 發展的規模相當大,並且還進入了中國,可以說這是汽車廠商主導共用用車平臺的標杆。car2go 所用的車型就是賓士 smart。

那麼,10 年、20 年之後,car2go 這樣的平臺要如何發展呢?賓士給出的答案就是:把它變成無人駕駛車運營平臺。這其實有點兒像 Elon Musk 對於 Tesla Network 的設想。

通過官方視頻我們大概可以看出這個平臺的使用流程:

女主角拿出炫酷的透明手機(可能是 iPhone 20),在 App 上預約了一輛無人車,車輛到達之後,會在車外顯示幕上顯示出「歡迎 XXX」的字樣,女主上車,車輛以自動駕駛的方式向預訂目的地前進。

在這趟行程裡,女主的朋友也有了一個用車需求,恰好女主的車要順路,於是行程得以匹配,配對成功的資訊通過手機 App 和車內顯示幕分別傳達到兩個用戶那裡,最後兩個人開開心心的一起乘車前往目的地。

情景介紹完了,我們來分析這裡面的道理。

首先,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是未來的趨勢,這個是毋庸置疑的,而技術的發展就意味著隨之而來的商業模式問題,也就是落地場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把無人駕駛技術和共用用車相結合,是有巨大潛力的應用場景。

無人駕駛+共用用車,會至少涉及到兩部分,一是搭載無人駕駛技術的車輛硬體,二是運營平臺。那麼這其中就存在幾種落地模式:1. 造車的廠商可以提供車、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然後由 Uber、滴滴這樣的叫車平臺採購車輛進行運營;2.Uber、滴滴甚至是現在的分時租賃平臺,可以自己造車或者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將硬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3. 汽車廠商可以自己造車、自己做無人駕駛,同時自己搭運營平臺,把軟體+硬體的整個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於這些可能性,很多事情就解釋的通了。比如,現有的這些打車平臺開始研發起了無人駕駛技術、而整車廠開始頻繁的和打車用車平臺接觸,甚至是投資入股。當滴滴、Uber 這樣的平臺把車輛都換成無人駕駛車,這個變化帶來的效應,例如對於運營效率的提升,對於商業營收的提升,都是難以估量的。

其實對於整車廠來說,轉型成移動出行服務商是一種必然,所以,如何為將來的使用者提供出行服務,就是在未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最理想的狀態是自己做平臺,然後把自己的車輛、無人駕駛技術和這個平臺結合,做無人車的按需租用。

軟體+硬體的完美結合,這不就是蘋果成功的秘訣麼?把這個模式套到未來出行上,整車廠如果這麼做,可以不用擔心資料歸屬問題,可以不用擔心會淪為硬體代工廠的問題。而且也因為出行領域潛力巨大,所以未來的財報也不用太過擔心了。

而賓士呢,car2go 的多年運營,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運營經驗以及寶貴資料,當然還有百萬級的用戶。因此,要把這個平臺升級成無人駕駛運營平臺,對他們來說其實是有很多先天優勢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的共用用車平臺,其實就是如今的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無人駕駛版本」。

而這輛 smart 概念車的推出,也表明了賓士的另一個思考:針對無人駕駛共用運營來說,最好是有為它量身打造的汽車硬體。這輛概念車,沒有人工接管模式,很顯然賓士壓根就不想賣給個人用戶。

所以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對於未來出行,汽車廠商們真的是野心勃勃。之前賓士打造那幾台概念車的時候我們就說過,他們是想展現自己對於未來出行的全景思考。但是,「共用出行」的思考,在那幾台車裡不曾被提及。現在,隨著這輛車的推出,這個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終於被賓士補全了。

外觀還是和現在的 smart 一樣嬌小(我說的是雙門 smart,不是那個四門版本……),四輪四角,兩個車門呈透明設計,而且是朝上開啟的。

這兩個車門還可以作為資訊顯示幕來使用,比如顯示天氣預報資訊。所以是……行走的看板?

如果有人拿著這車的圖片騙我說這是蘋果電動車的渲染圖,我照樣會相信的。

內部,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方向盤和油門刹車踏板,也意味著,這輛車是完全無人駕駛的,和穀歌當初那個呆萌的無人駕駛小車是完全相同的理念。當然,車裡還是有一個尺寸不小的顯示幕,用來給乘客顯示各種資訊。

電池組容量是 30kWh,預估續航里程約 250 公里。不過畢竟是為了展示 2030 年的概念,暫時不可能有量產計畫,所以這些車輛參數資料現在說的意義不大。

剛才說到了這輛車的三個關鍵字,其實最有的聊的是「共用」這個詞。可以說,通過這輛車,賓士把自己對於未來共用出行的設想展現的淋漓盡致。

怎麼理解呢?

大家可能知道,戴姆勒在共用用車領域起步是比較早的,他們有一個叫做 car2go 的分時租賃平臺,這幾乎是每個分時租賃行業從業者都要拿來研究的案例。car2go 發展的規模相當大,並且還進入了中國,可以說這是汽車廠商主導共用用車平臺的標杆。car2go 所用的車型就是賓士 smart。

那麼,10 年、20 年之後,car2go 這樣的平臺要如何發展呢?賓士給出的答案就是:把它變成無人駕駛車運營平臺。這其實有點兒像 Elon Musk 對於 Tesla Network 的設想。

通過官方視頻我們大概可以看出這個平臺的使用流程:

女主角拿出炫酷的透明手機(可能是 iPhone 20),在 App 上預約了一輛無人車,車輛到達之後,會在車外顯示幕上顯示出「歡迎 XXX」的字樣,女主上車,車輛以自動駕駛的方式向預訂目的地前進。

在這趟行程裡,女主的朋友也有了一個用車需求,恰好女主的車要順路,於是行程得以匹配,配對成功的資訊通過手機 App 和車內顯示幕分別傳達到兩個用戶那裡,最後兩個人開開心心的一起乘車前往目的地。

情景介紹完了,我們來分析這裡面的道理。

首先,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是未來的趨勢,這個是毋庸置疑的,而技術的發展就意味著隨之而來的商業模式問題,也就是落地場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把無人駕駛技術和共用用車相結合,是有巨大潛力的應用場景。

無人駕駛+共用用車,會至少涉及到兩部分,一是搭載無人駕駛技術的車輛硬體,二是運營平臺。那麼這其中就存在幾種落地模式:1. 造車的廠商可以提供車、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然後由 Uber、滴滴這樣的叫車平臺採購車輛進行運營;2.Uber、滴滴甚至是現在的分時租賃平臺,可以自己造車或者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將硬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3. 汽車廠商可以自己造車、自己做無人駕駛,同時自己搭運營平臺,把軟體+硬體的整個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於這些可能性,很多事情就解釋的通了。比如,現有的這些打車平臺開始研發起了無人駕駛技術、而整車廠開始頻繁的和打車用車平臺接觸,甚至是投資入股。當滴滴、Uber 這樣的平臺把車輛都換成無人駕駛車,這個變化帶來的效應,例如對於運營效率的提升,對於商業營收的提升,都是難以估量的。

其實對於整車廠來說,轉型成移動出行服務商是一種必然,所以,如何為將來的使用者提供出行服務,就是在未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最理想的狀態是自己做平臺,然後把自己的車輛、無人駕駛技術和這個平臺結合,做無人車的按需租用。

軟體+硬體的完美結合,這不就是蘋果成功的秘訣麼?把這個模式套到未來出行上,整車廠如果這麼做,可以不用擔心資料歸屬問題,可以不用擔心會淪為硬體代工廠的問題。而且也因為出行領域潛力巨大,所以未來的財報也不用太過擔心了。

而賓士呢,car2go 的多年運營,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運營經驗以及寶貴資料,當然還有百萬級的用戶。因此,要把這個平臺升級成無人駕駛運營平臺,對他們來說其實是有很多先天優勢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的共用用車平臺,其實就是如今的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無人駕駛版本」。

而這輛 smart 概念車的推出,也表明了賓士的另一個思考:針對無人駕駛共用運營來說,最好是有為它量身打造的汽車硬體。這輛概念車,沒有人工接管模式,很顯然賓士壓根就不想賣給個人用戶。

所以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對於未來出行,汽車廠商們真的是野心勃勃。之前賓士打造那幾台概念車的時候我們就說過,他們是想展現自己對於未來出行的全景思考。但是,「共用出行」的思考,在那幾台車裡不曾被提及。現在,隨著這輛車的推出,這個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終於被賓士補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