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嵩縣城關鎮簡介

【概況」城關鎮是縣城所在地, 位於北緯34°07’一34°18', 東經111°51’一120°07'。 東南臨伊河, 與紙房鎮隔河相望, 西南接何村鄉、德亭鎮, 北連大坪鄉、庫區鄉, 西北與宜陽縣接壤。

東西長23公里, 南北寬3. 8公里, 總面積100. 8平方公里。

城關鎮前襟伊水、後擁高都, 鎮政府駐老城。 春秋戰國時期始建高都城、宋稱順州、金名嵩州, 元、明、清、民國至新中國均為縣城。 駐地有“左控陸渾之險, 右據三塗之固”之稱。

城關鎮地貌呈三川兩嶺一山分佈, 高都河、賈寨河貫穿全境, 由西向東注人伊河, 地形西高東低。 2010年總耕地面積1431公頃。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 3°C。 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水量687. 4毫米, 雨量主要集中在7, 8, 9三個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58. 6%。 全年日照率52. 4%, 無霜期209天, 夏季受東南暖濕氣流影響, 雨量較多, 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 降雨量偏少, 12月至來年2月降雨量占全年的5. 1 %, 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區。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 為城廂裡(南街、北街、東北關、西南關4保)、三塗裡(高都保),

民國21年(1932 )為中區(轄城廂裡、西關裡、高都裡), 民國30年(1941)為城元鎮;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嵩縣, 城關劃為第四區, 1949年10月為城關區, 1950年7月稱一區, 1952年2月為城關鎮, 1955年8月又改城關區, 1955年12月為城關中心鄉, 1956年10月為城關鄉, 1958年8月由城關、何村、橋北3個鄉聯合成立紅星(城關)人民公社;1960年3月因建陸渾水庫縣制變動, 城關歸伊川縣管轄, 更名伊川縣老城公社;1961年9月恢復嵩縣縣制, 為城關區, 1963年撤銷城關區, 分置何村公社和城關鎮, 望城崗至老樊店沿水庫村莊劃歸陸渾庫區管理;1965年7月城關鎮與何村公社合併組成城關人民公社, 1975年9月設何村公社, 城關公社轄區縮小, 1984年易名城關鎮。 全鎮2010年轄王莊、陶村、韓村、青山屯、孟村、朱村、北園、菜園、葉嶺、北街、南街、上倉、西關、新一、新二、北店街、于溝、楊嶺18個行政村,
113個自然村, 171個村民組, 22534戶, 總人口67696人(農業人口35807人)。 大多數為漢族, 少數民族12人, 其中回族6人、苗族1人、布依族1人、滿族2人、藏族1人、黎族1人。

城關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古有“陸渾舊制、伊網名區”之稱, 人口眾多, 商賈雲集, 交通方便, 文化興盛, 人才輩出, 民風淳樸, 歷史厚重。 鎮域內礦產資源豐富, 尤其黃金礦藏以儲量大、品位高、成色足而著稱, 中國黃金集團河南金源公司雄踞於此。 “高都赤金”歷史悠久, 聞名中外。 “爾棒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古訓成為歷代當政者的座右銘;新中國成立後, 特別是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後, 在黨和政府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