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一而終生死不離,巴金的愛情,如同他的文字一般令人感動

(本文由物道原創, 點擊上方關注)

12年前的今天, 巴金先生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這位曾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的天之驕子,

在那一刻, 是彷徨?恐懼?還是對世間的不舍?可當我讀到巴金先生的《懷念蕭珊》一文, 我才知道, 我猜錯了。

“人死猶如燈滅。 我不相信有鬼。 但是, 我又多麼希望有一個鬼的世界, 倘使真有鬼的世界, 那麼我同蕭珊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 ”

那一刻, 巴金先生大概是心安的吧——那個想了一輩子, 愛了一輩子, 卻又不得不陰陽相隔的人, 終於能見面了。

用情專一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巴金原名李堯棠, 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 卻成長在新思潮湧起的年代。

1936年, 巴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寫了一部《家》, 控訴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惡, 謳歌了年輕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 巴金幼年時的全家照。 左三是外婆抱著巴金。 右三是巴金的母親。

因為這本《家》, 有人抗婚逃婚以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 有人背井離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去尋求自由和理想。 那一年, 他在文壇赫赫有名, 是無數青年的偶像, 每天都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 甚至還有好些讀者寫信來說, 願意為了他去死。

當時很多人追求巴金, 可巴金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平淡無奇的一天, 巴金照常拆開信件, 發現裡面還附了一張相片, 是一個俏皮的小姑娘。 照片的背面寫著:“ 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 ”

▲ 蕭珊寄給巴金的照片

原來是那個和他聊了大半年的小姑娘, 她比巴金小了13歲, 常常寫信來傾訴煩惱。 在巴金眼裡, 她只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沒想到這次, 小姑娘竟然提出:“ 筆談如此和諧, 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能答應我的請求。 ”

巴金先生被這個勇敢的小姑娘打動了, 決定赴約。 到了那天, 巴金先來到約好的飯店, 不一會, 一個穿著校服,

梳著學生頭的蕭珊過來了。 她撲閃著一雙大眼睛, 開心地說到:“李先生, 你比我猜想的年輕多了!”不善言辭的巴金被活潑的蕭珊感染:“你比我猜想的還要像個娃娃咧!”

▲ 巴金夫人——蕭珊

▲ 青年的巴金

曾在書上看過一句話: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緣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獨與你,像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巴金怎麼也沒想到,這一面之緣,竟訂了終身。

對於愛情,巴金十分執著,他說:“我看不慣那種單憑個人興趣、愛好或者衝動,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換一個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責任,應該知道怎樣控制感情。”

冰心評價說到:“巴金最可佩服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一旦開始,就沒有想過要結束。而蕭珊,確實也是他這輩子唯一動心的人。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任憑世界之大我只鍾情於她。

▲ 1937年5月巴金與蕭珊攝于蘇州青陽港

用心專一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1938年10月,日軍入侵廣州,巴金帶著蕭珊向桂林出逃。坐車換船,防敵機躲炮火,度過了心驚膽跳的九天。在桂林安度幾個月後,蕭珊又得匆匆跑去昆明的西南聯大上學。可巴金卻必須得在桂林的出版社繼續寫稿掙錢。於是兩人約定,第二年再見面。

在這個科技如此發達的年代,都有很多人因為異地而沒辦法堅持下去,更別說那個戰火紛紛,只有書信的年代。烽火連天,人隔天涯,唯一牽繫人心的信件,卻幾度失散,沒有任何音訊。

總有人勸巴金:再找個吧,這樣異地戀多不靠譜啊。每次巴金都沉默不語,他堅信:戰火可以炸毀一切,卻毀不掉人心。

▲ 1939年蕭珊攝于昆明,當時蕭珊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讀書

命運多舛的巴金,曾做好了一輩子孤身一人的打算。可遇見蕭珊,重新燃起了他對婚姻的渴望。1944年,在桂林灕江東岸,有一間空蕩蕩的木板房,沒有新添置的被子傢俱,這就是巴金的新婚房。經歷了八年戀愛,兩人真正走到了一起,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甜言蜜語,唯有兩顆相愛的心。

婚後的日子平靜而美好,巴金寫稿,蕭珊持家,還有了一雙兒女。1966年,那場十年浩劫,打破了平靜的日子。

▲ 1962年攝於巴金的書房。這家庭的氣氛是那樣的友愛,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滿意的微笑。

每天一大早巴金就得去上海作協接受批鬥,遭受的非人待遇,難以想像。回家的路上曾無數次想過就此了斷,可每當回到家,都會看到蕭珊笑盈盈地站在門口等著他。從不撒謊的巴金在那一刻笑著騙蕭珊:“我今天沒有受苦。”

那時候巴金每天都要吃兩顆安眠藥才能睡著,可往往天還沒亮就醒了。兩人輕輕喚著對方的名字,巴金滿臉愁容:“日子難過啊!” 蕭珊滿臉心疼:“日子難過啊!”可蕭珊都會馬上加一句:“要堅持下去。”

後來被押入牛棚,那時是最艱難的時期,巴金仍始終想著蕭珊的話:“在艱苦中,我會叫著你的名字。在任何環境下我要做一個值得你愛的人。”

愛情總得有那麼點信念的堅守:是生死契闊,是與子成說。

無數次想拋棄這個世界,唯獨放不下你。

相守專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1972年6月,巴金擠出一點小假期從幹校回家。迎接他的仍有蕭珊的笑容,卻變成了病床上的強顏歡笑。蕭珊已經臥病在床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因為是“罪人”的家屬,一直不允許入院正式治療。

巴金再一次屈服,向“工宣隊”寫報告,申請書,苦苦懇求,直到7月底才被允許入院動手術,但那時蕭珊的癌細胞經擴散。

手術後巴金不眠不休在病床旁照顧蕭珊,恰巧一天中午巴金回家吃飯。剛端起碗,就傳來噩耗——蕭珊停止呼吸了!當巴金趕到時,竟然已經被送到太平間用白布床單包裹好。巴金哭喊地拍了幾下蕭珊:“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啊。”

▲ 1972年8月,巴金在龍華殯儀館與蕭珊做最後的告別。

明代的歸有光曾寫下: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也。枇杷苗早已經長成大樹,可當初那個和我一起種樹的人,卻不在了。人世間最深的痛大概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從此巴金再沒有安睡過:枕頭還是那個枕頭,可枕邊人卻不在了。在那些睡不著的夜晚,他會起身從櫃頂上拿下一個罎子。一遍一遍地擦,動作極慢,罎子已有好些年頭,卻光潔如新,反射著巴金孤零零的身影。

罎子裡,巴金當年執意留下的蕭珊的骨灰:“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裡有我的淚和血。”

無數次,友人勸他:再找一個老伴吧,有個人說話,也挺好。

巴金想都不想,直接回答:“不想找老伴,沒有興致和勁頭。”其實大家都知道,巴金心中那個位置依舊是蕭珊。

桌面放著蕭珊的譯作,床頭放著蕭珊的骨灰,把思念記敘在文章裡,寫下《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晚年的巴金完成《隨想錄》,還原那段最真實的歷史,還原愛妻的冤屈。

▲ 晚年寫作《隨想錄》時的巴金。

2005年10月17日,百歲老人巴金再沒有睜開眼。巴金曾說過:“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攙和在一起。”一如他所願,巴金家人將他和蕭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融於海水,永不分離。

我們的文化一直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粉飾死亡,可我們自己心裡無比清楚,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

可正是因為有死亡的存在,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愛,才顯得格外深情而有意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

這個時代不缺愛情,只缺專情。

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什麼年紀,

愛情都可以在一瞬間的火花中產生,

但專情卻需要時間和深情的澆灌。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 青年的巴金

曾在書上看過一句話: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緣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獨與你,像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巴金怎麼也沒想到,這一面之緣,竟訂了終身。

對於愛情,巴金十分執著,他說:“我看不慣那種單憑個人興趣、愛好或者衝動,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換一個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責任,應該知道怎樣控制感情。”

冰心評價說到:“巴金最可佩服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一旦開始,就沒有想過要結束。而蕭珊,確實也是他這輩子唯一動心的人。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任憑世界之大我只鍾情於她。

▲ 1937年5月巴金與蕭珊攝于蘇州青陽港

用心專一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1938年10月,日軍入侵廣州,巴金帶著蕭珊向桂林出逃。坐車換船,防敵機躲炮火,度過了心驚膽跳的九天。在桂林安度幾個月後,蕭珊又得匆匆跑去昆明的西南聯大上學。可巴金卻必須得在桂林的出版社繼續寫稿掙錢。於是兩人約定,第二年再見面。

在這個科技如此發達的年代,都有很多人因為異地而沒辦法堅持下去,更別說那個戰火紛紛,只有書信的年代。烽火連天,人隔天涯,唯一牽繫人心的信件,卻幾度失散,沒有任何音訊。

總有人勸巴金:再找個吧,這樣異地戀多不靠譜啊。每次巴金都沉默不語,他堅信:戰火可以炸毀一切,卻毀不掉人心。

▲ 1939年蕭珊攝于昆明,當時蕭珊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讀書

命運多舛的巴金,曾做好了一輩子孤身一人的打算。可遇見蕭珊,重新燃起了他對婚姻的渴望。1944年,在桂林灕江東岸,有一間空蕩蕩的木板房,沒有新添置的被子傢俱,這就是巴金的新婚房。經歷了八年戀愛,兩人真正走到了一起,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甜言蜜語,唯有兩顆相愛的心。

婚後的日子平靜而美好,巴金寫稿,蕭珊持家,還有了一雙兒女。1966年,那場十年浩劫,打破了平靜的日子。

▲ 1962年攝於巴金的書房。這家庭的氣氛是那樣的友愛,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滿意的微笑。

每天一大早巴金就得去上海作協接受批鬥,遭受的非人待遇,難以想像。回家的路上曾無數次想過就此了斷,可每當回到家,都會看到蕭珊笑盈盈地站在門口等著他。從不撒謊的巴金在那一刻笑著騙蕭珊:“我今天沒有受苦。”

那時候巴金每天都要吃兩顆安眠藥才能睡著,可往往天還沒亮就醒了。兩人輕輕喚著對方的名字,巴金滿臉愁容:“日子難過啊!” 蕭珊滿臉心疼:“日子難過啊!”可蕭珊都會馬上加一句:“要堅持下去。”

後來被押入牛棚,那時是最艱難的時期,巴金仍始終想著蕭珊的話:“在艱苦中,我會叫著你的名字。在任何環境下我要做一個值得你愛的人。”

愛情總得有那麼點信念的堅守:是生死契闊,是與子成說。

無數次想拋棄這個世界,唯獨放不下你。

相守專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1972年6月,巴金擠出一點小假期從幹校回家。迎接他的仍有蕭珊的笑容,卻變成了病床上的強顏歡笑。蕭珊已經臥病在床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因為是“罪人”的家屬,一直不允許入院正式治療。

巴金再一次屈服,向“工宣隊”寫報告,申請書,苦苦懇求,直到7月底才被允許入院動手術,但那時蕭珊的癌細胞經擴散。

手術後巴金不眠不休在病床旁照顧蕭珊,恰巧一天中午巴金回家吃飯。剛端起碗,就傳來噩耗——蕭珊停止呼吸了!當巴金趕到時,竟然已經被送到太平間用白布床單包裹好。巴金哭喊地拍了幾下蕭珊:“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啊。”

▲ 1972年8月,巴金在龍華殯儀館與蕭珊做最後的告別。

明代的歸有光曾寫下: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也。枇杷苗早已經長成大樹,可當初那個和我一起種樹的人,卻不在了。人世間最深的痛大概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從此巴金再沒有安睡過:枕頭還是那個枕頭,可枕邊人卻不在了。在那些睡不著的夜晚,他會起身從櫃頂上拿下一個罎子。一遍一遍地擦,動作極慢,罎子已有好些年頭,卻光潔如新,反射著巴金孤零零的身影。

罎子裡,巴金當年執意留下的蕭珊的骨灰:“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裡有我的淚和血。”

無數次,友人勸他:再找一個老伴吧,有個人說話,也挺好。

巴金想都不想,直接回答:“不想找老伴,沒有興致和勁頭。”其實大家都知道,巴金心中那個位置依舊是蕭珊。

桌面放著蕭珊的譯作,床頭放著蕭珊的骨灰,把思念記敘在文章裡,寫下《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晚年的巴金完成《隨想錄》,還原那段最真實的歷史,還原愛妻的冤屈。

▲ 晚年寫作《隨想錄》時的巴金。

2005年10月17日,百歲老人巴金再沒有睜開眼。巴金曾說過:“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攙和在一起。”一如他所願,巴金家人將他和蕭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融於海水,永不分離。

我們的文化一直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粉飾死亡,可我們自己心裡無比清楚,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

可正是因為有死亡的存在,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愛,才顯得格外深情而有意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

這個時代不缺愛情,只缺專情。

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什麼年紀,

愛情都可以在一瞬間的火花中產生,

但專情卻需要時間和深情的澆灌。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