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四大國有銀行業績披露收官,面臨三大挑戰

《財經》記者 張威/文 王東/編輯

截至3月31日晚間, 隨著中國銀行發佈去年業績, 國有大行2016年業績披露步入尾聲。

3月31日,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佈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主管張興榮回答《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 根據幾家國有大行披露的年報來看, 未來挑戰主要體現三個方面:利息淨收入下降;成本、收入比略有上升;多元化收入來源和穩定性。

年報資料顯示, 四大行的資產規模都在20萬億上下徘徊。 工、農、中、建四大行資產規模分別為24.13萬億、19.57萬億、18.15萬億、20.96萬億。

該報告估計, 2016年末, 上市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分別為131.3萬億元和121.2萬億元, 同比增長12.0%和12.5%, 增速較2015年分別下降0.4和上升0.5個百分點。

看國有大行業績對比國際銀行更有價值, 幾大行資產平均增長率在10%左右, 這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相比還是比較高的。 此外, 美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分別增長3.4%和3.5%,

歐洲銀行則下降3-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 在經濟有企穩跡象之時, 國有大行的一些業績發佈指標看起來依然並不樂觀。 首先體現在營業收入指標上, 工、農、中、建四大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417億元、5060億元、4836億元、6050億元, 除了中國銀行營收是正增速外, 其他幾家大行的營收增速已經進入負增長。

備受市場關注的兩個指標, 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和不良率也顯得有些壓力。 工、農、中、建的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782億元、1839億元、1646億元和2315億元, 增速均在2%以下, 甚至中行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已經是負值, 農行、建行均在1%以上, 工行是0.4%。

中國銀行管理層表示, 出於穩健經營考慮, 中行去年撥備覆蓋率增加了9個百分點,

這在整個同業是逆勢上升的一個現象。 中行去年的撥備覆蓋率163%, 在不良處於四大行最低水準的情況下, 撥備覆蓋率逆勢上調到163%, 也確實提現中行穩健經營考慮。

根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統計的23家國際的系統重要性銀行, 整體淨利潤較2015年下降了13.9%, 美國上升0.8%, 歐洲淨利潤下降接近一半。 從淨利潤絕對值來看, 中資大行的淨利潤絕對值是顯著高於國際同業大行(系統重要性銀行)。

國有大行淨利潤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各行的利息淨收入出現下滑, 四大行去年利息淨收入均出現降幅, 降幅幅度在7%-9%上下徘徊。

中行銀行行長陳四清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中行淨息差收窄主要受境內外低息環境及營改增稅價分離因素影響,

下半年淨息差走勢逐漸趨穩。

在不良率上, 農業銀行去年的不良率較高達2.37%, 工行不良率1.62%、中行不良率1.46%、建行不良率1.52%。

而上述的23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不良率大致在2.6%左右, 張興榮認為, 中資銀行的四家整體還比較低, 而且有兩家銀行的不良率是同比下降的。 “從規模、效益、品質來看, 中資大型銀行從全球來看還是整體保持領先的地位。 ”

上述展望報估計2016年末, 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2萬億元, 同比增長20.1%, 增速較2015年末下降28.7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率為1.70%, 較2015末上升0.1個百分點

2016年第四季度,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4%, 較2016年三季度下降0.02個百分點, 結束了連續19個季度的上升的趨勢。

報告認為, 從上市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是否小於1、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率的變動以及上市銀行股價與盈利偏離度測算出的潛在不良率走勢看,

我國銀行業前期積累的不良資產得到了較大程度釋放, 不良貸款率呈現邊際改善的跡象。 2017年, 如果實體經濟能保持平穩增長, 不良貸款率穩中趨降的可能性較大。

此外, 撥備覆蓋率指標較為值得關注, 從四大行的撥備來看, 工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37%, 已跌破監管紅線, 其他幾家大行大多在處在潤增速與撥備兩難全的局面。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發佈會表示, 工行撥備覆蓋率去年四季度也有小幅度的回升, 資產品質穩中向好的態勢已經顯現, 預計今年資產品質比去年會更好一些。 目前工商銀行撥備充足, 預計今年會撥備比例逐步回升。

針對國內銀行較高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此前已經多位銀行業人士呼籲逆週期監管,在經濟壓力較大時期可適當放低指標。

張興榮認為,國內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較高,大行的這一數值即使下跌,也顯著高於國際大行60-80%的水準。如果該監管指標降至100%,則利潤資料會更好看。但監管政策未調,其實也好,對銀行而言,保守些有助於守住底線,走得更遠。相信會有銀行即使不良率略升,但撥備更多,撥備覆蓋率反而提升更多百分點。

對於在新形勢下,中資大行面臨的挑戰,張興榮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利息淨收入下降,幾家大行大致在7%-8%水準,股份制銀行總體也是下降,這與利率市場化推進,大行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減費讓利等有關,這點也在大行預期之中。

第二個挑戰是大行的成本、收入比略有上升,從零點幾到1點多個百分點,這點實際上在去年季報有所提示,整體來說,大行的網點規模比較大,固定資產的成本相對比較大,另外,大行的轉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投入,需要戰略性投入,比如IT和新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也是上升的,成本收入比上升有一定壓力,但是整體來看,還是25%-30%的水準,對比國際同業仍然處於非常低水準,需要大行保持相對較低的成本收入比的的情況下,在戰略性投入上進行比較好的前瞻性投入為未來轉型創造條件。

第三個挑戰多元化收入來源和穩定性,我們看到有的大行的非利息收入低於10%,有大行則超過20%。非利息收入是商業銀行轉型非常重要的戰略,除了利息收入之外,商業銀行需要在手續費收入、多元化業務收入、國際化業務收入方面探索新的收入增長來源,這需要商業銀行在人力資源投入,系統改造以及服務能力提升上下大功夫。對比國際同業,非利息收入在30%以上才是銀行利率市場化之後一家大型銀行所應該具備的水準。

張興榮認為,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的基本面支援銀行業平穩發展,為銀行業績效穩中求進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對外開放、雙向開放為銀行業國際化拓展多元化收入也創造了條件,大型銀行最大的優勢是資金成本相對比較低,網路比較寬泛,如果能夠用好這些客戶基礎條件,加快轉型速度,相信中國的大型銀行在中國銀行業仍然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預計今年會撥備比例逐步回升。

針對國內銀行較高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此前已經多位銀行業人士呼籲逆週期監管,在經濟壓力較大時期可適當放低指標。

張興榮認為,國內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較高,大行的這一數值即使下跌,也顯著高於國際大行60-80%的水準。如果該監管指標降至100%,則利潤資料會更好看。但監管政策未調,其實也好,對銀行而言,保守些有助於守住底線,走得更遠。相信會有銀行即使不良率略升,但撥備更多,撥備覆蓋率反而提升更多百分點。

對於在新形勢下,中資大行面臨的挑戰,張興榮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利息淨收入下降,幾家大行大致在7%-8%水準,股份制銀行總體也是下降,這與利率市場化推進,大行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減費讓利等有關,這點也在大行預期之中。

第二個挑戰是大行的成本、收入比略有上升,從零點幾到1點多個百分點,這點實際上在去年季報有所提示,整體來說,大行的網點規模比較大,固定資產的成本相對比較大,另外,大行的轉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投入,需要戰略性投入,比如IT和新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也是上升的,成本收入比上升有一定壓力,但是整體來看,還是25%-30%的水準,對比國際同業仍然處於非常低水準,需要大行保持相對較低的成本收入比的的情況下,在戰略性投入上進行比較好的前瞻性投入為未來轉型創造條件。

第三個挑戰多元化收入來源和穩定性,我們看到有的大行的非利息收入低於10%,有大行則超過20%。非利息收入是商業銀行轉型非常重要的戰略,除了利息收入之外,商業銀行需要在手續費收入、多元化業務收入、國際化業務收入方面探索新的收入增長來源,這需要商業銀行在人力資源投入,系統改造以及服務能力提升上下大功夫。對比國際同業,非利息收入在30%以上才是銀行利率市場化之後一家大型銀行所應該具備的水準。

張興榮認為,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的基本面支援銀行業平穩發展,為銀行業績效穩中求進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對外開放、雙向開放為銀行業國際化拓展多元化收入也創造了條件,大型銀行最大的優勢是資金成本相對比較低,網路比較寬泛,如果能夠用好這些客戶基礎條件,加快轉型速度,相信中國的大型銀行在中國銀行業仍然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