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智囊》大智慧:自以為是,必栽跟頭

原典

宋太祖乾德年間, 趙普被任命為宰相。 在相府裡, 趙普曾命人設置兩口大甕放在相位的屏風後面, 凡是有官吏向他轉奏陳述治國利弊的文章,

他都拋置到大甕裡, 等到裝滿後, 就抬到大街上去焚燒了。

李沆也曾推心置腹地對同僚們說:“我居相位之久, 確實不是每件事都能辦好, 只是對朝廷內外士大夫所上奏的治國利弊的文章, 一律予以報銷不理睬, 這大概對國家有所補益吧!現在國家體制完備周全, 如果對士大夫所轉來的建議都要實行, 那麼, 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國家所帶來的後患實在太多, 況且士大夫每每憑藉著一時的激情上奏, 哪裡仔細地考慮到老百姓的實際利益呢?”

陸象山也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我在任核定各部門補充人員時, 總是為那些人浮於事的情況感到羞愧。 當時全國各地呈上來的奏摺, 朝廷大臣的口頭建議, 有很多根本性的設置和改革措施,

我多半是會留下來仔細觀看和琢磨的。 然而, 有些書生樂於遊山玩水, 不熟悉民情世故, 又輕易地發表建議, 而一旦照他們說的辦理了, 深受其害的是眾多的百姓。 因此, 我每每要花很大精力與同事們逐一地批駁, 因為朝廷高明, 我們這些人才得以休息片刻罷了。 否則, 光是編排觀摩這些繁瑣的事情, 考察核實這些深奧的言論, 此中辛苦勞累, 又哪是我等這番俸祿所能回報得了的呢?充其量僅能補充萬分之一罷了。 ”

智慧應用 羅景綸說:“古人說‘沒有十分的利益, 是不能談及改革變法的。 ’這是說改革變法的事不可以輕易進行。 有人懷疑這種說法的正確性, 反駁道:‘那麼, 正人君子就眼看著天下的弊病而不去想法革除挽救嗎?’其實,
他們不懂得革除社會弊病而保持舊法是可行的, 但是, 僅僅因為有了社會弊病而去變法卻是不可行的;不守住舊法而社會弊病產生, 難道能說這是因為守住了舊法而產生了社會弊病嗎?”智慧悟語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 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 于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 于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都是說中國的保守勢力太強大、太頑固了, 作為有志改革的人士非要有十二分用心、十二分警惕、十二分膽略, 才能取得改革的勝利。 而一些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官場經驗的讀書人, 自以為是具有指點江山、臧否人物的本領, 到頭來卻沒有一個不栽跟頭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