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胡曉義:養老金投資應朝專營化發展

本報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導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 養老金的管理日益被人們所重視, 這是因為, 它既涉及社會學又涉及經濟學,

既關乎當代又影響未來, 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多重領域交集的複雜問題, 尤其是養老金的投資。

“截止到今年8月底, 全國參保的職工居民合計超過9億, 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將近2.6億人。 同時, 截止到2016年年底, 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達到43000億元, 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基金結存也到了11000多億元, 加上作為戰略儲備的全國社長基金2000多億元, 總的結存超過了75000億元, 占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 ” 10月16日,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在“探索未來-《養老金管理的未來:設計、治理與投資》新書發佈會”上表示, 對比2010年那時候只有2.4%的占比, 應該說我們基金積累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面對如此規模的養老基金, 胡曉義強調, 《養老金管理的未來》一書中有所提及,

全球30多萬億美元的養老金, 作為不可多得的代際理性投資, 對於社會經濟轉型有重要意義。 “養老金投資不同於其它投資, 格外追求長期穩健, 不應過度炒作化、市場化, 以養老保障為基本目的, 應聚焦全社會的財富創造, 不應按業態分割, 應朝專營化發展。 ”

其實, 像很多國家的發展進程一樣, 我國在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後, 也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來推進養老保障領域的改革。

2012年, 我國首次把養老保障制度覆蓋到城鄉的非就業群體;2013年, 我國開始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研究, 並逐項的加以推進;2014年, 我國統一了新農保和城鎮養老保險, 同職工養老保險一起構成了我國基本養老保障的兩個基本制度平臺;同年年底,

我國又著手實施了機關事業的養老制度改革;2015年, 在總結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和企業年金經驗的基礎上, 確定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開始進行市場化、多元化的投資運營;2016年, 我們統一了記帳利率, 並且統籌了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水準。

可以看出, 我國幾乎每年在養老保障制度方面都有重大舉措的漸次出臺, 這使得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在逐步地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方向優化。 因此, 進一步優化制度結構, 完善養老金投資, 建設養老金監管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

胡曉義建議, 第一方面, 要持續擴大養老保障的覆蓋面。 我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計畫,

通過擴大參保繳費群體來改善撫養比仍然是現階段緩解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資金不平衡矛盾的基本策略, 按照“十三五”規劃設定的覆蓋90%法定人群的目標,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應該覆蓋9.45億人, 也就是說, 未來幾年內, 還要覆蓋4000多萬人, 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員呈現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形態, 這就給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個方面, 著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 目前, 我國第三支柱正在探索之中, 及早的調整優化結構是必要的。

協力廠商面, 調整完善養老金投資及監管體系。 養老金投資應該按照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如果有一批優秀的投資管理機構能夠長期的專注於養老金投資, 必將更有利於養老金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