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除去開門紅,市場連續30天窄幅波動,中小板不知不覺超越上證50!

9月底尤其是10月9日開市前, 市場都在暢想10月不僅開門紅, 還要整個10月大漲。

但理想很性感, 現實很骨感。

10月17日上證指數振幅0.5%, 如果除去10月9日的高開低走落下1.29%的振幅, 上證指數已經連續30天振幅小於1%了。 牛熊交易室此前統計顯示, 上證指數歷史上共有15次連續10個交易日以上單日振幅均小於1%, 其中2017年已出現了4次。 如果拋開10月9日, 本次連續時間更是創記錄了。

可以說, 當前的市場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成交量也在不斷走低。 但就在令人窒息的市場中, 中小板指不知不覺中已經超越上證50, 成為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指數。

2017年上半年, 市場的焦點在於漂亮50和要命3000, 結果出其不意中, 中小板崛起了。

中小板指年初至今上漲超過20%, 已經超越上證50的18.6%的漲幅居各大指數榜首, 這個變化自8月初以來逐漸發生。 與之相反的是, 創業板指年初以來仍是負收益, 中小創已是分道揚鑣。

從結構看中小板內部分化較大, 中小板指年初至今上漲約20%, 中小板綜僅上漲約5%。 中小板指的上漲主要得益于權重股表現較優, 中小板中有30檔股票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50%(剔除2016年10月以後上市的)。

中小板為何能超越上證50, 更是與創業板分道揚鑣?本質上源于業績, 資料顯示, 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均值加速至29.9%。

截至10月15日, 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共2130家, 中小板、創業板已經基本披露完畢。 根據三季報業績預告測算創業板指17Q3淨利累計同比為-5.6%, 中小板指與創業板指累計淨利同比之差從16年Q1的-22.1%一路升至17年Q3的35.5%。

一言以蔽之, 權重股業績優從而帶動中小板指走強, 這個現象與2013年創業板很像, 一切源于業績。

對比創業板呢,

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三季報業績增速小幅下滑。 創業板三季報業績增速7.6%, 相對於中報的4.4%小幅回升;剔除溫氏股份以後, 創業板三季報業績增速21.9%, 相對於中報的22.0%小幅下滑。

創業板的業績下滑其實是在意料之中, 2013年以來創業板的業績大幅增長催化了股價的翻天,

但實際上創業板的業績大多來自於外延式並購。 而今外延式並購一退潮也就成為創業板業績持續減速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3季度, 創業板累計完成外延式並購規模290億, 相對去年同期大幅下滑63%。

將創業板公司按照是否發生過外延式並購分成兩類, 可以看到, 發生過外延式並購的創業板公司3季報業績增速21.6%%, 相對於中報的22.9%進一步加速, 已經連續3個季度減速;而沒發生過外延式並購的創業板公司3季報業績增速23.1%, 相對於中報的16.8%明顯加速, 已經連續3個季度加速。

正所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隨著三季報的陸續披露, 中小板行情趨勢的逐步明顯, 時值四季度又歷來是變盤的敏感期, 那麼可以從中小板中挖掘些潛力行業和個股了。

鑒於2017年的一根主線是業績驅動, 而且得便宜來看, 農林牧漁、傳媒、化工行業估值都處在歷史低位, 不妨多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