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箜篌和豎琴、鋼琴和揚琴都本是同胞兄弟!中國傳統樂器大盤點

1、笛子,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 約7000年前就出土有骨笛, 橫吹的樂器, 材質有石笛、竹笛、玉笛、骨笛等, 七孔, 最早是先民們誘捕野獸的。

2、簫。 簫和笛同根同源, 不同的是簫豎著吹, 笛子橫吹, 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 一般稱之為洞簫, 也有複雜的排簫。

3、塤。 和笛子同為中國最古老的吹奏的樂器,
相傳最早的時候我們祖先們在打野的時候用石頭砸獵物, 發覺石頭在風中會發出聲音, 於是就發明了這種六孔的樂器, 最早用來傳遞手機, 相當於今天的手機。

4、笙。 中國古老的吹奏樂器, 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片的樂器, 對西洋樂器產生過重大影響,
是世界上大多數簧片樂器的祖先, 最早的王公貴族專利, 夜夜笙歌說的就是它。

5、嗩呐。 中國傳統的樂器, 阿拉伯人發明, 大概在魏晉時期傳入中土, 後來稱為中國最常見的樂器之一, 記憶最深的就是它會和笙一起出現在民間的紅白事儀式上,
對於中國人又很深刻的意義。

6、琵琶。 彈撥樂器之首, 中國有土生土長的枇杷, 但是等到南北朝時期由波斯傳入後, 琵琶才真正作為一種樂器存在, 在隋唐時期已經十分流行了, 最最著名的就是大才子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直至今日還在人們心中縈繞, 四絃樂器,彈奏技巧最為複雜,音域最廣。

7、阮。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樂器,和琵琶同源同宗,直柄的叫做阮,曲柄的叫做琵琶。四弦十二柱,相傳魏晉時候的大名士阮咸特別擅長彈奏的一種琵琶,後來就被稱之為阮咸,簡稱阮,豎抱演奏,唐朝時候作為行軍傳令之用,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語音琵琶馬上催”說的就是它。

8、月琴。月琴起源于阮,四絃樂器,音箱呈滿月狀,故名月琴,代表了中國人對於花好月圓的寄託,敦煌壁畫中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9、古琴。可以說是中國所有月騎中名氣最大的一個了吧,又稱之為瑤琴,相傳舜定為五弦,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最終成為七弦琴。從“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到“琴瑟無端五十弦”,再到“欲將心事付瑤琴”,從高山流水,到廣陵散,它幾乎承載了中國古人心目中所有的美好,為“琴棋書畫”之首,高雅的代名詞,即使是諸葛亮,也要空城計,鼓琴退孟達。

10、古箏。第一次聽到這個樂器,其實是在金庸的《射雕》中歐陽鋒的武器,後來這個樂器不斷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每每都是一個身穿漢服,頭挽青絲的古典美女,用她的纖纖素手,不斷地撩撥琴弦,極盡中國風的唯美。傳說是著名的秦朝大將蒙恬所發明的,本來十二弦,時至今日已經發展為二十五弦了。

11、箜篌。中國傳統樂器,大約在漢朝的時候由波斯傳入中國,鳳首廿五弦,在盛唐時期這種樂器在中華流行程度達到巔峰,在《孔雀東南飛》的年代劉蘭芝已經需要十五學箜篌了,著名的《李憑箜篌引》更是將這種樂器賦予驚天地泣鬼神的神奇。和豎琴同宗同源,只不過一個向東傳播至中華,一個向西傳播至愛琴海。

12、三弦。傳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徵調全國老百姓到北方去修長城,為了調劑繁重的勞役,我國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種有柄的小搖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絲弦,製成了圓形、皮面、長 柄、可以彈撥的樂器,當時稱為“弦鞀”,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邊疆的軍隊中使用。

13、揚琴。這種神奇的樂器是在明朝時期由波斯傳入中國的,不得不說波斯人民是一個具有音樂細胞的民族,這種打擊樂器,真正可以實現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這種樂器就和箜篌一樣,在波斯誕生之後分別向東西傳播,到了中原地區的最後成為了揚琴,到達地中海地區的最終被命名為鋼琴。

14、碰玲。碰鈴,碰奏體鳴樂器。廣泛用於中國歌舞、戲曲音樂伴奏及民間器樂合奏中碰鈴的打擊樂器。亦稱碰鐘、雙磬、鈴鈸等,古代稱星。

15、銅鼓。中國以前古老的一種打擊樂器,後來被渲染為權利和財富的象徵,在古代常用于指揮軍隊進退,也是一種重要的祭祀禮器。

16、大鈸。這個樂器也在民間比較常見,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小時候看過的金拔法王,一個拿著一個大鈸和白素貞的兒子鬥智鬥力的苦逼妖怪。

17、二胡。中國古代著名的樂器,也叫做嵇琴,相傳為嵇康所創,在宋朝時期著名的樂工徐衍給皇帝彈奏二胡,結果弦斷了一根,但是他用另外的一根琴弦也應付自如,技藝相當高超。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18、馬頭琴。相傳一個蒙古族的牧民所養的一隻小馬不幸死去,牧人悲哀萬分,直到小馬化為白骨他仍不願拋棄,後來就以馬的頭骨為筒,腿骨為柱,馬生前的尾毛為琴弦製作成為二弦琴,這把琴從此能夠發出悠揚的樂聲,就如同小馬的嘶吟。時至今日,琴頭已經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馬特爾本是一種龍頭猴臉的神物,可以鎮邪,可以保佑出征的戰士活著歸來。

四絃樂器,彈奏技巧最為複雜,音域最廣。

7、阮。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樂器,和琵琶同源同宗,直柄的叫做阮,曲柄的叫做琵琶。四弦十二柱,相傳魏晉時候的大名士阮咸特別擅長彈奏的一種琵琶,後來就被稱之為阮咸,簡稱阮,豎抱演奏,唐朝時候作為行軍傳令之用,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語音琵琶馬上催”說的就是它。

8、月琴。月琴起源于阮,四絃樂器,音箱呈滿月狀,故名月琴,代表了中國人對於花好月圓的寄託,敦煌壁畫中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9、古琴。可以說是中國所有月騎中名氣最大的一個了吧,又稱之為瑤琴,相傳舜定為五弦,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最終成為七弦琴。從“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到“琴瑟無端五十弦”,再到“欲將心事付瑤琴”,從高山流水,到廣陵散,它幾乎承載了中國古人心目中所有的美好,為“琴棋書畫”之首,高雅的代名詞,即使是諸葛亮,也要空城計,鼓琴退孟達。

10、古箏。第一次聽到這個樂器,其實是在金庸的《射雕》中歐陽鋒的武器,後來這個樂器不斷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每每都是一個身穿漢服,頭挽青絲的古典美女,用她的纖纖素手,不斷地撩撥琴弦,極盡中國風的唯美。傳說是著名的秦朝大將蒙恬所發明的,本來十二弦,時至今日已經發展為二十五弦了。

11、箜篌。中國傳統樂器,大約在漢朝的時候由波斯傳入中國,鳳首廿五弦,在盛唐時期這種樂器在中華流行程度達到巔峰,在《孔雀東南飛》的年代劉蘭芝已經需要十五學箜篌了,著名的《李憑箜篌引》更是將這種樂器賦予驚天地泣鬼神的神奇。和豎琴同宗同源,只不過一個向東傳播至中華,一個向西傳播至愛琴海。

12、三弦。傳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徵調全國老百姓到北方去修長城,為了調劑繁重的勞役,我國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種有柄的小搖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絲弦,製成了圓形、皮面、長 柄、可以彈撥的樂器,當時稱為“弦鞀”,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邊疆的軍隊中使用。

13、揚琴。這種神奇的樂器是在明朝時期由波斯傳入中國的,不得不說波斯人民是一個具有音樂細胞的民族,這種打擊樂器,真正可以實現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這種樂器就和箜篌一樣,在波斯誕生之後分別向東西傳播,到了中原地區的最後成為了揚琴,到達地中海地區的最終被命名為鋼琴。

14、碰玲。碰鈴,碰奏體鳴樂器。廣泛用於中國歌舞、戲曲音樂伴奏及民間器樂合奏中碰鈴的打擊樂器。亦稱碰鐘、雙磬、鈴鈸等,古代稱星。

15、銅鼓。中國以前古老的一種打擊樂器,後來被渲染為權利和財富的象徵,在古代常用于指揮軍隊進退,也是一種重要的祭祀禮器。

16、大鈸。這個樂器也在民間比較常見,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小時候看過的金拔法王,一個拿著一個大鈸和白素貞的兒子鬥智鬥力的苦逼妖怪。

17、二胡。中國古代著名的樂器,也叫做嵇琴,相傳為嵇康所創,在宋朝時期著名的樂工徐衍給皇帝彈奏二胡,結果弦斷了一根,但是他用另外的一根琴弦也應付自如,技藝相當高超。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18、馬頭琴。相傳一個蒙古族的牧民所養的一隻小馬不幸死去,牧人悲哀萬分,直到小馬化為白骨他仍不願拋棄,後來就以馬的頭骨為筒,腿骨為柱,馬生前的尾毛為琴弦製作成為二弦琴,這把琴從此能夠發出悠揚的樂聲,就如同小馬的嘶吟。時至今日,琴頭已經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馬特爾本是一種龍頭猴臉的神物,可以鎮邪,可以保佑出征的戰士活著歸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