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府穀縣府州古城:金戈鐵馬折家將

府谷縣榮河博物館館藏文物 延安日報記者 祁小軍攝

從巴顏喀拉山出發, 黃河汩汩奔流而來, 流入府穀境內拐了一個大彎,

將府州城環抱於中。 穿越時空隧道, 五千年歷史在眼前流淌, 我們鳥瞰巍巍府州, 透過這裡的一磚一瓦, 依稀可見故土曾經的輝煌。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農耕與遊牧文明相互撞擊, 黃土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交織融合, 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幻, 演繹了折家將金戈鐵馬、旌旗獵獵的傳奇, 譜寫了一串串激情豪邁的音符。

大鐘樓、南寺、城隍廟、祖師壇、觀音殿、榮河書院……始建於後唐時期的府州古城, 城建山上, 東西臨深溝陡崖, 南臨黃河, 北門方向亦為溝壑, 古時有吊橋與對面相連。 府州古城依山勢而建, 形似靴狀, 城牆均為石條砌就, 故稱石頭城。 府州城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 設有東西南北四大門, 另有小南門、小西門、控遠門為七大城門。

其中大南門、小西門和北門為甕城。 城牆周長2320米。

“黨項折家鎮守府州數百年, 歷經五代、北宋等幾個朝代, 踞邊陲重鎮府州, 抗擊契丹、抵禦西夏、打擊北漢, 為捍衛邊防、穩定中原和當地人民生息繁榮作出卓越貢獻, 使府州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北閑地, 到設鎮、建縣、升州, 最後成為西北軍事門戶。 可以說, 這是折氏家族建的家。 ”府谷縣文管辦主任王明清介紹說, 府州古城不僅因其城牆堅固, 地勢險要, 易守難攻, 向為軍事要塞, 更由於此地在北宋年間曾發生過的一場影響巨大的戰事而聞名於世。 北宋慶曆二年, 西夏李元昊率兵十余萬進攻麟州, 也就是現在的神木楊家城。 西夏軍到達府州, 時值夏秋之際, 天氣炎熱,

不利鏖戰, 府州守軍以逸待勞。 而此時府州守軍兵力不足三萬, 敵強我弱, 兵力差距十分懸殊, 且救兵遠在河東, 形勢十分嚴峻, 但府州軍民以一當十, 爭先用命, 士氣十分高漲。 西夏軍攻打府州主攻方位在控遠門和大南門方面, 控遠門在山下, 為第一道防線, 大南門為第二道防線, 且大南門為甕城。

那麼甕城是怎樣的一個形制呢?其實它是城套城, 也就是說城中有城, 門內有門。 因它形狀像生活用品中的甕, 故稱之為甕城。

西夏軍攻入大南門甕城後, 外城門關閉。 城頭四周, 守城軍民居高臨下, 萬箭齊發, 矢石亂下, 西夏軍死傷慘重, 後又轉攻水門, 想用斷水的辦法困死城內軍民。 西夏軍哪知城內水源隱蔽極難發現, 李元昊派兵多方偵探,

始終沒有發現水源線索, 無奈再次強攻, 苦戰七天, 西夏兵馬死傷不計其數, 攻克府州已無任何希望, 李元昊只好率領殘兵敗將撤離府州, 轉攻豐州去了。 府州軍民英勇抗擊外族入侵的捷報傳到京城, 北宋王朝下旨褒獎折家將士, 並修復了損壞的城池。

歷史的煙塵雖離我們遠去, 但折氏家族鎮守府州保家衛國的英勇壯舉給我們留下了永恆的追思與遐想。 而今, 時光浩渺, 這座帶著硝煙記憶的英雄古城已先後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一代代瞻仰者留下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滋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