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鱈魚家族,真的吃明白了嗎?

在眾多海魚中, 大西洋真鱈無疑是西方飲食歷史上最重要的種類之一。 數百年前的歐洲, 畜類極其昂貴, 又因宗教原因, 人們很難吃到肉類, 而海中足量的鱈魚一度供養了歐洲, 一養就是幾個世紀。

然而, 二戰後軍工技術催生的現代漁業打破了人與大海相安無事的節奏, 紐芬蘭漁場就是最慘痛的教訓。 大型機械化漁船成群結隊、夜以繼日地捕撈, 鱈魚盡數在劫難逃, 生態也被破壞殆盡。 終於在1992年, 鱈魚資源枯竭, 加拿大後悔莫及地宣佈徹底關閉紐芬蘭漁場。 那時, 其他國家鱈魚資源也受到了相似的破壞, 歐洲甚至爆發了搶奪鱈魚的戰爭。

也是從那時開始, 配額制和禁漁制相繼建立。 如今, 鱈魚生態有了喜人的恢復, “鱈魚歸來”也成為20世紀的西方人可以講給後代的深刻故事。

《鱈魚的故事》(插畫:S.D.辛德勒, 中譯:趙靜)是本經典歷史類書籍的繪本版。 書中介紹了對西方人來說比黃金和石油還要珍貴的鱈魚。

引發戰爭的大西洋

真鱈(Atlantic Cod)

大西洋真鱈以挪威海域一帶的出產為最佳, 肉質潔白, 口感細嫩油潤, 味道清淡鮮美。 除去一條大魚骨, 沒有其他魚刺, 西方人至今不大接受中國美味的淡水魚, 就是這種方便至極的鱈魚嬌慣出來的。 據統計, 在英國魚類市場上, 每三人中就有一人選擇鱈魚。 歷史上, 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因為信仰天主教, 一年中很多宗教齋戒日都不能食用紅肉, 那時, 鱈魚就是餐桌上“挑大樑”的經典主菜。

菜單 | 挪威鱈魚西班牙可力佐香腸,

奶油甜椒時蔬

Lomo de morue a la Basquaise

出品:福樓法餐廳FLO

做法:

1. 鱈魚加入調料和黃油, 放入180攝氏度的烤箱慢慢地蒸烤8分鐘, 直到烤熟。

2. 添加層西葫蘆和西班牙香腸包裹在鱈魚表面。

3. 配菜是燉紅黃兩色甜椒絲, 加入調料慢火煨一兩個小時, 至到變軟。

4. 將鱈魚和配菜擺盤時,

添加辣椒、蒜泥蛋黃醬、珍珠蔬菜及一些清爽的牛奶泡沫。

▲拖網漁船上, 漁民展示巨大的鱈魚

送給神的禮物

阿拉斯加狹鱈(Alaska pollock)

在韓國,產於日本南部海域的阿拉斯加狹鱈(Alaska pollock)被稱為“明太魚”。這種明太魚在朝鮮歷史上頗有名氣,地位也很神聖,這主要是因為它“全身都是寶”的特性。按照朝鮮族敬神的祭品的要求,進獻的食材必須保證“完全奉獻”,即全身都得可以食用,而明太魚正好符合這個特點。它的內臟、魚子可做濃郁的魚子醬,魚頭經醬油泡過後異常鮮美,眼睛、魚皮適合下酒,鰭、尾可以熬高湯,古朝鮮人甚至能將明太魚做成36道菜。現在韓國美食中的魚湯泡飯、魚皮包飯、即時魚幹,都是用這種明太魚作為原料。

來自北極的黑鱈魚

裸蓋魚(Sablefish)

黑鱈魚是近年來出現在中國人餐桌上的頂級深海魚之一,由於它生長在北極附近冷冽深邃的海域,為了禦寒,它的體內含油量非常高,因此肉質無比細膩柔嫩,幾乎入口即溶。

實際上,黑鱈魚屬於鮋形目,也叫作黑貂魚、裸蓋魚,英文名稱為Sablefish。由於它生活在深海,捕撈的難度很高。目前,美國採用一種叫作“延繩釣”的方式,在深海的長繩上懸掛魚鉤來捕捉黑鱈魚。這樣既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傷害,也能夠保證黑鱈魚沒有大量互相碰撞,從而保證魚身的完整和肉質的鮮美。

縱觀世界,雖然北歐距離極圈較近,但反而是美國最早在1935年開始捕撈黑鱈魚。不過,讓黑鱈魚成名的“伯樂”卻是日本。自從發現黑鱈魚以來,日本都是西方黑鱈魚最大的海外市場。在日本“黑鱈狂熱”的刺激下,美國從1982年開始管控黑鱈的捕撈。而在日本人推崇黑鱈之前,大家都是根據市場需求而決定捕撈數量的。

來自南極的銀鱈魚

南極犬牙魚(PatagonianToothfish)

除了黑鱈魚,中國市場上另有一種魚被叫作“銀鱈魚”。它的肉質晶瑩鮮美、營養豐富,口感不輸黑鱈魚,連成長環境也是極圈深水海域。不過,黑鱈在北極,而銀鱈在南極。一般商業捕撈規格為7~10公斤,壽命4.5~14年;最大個體體長可達2米,體重100公斤,壽命達50年。

其實,只要魚肉好吃,人們才不留意它叫什麼名字。銀鱈魚明明不是鱈魚,卻被中國人不求甚解地這麼叫開了。不過,美國人在這點上跟中國人也是半斤八兩,它也不是海鱸魚,卻被安上了“智利海鱸魚”這個名字。

想去各國餐廳點一道“銀鱈魚”,千萬不要直譯“Silver Cod”。老外肯定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以為你只是要吃“Cod”,兩者價格相差甚遠哦。

鱈魚菜品

▲豆子烤鱈魚

▲蔬菜釀鱈魚

▲紙包烤鱈魚配檸檬、綠豌和茴香

▲培根卷鱈魚配蔬菜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美酒與美食,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韓國,產於日本南部海域的阿拉斯加狹鱈(Alaska pollock)被稱為“明太魚”。這種明太魚在朝鮮歷史上頗有名氣,地位也很神聖,這主要是因為它“全身都是寶”的特性。按照朝鮮族敬神的祭品的要求,進獻的食材必須保證“完全奉獻”,即全身都得可以食用,而明太魚正好符合這個特點。它的內臟、魚子可做濃郁的魚子醬,魚頭經醬油泡過後異常鮮美,眼睛、魚皮適合下酒,鰭、尾可以熬高湯,古朝鮮人甚至能將明太魚做成36道菜。現在韓國美食中的魚湯泡飯、魚皮包飯、即時魚幹,都是用這種明太魚作為原料。

來自北極的黑鱈魚

裸蓋魚(Sablefish)

黑鱈魚是近年來出現在中國人餐桌上的頂級深海魚之一,由於它生長在北極附近冷冽深邃的海域,為了禦寒,它的體內含油量非常高,因此肉質無比細膩柔嫩,幾乎入口即溶。

實際上,黑鱈魚屬於鮋形目,也叫作黑貂魚、裸蓋魚,英文名稱為Sablefish。由於它生活在深海,捕撈的難度很高。目前,美國採用一種叫作“延繩釣”的方式,在深海的長繩上懸掛魚鉤來捕捉黑鱈魚。這樣既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傷害,也能夠保證黑鱈魚沒有大量互相碰撞,從而保證魚身的完整和肉質的鮮美。

縱觀世界,雖然北歐距離極圈較近,但反而是美國最早在1935年開始捕撈黑鱈魚。不過,讓黑鱈魚成名的“伯樂”卻是日本。自從發現黑鱈魚以來,日本都是西方黑鱈魚最大的海外市場。在日本“黑鱈狂熱”的刺激下,美國從1982年開始管控黑鱈的捕撈。而在日本人推崇黑鱈之前,大家都是根據市場需求而決定捕撈數量的。

來自南極的銀鱈魚

南極犬牙魚(PatagonianToothfish)

除了黑鱈魚,中國市場上另有一種魚被叫作“銀鱈魚”。它的肉質晶瑩鮮美、營養豐富,口感不輸黑鱈魚,連成長環境也是極圈深水海域。不過,黑鱈在北極,而銀鱈在南極。一般商業捕撈規格為7~10公斤,壽命4.5~14年;最大個體體長可達2米,體重100公斤,壽命達50年。

其實,只要魚肉好吃,人們才不留意它叫什麼名字。銀鱈魚明明不是鱈魚,卻被中國人不求甚解地這麼叫開了。不過,美國人在這點上跟中國人也是半斤八兩,它也不是海鱸魚,卻被安上了“智利海鱸魚”這個名字。

想去各國餐廳點一道“銀鱈魚”,千萬不要直譯“Silver Cod”。老外肯定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以為你只是要吃“Cod”,兩者價格相差甚遠哦。

鱈魚菜品

▲豆子烤鱈魚

▲蔬菜釀鱈魚

▲紙包烤鱈魚配檸檬、綠豌和茴香

▲培根卷鱈魚配蔬菜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美酒與美食,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