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初兩度削藩為何結局竟有天壤之別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臺上曾連續上演了兩幕削藩的活劇。 兩劇的導演, 一是建文帝, 一是永樂帝。 建文削藩, 激成“靖難之變”, 江山易主;永樂削藩, 談笑之間, 眾王俯首。 同樣是削藩, 為何結局竟有天壤之別?

明太祖為鞏固王朝封藩建國

西元1368 年, 朱元璋在硝煙彌漫中登上皇位, 建立了大明王朝。 初登龍廷的喜悅, 並未沖淡他對鞏固新政權的思慮。 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全面加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其中, 作為鞏固明王朝的重要措施之一, 就是將諸子封藩建國。

朱元璋曾親身參加過反元鬥爭, 親眼目睹元末軍閥一個個擁兵自重, 元朝中央政權孤立無援, 最後倉惶北遁的慘況。 元朝滅亡的事實, 給了朱元璋一個錯誤的啟示, 以為實行了諸子封藩, 中央王朝一旦危難之時, 藩王就能提兵解困, 勤王濟危。 所以, 他反復告諭群臣:天下這麼大,

必須建立藩屏, “上衛國家, 下安生民”。

然而, 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 在諸子分封問題上, 朱元璋是大大失策了。 事實上, 歷史上不乏因分封而導致戰亂的前車之鑒, 但朱元璋不以為意, 堅持要對諸子進行分封。

洪武一朝分別在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年(1378年)、二十六年(1393年)進行了三次大分封。 朱元璋有26 個兒子和一個重孫, 除長子朱標立為皇太子, 幼子朱楠出生逾月夭折未及分封外, 實際分封了25 位藩王。

為了使藩王能夠起到“上衛國家, 下安生民”的作用, 朱元璋賦予了他們很大的權力。 按規定, 王府設三護衛, 護衛甲士少者三千, 多者一萬九千人。 其實, 這僅是就一般情況而言, 像分封在北方邊塞的諸王, 因為要防禦蒙古殘餘勢力的捲土重來,

都擁有重兵和相當大的軍事統率權, 甚至連國公勳臣都受其節制。

而且, 朱元璋還規定, 一旦朝中出現奸臣, 所有親王都要訓兵待命, 天子密詔諸王, 諸王則統領鎮兵討平之。 這樣, 諸王的權力和責任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71 歲的朱元璋大駕西歸。 他滿以為諸子封藩為明王朝的大廈打下了一塊長治久安的基石, 卻怎麼也不會想到, 此舉恰恰給明王朝埋下了禍根。

建文帝削藩, 江山易主

皇太子朱標本可以幸運地繼位, 可是, 天不假年, 偏偏先其父而死, 於是, 朱標之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當時, 諸王在朱允允炆面前以叔父之尊, 多有不遜之言行。 朱允允炆不能不對這種狀況憂心忡忡。

一天, 他在東角門問太常卿黃子澄:“諸叔父各擁重兵, 何以制之?”子澄以漢平七國之亂事為對(注:漢景帝時, 七個劉姓諸侯國叛亂, 史稱“七王之亂”, 後被漢景帝平定), 首次提出削奪諸王的建議。 朱允炆聞之大喜。

朱允炆繼位, 改元建文後, 兵部尚書齊泰及黃子澄針對諸王“擁重兵,

多不法”的狀況, 一致建議削藩, 這與朱允炆一拍即合。 當時, 魯王、秦王、晉王已先後在洪武朝病故, 剩下的有燕、代、肅、遼、慶、甯、穀、岷、齊、湘、周等王。 強藩之首數燕王朱棣。

齊泰認為, “燕握重兵, 且素有大志, 當先削之”。 但黃子澄卻以為, 燕王久有準備, 削奪很難一舉成功。 周王與燕王是同母兄弟, 手足情深, 不如先削周王, 翦除燕王手足, 然後再削燕就容易了。 朱允炆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 於是, 削藩的帷幕拉開了。

既然要先除周王, 於是, 就有人上告周王朱橚(音sù讀“肅”)企圖謀反。 周王封於開封, 建文帝不作任何調查, 就命曹國公李景隆以率兵備邊為名, 借道開封, 突圍王府, 逮捕周王。 建文先將其流放雲南蒙化, 後又召還, 將其禁錮于京師。

在連削了周、湘、齊、代、岷五王之後, 下一步削藩所向,就是燕王。燕王朱棣早就看清了朝廷的意圖,他當然不甘束手待斃,一直在積極準備起兵。不僅如此,他還網羅術人異士,為自己出謀劃策。燕王反跡暴露無遺,建文帝密令先期派往監視朱棣的北平都指揮使張信逮捕朱棣。誰知張信叛變,反向燕王告密。朱棣決定誓師起兵,號稱“靖難軍( 即平定國難)”。

戰火彌漫了四個年頭,朝廷方面由於用人不當,指揮失誤,終於節節敗退。建文四年(西元1402年),燕師兵臨京城(今南京),守衛見大勢已去,開門迎降。這時宮中突然火起,朱棣急令滅火,大火撲滅後,朱允炆不知所終,一說自焚,一說潛逃,總之以悲劇而告終。

燕王朱棣終於登上皇位,他就是永樂皇帝。

永樂帝削藩,眾王俯首

永樂帝以藩王身份起兵,奪取皇位,他當然深知藩王對皇權的巨大威脅,所以,他即位後,無疑要把削藩作為自己的既定方針。

但朱棣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充分認識到削藩的複雜和艱巨性。他首先亮出的不是藩王的削奪者,而是藩王利益維護者的姿態。他將被建文帝削廢的五位藩王,除自焚的湘王外,其餘四王全部複爵,並對他們大加賞賜,使得這些藩王皆大歡喜。

與此同時,朱棣又不動聲色地將一些藩王改變封地,使那些對永樂威脅較大的藩王脫離原來經營已久的地盤和軍隊。這些藩王儘管有奇謀,善用兵,改封以後也只能如虎落平原,龍困淺水,難以興風作浪了。藩王統領重兵的格局也被打破了,解除了藩王對朝廷潛在的軍事威脅。

一些藩王完全不懂得乃兄永樂帝的用心,把永樂對他們的優禮看成是對藩王利益的真心維護,於是,他們自恃宗室之親,得意忘形,驕縱不法,這正好給永樂提供了削奪的機會。

齊王朱樽驕縱殘暴,複封後在青州城內陰結勇士,招納亡命,擅令校尉,甚至僭用帝號,用自己的護衛兵士守衛青州城,使地方守吏不得登城夜巡。他還任意拘留、監禁無罪之人。王府官吏李珙欲向朝廷舉報,被其秘密關押,企圖殺人滅口。

消息傳到朝廷,永樂完全可以憑此將其廢削,但他為了不致引起其他藩王的疑懼,做得十分審慎。他先是賜書勸誡,兩天后,再次賜書勸諭。但朱樽不思悔改,我行我素,並欲圖謀不軌。永樂第三次賜書,警告他“非分之思,不可數得,王其省之,毋貽後悔”。這次,朱樽似乎受到震動,上表悔過,並要求來京謝罪。

誰知來京後,朱樽非但不接受批評,反而兇相畢露,瘋狂叫囂:“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耶? 會盡斬此輩。”至此,永樂順從眾意,朱樽成了永樂削廢的第一個藩王。

第二個被削的是谷王朱橞。他也是兇殘成性,驕肆妄為,搶奪民田。尤其嚴重的是,他陰謀乘元旦向皇帝獻燈之機,伺機謀變,還企圖拉攏蜀王共同起事。蜀王向永樂告發其陰謀。但永樂仍不開殺戒,只是將朱木惠及其二子削廢為庶人。

甯王朱權改封南昌後,有人告其“巫蠱誹謗事”,永樂經過密查,屬無中生有。但風聲傳到朱權耳裡,深知永樂為人的朱權看破紅塵,從此不問政治,潔身自保。周王朱橚同樣主動交出三護衛官軍。從此,朱橚肅也遠離政治,以善終其生。

岷、代、遼三王,因罪被革去護衛。其餘的藩王因能俯首聽命,奉制守法,永樂仍保留其封爵。至此,永樂順利地解決了明初藩王威脅中央集權的嚴重問題。永樂導演的這出削藩喜劇,成功地降下了帷幕。

下一步削藩所向,就是燕王。燕王朱棣早就看清了朝廷的意圖,他當然不甘束手待斃,一直在積極準備起兵。不僅如此,他還網羅術人異士,為自己出謀劃策。燕王反跡暴露無遺,建文帝密令先期派往監視朱棣的北平都指揮使張信逮捕朱棣。誰知張信叛變,反向燕王告密。朱棣決定誓師起兵,號稱“靖難軍( 即平定國難)”。

戰火彌漫了四個年頭,朝廷方面由於用人不當,指揮失誤,終於節節敗退。建文四年(西元1402年),燕師兵臨京城(今南京),守衛見大勢已去,開門迎降。這時宮中突然火起,朱棣急令滅火,大火撲滅後,朱允炆不知所終,一說自焚,一說潛逃,總之以悲劇而告終。

燕王朱棣終於登上皇位,他就是永樂皇帝。

永樂帝削藩,眾王俯首

永樂帝以藩王身份起兵,奪取皇位,他當然深知藩王對皇權的巨大威脅,所以,他即位後,無疑要把削藩作為自己的既定方針。

但朱棣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充分認識到削藩的複雜和艱巨性。他首先亮出的不是藩王的削奪者,而是藩王利益維護者的姿態。他將被建文帝削廢的五位藩王,除自焚的湘王外,其餘四王全部複爵,並對他們大加賞賜,使得這些藩王皆大歡喜。

與此同時,朱棣又不動聲色地將一些藩王改變封地,使那些對永樂威脅較大的藩王脫離原來經營已久的地盤和軍隊。這些藩王儘管有奇謀,善用兵,改封以後也只能如虎落平原,龍困淺水,難以興風作浪了。藩王統領重兵的格局也被打破了,解除了藩王對朝廷潛在的軍事威脅。

一些藩王完全不懂得乃兄永樂帝的用心,把永樂對他們的優禮看成是對藩王利益的真心維護,於是,他們自恃宗室之親,得意忘形,驕縱不法,這正好給永樂提供了削奪的機會。

齊王朱樽驕縱殘暴,複封後在青州城內陰結勇士,招納亡命,擅令校尉,甚至僭用帝號,用自己的護衛兵士守衛青州城,使地方守吏不得登城夜巡。他還任意拘留、監禁無罪之人。王府官吏李珙欲向朝廷舉報,被其秘密關押,企圖殺人滅口。

消息傳到朝廷,永樂完全可以憑此將其廢削,但他為了不致引起其他藩王的疑懼,做得十分審慎。他先是賜書勸誡,兩天后,再次賜書勸諭。但朱樽不思悔改,我行我素,並欲圖謀不軌。永樂第三次賜書,警告他“非分之思,不可數得,王其省之,毋貽後悔”。這次,朱樽似乎受到震動,上表悔過,並要求來京謝罪。

誰知來京後,朱樽非但不接受批評,反而兇相畢露,瘋狂叫囂:“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耶? 會盡斬此輩。”至此,永樂順從眾意,朱樽成了永樂削廢的第一個藩王。

第二個被削的是谷王朱橞。他也是兇殘成性,驕肆妄為,搶奪民田。尤其嚴重的是,他陰謀乘元旦向皇帝獻燈之機,伺機謀變,還企圖拉攏蜀王共同起事。蜀王向永樂告發其陰謀。但永樂仍不開殺戒,只是將朱木惠及其二子削廢為庶人。

甯王朱權改封南昌後,有人告其“巫蠱誹謗事”,永樂經過密查,屬無中生有。但風聲傳到朱權耳裡,深知永樂為人的朱權看破紅塵,從此不問政治,潔身自保。周王朱橚同樣主動交出三護衛官軍。從此,朱橚肅也遠離政治,以善終其生。

岷、代、遼三王,因罪被革去護衛。其餘的藩王因能俯首聽命,奉制守法,永樂仍保留其封爵。至此,永樂順利地解決了明初藩王威脅中央集權的嚴重問題。永樂導演的這出削藩喜劇,成功地降下了帷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