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曾是電影主題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怎樣升級為國歌的?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這首印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腦海中的歌曲, 氣勢雄偉, 激勵人心。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 它的曲作者從未接受過傳統專業音樂教育, 譜曲時年僅23歲;它的詞作者剛剛完成第一段歌詞就不幸入獄。 而這首《義勇軍進行曲》, 是他們此生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名叫聶耳, 生長于雲南。 受到雲南豐富而又優美的民間音樂的薰陶, 聶耳自幼就學會了笛子、二胡、三弦等樂器。

後來又在大學中接觸西洋樂器。 然而, 聶耳對音樂和藝術的理解, 卻遠遠不是只有喜愛那麼簡單。 他很早就萌生了把“音樂”和“革命”聯繫在一起的意識。

童年的聶耳

1928年, 在蔣介石瘋狂鎮壓革命的腥風血雨中, 聶耳毫不猶豫地向中國共產黨靠攏,

加入了共青團。 當時他常在學校僻靜處參加小組活動, 學習使用油印機印刷傳單、小報、書寫標語口號。 聶耳搞秘密宣傳的技術很高明, 能一面和人周旋, 一面貼標語。

1930年春, 國民黨大肆屠殺共產黨, 鎮壓工農群眾。 由於叛徒告密, 聶耳的共青團員身份和參加革命活動的情況被國民黨特務掌握,

將他列入了逮捕黑名單。 得知這一消息後, 聶耳平靜地向校務處請假, 躲到親戚家“隱居”。

7月份, 聶耳的三哥聶敘倫正準備前往上海工作, 為了讓弟弟躲避反動當局的迫害, 讓聶耳頂了自己的名, 連夜前往上海。 到上海的第一年裡, 聶耳一直在一家小店裡打工。 1931年的3月末, 聶耳通過了聯華影業公司招生考試, 成為了一名小提琴練習生, 來到公司旗下的明月歌舞團。

不久後, 《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和曲作者, 終於相遇了。

聶耳(左)和田漢(右)

在來到上海之前, 聶耳最多只能算是中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進步青年”和“文藝骨幹”, 雖然自幼愛好文藝和音樂, 但直到此時, 他還沒有任何一部自己的作品。 而此時的田漢早已名聲在外。

早年間的田漢, 在上海文藝界, 是較少介入政治的。 然而, 在面對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 田漢改變了20年代的電影創作中以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戀愛悲劇為主的創作主題, 轉向了為民族解放而呐喊。 此時, 他和聶耳,

站在同一戰線上。

1931年, 聶耳通過朋友結識了田漢, 兩人一拍即合, 從此開始了頻繁的合作。 在聶耳一生所創作的歌曲中, 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作品都是由田漢來作詞。 並且在田漢的介紹下, 聶耳也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春,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成立。 應電通公司的邀請, 田漢在1934年秋末, 開始創作一部以長城抗戰為主題的文學劇本《鳳凰的再生》, 後更名為《風雲兒女》。

劇本梗概寫好後,田漢想創作一首以長城為背景的主題歌。

對於“長城”,田漢有自己的認識,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道:雖然從飛機上看,長城不過是一個矮牆,但我們現在要反對侵略者,中國人民要團結起來,形成一個真正的鐵的銅牆。於是田漢寫下了“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

1935年2月19日的夜裡,國民黨特務以“宣傳赤化”的罪名,將田漢逮捕。田漢被捕之後,電通公司加快推進這部宣傳抗日救亡的作品問世。當得知電影即將準備開拍的消息之後,聶耳想方設法拿到了田漢入獄前寫下的那六句歌詞,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曲譜初稿。

1935年4月,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劇,國民黨計畫逮捕聶耳。為了保護聶耳免遭迫害,並且考慮到他有到國外深造音樂的意願,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聶耳制定了一個經由日本、轉道法國巴黎,最後去蘇聯莫斯科學習、考察、創作以及展開革命音樂活動的計畫。

到達日本之後,聶耳以一個“窮留學生”的身份,低調地融入了日本普通人的生活。

1935年5月初,聶耳將修改過的歌詞和曲譜,寄回了上海電通影業公司,灌製成唱片。

1935年5月24日,隨著電影《風雲兒女》的上映,《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大地上唱響。

1935年的7月末,田漢被保釋出獄。在上海,他時常能夠聽到《義勇軍進行曲》,他激動不已。

田漢當時寫作的歌詞有六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大炮飛機前進!”我們現在所唱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是聶耳三次修改原稿歌詞後的成果。

田漢對聶耳的改編非常認可,他曾經寫道:“聶耳善於處理別人很不易駕馭的語句,比如《義勇軍進行曲》裡的歌詞寫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這一句就很不易駕馭,而他卻處理得自然而有力……”

然而,剛剛出獄的田漢,就得知了聶耳已經離世的噩耗。

1935年7月17日,就在田漢出獄前幾天,聶耳於日本藤澤市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亡。高度反映當時中國時代精神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成為了田漢和聶耳,一生中合作的最後一個作品。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之後,迅速傳唱開來,不分城市、農村,也不分國內、國外。

1936年,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在西北練兵,特別強調士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重要意義;

而1937年,淞滬會戰當中,孤軍奮戰的“八百壯士”,唱起它來鼓舞士氣,很多軍隊和軍校,也都將它定為軍歌;

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義勇軍進行曲》在東南亞地區更是廣為傳唱,成為了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戰歌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

《義勇軍進行曲》的曲名是怎樣得來的?

它又是如何從電影主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呢?

敬請收看今晚(10月18日)20:00,CCTV-4《國家記憶》之《歌聲裡的記憶 義勇軍進行曲》。

文字&編輯:溫馨 主編:姜黎

劇本梗概寫好後,田漢想創作一首以長城為背景的主題歌。

對於“長城”,田漢有自己的認識,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道:雖然從飛機上看,長城不過是一個矮牆,但我們現在要反對侵略者,中國人民要團結起來,形成一個真正的鐵的銅牆。於是田漢寫下了“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

1935年2月19日的夜裡,國民黨特務以“宣傳赤化”的罪名,將田漢逮捕。田漢被捕之後,電通公司加快推進這部宣傳抗日救亡的作品問世。當得知電影即將準備開拍的消息之後,聶耳想方設法拿到了田漢入獄前寫下的那六句歌詞,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曲譜初稿。

1935年4月,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劇,國民黨計畫逮捕聶耳。為了保護聶耳免遭迫害,並且考慮到他有到國外深造音樂的意願,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聶耳制定了一個經由日本、轉道法國巴黎,最後去蘇聯莫斯科學習、考察、創作以及展開革命音樂活動的計畫。

到達日本之後,聶耳以一個“窮留學生”的身份,低調地融入了日本普通人的生活。

1935年5月初,聶耳將修改過的歌詞和曲譜,寄回了上海電通影業公司,灌製成唱片。

1935年5月24日,隨著電影《風雲兒女》的上映,《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大地上唱響。

1935年的7月末,田漢被保釋出獄。在上海,他時常能夠聽到《義勇軍進行曲》,他激動不已。

田漢當時寫作的歌詞有六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大炮飛機前進!”我們現在所唱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是聶耳三次修改原稿歌詞後的成果。

田漢對聶耳的改編非常認可,他曾經寫道:“聶耳善於處理別人很不易駕馭的語句,比如《義勇軍進行曲》裡的歌詞寫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這一句就很不易駕馭,而他卻處理得自然而有力……”

然而,剛剛出獄的田漢,就得知了聶耳已經離世的噩耗。

1935年7月17日,就在田漢出獄前幾天,聶耳於日本藤澤市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亡。高度反映當時中國時代精神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成為了田漢和聶耳,一生中合作的最後一個作品。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之後,迅速傳唱開來,不分城市、農村,也不分國內、國外。

1936年,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在西北練兵,特別強調士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重要意義;

而1937年,淞滬會戰當中,孤軍奮戰的“八百壯士”,唱起它來鼓舞士氣,很多軍隊和軍校,也都將它定為軍歌;

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義勇軍進行曲》在東南亞地區更是廣為傳唱,成為了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戰歌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

《義勇軍進行曲》的曲名是怎樣得來的?

它又是如何從電影主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呢?

敬請收看今晚(10月18日)20:00,CCTV-4《國家記憶》之《歌聲裡的記憶 義勇軍進行曲》。

文字&編輯:溫馨 主編:姜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