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開國皇帝死於非命,真是被自己的親弟弟暗殺的嗎?

西元976年(宋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 宋太祖趙匡胤大病, 召晉王趙光義議事, 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 有遜避之狀, 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 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 好做”)。 然二十日淩晨宋太祖駕崩, 晉王趙光義按遺照繼位, 史稱宋太宗。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 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 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 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 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理由如下: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一、趙光義繼承皇位後, 不按歷代繼承皇位次年改元的慣例, 急匆匆的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天國元年, 所以人們認為正是趙光義心中有鬼, 所以迫不及待的把生米煮成熟飯,

以便造成自己已經繼承皇位、無法改變的事實。

二、宋太祖的兩個兒子後來都是死於非命。 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於西元979年被迫自殺, 次子德芳又於西元981年無故而死。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趙光義為了掩蓋他弑兄奪位的真相, 並且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三、趙光義曾加封皇嫂宋太祖皇后為“開寶皇后”, 但是在宋太祖皇后死後, 趙光義並沒有按皇后的禮儀治喪, 這引起了後世很多人的非議, 認為這是趙光義弑兄奪位的表現之處, 他對皇嫂沒有絲毫尊敬之情。

四、趙光義繼承皇位後, 一再迫害其弟趙廷美, 使其鬱鬱而終, 既然趙光義繼承的是其兄趙匡胤的皇位, 那麼按照兄終弟及的規矩, 趙廷美有權繼承趙光義的皇位。

趙光義迫害其弟說明他根本就不認可兄終弟及的繼承法。

五、有種野史說法:在北宋滅亡後, 南宋高宗趙構一直沒有子嗣, 據說有天晚上趙構做夢回到了斧光燭影事件發生的現場, 目睹了當時的真相, 醒來後覺得愧對宋太祖, 就立了宋太祖的後人, 把大宋江山還給了宋太祖的子孫手中。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

幾千年來人們繪聲繪色的描繪著趙光義如何弑兄奪位、心狠手辣等, 但是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以上五點, 然而以上五點根本不能證明趙光義殺害了宋太祖趙匡胤, 原因如下:

一、趙光義繼承皇位後著急改年號只能說明他對得到皇位的迫切心情, 而且如果真的是他弑兄奪位的話他難道不懂得隱藏嗎?還故意引起大家的非議?趙光義不僅不傻, 心機還特別重, 他提前改年號大家對他的非議他不可能不知道, 那麼他為什麼這麼做呢?那是因為趙光義權力欲特別強, 普天之下他只佩服他兄長一樣, 而且他等待皇位等了17年, 現在趙匡胤死了,

他再也不願意忍受, 他要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

二、宋太祖的兒子死於非命是存在爭議, 但是宋太祖的兩個兒子死亡時間距離趙光義繼承皇位已經過去幾年時間, 趙光義的皇位已經穩定了, 如果是因為趙光義為了掩蓋他弑兄奪位的真相, 那趙光義應該在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就下手, 幹嘛要多等幾年?難道是趙光義心慈手軟?當然不可能!退一萬步說宋太祖的兩個兒子是被趙光義害死的, 那趙光義也是為了消除自己兒子登基為帝的隱患, 畢竟江山是太祖打下的, 太祖的兩個兒子又比自己兒子年長、更加有能力, 這讓趙光義怎麼能容忍?

▲北宋版圖

三、至於趙光義並沒有按皇后的禮儀給其嫂嫂治喪這雖然有失國體,但也不能如此上綱上線,因此就判定趙光義弑兄奪位。當年李世民對李淵、唐肅宗對李隆基都是薄藏,難道他們都是弑父嗎?這顯然是無稽之談。真實情況是當初宋後一直勸太祖立兒子為太子,所以趙光義懷恨在心。

四、趙光義繼承皇位後,一再迫害其弟趙廷美,這個和趙光義繼承皇位沒有關係,而是和傳承皇位有關係。到了趙光義當皇帝後,大宋已經基本上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局勢穩定文化繁榮,而趙光義的兒子已經培養成才,他擔心其弟趙廷美還惦記著兄終弟及繼承法,所以他就一再迫害其弟趙廷美。

五、這種野史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南宋高宗之所以立太祖子孫後代為皇帝,那是因為太宗的子孫後代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屠殺殆盡,已經沒有可以選擇的物件。宋高宗是不得已而為之。

▲靖康之變 蠟像

經過筆者翻閱史書,發現趙光義或許有弑兄奪位的想法,但是他沒有這個氣魄,也沒有這個機會,更沒有這個能力!事實上宋太祖也確實不是趙光義謀殺的。理由如下:

一、宋太祖生活在五代十國那麼動亂時代,特別是中原地區從西元907年到西元960年短短五十三年五個朝代更替、十幾位皇帝走馬燈般登場,造反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宋太祖本人也正是通過發動陳橋兵變,把皇位從後周手裡接過來的。趙光義的那點心思他能看不透?

二、宋太祖是靠軍功起家奪取的天下,他心理非常清楚軍隊對皇帝的影響有多大,儘管趙光義有一部分軍權,但他只統帥四分之一的禁軍,其餘軍隊都在宋太祖親信手中,就是趙光義統帥四分之一的禁軍中的將領也是宋太祖帶出來的,如果趙光義造反他手中的軍隊真的聽他的嗎?

▲陳橋兵變

三、咱們回到斧光燭影事發當晚,趙光義隻身一人進宮在宋太祖清醒的情況下能殺得了宋太祖?有人猜測說,趙光義趁太祖生病殺死的,別逗了太祖皇帝可是出了名會武功的,連天龍八部中蕭峰都佩服的;有人說:也可能下毒,別忘了是太祖請趙光義吃飯,難道趙光義趁太祖說話不注意下的?或者趙光義在宮中親信幹的?可是皇帝吃飯可不像咱們啊,是要經過無數人道檢測工序的啊。在太祖皇帝的宮中,趙光義赤手空拳一個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殺死宋太祖?他是超人嗎?

四、宋太祖一直大力培養著趙光義,讓趙光義掌握著軍權,並且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太祖讓他擔任開封府尹。一當就是十多年,從來沒有換過人。開封府尹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從五代時期開始,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凡擔任京城最高行政長官的人,都是未來的太子人選。開寶六年(973年),太祖更是封趙光義為晉王,朝位排在宰相之上,成為國家的第二號人物。相反對於自己的兒子宋太祖連王都沒有封,也從來沒有任何立自己兒子為太子打算的跡象。所以太祖把趙光義作為皇位繼承人也培養是很明顯的。

五、在宋太祖去世的那年夏天,趙匡胤曾在洛陽盤桓了一個月。臨別時,趙匡胤到父親的安陵祭拜並大哭,說了一句“此生不得再朝於此矣!”隨後,他“即更衣,取弧矢,登闕台,望西北鳴弦發矢,矢委處,謂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即墓地)也”(《玉壺清話》),這說明趙匡胤對自己身體生病的情況是非常瞭解的,對自己的死亡即將來臨心中也是有預感的。

▲斧光燭影

斧光燭影事發當晚,筆者推測,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宋太祖在臨死前和弟弟交代後事,太祖對於趙光義在背後做的種種小動作看的很清楚,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人品卑劣,但是自己的兒子又都年輕,全國還沒有統一,大宋王朝還沒有穩固統治,如果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難保大宋江山被人奪去。

太祖沒有辦法他只能把江山交給了趙光義,儘管他內心一萬個不願意,但是江山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不得不這樣做!喝完酒後他把趙光義背後為了奪權所作所為都抖落了出來,把趙光義臭駡訓斥了一頓,用引柱斧戳地,大聲說道:“光義你不是費盡心思用盡手段要當皇帝嗎?那朕就把大宋江山交給你了,好為之!” 。當然歷史真相已很難求證,後人只能從史料中進行最合理可能性的推測。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魏紀偉

▲北宋版圖

三、至於趙光義並沒有按皇后的禮儀給其嫂嫂治喪這雖然有失國體,但也不能如此上綱上線,因此就判定趙光義弑兄奪位。當年李世民對李淵、唐肅宗對李隆基都是薄藏,難道他們都是弑父嗎?這顯然是無稽之談。真實情況是當初宋後一直勸太祖立兒子為太子,所以趙光義懷恨在心。

四、趙光義繼承皇位後,一再迫害其弟趙廷美,這個和趙光義繼承皇位沒有關係,而是和傳承皇位有關係。到了趙光義當皇帝後,大宋已經基本上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局勢穩定文化繁榮,而趙光義的兒子已經培養成才,他擔心其弟趙廷美還惦記著兄終弟及繼承法,所以他就一再迫害其弟趙廷美。

五、這種野史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南宋高宗之所以立太祖子孫後代為皇帝,那是因為太宗的子孫後代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屠殺殆盡,已經沒有可以選擇的物件。宋高宗是不得已而為之。

▲靖康之變 蠟像

經過筆者翻閱史書,發現趙光義或許有弑兄奪位的想法,但是他沒有這個氣魄,也沒有這個機會,更沒有這個能力!事實上宋太祖也確實不是趙光義謀殺的。理由如下:

一、宋太祖生活在五代十國那麼動亂時代,特別是中原地區從西元907年到西元960年短短五十三年五個朝代更替、十幾位皇帝走馬燈般登場,造反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宋太祖本人也正是通過發動陳橋兵變,把皇位從後周手裡接過來的。趙光義的那點心思他能看不透?

二、宋太祖是靠軍功起家奪取的天下,他心理非常清楚軍隊對皇帝的影響有多大,儘管趙光義有一部分軍權,但他只統帥四分之一的禁軍,其餘軍隊都在宋太祖親信手中,就是趙光義統帥四分之一的禁軍中的將領也是宋太祖帶出來的,如果趙光義造反他手中的軍隊真的聽他的嗎?

▲陳橋兵變

三、咱們回到斧光燭影事發當晚,趙光義隻身一人進宮在宋太祖清醒的情況下能殺得了宋太祖?有人猜測說,趙光義趁太祖生病殺死的,別逗了太祖皇帝可是出了名會武功的,連天龍八部中蕭峰都佩服的;有人說:也可能下毒,別忘了是太祖請趙光義吃飯,難道趙光義趁太祖說話不注意下的?或者趙光義在宮中親信幹的?可是皇帝吃飯可不像咱們啊,是要經過無數人道檢測工序的啊。在太祖皇帝的宮中,趙光義赤手空拳一個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殺死宋太祖?他是超人嗎?

四、宋太祖一直大力培養著趙光義,讓趙光義掌握著軍權,並且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太祖讓他擔任開封府尹。一當就是十多年,從來沒有換過人。開封府尹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從五代時期開始,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凡擔任京城最高行政長官的人,都是未來的太子人選。開寶六年(973年),太祖更是封趙光義為晉王,朝位排在宰相之上,成為國家的第二號人物。相反對於自己的兒子宋太祖連王都沒有封,也從來沒有任何立自己兒子為太子打算的跡象。所以太祖把趙光義作為皇位繼承人也培養是很明顯的。

五、在宋太祖去世的那年夏天,趙匡胤曾在洛陽盤桓了一個月。臨別時,趙匡胤到父親的安陵祭拜並大哭,說了一句“此生不得再朝於此矣!”隨後,他“即更衣,取弧矢,登闕台,望西北鳴弦發矢,矢委處,謂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即墓地)也”(《玉壺清話》),這說明趙匡胤對自己身體生病的情況是非常瞭解的,對自己的死亡即將來臨心中也是有預感的。

▲斧光燭影

斧光燭影事發當晚,筆者推測,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宋太祖在臨死前和弟弟交代後事,太祖對於趙光義在背後做的種種小動作看的很清楚,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人品卑劣,但是自己的兒子又都年輕,全國還沒有統一,大宋王朝還沒有穩固統治,如果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難保大宋江山被人奪去。

太祖沒有辦法他只能把江山交給了趙光義,儘管他內心一萬個不願意,但是江山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不得不這樣做!喝完酒後他把趙光義背後為了奪權所作所為都抖落了出來,把趙光義臭駡訓斥了一頓,用引柱斧戳地,大聲說道:“光義你不是費盡心思用盡手段要當皇帝嗎?那朕就把大宋江山交給你了,好為之!” 。當然歷史真相已很難求證,後人只能從史料中進行最合理可能性的推測。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魏紀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