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灰”到“黑”,這部《五十度黑》你真的看懂了麼?

電影《五十度灰》續集《五十度黑》已於2017年2月10日在北美上映, 影片評級已經公佈, 並非預料中的NC-17, 而是R級。 對此MPAA給出的評價是, “強烈的情色內容, 大尺度的裸露鏡頭和語言”。

與上一部電影《五十度灰》一樣, 這次的《五十度黑》依舊差評如潮。 觀眾們紛紛表示不理解, 為什麼兩部影片從“灰”到“黑”, 電影的SM情節與裸露的鏡頭卻並未增多, 反而減少了。 難道真的是因為換了導演就不知道情色片該怎麼拍了嗎?

其實在小編看來, 這部影片的低口碑是早在預料之中的。 而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這兩部電影的話, 就會明白情色鏡頭的減少也合乎情理。

先從電影本身的題材來說, 情色, SM。

首先說情色, 它與色情的差異, 我覺得就像盤子裡的牛排, 三分熟與七分熟, 單純的只是炭燒或者加一些法式波爾多紅酒汁這些都無妨, 關鍵在於人。 有些人吃的是牛肉, 有些人吃的是牛肉帶來的過程與感覺。

可是說到底, 他們都把肉吃了。

再說說電影裡的SM情節。 我對SM的理解過程和我對Les的理解過程極其相似。 即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身邊出現了很多這種群體, 進而對這種現象感到好奇, 隨即查了點兒關於這種現象的資料。

電影裡男主角格雷是名副其實的高富帥,

從他的時間安排, 行為著裝, 物品擺放可以看出這個角色是為人處世極其嚴謹的, 嚴謹在某些層面上與小心屬於同義詞。 所以與神經大條的人相反, 一般人很難走進格雷的內心世界。 我僅從這兩部電影裡看出了格雷人格的三個層次, 首先是表層, 即平日裡的高富帥形象;第二層我把它叫做緩衝層, 這一層是一般人不輕易見的, 或許只有身邊幾個極其信得過的人才能看到, 在電影裡這個人就是女主角安娜;最後一層我把它叫做堅硬層, 這一層幾乎沒人能夠碰觸, 像是龍之逆鱗, 觸之必怒。 在這三層人格包裹之下的是格雷本身脆弱的心。

科學上對SM的研究乏善可陳, 可能是因為這種現象本身就是人們平日裡所避諱的,

因此研究學者很難從中找到研究的樣本。 即便是找到了, 但人類的複雜性也決定了樣本本身的局限性, 所以各家之言總難以一概全。 因此本文也只是說一下小編我僅對電影裡面這種現象的自我觀點。

我一直相信環境造就人的人格,

遺傳或許相關, 但只起到很小的一部分作用, 大部分人格的塑造取決於後天人的經歷, 像看過的書籍, 接受的知識, 社會的形態, 人際關係等等。 而電影裡的格雷之所以喜歡掌控施虐別人, 是因為自己的少年時期有過一段被人施虐的經歷, 我認為這是他喜歡施虐的主要原因。 但是從一個受虐者變為一個施虐者要有一個角色轉換的動機, 這個動機總要多多少少給些合理的解釋才對。

在影片裡格雷告試圖讓安娜相信她會喜歡被虐的感覺, 格雷說這話的時候我覺得並不是在說謊, 而是自己真實的心理反應, 沒錯他是喜歡被虐的。 可為什麼他還要變成一個施虐者呢?

在對SM的研究中有一個觀點, 施虐者與被虐者在某一種層面上會進行角色的互換。但這種互換並不一定是發生在僅限於兩個人的情景中。即是格雷在安娜面前是個施虐者,但在羅賓遜夫人面前,就會自我轉換為受虐者。

我覺得受虐是人類潛意識裡的一種傾向。但人類並沒有人人喜歡被人鞭笞,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虐待的忍受程度或者是界限不同所致。而施虐是受虐產生的逆反心理,就像是孩子的叛逆。所以格雷的SM表現並不僅限於肉的層面,更是在精神層面影響了他的生活。

他是公司的老闆,可以掌控整個GREY HOUSE,他有錢,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可以掌控很多東西;但同時,生意上總會碰到對手,遇到些棘手的問題,總有些不甘於被他掌控的人,甚至有些人會反過來掌控他。這時候格雷便會把這種靈魂上的受虐轉換為肉體上的施虐以達到宣洩的目的。這種像是顧左右而言他的行為有點像心理學上的力脫思特現象。即是人在某一情境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可悲,進而產生了一種無休止的自我折磨,之後這種自我折磨會轉化為對別人的一種報復。

舉個極端的例子,一對情侶在河邊約會,男生不慎落水,因為不會游泳只能在水中掙扎,這時女生跳下河把他救了上來。上岸後男生並沒有道謝,反而在回家的路上喋喋不休地責怪女生,說剛剛河裡那麼危險為什麼要去救他,萬一出事了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話。最後還可能以此為藉口分手。

男生因為落水之後發現自己不會游泳,並且將要因此死去的時候意識到自己是可悲的。當他被救起的時候,會默默地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會水。但這種折磨使最後轉化為對女生的報復,他覺得自己還不如女生,竟然讓一個弱女子來保護自己,所以提出分手。藉口往往是,“我保護不了你,你去找一個能保護你的人去吧”諸如此類的話。

電影中的格雷的行為與力脫思特現象極為符合。當他少年時期被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明明被人施虐,內心卻還在某種程度上歡喜,並且自己並沒有拒絕的反應是可悲的,他厭惡自己,進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折磨,而這種自我折磨最後轉化為對其他女性的施虐。電影中安娜的心理狀態是因為愛上了格雷,進而試圖瞭解他的一切,也甘願被他施虐以求走進他的內心。

安娜喜歡上受虐即是在第一次被蒙眼的時候開始的,她說她喜歡那條絲帶。在關於SM的幾個物理手段裡,蒙眼被稱為感官剝奪。當人被蒙上眼睛之後,會不確定下一次傷害的觸發時間與觸發的位置,進而產生一種莫名的期待,這種對未知的期待會產生快感。這一現象也側面印證了受虐是人類潛意識裡的一種傾向。

因為在生活裡,人人都是被蒙上眼的怪物,盲目,但又喜歡對未知事物有所期待。這種未知的事物也許是明天的早餐,也許是一盒被彩帶纏身的禮物,又或者是一串彩票上無序的號碼。但期待的過程往往比期待的結果更加美好,因為很多希望帶來的只是痛感——早餐又是饅頭配鹹菜,禮物又只是一張寫了生日快樂的賀卡,彩票又只中了兩個號……當這種痛還可以忍受的時候,人類還會期待的,期待明天,期待下一個生日或下一次開獎。

兩部電影中,安娜一次次地扮演著受虐者的形象。

《五十度黑》中,格雷讓安娜跪下來,安娜欣然同意。而相比於《五十度灰》,電影《五十度黑》中也出現了遮面,緊縛,捆綁的情節。

從這些調教言辭與手段上來看,第二部遠比第一部單純的語言挑逗,與蒙眼來得更加強烈。在SM過程中,緊縛,捆綁與蒙眼一樣同屬於感官剝奪的手段;但緊縛與捆綁需要建立在施虐者與受虐者之間絕對信任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否則雙方均不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反而會覺得不安全進而產生抵觸。

由此可以看出,格雷與安娜都對彼此非常的信任。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陳奕迅病態三部曲裡的那首《打回原形》——

不要著燈,

能否先跟我摸黑吻一吻。

如果我露出了真身,

可會被抱緊。

驚破壞氣氛,

誰都不知我心底有多暗。

如本性,是這麼低等,

怎跟你相襯。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答案大概似剃刀鋒利。

願赤裸相對時,能夠不傷你。

當你未放心,

或者先不要走得這麼近,

如果我露出斑點滿身,

可馬上轉身。

早這樣降生,

如基因可以分解再裝嵌,

重組我,什麼都不要緊,

假使你興奮。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答案大概似剃刀鋒利,

但你知一個人,誰沒有隱秘。

幾雙手,幾雙腿,

方會令你喜歡我,

順利無阻。

你愛我,別管我,

幾雙耳朵,共我放心探戈。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你有沒有愛我的準備。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可能在理想的愛情裡,人人都不願將就;可一旦面對現實,就總有一方要學會委曲求全。在安娜的世界裡,想要被愛;而在格雷的世界裡,他因為覺得自己可悲而不敢愛。安娜要他把心裡的秘密說出來,他曾不止一次說,一旦說了安娜就不會再愛他。因為怕失去被愛而選擇不愛,格雷只是這樣的人。

電影《五十度黑》中,格雷向安娜求婚,毫無疑問,隨著接觸的深入格雷覺得安娜是他這輩子唯一絕對相信的人。在安娜面前,他可以做到卸下所有防備,而安娜也甘願絕對地服從。

從“灰”到“黑”,顯而易見,是一個感情遞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並非單純地因為“肉欲”而是雙方建立的一種牢固的信任基礎。

可想而知,《五十度黑》的導演將裸露的鏡頭放在次要的位置是有意為之了。畢竟“SM”也好,“裸露”也罷,只是一種媒介與手段,電影最後的主題還是要昇華的:愛情與婚姻,如同SM關係中的契約一樣,一旦達成就需要雙方彼此信任,共同探索,相互支持。

就小編個人觀點,現在給《五十度灰》與《五十度黑》下一個爛片的定論還言之過早,畢竟人家是三部曲,《五十度飛》還要在路上多飛一會兒。我記得當年《無間道》剛拍完也是不瘟不火,觀眾們紛紛表示情節錯亂,看不懂;但當第三部上映以後,人們才發現這是港產警匪片最後的經典。伊桑·霍克主演的“愛在三部曲”單拿一部出來也難成佳作,但三部一起就被視為經典。所以,給作品以時間吧。

施虐者與被虐者在某一種層面上會進行角色的互換。但這種互換並不一定是發生在僅限於兩個人的情景中。即是格雷在安娜面前是個施虐者,但在羅賓遜夫人面前,就會自我轉換為受虐者。

我覺得受虐是人類潛意識裡的一種傾向。但人類並沒有人人喜歡被人鞭笞,是因為每個人對於虐待的忍受程度或者是界限不同所致。而施虐是受虐產生的逆反心理,就像是孩子的叛逆。所以格雷的SM表現並不僅限於肉的層面,更是在精神層面影響了他的生活。

他是公司的老闆,可以掌控整個GREY HOUSE,他有錢,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可以掌控很多東西;但同時,生意上總會碰到對手,遇到些棘手的問題,總有些不甘於被他掌控的人,甚至有些人會反過來掌控他。這時候格雷便會把這種靈魂上的受虐轉換為肉體上的施虐以達到宣洩的目的。這種像是顧左右而言他的行為有點像心理學上的力脫思特現象。即是人在某一情境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可悲,進而產生了一種無休止的自我折磨,之後這種自我折磨會轉化為對別人的一種報復。

舉個極端的例子,一對情侶在河邊約會,男生不慎落水,因為不會游泳只能在水中掙扎,這時女生跳下河把他救了上來。上岸後男生並沒有道謝,反而在回家的路上喋喋不休地責怪女生,說剛剛河裡那麼危險為什麼要去救他,萬一出事了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話。最後還可能以此為藉口分手。

男生因為落水之後發現自己不會游泳,並且將要因此死去的時候意識到自己是可悲的。當他被救起的時候,會默默地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會水。但這種折磨使最後轉化為對女生的報復,他覺得自己還不如女生,竟然讓一個弱女子來保護自己,所以提出分手。藉口往往是,“我保護不了你,你去找一個能保護你的人去吧”諸如此類的話。

電影中的格雷的行為與力脫思特現象極為符合。當他少年時期被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明明被人施虐,內心卻還在某種程度上歡喜,並且自己並沒有拒絕的反應是可悲的,他厭惡自己,進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折磨,而這種自我折磨最後轉化為對其他女性的施虐。電影中安娜的心理狀態是因為愛上了格雷,進而試圖瞭解他的一切,也甘願被他施虐以求走進他的內心。

安娜喜歡上受虐即是在第一次被蒙眼的時候開始的,她說她喜歡那條絲帶。在關於SM的幾個物理手段裡,蒙眼被稱為感官剝奪。當人被蒙上眼睛之後,會不確定下一次傷害的觸發時間與觸發的位置,進而產生一種莫名的期待,這種對未知的期待會產生快感。這一現象也側面印證了受虐是人類潛意識裡的一種傾向。

因為在生活裡,人人都是被蒙上眼的怪物,盲目,但又喜歡對未知事物有所期待。這種未知的事物也許是明天的早餐,也許是一盒被彩帶纏身的禮物,又或者是一串彩票上無序的號碼。但期待的過程往往比期待的結果更加美好,因為很多希望帶來的只是痛感——早餐又是饅頭配鹹菜,禮物又只是一張寫了生日快樂的賀卡,彩票又只中了兩個號……當這種痛還可以忍受的時候,人類還會期待的,期待明天,期待下一個生日或下一次開獎。

兩部電影中,安娜一次次地扮演著受虐者的形象。

《五十度黑》中,格雷讓安娜跪下來,安娜欣然同意。而相比於《五十度灰》,電影《五十度黑》中也出現了遮面,緊縛,捆綁的情節。

從這些調教言辭與手段上來看,第二部遠比第一部單純的語言挑逗,與蒙眼來得更加強烈。在SM過程中,緊縛,捆綁與蒙眼一樣同屬於感官剝奪的手段;但緊縛與捆綁需要建立在施虐者與受虐者之間絕對信任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否則雙方均不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反而會覺得不安全進而產生抵觸。

由此可以看出,格雷與安娜都對彼此非常的信任。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陳奕迅病態三部曲裡的那首《打回原形》——

不要著燈,

能否先跟我摸黑吻一吻。

如果我露出了真身,

可會被抱緊。

驚破壞氣氛,

誰都不知我心底有多暗。

如本性,是這麼低等,

怎跟你相襯。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答案大概似剃刀鋒利。

願赤裸相對時,能夠不傷你。

當你未放心,

或者先不要走得這麼近,

如果我露出斑點滿身,

可馬上轉身。

早這樣降生,

如基因可以分解再裝嵌,

重組我,什麼都不要緊,

假使你興奮。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答案大概似剃刀鋒利,

但你知一個人,誰沒有隱秘。

幾雙手,幾雙腿,

方會令你喜歡我,

順利無阻。

你愛我,別管我,

幾雙耳朵,共我放心探戈。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你有沒有愛我的準備。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可能在理想的愛情裡,人人都不願將就;可一旦面對現實,就總有一方要學會委曲求全。在安娜的世界裡,想要被愛;而在格雷的世界裡,他因為覺得自己可悲而不敢愛。安娜要他把心裡的秘密說出來,他曾不止一次說,一旦說了安娜就不會再愛他。因為怕失去被愛而選擇不愛,格雷只是這樣的人。

電影《五十度黑》中,格雷向安娜求婚,毫無疑問,隨著接觸的深入格雷覺得安娜是他這輩子唯一絕對相信的人。在安娜面前,他可以做到卸下所有防備,而安娜也甘願絕對地服從。

從“灰”到“黑”,顯而易見,是一個感情遞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並非單純地因為“肉欲”而是雙方建立的一種牢固的信任基礎。

可想而知,《五十度黑》的導演將裸露的鏡頭放在次要的位置是有意為之了。畢竟“SM”也好,“裸露”也罷,只是一種媒介與手段,電影最後的主題還是要昇華的:愛情與婚姻,如同SM關係中的契約一樣,一旦達成就需要雙方彼此信任,共同探索,相互支持。

就小編個人觀點,現在給《五十度灰》與《五十度黑》下一個爛片的定論還言之過早,畢竟人家是三部曲,《五十度飛》還要在路上多飛一會兒。我記得當年《無間道》剛拍完也是不瘟不火,觀眾們紛紛表示情節錯亂,看不懂;但當第三部上映以後,人們才發現這是港產警匪片最後的經典。伊桑·霍克主演的“愛在三部曲”單拿一部出來也難成佳作,但三部一起就被視為經典。所以,給作品以時間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