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私募大佬紛紛轉戰公募

2017年3月3日, 證監會正式核准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 此前, 鵬揚基金已經轉型為公募基金公司。 眾多私募大佬紛紛轉戰公募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 私募的優勢在於更加靈活的激勵機制, 而公募更強大的投研實力及銷售體系或許是一些私募嚮往的優勢。

“私轉公”更加純粹

2016年6月鵬揚基金核准成立, 打破了業內“私轉公”零紀錄的歷史。 2017年3月3日, 證監會正式核准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 成為業內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基金。

此前, 私募機構通常通過在公募基金專戶部發行產品的方式進行合作。

而近期的“私轉公”則愈發純粹, 鵬揚基金掌門人楊愛斌曾表示, 申請到公募牌照後會退出私募業務。 可見, 純粹的“私轉公”意味著旗下原有的私募產品全部清理乾淨。

重陽投資、朱雀投資、博道投資等大型私募也向證監會遞交了設立公募基金的申請。 記者瞭解到, 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的大中型私募機構也正在積極籌備, 擇機申請。

北京某中型公募總經理表示, 不僅私募系, 包括保險系、期貨系甚至協力廠商銷售平臺都在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說明公募基金對市場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設立公募基金是各家公司佈局大資管的重要一環, 未來的資管競爭格局必將更加激烈。 ”

也有私募基金分析師認為,

部分私募基金暫時不打算涉足公募,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募業務成本過大。 “一家基金公司如果開展公募業務的話, 一年需要3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成本, 這對私募機構而言是筆鉅款。 當然, 還需要引進或培養公募基金經理, 這同樣是一筆很大的成本。 ”

但他同時坦言, 私募基金確實有其自身發展的困境。 “相比公募基金, 有的私募基金產品規模較小, 基金經理對資金的敏感度不高, 因此對上市公司的把控力度有限。 另外, 近年行情以震盪為主, 單邊機會較小, 更適合交易型投資經理。 ”

此外, 公募的投研實力和品牌宣傳也是眾多私募想要借道公募或轉戰公募的原因之一。

“公募系”私募應變能力強

“我們習慣了做絕對收益, 按照絕對收益的思路做相對收益並不合適。

”某大型私募基金經理稱, 轉型做公募既有理念差異, 也有人才不足。 但他坦言, “公募系”私募人士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

首先, 公募出身的私募機構一般都具備公募機構的雛形。 記者瞭解到, 目前像尚雅投資、星石投資等私募都設有市場部門, 與各大行以及協力廠商等管道對接, 部分私募還設有行銷策劃部門, 注重品牌和形象宣傳, 相對其他私募來說已經走在前面。

其次, “公募系”出身的私募往往更注重打造投研團隊, 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在投資上往往設有投資決策委員會和風控委員會, 注重打造投研平臺, 而非老闆一言堂。

再則, 公募出身的私募具有管理大資金的經驗, 在資金管理規模上沒有瓶頸。

據瞭解, 私募行業存在冠軍魔咒, 那些業績優異的私募一旦擴容就會導致操作風格改變, 從而使產品業績一落千丈。 有私募人士認為, 一些曾經做過公募基金經理的投資經理, 對自上而下進行資產配置較為熟悉, 有操作大資金的經驗, 更有利於公司做大做強。

最後, 公募出身的私募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和背景。 深圳某私募人士表示:“他們最瞭解公募的各項業務和流程, 資源多、人脈廣, 與買方研究機構有廣泛聯繫, 對上市公司以及資金的把控有更大的優勢, 對行業也有較為長期的跟蹤和研究, 在長年的投資歷練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投資邏輯和體系。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