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史上存在過的“黃老思想”原來是這樣的!

干支紀年:丁酉年 癸卯月 丙辰日

1972年1至4月,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1973年11月至1974年初, 馬王堆二號墓、三號墓出土。 馬王堆二號墓的墓主, 第一代軑(1軑(dài):車轂(gǔ)末端圓管狀的蓋冒;車輪。 )侯利倉, 是漢王朝派往長沙國的丞相, 死于呂後二年。 馬王堆一號墓的墓主是利倉之妻, 下葬稍晚於三號墓。 三號墓的墓主人, 利倉之子, 二代軑侯之兄, 葬于漢文帝初元十二年。

帛書《老子》出土于馬王堆三號墓。 帛書《老子》有甲、乙二本。

帛書《老子》甲本用半幅的帛書寫, 後面附寫四篇佚書。 佚書都沒有篇題, 共九千餘字。 第一篇近五千字, 內容是發揮孟子的一些論點, 還有和《大學》、《中庸》雷同的字句。 第二篇一千五百字, 內容是“伊尹論九主”。 第三篇一千五百字, 是兵法類的著述。

第四篇四百餘字, 綜述五行及德、聖、智的關係。

帛書《老子》乙本用整幅的帛書寫, 前面附寫四篇佚書。 佚書都有篇題。 第一篇《經法》, 尾題“凡五千”字, 分為《道法》《國次》《君正》《大分》《四□②》(2□:此符號代表出土文物中脫失的字。 )《論》《亡論》《論約》《名理》等九章。 第二篇《十大經》, 尾題“凡四千”字, 分為《立□》《觀》《五正》《果童》《正亂》《姓爭》《雌雄節》《兵容》《成法》《三禁》《本伐》《行守》《順道》等章。 第三篇《稱》, 尾題“一千六百”字。 第四篇《道原》, 尾題“四百六十四”字。 學術界稱這四篇佚書(3佚(yì):棄用;隱遁。 佚書:失傳的書。 )為《黃帝四經》, 內容是通過黃帝和臣下的問答, 闡明治國安邦的主張。

馬王堆出土文物為重新認識道家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徹底拋開浩如煙海的流傳本《老子》的影響, 運用古漢語知識和歷史知識潛心鑽研楚簡《老子》和帛書《老子》, 是研究道家文化的必由之路。 不能用現代的標準為古人改錯——濫用通假。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 結構和內容一致, 與流傳本《老子》大相徑庭。 帛書《老子》甲、乙本由於抄寫年代不同而有所差別,

但結構相同, 思想內容一致。 由此可推斷, 其祖本一氣呵成, 出自于一時一人之筆。 更因為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 與《莊了》的思想一致, 與司馬談的《論六家》中的道家思想一致, 帛書《老子》是《老子》的本來面目, 至少可以肯定地說帛書《老子》的思想屬於歷史上存在過的黃老思想。

流傳本《老子》歷經幾千年, 隨著中國傳統哲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淡化, 它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然而因其版本之眾、所譯語種之多, 更因為其思想內容之深刻, 它仍然是一朵燦爛的奇葩。

1993年10月,湖北省荊門市紀山鎮郭店一號戰國時期楚墓出土,此墓規模小,葬具僅一槨一棺,墓主只能是下層貴族。出土竹簡共804枚,其中有字簡730枚,簡上字數13000餘個。楚簡中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兩千多字。楚簡其餘部分皆為儒家思想,分別為《太一生水》《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四篇)。

郭店楚簡,從表面現象看,是儒家借鑒老子思想。因為楚簡《老子》三組內容互不關聯,各組內部又無寫作邏輯性,屬於摘抄性質。這三組摘抄片段占《老子》的三分之一,占郭店楚簡的五分之一,而郭店楚簡的百分之八十是儒家的內容;從內容上看,老子思想對儒家產生了影響,郭店楚簡的儒家著作回答了老子所提出的哲學基本問題。儒家的哲學思想在這裡開始形成,並且將這種哲學的研究方法運用於倫理學的研究之中。《太一生水》反映出儒道之分歧,老子將構成世界本原的基本物質高度抽象為“氣”,而郭店儒家將構成世界本原的基本物質歸結為虛幻的“太一”和具體的“水”。“太一”借鑒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一”是董仲舒一元說的原形,而“水”是向管仲水地說的倒退。

郭店楚簡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告訴我們一個歷史事實:《老子》在流傳過程中被儒家改造吸收,儒家在改造吸收《老子》的過程中創立了儒家的哲學。創立儒家哲學體系的歷史人物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學者董仲舒。郭店楚簡《老子》片段是流傳本《老子》的原型。這種改造吸收《老子》的過程也就是《莊子·天下篇》所說的“道術將為天下裂”。

道家是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春秋時期的老子、戰國時期的莊子為代表。其學說無所不包,以修身、治國、安邦為宗旨,核心是“無為而治”的王道思想。秦王朝和漢初,道家學說得到中央集權的推崇,這一時期的道家學說被稱之為黃老學,因順應漢初修養生息的社會需要而達到鼎盛時期。漢武帝時代,道家學說失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學說首當其衝。經過漫長的封建社會,道家思想被儒教所改造,被封建時代所扭曲。我們所見到的流傳本《老子》,是儒教的附屬品。中國的封建社會不僅改造了道家,而且改造了由印度所傳來的佛教,儒、道、釋三位一體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特色。

本文選自《長沙真言》總論一

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竟然被誤傳兩千年!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1993年10月,湖北省荊門市紀山鎮郭店一號戰國時期楚墓出土,此墓規模小,葬具僅一槨一棺,墓主只能是下層貴族。出土竹簡共804枚,其中有字簡730枚,簡上字數13000餘個。楚簡中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兩千多字。楚簡其餘部分皆為儒家思想,分別為《太一生水》《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四篇)。

郭店楚簡,從表面現象看,是儒家借鑒老子思想。因為楚簡《老子》三組內容互不關聯,各組內部又無寫作邏輯性,屬於摘抄性質。這三組摘抄片段占《老子》的三分之一,占郭店楚簡的五分之一,而郭店楚簡的百分之八十是儒家的內容;從內容上看,老子思想對儒家產生了影響,郭店楚簡的儒家著作回答了老子所提出的哲學基本問題。儒家的哲學思想在這裡開始形成,並且將這種哲學的研究方法運用於倫理學的研究之中。《太一生水》反映出儒道之分歧,老子將構成世界本原的基本物質高度抽象為“氣”,而郭店儒家將構成世界本原的基本物質歸結為虛幻的“太一”和具體的“水”。“太一”借鑒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一”是董仲舒一元說的原形,而“水”是向管仲水地說的倒退。

郭店楚簡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告訴我們一個歷史事實:《老子》在流傳過程中被儒家改造吸收,儒家在改造吸收《老子》的過程中創立了儒家的哲學。創立儒家哲學體系的歷史人物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學者董仲舒。郭店楚簡《老子》片段是流傳本《老子》的原型。這種改造吸收《老子》的過程也就是《莊子·天下篇》所說的“道術將為天下裂”。

道家是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春秋時期的老子、戰國時期的莊子為代表。其學說無所不包,以修身、治國、安邦為宗旨,核心是“無為而治”的王道思想。秦王朝和漢初,道家學說得到中央集權的推崇,這一時期的道家學說被稱之為黃老學,因順應漢初修養生息的社會需要而達到鼎盛時期。漢武帝時代,道家學說失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學說首當其衝。經過漫長的封建社會,道家思想被儒教所改造,被封建時代所扭曲。我們所見到的流傳本《老子》,是儒教的附屬品。中國的封建社會不僅改造了道家,而且改造了由印度所傳來的佛教,儒、道、釋三位一體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特色。

本文選自《長沙真言》總論一

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竟然被誤傳兩千年!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