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大唐玄奘》“沖奧”引糾結

電影《大唐玄奘》劇照

參考消息網10月118日報導2016年10月11日, 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參選影片公佈, 其中不乏在海內外電影節上已經呼聲很高的作品,

如《她》《胡麗葉塔》《托尼-厄德曼》等, 都曾入選2016年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 代表中國內地參選的影片是《大唐玄奘》——這也印證了國慶期間傳出的消息。 就在幾天前, 這部由霍建起執導, 黃曉明、徐崢等人主演的電影被曝“沖奧”的消息在社交網路上引起爭議。

對“沖奧”選片的質疑已非首次出現, 2015年最終代表內地的“申奧片”《滾蛋吧!腫瘤君》也招來諸多非議。 讓內地影迷頗感遺憾的是, 中國內地自1979年將肖朗執導的《阿凡提》送選開始, “沖奧”路已長達37年之久卻無獲獎。 三十餘年來, 除張藝謀導演的兩部作品《菊豆》(1990年)和《英雄》(2002年)曾進入奧斯卡提名環節, 其他影片均折戟沉沙於參選環節的第一階段。 這一現狀也令這個近些年獲得“全球電影大國”稱號的國家的電影界顯得有些尷尬。

為什麼是《大唐玄奘》

與往年一樣, 在中國內地影片“沖奧”之前, 海內外媒體紛紛給出自己的預測。 其中, 呼聲較高的要數《長江圖》和《路邊野餐》, 國內口碑不俗的《老炮兒》《湄公河行動》和《我不是潘金蓮》(尚未公映)也都在影迷的候選之列。

然而根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規則, 《湄公河行動》《我不是潘金蓮》均因沒有在9月30日以前有過至少七天的商業放映, 所以最終無緣參與這一名額的競爭。 還有不少人為《長江圖》遺憾不已——該片2016年年初在柏林電影節擒到“銀熊獎”。

《大唐玄奘》講述的是大唐貞觀盛世年間, 年輕的玄奘法師(黃曉明飾)為求佛法真諦冒死偷渡出境, 一路上遭遇千難萬阻,

披荊斬棘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 影片於2016年4月底在國內上映, 累計獲得3302萬元的票房成績。

關於《大唐玄奘》為何會入選, 本報記者聯繫該片導演霍建起、編劇鄒靜之等主創人員, 均未得到回復, 他們也未在其他媒體上對此進行回應。 該片出品方中影集團也僅僅是在公眾號上公佈了這一消息作為官方回應, 有人猜測說可能是要低調處理。

不少知情者稱, “申奧片”的主要任務是作為一種文化輸出, 將中國故事和精神傳播到海外, 所以影片需能代表和體現當下的主流價值觀。 《大唐玄奘》符合“一帶一路”的大背景, 導演為中國第六代中代表人物之一、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獎”獲得者。

從敘事方面來講, 影片所記敘的發生於1300多年前的取經故事,

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故事, 為地球上近三分之一人口所熟知, 具有一定的受眾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 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曾在北京會見了《大唐玄奘》的主創班底, 包括導演霍建起和主演黃曉明, 他對該片表示誠摯祝賀並讚歎有加。 因為《大唐玄奘》是在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啟動, 由中印企業共同參與並在印度取景, 再加上故事的背景也有印度, 所以當時影片公映後曾在印度全境引發熱潮。

“從主流精神到文化內容, 影片均有所涉獵;其傳達的觀念、思想性與差異化, 較同期影片依舊佔據優勢。 從這等意義上評價, 《大唐》的入選算是意料之內。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然而3300萬元票房和5.2分的豆瓣打分著實無法讓人滿意。

不少影迷反映, 《大唐玄奘》可圈可點之處莫過於美輪美奐的畫面:沙水共生的月牙泉、八百里莫賀延磧、勢不可擋的雪崩等自然景觀, 以及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天竺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人文景觀, 然而以畫面的豐富漂亮難以掩蓋影片敘事方面的缺陷, 這部電影依舊遭影迷詬病“水準達不到及格線”。

在與其他國家選送的作品比較之後, 有人不看好《大唐玄奘》的“沖奧”之旅, 不少國外影人反映其追求影像的美感, 卻忽略了講好故事的重要性, 其文化與政治意義遠大於電影的藝術價值……然而不管怎樣, 《大唐玄奘》已經被送上了“沖奧”的舞臺, 質疑和糾結也於事無補。“還是祝福《大唐玄奘》好運吧,”有網友說,或許它能初選入圍也不好說。但如果此次“沖奧”失敗,中國將面臨連續38年無緣奧斯卡這一事實。“沖奧”30多年,多次失之交臂細數華語片“沖奧”30多年的成績單,被美譽為與奧斯卡失之交臂的幾次提名,至今少說也有十餘年之久。《霸王別姬》是業內公認的中國電影距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然而在極高的呼聲中還是敗給了西班牙電影《美好時代》。

2001年《臥虎藏龍》的獲獎為眾多中國影人提供了一個“武俠古裝”討喜的幻覺。於是有了一連串的東方式視覺奇幻大片《十面埋伏》《無敵》《滿城盡帶黃金甲》等。這類作品在2003年以《英雄》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但最終失利畫上句號。當時,連續六年向奧斯卡輸送古裝片的中國相關部門也因此收到來自美國電影人的致信:中國必須以古裝片衝擊奧斯卡嗎?

此後,失去武俠片這一金鑰的內地影片“沖奧”進程陷入一段彷徨。儘管此後的選片題材與風格趨於多元,《雲水謠》《築夢2008》《梅蘭芳》《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的“申奧”探索之路卻更像是撞運,盡顯曲折。

雖說2014年是內地大片品質爆發的一年,然而張藝謀的《歸來》、拿過大獎的《白日焰火》與《一步之遙》《親愛的》通通沒有入選。

戰績依然為零。難怪有人質疑,追逐近40年,我們依舊沒有準確把握住奧斯卡選片的文化脈搏。

奧斯卡到底要什麼?

另一個現實是,中國影人幾乎每一次面對“沖奧”片都會經歷同一段心路:期盼-驚訝-質疑-無奈-默默祝福,近幾年很多人尤其是電影界試圖去尋找“沖奧”華語片選送的套路和規律,也有人去探究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標準,結果往往是說不清亦道不明。

從近年來奧斯卡官網給出的規則來看,奧斯卡各獎項的評審規則可謂相當繁瑣,其中包括電影時長、商業院線放映時間、對話語言、參評資訊、主創人員所在國及投票規則限定等,且年度規則多年以來變化不大。

樂正傳媒諮詢與研發總監彭侃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評選的過程遵循著一套複雜的規則。首先是各國的初選階段,由奧斯卡主辦方認定的各國電影官方機構或行業組織負責,只能從報名影片中挑出一部送選,初選的官方色彩和名額以及放映時間上的限制決定了最後選送的未必是某國公認當年最出色作品。

就2016年而言,伊朗選送的是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次別離》的導演的新作品《推銷員》,講述原本居住德黑蘭市中心的小倆口,因拆遷而不得不搬入另一所新住房,不料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將這對年輕夫婦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德國電影《托尼-厄德曼》則關注父女關係,一位愛惡作劇的父親試圖通過塑造一個虛構人物——托尼-厄德曼來重建與女兒的關係,並幫她尋找生活方向的故事,這部影片在2016年坎城電影節場刊評分最高。還有曾獲得金熊獎的難民題材電影《海上火焰》、2016年威尼斯電影節話題之作《傑出公民》以及2015年金獅獎得主《來自遠方》等等,很多人表示這些片子一看就很符合奧斯卡的口味,“長著一張奧斯卡的臉”。

至於內地,彭侃介紹每年會有幾部國產片在相關部門的主持下報名,再由相關部門召集專家組成的“推委會”進行投票,但“推委會”的組成、投票的規則卻並不透明,有太多官方的考慮和人為的因素牽扯其中,未必能與奧斯卡評委的取向接軌。

《多倫多星報》曾撰文剖析過中國內地“沖奧”選片的一大“規律”:大導演、大製作、強卡司、大手筆,才是中國電影參選奧斯卡的先決條件。

這一選片標準明顯與奧斯卡選片標準存在較大分歧,不少業內人士將這一分歧的產生歸結為審美趣味與價值取向背後的文化差異,這也許是“沖奧”內地影片在選擇上的瓶頸所在。

質疑和糾結也於事無補。“還是祝福《大唐玄奘》好運吧,”有網友說,或許它能初選入圍也不好說。但如果此次“沖奧”失敗,中國將面臨連續38年無緣奧斯卡這一事實。“沖奧”30多年,多次失之交臂細數華語片“沖奧”30多年的成績單,被美譽為與奧斯卡失之交臂的幾次提名,至今少說也有十餘年之久。《霸王別姬》是業內公認的中國電影距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然而在極高的呼聲中還是敗給了西班牙電影《美好時代》。

2001年《臥虎藏龍》的獲獎為眾多中國影人提供了一個“武俠古裝”討喜的幻覺。於是有了一連串的東方式視覺奇幻大片《十面埋伏》《無敵》《滿城盡帶黃金甲》等。這類作品在2003年以《英雄》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但最終失利畫上句號。當時,連續六年向奧斯卡輸送古裝片的中國相關部門也因此收到來自美國電影人的致信:中國必須以古裝片衝擊奧斯卡嗎?

此後,失去武俠片這一金鑰的內地影片“沖奧”進程陷入一段彷徨。儘管此後的選片題材與風格趨於多元,《雲水謠》《築夢2008》《梅蘭芳》《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的“申奧”探索之路卻更像是撞運,盡顯曲折。

雖說2014年是內地大片品質爆發的一年,然而張藝謀的《歸來》、拿過大獎的《白日焰火》與《一步之遙》《親愛的》通通沒有入選。

戰績依然為零。難怪有人質疑,追逐近40年,我們依舊沒有準確把握住奧斯卡選片的文化脈搏。

奧斯卡到底要什麼?

另一個現實是,中國影人幾乎每一次面對“沖奧”片都會經歷同一段心路:期盼-驚訝-質疑-無奈-默默祝福,近幾年很多人尤其是電影界試圖去尋找“沖奧”華語片選送的套路和規律,也有人去探究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標準,結果往往是說不清亦道不明。

從近年來奧斯卡官網給出的規則來看,奧斯卡各獎項的評審規則可謂相當繁瑣,其中包括電影時長、商業院線放映時間、對話語言、參評資訊、主創人員所在國及投票規則限定等,且年度規則多年以來變化不大。

樂正傳媒諮詢與研發總監彭侃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評選的過程遵循著一套複雜的規則。首先是各國的初選階段,由奧斯卡主辦方認定的各國電影官方機構或行業組織負責,只能從報名影片中挑出一部送選,初選的官方色彩和名額以及放映時間上的限制決定了最後選送的未必是某國公認當年最出色作品。

就2016年而言,伊朗選送的是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次別離》的導演的新作品《推銷員》,講述原本居住德黑蘭市中心的小倆口,因拆遷而不得不搬入另一所新住房,不料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將這對年輕夫婦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德國電影《托尼-厄德曼》則關注父女關係,一位愛惡作劇的父親試圖通過塑造一個虛構人物——托尼-厄德曼來重建與女兒的關係,並幫她尋找生活方向的故事,這部影片在2016年坎城電影節場刊評分最高。還有曾獲得金熊獎的難民題材電影《海上火焰》、2016年威尼斯電影節話題之作《傑出公民》以及2015年金獅獎得主《來自遠方》等等,很多人表示這些片子一看就很符合奧斯卡的口味,“長著一張奧斯卡的臉”。

至於內地,彭侃介紹每年會有幾部國產片在相關部門的主持下報名,再由相關部門召集專家組成的“推委會”進行投票,但“推委會”的組成、投票的規則卻並不透明,有太多官方的考慮和人為的因素牽扯其中,未必能與奧斯卡評委的取向接軌。

《多倫多星報》曾撰文剖析過中國內地“沖奧”選片的一大“規律”:大導演、大製作、強卡司、大手筆,才是中國電影參選奧斯卡的先決條件。

這一選片標準明顯與奧斯卡選片標準存在較大分歧,不少業內人士將這一分歧的產生歸結為審美趣味與價值取向背後的文化差異,這也許是“沖奧”內地影片在選擇上的瓶頸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