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莊家都在用的抄底複合形態,看懂比莊家快一步!

資深股民們應該都很熟悉“頭肩底”這種形態, 作為一種骨灰級別的經典形態, 即便您區分不出來, 但也至少都聽說過。 這種形態在底部形態分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一個真正完善有效的形態形成之後, 能量是相當巨大的。 若能夠正確認識到“頭肩底”形態並及時介入, 獲利將相當豐厚。

頭肩底形態

所謂頭肩底, 就是指形態酷似人的頭和肩膀的K線組合形態。

一、K線形態

首先, 股價運動經過很長時間的下行之後, 下跌的幅度已經巨大, 盤面上的成交量相對地日益減少, 緊接著出現力度比較大的反彈。

但是成交量並沒有明顯的增加, 在K線形態上形成左肩。

然後, 股價運動第二次下行, 但是下跌的力度猛然之間增強了許多, 跌幅比較大, 盤面上出現了股票價格低於左肩的最低價, 甚至更低, 而此時的成交量在股價運動下行的過程之中並沒有相應減少, 反而增加了許多。 呈現為放量下跌的情形, 但是, 股價運動在低價值區域盤旋時, 成交量則迅速的萎縮, 甚至出現幾乎無量的情形, 然後, 股價運動再次一鼓作氣迅速回升, 很快就穿過左肩底的最低價價值區域, 成交量也迅速地增加, 成交總量遠遠大於形成左肩時的成交量, 形成頭部。

最後, 股價運動出現第三次下行, 下跌的幅度和成交量都很明顯地小於左肩和頭部,

股價下跌還沒有到達頭部的最低價值區域時, 就馬上轉頭向上, 開始上升。 這樣的組合形態就是常見的頭肩底形態。

二、頭肩底技術特徵

1、股價經過長期下跌後再急速下跌, 成交量出現放大跡象, 隨後止跌反彈, 形成第一個波谷, 這就是通常說的“左肩”。

形成左肩部分時, 在左肩最低點回升時則有成交量相對減少的傾向。

2、第一次反彈受阻, 股價再次下跌, 價格低於左肩之最低價, 成交量在下跌過程未減少, 甚至放大;股價在低位經過一段時間盤整, 成交量則迅速萎縮, 隨後股價再次止跌反彈形成了第二個波谷, 這就是通常說的"頭部"。 形成頭部時, 成交量迅速增加, 大於形成左肩之成交量。

3、第二次反彈再次在第一次反彈高點處受阻, 股價又開始第三次下跌, 但股價與第一個波谷相近的位置後就不下去了, 隨後股價反轉向上, 成交量出現極度萎縮, 此後股價再次反彈形成了第三個波谷。 這就是通常說的“右肩”。 第三次反彈時, 成交量顯著增加。

4、第一次反彈高點和第二次反彈高點,

即由左肩高點至右肩用直線連起來就是一根阻礙股價上漲的頸線, 但當第三次反彈時會在成交量配合下, 將這根頸線衝破, 使股價站在其上方, 收盤價突破幅度超過3%以上時為有效突破, “頭肩底”形態成立。 見到頭肩底這個圖形, 應該想到這是個底部回升的信號, 此時不能再繼續看空, 而要隨時做好進場搶籌的準備。 一旦股價放量衝破頸線時就可考慮買進一些股票, 通常稱為第一買點。

如果股價衝破頸線回抽, 並在頸線位附近止跌回升再度上揚時可加碼買進, 這通常稱為第二買點。 值得注意的是, 若是股價向上突破頸線時成交量並無顯著增加, 很可能是一個“假性突破”, 這時應逢高賣出, 考慮暫時退出觀望。

頭肩底頸線

一、頭肩底頸線的重要意義

從實戰的情形來看,一旦盤面上頭肩底形成之後,可以由左肩的頂部經過底部的高點畫條向上傾斜成者向下傾斜的直線,這條直線就稱為頸線。

實戰經驗表明,當股價運動向上盤升,並且成交量也出現有效的配合,如果股價在突破頸線之後,上升的速度並沒有減慢,而是出現加速上升的情形、此時就應當密切注意了。

如果盤面上出現上穿頸線的K線這一天的收盤價大幅度拉高,突破頸線的幅度甚至超過了這檔股票收盤價的5%以上,那麼就是十分有效的K線向上突破,這樣的組合形態是典型的買人信號。

二、頭肩底的頸線三類取法

一為左肩頂較右肩頂高,頸線由左向右下斜;

二為左肩頂較右肩頂低,頸線由左向右上傾;

三為右肩頂與左肩頂等高,則頸線平直穿越右肩頂與右肩頂。

“頭肩底”形態在底部形態分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個真正完善有效的形態形成之後,能量是相當巨大的。能夠正確認識到“頭肩底”形態並及時介入,獲利將相當豐厚。

頭肩底形成過程

股價長期下跌之後,出現一次反彈,說明買方已初具抵抗能力。由於下跌趨勢並未改變,所以股價二次下跌。第二次下跌創出新低並出現恐慌性拋售,同時很快回升,反映出下跌能量已充分釋放。第三次下跌未能達到頭部低點即獲支撐並回升,說明買方力量已占上風,趨勢已有發生逆轉的傾向。當兩次反彈形成的高點連線(即頸線)被放量突破後,顯示多方已控制大局,向上趨勢確立。

一、完整頭肩底形態

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為一次成交量較小的次級上升。接著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整個頭部的成交量來說,較左肩為多。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的回落,這時的成交量很明顯少於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準,跌勢便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後,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且伴隨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衝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整個型態便告成立。

一般而言,頭肩底的主要特點是前期大盤從高位回檔之後再搭建一個平臺,之後股指再度加速下探走低,受到多方的抄底操作影響股指再度快速拉升,而由於有獲利回吐的壓力,使得股指再度開始調整,如果右邊調整也是平臺格局,就形成頭肩底形態。

其內在理論基礎是在前期的平臺(也就是所謂的左肩),多空處於基本平衡的格局,莊家誘空或者吸籌,空方展開了最後的瘋狂下跌,形成新的破位;當力量枯竭的時候,多方強力反撲,股指迅速回升至前期左肩平臺附近的位置上;由於有相對較多的解套壓力,又使得空方拋壓增大,導致出現調整走勢。

可以看出,頭肩底下跌並非市場本身有下跌的要求,而是為了引發恐慌進行吸籌;而回到前期平臺的時候,必然有部分解套盤湧出,推遲了市場的反彈,導致股指再度橫盤。因此,右肩是消化獲利籌碼,提高市場平均成本,減輕未來上漲壓力的過程,所以很多將市場在右肩時看成是逢低參與的機會。

在頭肩底形態的形成過程中,為了確認形態的有效性和成功概率,在形態完成之前也能從指標上找到一些相互的配合。如形態形成之初,MACD指標的日線圖底背離是一個初步的下跌動力減弱信號;第二個相配合的信號則產生於右肩的形成過程,右肩向上形成突破之前,MACD指標已經逐漸回到了零軸下方附近,為下一步向上突破作好了技術形態的準備。

二、頭肩底形態演變

圖中的“賣點”為有效跌破該點位的止損位。

1、複合型的雙左肩雙右肩形態:此種變體中,由於形態醞釀更為充分,在向上突破後的運行幅度超過最小幅度的可能性較大,在操作上的機會點如圖所示,與標準頭肩底沒有太大差異。

2、複合型雙頭形態:此種變體重,由於底部更為堅實,形態形成雛形後,在右肩位置已經可以看作一個有依據的更有把握的入場機會點,而突破頸線後的運行空間也有望超過最小幅度。

3、標準的abc之字形反彈結構:與頭肩底形態需要嚴格區分,表現為向上突破頸線之後上漲動力顯著減弱,難以維持,很快再次跌落大頸線以下,形成之字形修正後繼續下跌,這種演變需要更多指標上的配合,以便更清楚地儘早識別。

4、頭肩底失敗形態:頭肩底形態出現突破頸線後失敗,這種運行節奏出現的概率較低,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任何形態下都要設置止損的原因,防止意外運行節奏的發生。

在實際走勢中,當出現頭肩底雛形後,至少需要針對以上情況對接下來行情的運行做出節奏判斷,以確認是否是頭肩底反轉形態;另外提醒在節奏演變中注意關注更細微的力度、角度差異,力爭儘早實現預判,從而在行情符合預期節奏運行時果斷參與。

免責申明:

本資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資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做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因依賴本報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平安證券不承擔法律責任。

頭肩底頸線

一、頭肩底頸線的重要意義

從實戰的情形來看,一旦盤面上頭肩底形成之後,可以由左肩的頂部經過底部的高點畫條向上傾斜成者向下傾斜的直線,這條直線就稱為頸線。

實戰經驗表明,當股價運動向上盤升,並且成交量也出現有效的配合,如果股價在突破頸線之後,上升的速度並沒有減慢,而是出現加速上升的情形、此時就應當密切注意了。

如果盤面上出現上穿頸線的K線這一天的收盤價大幅度拉高,突破頸線的幅度甚至超過了這檔股票收盤價的5%以上,那麼就是十分有效的K線向上突破,這樣的組合形態是典型的買人信號。

二、頭肩底的頸線三類取法

一為左肩頂較右肩頂高,頸線由左向右下斜;

二為左肩頂較右肩頂低,頸線由左向右上傾;

三為右肩頂與左肩頂等高,則頸線平直穿越右肩頂與右肩頂。

“頭肩底”形態在底部形態分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個真正完善有效的形態形成之後,能量是相當巨大的。能夠正確認識到“頭肩底”形態並及時介入,獲利將相當豐厚。

頭肩底形成過程

股價長期下跌之後,出現一次反彈,說明買方已初具抵抗能力。由於下跌趨勢並未改變,所以股價二次下跌。第二次下跌創出新低並出現恐慌性拋售,同時很快回升,反映出下跌能量已充分釋放。第三次下跌未能達到頭部低點即獲支撐並回升,說明買方力量已占上風,趨勢已有發生逆轉的傾向。當兩次反彈形成的高點連線(即頸線)被放量突破後,顯示多方已控制大局,向上趨勢確立。

一、完整頭肩底形態

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為一次成交量較小的次級上升。接著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整個頭部的成交量來說,較左肩為多。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的回落,這時的成交量很明顯少於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準,跌勢便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後,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且伴隨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衝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整個型態便告成立。

一般而言,頭肩底的主要特點是前期大盤從高位回檔之後再搭建一個平臺,之後股指再度加速下探走低,受到多方的抄底操作影響股指再度快速拉升,而由於有獲利回吐的壓力,使得股指再度開始調整,如果右邊調整也是平臺格局,就形成頭肩底形態。

其內在理論基礎是在前期的平臺(也就是所謂的左肩),多空處於基本平衡的格局,莊家誘空或者吸籌,空方展開了最後的瘋狂下跌,形成新的破位;當力量枯竭的時候,多方強力反撲,股指迅速回升至前期左肩平臺附近的位置上;由於有相對較多的解套壓力,又使得空方拋壓增大,導致出現調整走勢。

可以看出,頭肩底下跌並非市場本身有下跌的要求,而是為了引發恐慌進行吸籌;而回到前期平臺的時候,必然有部分解套盤湧出,推遲了市場的反彈,導致股指再度橫盤。因此,右肩是消化獲利籌碼,提高市場平均成本,減輕未來上漲壓力的過程,所以很多將市場在右肩時看成是逢低參與的機會。

在頭肩底形態的形成過程中,為了確認形態的有效性和成功概率,在形態完成之前也能從指標上找到一些相互的配合。如形態形成之初,MACD指標的日線圖底背離是一個初步的下跌動力減弱信號;第二個相配合的信號則產生於右肩的形成過程,右肩向上形成突破之前,MACD指標已經逐漸回到了零軸下方附近,為下一步向上突破作好了技術形態的準備。

二、頭肩底形態演變

圖中的“賣點”為有效跌破該點位的止損位。

1、複合型的雙左肩雙右肩形態:此種變體中,由於形態醞釀更為充分,在向上突破後的運行幅度超過最小幅度的可能性較大,在操作上的機會點如圖所示,與標準頭肩底沒有太大差異。

2、複合型雙頭形態:此種變體重,由於底部更為堅實,形態形成雛形後,在右肩位置已經可以看作一個有依據的更有把握的入場機會點,而突破頸線後的運行空間也有望超過最小幅度。

3、標準的abc之字形反彈結構:與頭肩底形態需要嚴格區分,表現為向上突破頸線之後上漲動力顯著減弱,難以維持,很快再次跌落大頸線以下,形成之字形修正後繼續下跌,這種演變需要更多指標上的配合,以便更清楚地儘早識別。

4、頭肩底失敗形態:頭肩底形態出現突破頸線後失敗,這種運行節奏出現的概率較低,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任何形態下都要設置止損的原因,防止意外運行節奏的發生。

在實際走勢中,當出現頭肩底雛形後,至少需要針對以上情況對接下來行情的運行做出節奏判斷,以確認是否是頭肩底反轉形態;另外提醒在節奏演變中注意關注更細微的力度、角度差異,力爭儘早實現預判,從而在行情符合預期節奏運行時果斷參與。

免責申明:

本資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資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做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因依賴本報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平安證券不承擔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