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你若安好》:“醫改”前線的平凡英雄

《你若安好》:“醫改”前線的平凡英雄

“人民電影”, 是共和國電影歷史上一個充滿理想主義情懷和現實主義氣質的偉大創造。 歷史的長河改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 但人情人性的張力始終存在於“人民電影”創作的始終。 80年代末同“娛樂化”大潮一同生髮的“主旋律”電影, 歷經了電影的商業價值的探索和敘事策略的演變, 終於成為時代變遷的最佳註腳,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記錄者。

《你若安好》以群像敘事的方式, 探討了當下最令群眾關心的“看病難”問題。 北京華夏醫院作為全國的三甲醫院集中了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但正是由於資源過分之中導致了“掛號難, 病床少”的問題, 全國各地的患者從五湖四海專程趕來想要得到專家的救治, 但是在漫長的等待中很可能耽誤醫治的最佳時機, 這也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癥結所在。

電影以來自內蒙古塞罕壩的全科實習醫生金閃閃在華夏醫院的實習經歷為主線, 講述了發生在華夏醫院急症科的日常醫療故事。 急診科主任醫師潘峰(保劍鋒飾)以“只要病人有1%的希望, 醫生就得用100%的努力去救治”的信條堅守著自己的醫療崗位, 但是因為一次意外,

潘峰在救治自己的病人李勇時發生了不被患者家屬理解的“醫療事故”, 而事情的緣由只是因為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機。 當新的病人——鋼子的母親被送到醫院時也發生了類似的狀況。 而金閃閃的母親以同樣原因在兩年前去世了, 她比任何人都明白“提前預防, 及時救治”對於一個平凡生命的重要性。 於是在面對人生路口的選擇時, 她準備回到自己的故鄉, 回到基層, 用自己的小小努力去改變當地的醫療水準。

如果影片定格於此, 只讓觀眾看到了醫療工作者光明的一面, 看到他們為了醫療改革兢兢業業, 如此的人物形象足夠偉大, 但卻難以感人。 《你若安好》的另外一層敘事是貫穿人物內心的真情實感和深摯情懷。 從多重人倫情感中複現出有血有肉的人, 擁有“仁心”的醫生。 所以我們會在電影中看到潘峰和妻子作為“雙醫生”家庭在“生兒育女”問題上的遺憾與失落, 會被金閃閃的會拉小提琴同鄉所感動, 會為老一輩醫療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而心懷感激。

《你若安好》巧妙地處理了現實中的“醫患關係”, 並為基層“醫改”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這種“走訪和駐留”的方式既解決了基層醫改的難題, 又為雙醫生家庭創造了難得的家庭生活。 觀眾也在故事講述中瞭解改變醫療觀念的重要性。 在“醫改”這條註定需要披荊斬棘的道路上, 一定要有先鋒和標兵,華夏醫院的急症科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平凡英雄。

《你若安好》中的“你”既是影片中的患者,也是救死扶傷的醫生,編導者以一種現實主義的口吻來歌頌滿懷熱忱的浪漫主義高尚情操,現實中的“醫改”難度可能要比電影中展現的要複雜的多,“醫患”關係也要比電影中的惡劣,但是“醫者仁心”這句行業信條正成為醫療改革最動人的聲音,醫療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和醫療觀念的轉變最終也會改變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一定要有先鋒和標兵,華夏醫院的急症科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平凡英雄。

《你若安好》中的“你”既是影片中的患者,也是救死扶傷的醫生,編導者以一種現實主義的口吻來歌頌滿懷熱忱的浪漫主義高尚情操,現實中的“醫改”難度可能要比電影中展現的要複雜的多,“醫患”關係也要比電影中的惡劣,但是“醫者仁心”這句行業信條正成為醫療改革最動人的聲音,醫療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和醫療觀念的轉變最終也會改變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